部教版语文园地八教案

2022-12-20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教版语文园地八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部教版语文园地八教案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作家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代表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代表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文章结构】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及看到的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渔人访问桃花源,在桃花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

四、五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1

【文章主题】

文章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3.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4.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标记)

5.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

6.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7.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8.其: ①欲穷其林: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9.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古今异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及邮电事业的总称。 3.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6.芳草鲜美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 对„„感到诧异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2 ★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4.落英缤纷。意思: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5.怡然自得。意思: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6.黄发垂髫。意思: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7.鸡犬相闻。意思:指人烟稠密。 ★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翻译: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1)

(2)

。 5.能体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理想中的大同的句子是:

。 6.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

【内容理解】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②第一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以前未见过桃花源;桃花林面积之广;桃花林没有其他树种;景色优美。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从哪两方面来表现世个桃源的? 答: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②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②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安定快乐。

三、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① 文段第三段主要写哪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花源中的社会风尚;二是:村人自叙来此避难的经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答: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③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答:桃源的人不想让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答: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⑤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⑥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

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人怎样的心理?

答: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

四、阅读第

四、五段,回答问题:

①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②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一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增添了神秘色彩。二是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现实是不存在的。

4 ③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无人问津,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世外桃源。

④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

答: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② 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③“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答: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④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答: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⑤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答:陶渊明笔下的社会的确是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都各尽其能地劳动,老老少少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融洽而友好。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⑥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说明桃花源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构的社会。

⑦文中最能体现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

答: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⑧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答:文章最后一段对桃花源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⑨在本文中作者描写了怎样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

5 答:在本文中,作者描绘出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美好社会。

【能力提升】

1.本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内容丰富,详略得当。举例说明哪详哪略,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答: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课文第②、③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作者把这一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加以详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理想的社会画卷。例如对环境的描写,写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之声等。再如对桃花源中人的描写,详写了他们对渔人的热情招待,特别是他们回答谈话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文章第①、④、⑤段写得简略,因为是故事的开头、结尾,只和故事的传奇性有关。

2.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对这种社会理想应该怎样评价。

答: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当时作者已隐居多年,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中考真题】

【2016·福建省福州卷】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

)

(选自《礼记˙礼运》)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参考答案:

9.(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以……为子 (4)憎恶 10. B 11.(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3.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 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 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第二篇:部教版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案

18.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3.揭示课题。《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3. 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 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惊:左窄右宽。

4. 学生练习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齐读课题。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诗中“见”的读音。) 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敕 勒

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 ) 牛羊怎么样? (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8. 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出示一张照片,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 (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 5.认识生字“雾”。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勾画本课生字词。出示相关词语:淘气、顽皮、桥梁、海岸、散步、甚至、不久、消失。

3.同桌互读字词。

4.指导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于”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屋”:上下结构,第三笔撇要拉长,能藏住“至”。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交流:“淘气”、“顽皮”。 学习生字: “淘” 比较: “淘”、“掏”注意右边的笔顺 。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完成填空: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 2. 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 。 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 „„ 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雾,并且知道雾是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会藏很多东西。

四、知识拓展:

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图片:风、云、雨、雪、闪电 板书设计: 大海

天空、太阳

都看不见了 (淘气)

海岸、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20.雪孩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了解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 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唱、谁、旁、浑”

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念笔画、笔顺。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在小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雪人。

二、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4.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5.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7.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

二、

三、四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是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读

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兔妈妈堆了一个怎样的雪人呢?

4.小兔子和雪孩子玩得快乐吗?勾画出相关句子。 5.指导朗读,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三)学习5-10自然段

1.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4.指名回答,抓住“冲、冒、抱”理解雪孩子的勇敢。

5.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去哪儿了呢? 1.播放这一段的朗读录音,展示课件演示蒸发。 2.理解重点词“飞”。

3.雪孩子会回来吗?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5.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 6. 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美丽的云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写“椰、壳、漠”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 (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 (4)阅读故事《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会思考问题,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 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习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生长着适合各自地形的植物,活动着各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2.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海滩

椰树

贝壳 第二组:沙漠

骆驼

胡杨 第三组:高原

骏马

雪莲 第四组:悬崖

青松

雄鹰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椰

崖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巩固查字典

1.复习。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2.出示课件,应用部首查字法做下面的练习。 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3. 老师讲解独体字部首的寻找方法。

师:如果独体字全字本身是一个部首的,就按照它本身的那个部首去查;独体字本身不是部首,则可以查它的起笔,把它的第一笔当做部首。 4.小组合作,做练习。 5.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学生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 3.师引导解释词语。

师:在解释上面的词语或者描写时抓住描写的主体,看清它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描写。如“云开雾散”主体是“云雾”,特点是“散开”。 4.做练习,学生描述。 例:“微风习习”: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阵春风吹来,香气四溢,风儿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 5.总结表扬。

(三)学习拟人句。 1.出示课件。 (1)“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风拿了我的毛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思考:句子写的事物主体是什么?(雾、风)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把雾和风当做人来写,像人一样做动作,有感情。对,这种手法就叫拟人。)

3.我们学习了拟人手法,能不能用它来写其他事物呢?比如“花”,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4.同学们汇报写出的句子。 5.总结表扬。

第二课时

一、写话

1.(出示卡片)导语

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 2.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同学把自己编的故事讲一讲。 4.读儿歌《小老鼠玩电脑》(课件出示)。 5. 写一写。老师巡查指导,注意标点。 6.生读一读,评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展示台。

1.课件出示“展示台”里的词语。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老师指出四组词语中容易忽略写错的地方。 第一组:“被”右半部分是“皮”,“泼”右半部分是“发”;“领”左半部分莫少点,“展”下半部分莫多撇,“步”下不多点,“瓜”下不少点。 第二组:“纸、低”区别在下面一点,“士、土”区别在下面一横;“今、令”区别在下面有点和无点。

三四组:都是同音异体字,注意词语意义,不要写错。 5.写一写,比赛谁记得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谣《数九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冬季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即“冬至”的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2.出示课件歌谣《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师生对读。

3.老师简介歌谣含义,更好理解歌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自由读、默读、赛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二、我爱阅读

(一)朗读欣赏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绕口令,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或播放教学CD,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发现

1.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引导发现现每一句读音相近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绕口令的特点(几个谐音的字反复出现)。

(三)练习诵读

1、鼓励学生尝试配上合适的节奏朗读。

2、学生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四)进行表演。

1、学生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教学反思:

第三篇: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神话传说,会运用传说编故事。

2.平时养成收集四字词语和歇后语的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3.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学生自读编写的故事: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老师下台观察,选一至两篇优秀学生的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第四篇: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狼、猩”等10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3.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减少修改次数的书写习惯。

4.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

5.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重点】

1.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左右等宽字的写法。

2.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教学难点】读《称赞》的故事,感受称赞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在生活中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狼、猩”等10个生字,十个表示动物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

猩猩

海龟

白鹤

鸽子

羚羊

蚯蚓

螃蟹

蝴蝶

1.读一读,找规律。

原文中的动物包括陆地动物、海洋动物,它们是生物圈中重要的成员,

广泛分布在地球的每个角落,与人类和谐共存

2.给这些动物分类:

①天上飞的动物:

白鹤

鸽子

蝴蝶

②地上走(爬)的动物:

羚羊

猩猩

蚯蚓

③水中游的动物:

海龟

螃蟹

3.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狼群

土狼

猩猩

猩红

白鹤

仙鹤

白鸽

鸽子

羚羊

羚羊角

蚯蚓

螃蟹

蟹脚

春蚕

蚕丝

(重点指导生字:平舌音“蚕”,后鼻音“狼

羚”。)

(1)

(2—10)

②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狼

熟字相加识记“蚕”:“天+虫”

4.我拓展,我积累。

动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食性、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等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这些动物的词语,认识10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种方法识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狼、猩”等10个生字,十个表示动物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2.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减少修改次数的书写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学和用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再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吱呀

叮当

嘟嘟嘟

咚咚咚

哗啦哗啦

叽叽喳喳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

(2)哗啦哗啦,雨不停地下着。

2.读一读,找规律。

先认真观察字形,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把每个字拆成偏旁加新字的形式,然后按照拆出来的新字的读音,试着读一读。如“唰=口+刷”,“刷”的读音是“shuā”,“唰”的读音也是“shuā”。再用音序查字法查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板书:形声字声旁表音)

3.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连一连。

雨声

铃声

鸟叫

电话盲应

开门声

风声

(1)

(2-5)

呼呼

哗哗

叮铃铃

叽叽喳喳

嘟嘟嘟

吱呀

4.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都和什么有关。

这些都是拟声词,都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关,都是拟声词。

5.我拓展,我积累。

常见的拟声词还有:

轰隆

呜呜

嘶嘶

汩汩

呱呱

喔喔

咕咕

汪汪

喵喵

咩咩

咔嚓

嘎吱

咕咚

滴沥

【设计意图: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猜读生字,再正音指正,最后选择正确的拟声词填空。】

板块三:书写提示

1.读一读,找规律。

先观察这4

个字,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等宽的字,写时,要往“中线靠”。(板书:左右等宽

中线靠)

2.分步骤“看”字:

一看字的结构,二看各个部分位置,三看关键笔画。看清之后,再动笔书写,写完后,尽量不修改。

3.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根据“看”字的步骤,书写练习。速度可以慢一点,观察的时间久一点。

(2)拓展其他左右等宽的字“知、歌、朋、利”,巩固“先看后写”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写左右结构的字,学会书写前“看”字的三个步骤,减少修改的次数,保证书写的整洁。】

三、课堂小结

学会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减少修改次数的书写习惯。

(6-7)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

2.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学和用

板块四:日积月累

出示: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鸣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咽

害”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这些词语都带有动物的名称,可让学生先把它们圈画出来。

(2)这三列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第一列都带有两种动物,第二列词语都带有“之”字,第三列词语都有“如”。(板书:两种动物

带有“之”字

有“如”)

(3)再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漏网之鱼: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3.熟读成诵。

(1)

(2-5)

(6-10)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4.练一练,学运用。

从这面的成语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1)他喜欢在同学面前搬弄是非,真是个害群之马。

(2)我早晨起床后,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就背起书包去上学。

(3)有了他,我们班的校足球队真可谓如虎添翼,比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5.我拓展,我积累。

含有动物的成语还有,比如:

鼠目寸光

指鹿为马

鸡鸣狗盗

鹤立鸡群

狼狈为奸

虎头蛇尾

沉鱼落雁

板块五:我爱阅读

1.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理解词语: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能干:有才能,会办事。

疲劳: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

4.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称赞》讲述的是小獾在小刺猬的称赞下有了自信和进步;而小獾的称赞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板书:《刻舟求剑》事物在变化

不知变通是愚蠢的)

5.读出韵味

(1)同位可以两人合作读。

(2)还可以两人或小组表演读。

【设计意图:通过短文的学习,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自主读懂短文,读懂其中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快乐。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动物分类:生活环境

饮食习惯

腿脚数量

拟声词:形声字声旁表音

书写:左右等宽

中线靠

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两个动物

带有“之”字

含有“如”字

《称赞》实事求是

发现优点

学会称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写字提示”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2.本课积累了一些词语、成语、故事,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奏。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五篇:鲁教版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授课时间9月10号第1节;

【学习目标】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图片、资料。

2、秋游计划表。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小组互相辨别一下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的练习。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六个学生手执“郊”等六个字,当汉字妈妈,六个学生手执“交”等六个字,当汉字娃娃,“妈妈”举字先说:“我是郊字的妈妈,我的娃娃在哪里?”“娃娃”举字说:“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桥去了”

4、发现汉字特别是带有相同偏旁的字:

有四个汉字家庭请我们去做客,大家请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据每组汉字的特点给这四家分别起个名字吗?

出示字,学生认读讨论,按偏旁规类。

屋字太大,娃娃太少,你们能给他们家再添几个娃娃吗?看哪一组添得多。学生互教互学书写,汇报。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读词语,自已先读几遍,读给小伙伴听,互相正音,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2、朗读背诵儿歌。

⑴ 创设情境导入,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和季节,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

⑵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果园和菜园,让学生说说感受。

⑶ 请带着美好的感觉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⑷ 小组比赛读,单个表演读,比赛背诵读。

二、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与秋天在一起做朋友,我们积累了秋天优美的词语,朗读了秋天优美的诗文,还找了秋天,画了秋天,大家想不想有一次秋天的旅行呢?今天我们就成立几家旅行社,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哪家做的计划好,我们就采用哪家的,评一评哪家是最佳旅行社,先给自已的旅行社起个名字吧!

2、挑选景区:

⑴ 分组商议:第一步应决定到哪去,干什么?

各组把自已的资料拿出来,先分别说说自已的建议,然后大家再讨论大家到什么地方去,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最后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谈话态度。

⑵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上台说本组设想:商讨出游注意事项。

3、从秋游的活动安排、地点、线路来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出发前,你们还应提醒旅客们做好哪些准备?下面再比一比哪个旅行社替游客想的最周到,会写的可以写出来。

学生讨论秋游准备,教师深入各组讨论并提示要点。

采用游客提问,导游回答的方式,从衣、食、住、行、知等五个方面谈谈秋游准备。

4、总结:

各旅行社通过研究讨论,为我们秋游活动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它的方案我们决定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安排秋游参考。⑶ 指导读的感情:

① 诗中写到哪些庄稼?哪些果子?

② 看到这么多庄稼成熟了,看到那么多果子丰收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③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谁能读出这种丰收时的喜悦之情?自由练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木:枫、枝、林、机、桥、树、桃„„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诗文,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想去秋游吗?

2、要去秋游,我们先得商量一下秋游计划。

二、组织团队

1、找个伙伴,和他交谈一下自己想去哪儿去秋游,去干什么?

2、把自己的打算说给大家听听。

3、我们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秋游线路,成立几个旅游团吧!

4、旅游团成立了,商量一下给自己的团队起个名字,并写在导游旗上。

三、商量计划

1、指导制定计划:

⑴ 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建议说一说。

⑵ 小组再讨论讨论,你们这个团队到底去哪儿秋游?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做哪些准备?

⑶ 选一个代表说说秋游计划,大家补充。

2、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学生讨论。

四、提出建议

1、各个旅游团队都商量好了秋游计划,每个团队派一名代表上来讲一讲你们的秋游计划,看哪一组的建议能被老师采纳,哪一组的建议能得到大家的响应?

2、评选“最佳旅游团”。

3、我们去秋游,就请“最佳旅游团”的成员给我们当导游。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天天跟“秋天”做朋友,收集了关于秋天的词语,朗读了描写秋天的文章,欣赏了赞美秋天的古诗,讨论了秋游的计划。这段时间,我们还做了不少有关秋天的作品。这节课,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二、快乐展示

1、把自己写的、画的、做的、拍的各类作品,展示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自己做作品时的一些感受。小组展示,交流感受。

2、每组挑选1~2件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3、我们的作品真美,建议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像秋天那样美。

三、尽情欣赏

秋天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同学们,约上你的伙伴,和他一起一边尽情欣赏,一边说说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这组课文的内容,基本上与秋天有关。因此,展示台中展示的也是有关秋天的作品。再学了《识字1》后,学习伙伴说:我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的词语。学了《秋天的图画》之后,学习伙伴告诉大家: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这些为展示内容做好了准备。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认识“退、危”等9个生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4、 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5、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自学生字、唱歌、跳舞,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收集的图片。

6、 培养探究意识。

重点

1、 认识“退、危”等9个生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4、 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5、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自学生字、唱歌、跳舞,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收集的图片。

6、 培养探究意识。

难点

1、 认识“退、危”等9个生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4、 能勇敢地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5、 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特长,如,自学生字、唱歌、跳舞,请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收集的图片。

6、 培养探究意识。

教具 投影、生字卡片、媒体

教学过程

一、 用投影仪出示:

进——退

快——慢

安全——危险

买——卖

正——反

复杂——简单

1、 小声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2、 请同学演一演,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这几组词意思相反的特点。

3、 让学生认读“退、危、险、买、卖、反、杂、简、单”九个生字。

二、 日积月累

1、 选意思相近的词语。

(1) 选意思相近的词语。

(2) 做游戏:鸡妈妈找小鸡。

第一排词语为鸡妈妈,第

二、三排词语为小鸡,找对了,鸡妈妈就站在小鸡旁边,成了一队近义词: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2、 读读说说。读例句,模仿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说。

3、 读诗歌《我爱祖国》。

先自己小声练习读,再同桌互读互听,最后进行展示读。

三、 口语交际

1、 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看过故宫,爬过万里长城吗?你们游览过杭州西湖,爬过泰山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2) 演示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配乐课件。

(3)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到各地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 进行口语交际

(1)、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风景名胜图片或资料。

(2)自由组成“旅游团”,在小组里轮流当“导游”

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

(4) 竞选“最佳小导游”。由班长主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当评委,各“旅游团”选派代表参加竞选活动。

4、 小结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跟随“小导游”到了许多地方,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知识吗?我们可以到课外书中去畅游,可以到网上去旅游,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亲身去领略山河的美丽,风景的迷人。这样,你将会成为一名快乐的旅行家。 备 注

作业布置 回家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你熟悉的风景区。

教学后记 让学生互相交流,师抓住重点稍做辅导。能提高学生自学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办公用房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北京保安公司招聘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