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语言创新油画艺术论文

2022-04-2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油画语言创新油画艺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水彩绘画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适合表达人的情感和思维内涵。本文主要探索现今水彩绘画语言的特色,分析水彩语言的发展途径和精神内涵。当代水彩艺术应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适应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发展与探索中努力拓展水彩绘画语言的发展。

油画语言创新油画艺术论文 篇1:

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探究

【摘要】写实人物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生活素材创作,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纵观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不同的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并发挥了多样化价值功能,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作出简述的基础上,剖释了其中存在问题,并就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发展问题

引言

相比于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写实人物油画在我国的发展仅有100多年,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但历经几代画家的努力,现已取得非凡成就,并成为当代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21世纪,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加速了多元文化生态格局建设,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状态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

在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中,其自然而然地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融汇了中国传统艺术和哲学理念。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写实人物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俱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色彩,塑造了东方艺术品格。

(一)历史演变

早在明清时期,以传教士宗教传播为基本途径,人物油画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以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人物油画作为一种新颖、写实的艺术形式,其功能更多地定位于讴歌与纪念皇权贵族。在此之后,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深入,清末到民国前后,李铁夫、李毅士、李叔同、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出国留学,并积极回国投身艺术教育,以创办学校的形式,加速美术知识传播。通过这一批画家的努力,中国油画才算正式起步,对具象写实的油画传统才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并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了奠定雄厚的基础。徐悲鸿是中国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极力推崇和倡导写实主义,并在融合近代各派写实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极富中国特色的写实技法体系,对当代写实人物油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社会各界致力于民族斗争与复兴,而对于油画艺术作家而言,他们充分利用手中的画笔,以现实题材为元素,刻画出浓重的民族情思,油画的宣传功能自此得以体现。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写实油画在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得到大力推广,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美术院校得到较大的发展,苏联的教学体系被引入美术院校的教学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在特殊的年代里,极“左”的政治路线,具有“红光亮,高大全”艺术形式的油画得到推崇,中国的写实人物油画到了一个畸形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生态格局形成,我国现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它开始关注身边人的生存状态,重视现实生活问题,突出了精神文化的塑造功能,是一个整体升华的阶段。

(二)本土进化

纵观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历程,无不显示着本土化的诉求,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理念、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观念在绘画作品的展现,已经是中国写实人物油画价值的重要体现。清朝时期的宫廷画家郎世宁也因为权贵的喜好,不得不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来改变他的油画风格,这本身就是油画本土化的一种表现。20世纪早期留学的画家 ,在绘画之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民族艺术及民俗民风,对本土化的探究和体现民族文化意识方兴未艾。新中国成立后,写实人物油画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转变,即服务于政治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目的。其本土化开始表现为,追求民族审美趣味,强调写实技巧与写意语言的融合,注重色彩的装饰感与空间的平面感。但在此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探索尚未触及灵魂,写实人物油画语言并没有太大突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中国画家们直接看到欧美大师作品的机会增多,“向大师学习”成为青年学生的学习口号,他们对于写实技法及语言的探究更加深入,越发注重作品中的時代精神追求,这个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探索精神与创造力的写实人物油画家。

二、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问题

在这个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导致图像爆发的时代,以再现功能出现的写实人物油画受到新的挑战,并被一些激进的艺术理论责难甚至否定,西方写实人物油画日渐式微,中国的写实人物油画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以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虽然取得了较高成就的同时,但是也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国写实人物油画受到西方艺术话语权的冲击

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冲击着写实绘画的记录功能,20世纪初杜尚让现成品小便池成为艺术品,1965年雕塑家唐纳德 ·贾德宣布“看来绘画已经完了”,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行为艺术大行其道,成为西方主流艺术,写实油画只能在博物馆展示着曾经的辉煌。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艺术批评家盲从于以西方话语权为主导的艺术思想和观念,散播绘画艺术消亡论,让国内部分画家迷失了方向,影响他们对油画作品的创作,对写实人物油画的发展也造成较大的危害。在我国,写实人物油画发展虽然时间不长,经过我国油画家的努力,西方的油画和东方文化的结合造就出独特的绘画魅力,深受人民喜闻乐见,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其文化渗透,避免盲从心理,自信地树立起自己的艺术话语权至关重要!

(二)精神价值弱化

艺术是情绪冲动的作品,是感情的产物。优秀的写实人物油画作家,善于在创作中倾注情感,用写实的语言、具体的形象,传达某种思想。在写实人物油画创作中,部分油画家一味地追求技法表达,而失去了生活情趣,作品自然缺失精神力度和生命光彩。面对油画艺术作品,受众不仅能看到到表面的视觉效果和绘画形式,还能体味其刻画的精神内涵,以引起情感意识上的共鸣。只有富含精神价值的写实人物油画,其发展才是健康、持续的,也更符合当代人的艺术追求。

三、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趋势

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就我国当代写實人物油画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坚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不朽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就给我们指出了生活是绘画艺术的创作源泉,写实人物油画是再现的艺术,是以现实人物为模特的再创造。我们只有深入体验生活,感受人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在油画作品中描绘出新时代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

(二)进一步提升油画绘画技术

绘画界的巨匠达·芬奇认为,“如果你技术欠佳,你会耻于置身在作画人群之间。”油画作为外来画种,部分油画家们表现技法相对单一,对油画材料知识的了解也是相当薄弱。欧洲历代油画大师人才辈出,曾在欧洲掀起数次艺术高峰,他们几乎都掌握着个性鲜明的一套油画技术,为画出不朽的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油画家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西方油画技法精髓,选择性学习某些技能,结合自己的体会,创造出独具个性特点的油画表现方式和技能,以此提高自身绘画水平,并通过中国传统优良文化元素的摄入,创作出更富民族情怀的作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油画技术要有思想和观念,要有人文精神,并不是提倡“为技术而技术”,这个“技术”要和时代相结合,来表现时代的问题

(三)创新是写实人物油画发展的重要要求

当代中国的写实人物油画发展过程中,借鉴与学习固然重要,但其关键还在于创新,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迎接多元文化生态格局冲击的有力保障,也是夯实其文化地位的重要保证。在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油画家们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切身体会社会发展过程,感受新的时代精神,不仅加强文化学习,明确自身文化身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代写实人物油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其同时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诸多困惑与问题客观存在。在新的时代,我国的写实油画家们需要与时俱进,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彰显民族精神的油画作品,共同促进中国写实人物油画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剑波.浅谈我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当代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5.

[2]赵毅.浅谈中国写实油画中人物精神风貌的演变[J].美与时代(中),2015.

[3]黄雪峰.论我国当代写实油画中的怀旧题材[J].现代装饰(理论),2016.

[4]刘剑波.浅谈我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当代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5.

作者简介:付胜辉(1980-),男,本科,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人体素描、写实油画人体。

作者:付胜辉

油画语言创新油画艺术论文 篇2:

关于当代水彩绘画语言的解析

摘要:水彩绘画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适合表达人的情感和思维内涵。本文主要探索现今水彩绘画语言的特色,分析水彩语言的发展途径和精神内涵。当代水彩艺术应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适应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发展与探索中努力拓展水彩绘画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水彩绘画语言;水性综合媒材;创造性因素;艺术品质;技法

在当代社会的艺术创作中,急剧变化的艺术形态变化飞快。水彩绘画语言的发展把综合媒材运用在水彩作品中,它定位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当下文化现代艺术理念,使其更具有独特性。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也成为现代水彩艺术追求的方向。现代水彩艺术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形象语言,由于它本身传达了一种精神观念,因此,水彩艺术影响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

一 传统水彩绘画语言

水彩绘画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它内在的思想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元素的奇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在受众与载体之间传递着不同的感受,因此,水彩画的绘画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在绘画艺术中,语言是构成绘画艺术的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指的是绘画者对作品形、色、线的节奏韵律构成,是不同绘画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按一定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还有对工具、材料的运用,是一个有机的形式体现,是用一种艺术手段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技法。绘画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来传达人们不同的心理和思想。换句话说,绘画语言实际上是融合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体。只要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以及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可以合理搭配运用。它是画家感情的绘画语言表现。

从广义上讲,用水作为调和剂的色彩画称为水彩画,但通常所说的水彩画指的是以透明色为主的透明水彩画。水彩画经过长期的融合发展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它特有的表现形式是由它的材料性质决定的。水彩画用色透明轻快、清新明丽、水色交融,用笔畅快灵动、潇洒飘逸。水彩画在作画方式技巧表现和艺术处理上独立完整。尽管由于时间的推移水彩画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水彩画鲜明的艺术特色仍然是水的流畅之充分运用以及色的透明之发挥。当水与彩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流畅、明快、易溶易渗使得色彩在节奏变化中潇洒灵动、光波淋漓。

水彩的绘画语言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其它艺术不同,它以最平常自然的水为媒介调色,以独特简便的纸笔为材料,在绘画者混色与渲染的技法,精深的素描和高度的艺术概括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痕迹,凝结的梦境景象,清新明丽的色调,水色交融的蕴蓄是其它材料画种所没有的。经过几个世纪的探索,水彩绘画语言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以其语言的广泛性与可变性体现出自由奔放、严谨精致的表现力。

二 当代水彩绘画语言的特色

1 水彩抒情性语言

水彩是一门外来艺术,大约在200多年前传到中国,并以其简便轻快的语言形式被中国国民所接受,中国本土的绘画艺术形式注重意境、格调,并赋予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因而中国水彩绘画艺术在吸收西方水彩艺术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样式。中国画家讲究在作品中表现意境,以此衬托出美感。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简约、线条抽象、玄幻的水韵以及大片的空白来表现事物的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中非常宝贵的文化思想,所以水彩绘画在发展中形成了重意境的语言特色,水彩绘画作品产生的意境,以其高雅的格调给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觉。

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都是以水为媒介,但中国传统绘画却赋予水以独特的审美内涵,而在西方水彩画家眼里,水只是绘画的媒介、载体。中国人认为水色具有象征意义,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中国传统绘画利用水的透明、流畅表现空灵、淡远的意境,通过渲染润泽的技法产生不同的艺术视觉效果。水是传统绘画和中国水彩画的桥梁,在水彩画中,水承载的色彩有的表现了气势磅礴、流动冲涌,有的含蓄韵雅、清澈明净,充分体现出水色交融的节奏韵律美。水色在自然和雕琢中虚实相生,在表达艺术语言时注重追求神韵,在创作中把水彩画语言的审美内涵表达成抒情性,并于水彩画中体会朦胧奇特的境界,使人产生一种别有韵味的抒情美。

如王涌的代表作品《醉秋》,清雅脱俗,追求主观意趣的表达,他用湿画,打破常规的焦点透视,运用结合简洁的设色和洒脱的纸笔勾线,使作用极具表现力,作品单纯而不单调,宁静而清新脱俗。再如,郑起妙在其作品《童梦》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使用了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大面积的优美纯色块把画面有组织地切割,看似粗糙的造型其实是经过精心而为的。另外,王维新的风景画《海城雨》,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画面在形与线之中蕴涵着冲动与动感,瑰丽幽静,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在色彩的处理上,以浓淡相间的墨色作底,并在画面上以红、黄、蓝为对比,在沉着的水墨色之间显得稳重而醒目,借鉴中国画“大写意”的手法和神韵,体现了深厚的艺术素养,在自然流畅之中透出深思熟虑,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底蕴。

2 水彩语言理性的写实手法

写实手法是艺术家一直遵循和表现的手法,在中国,水彩发展至今语言形式仍多以写实为主。水彩艺术家多用写实手法再现水彩技艺。传统的英国水彩画作画程序严谨、并具有优美的韵味以及轻快自如的水分,在精致的画风推动下,充分完善了古典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水彩语言色彩浓郁、刻画逼真。这种风格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绘画语言风格。在画面的题材及表现方式上,水彩绘画语言在中国的发展是对传统具象和写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写实主义在中国是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尤其是近代以来,写实绘画作品,加以古典艺术的影响,使现代中国水彩画家在刻画与写境上,已经将写实艺术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王维新的写实水彩作品《印度妇女》,人物如意而传神,表现手法因对象有感而发,画中人物脸部结构线简洁、自然,画面设色单纯,大色块的对比描绘出了构图的形式美,使人物的神韵跃然纸上。又如,水彩写实画家孙正学在其作品《秋忆》中,把精微写实画法与撒盐、撞水结合,生动刻画出了芦苇的蓬松、飘逸之美,表现了完美动人的秋韵。南方水彩画家罗宗海,在作品《行行好,我为你祝福》中注重画面色彩的冷暖对比。大胆地用色来加强光感,突出了画面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将人物形象描绘得极其鲜活。

3 水彩语言的多样性

水彩在中国蓬勃发展,水彩艺术是当代重要的绘画艺术形式,现代意识的升华要求语言的多样性,它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方法在不断更新变化。首先是水彩语言呈现出唯美与装饰风格,装饰艺术受“纯艺术”的影响,由史以来就和艺术主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品位和文化消费对广大人民众做出了极大的审美趣味的引导。水彩艺术以其丰富的特殊技法和独特的肌理效果使当代水彩艺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装饰倾向。如邱光正的作品《我们是炎黄子孙》用蜡笔和油画棒丰富了水彩的表现能力,丰富了画面的装饰语言,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又如,彭自力的水彩画作品《山寨》具有装饰意味,画面采用直线与竖线结合的构图方式,来体现整齐山寨的装饰意味的平衡美,采用线构图使画面统一平衡,具有装饰意味,展现了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秩序美及恬静美。

其次,水彩语言具有抽象与象征性,注重主观想象,尽力消除物象的个别、特殊的形象特征,融入很强的民族意识,努力获取物象最根本的形象。将其作为创造作品形与色的独立构成因素,将其表现为独立的艺术形象。如在水彩画家陈勇劲的作品中,冲出了逻辑思维的束缚,构成新的意念。他的作品《有海螺的静物》,把绿色的布、黑色的椅子,和一个海螺同置一个画面,通过色块的对比体现着一种宁静、安祥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历程的深层思考。

三 水彩语言发展的意义

1促进艺术文化的发展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代水彩语言溶入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各种观念和形式,并包含了当代水彩画颜料的性能及材质。水彩艺术在多元文化的土壤中是广泛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为当代主流艺术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筑就了水彩向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使水彩绘画艺术更加辉煌。绘画语言包含绘画技法的艺术效果和观念的传达,作品当中所要传达的主观情感是画者形成的艺术文化潜入到画面当中的情感体验。

2促进了艺术思维的广泛发展

艺术作品也都是个性化实践的产物,后现代艺术认为生活就是艺术本身,在当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思维的随意性及多样化,以此充分体验人的情感。水彩画语言的发展充分体现着艺术思维的跃进。水彩颜料具有的随意性和丰富的肌理效果,它带给人们艺术思维的广泛发展,使水彩绘画艺术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框架限制,探索水彩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新涵义,提倡形式、技法的创新,促使艺术家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艺术观念的滞后束缚了中国当代水彩艺术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水彩语言的思维方式不断发展,使水彩语言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如青年画家王涌等大量借鉴了中国画写意的绘画语言表达。水彩画语言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有了观念、理想的语言思想,使画面水彩语言变得丰富无比。水彩画语言的思维与时代、地域、环境、民俗以及绘画者的艺术感染力有关,水彩绘画语言思维方式的发展能促进水彩艺术的发展。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在当下全球信息化下水彩绘画语言在创作构思阶段就应该考虑文化之间的不断相互渗透,把各种因素组织到一个画面当中,讲求画面形式感,通过这种构思,画面表现形式就会趋于多元化,从而体现所要表达的语言和思想。因此,艺术思维可以增加画面的形式美感,深深的吸引观众,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

3促进了艺术革新

无论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现代艺术思想,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所运用的途径都是从艺术革新出发。这使得人们重新认识艺术发展态势。水彩语言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艺术是不断革新的再现,是强调个性风格和身份特征。水彩语言的发展正是艺术革新中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创作的结合。当代中国的水彩画创作,在认识上的开阔和观念上的革新都会给水彩艺术带来很大的影响,多元的文化使得水彩个性语言的发挥更加丰富。

4促进了创造性空间的发展

水彩画发展到今天,对美的创造是复杂多变的,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现代绘画反映的是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强调艺术个性的表达,并用崭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创新和开拓的现代水彩艺术语言,更多的吸取西方水彩艺术的精华,强化水彩本体语言的独特性,使水彩画创作体现出独特完美的风格,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水彩画形成了今天的风貌,拓展了创造性空间,超越了传统艺术的界限,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加入现代意识语境,形成人类艺术的多样性,强调了对创造力更多的使用以及艺术在现实生存中的更多空间。水彩绘画艺术拓展了更多的艺术语言去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将感觉融入到水彩绘画作品中。水彩语言及其丰富,它从观念到技巧不断的寻求创新,用笔触、色彩、形状等来诠释空间,水彩艺术家借助作品来展示内心的情感,创作出富有时代感的作品。

四 结语

当代水彩语言的发展需要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力,以及现代艺术的精神。艺术生命力来自于生活,水彩画应给人以情感的陶冶,表现主观世界和内心情感。我们应在保持水彩绘画自身审美的情况下,赋予水彩画以强有力的文化表现。

参考文献:

[1] 南国栋:《水彩画艺术语言与当代中国水彩画发展》,《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

[2] 邹伟:《从当前水彩创作中的肌理研究与运用看水彩艺术的创新》,《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第3期。

[3] [英]理查德·波尔顿:《创新水彩画技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4] 周刚:《水彩画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5] 杜高杰:《水彩画的美学观念与艺术语言》,《美术》,199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杜粉霞,女,1979—,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绘画,工作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赵涛,女,1978—,内蒙古包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基础,工作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杜粉霞 赵涛

油画语言创新油画艺术论文 篇3:

中国早期油画家中的家学承继现象初探

摘要: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油画艺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是中国油画艺术传承的一部分,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乃至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将以唐一禾、常书鸿、庞薰琹、闻一多四位中国早期油画艺术家的家学承继作为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揭示中国早期油画家中的家学承继的大致状况,以及这种现象对中国油画传承、美术传承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早期油画家;家学;承继

“家学”是一种家庭内世代传播的学问,涵盖内容相当宽泛,而本文探究的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就是指中国早期油画家的油画艺术,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就是早期油画家的子女对其父辈油画艺术的传承与接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油画是一种体现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外来艺术样式,在20世纪初才被早期油画家正式移植到中国本土。油画在那个时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局限于狭小的圈内,普及率很低,因此,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现象就凸显,并显示出某种特殊的价值意义,对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现实中,家学承继的基础是家学,首先,有家学才有承传的可能,其次是承传者(子女),没有承继者的出现,家学也无法传延,两者缺一不可,并同时构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这一艺术传承现象中,对早期油画家的家学和子女(承继者)的分析与考量,是我们试图揭开这种艺术传承现象层层面纱的必然手段,在早期油画家中,本文将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唐一禾、常书鸿、庞薰琹、闻一多)作为本文研究的典型案例,通过对他们家学承继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推导出早期油画家中的家学承继的大致面貌。

一、“家学”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新旧交替、中西交织的时代,这一时期有大批的中国学子出国留学,学习西方艺术。数年后,这些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带回自己在海外艰辛习得的油画艺术,为中国沉闷的画坛注入了一脉生机。归国后的留学生绘画风格迥异,随着在国内的油画艺术实践的不断进行,他们的艺术创作在不知不觉中又具有了本土化倾向,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927年常书鸿到达法国后,跟随学院派画家窦古特教授,从学习油画颜料的配制开始,进行了循序渐进、严谨的技法训练。1932年,进入新古典主义画家劳伦斯画室,在法国留学期间他深受学院派画风影响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世纪30年代唐一禾到达法国,和常书鸿一样选择了新古典主义,并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劳伦斯的画室学习,在法国近五年的时间里,对古典主义的造型技巧驾轻就熟,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范迪安在论及唐一禾的绘画风格时这样写道:“唐一禾的绘画风格是一种合有时代艺术共性与个人艺术气质的风格。他在领略欧洲古典到近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以现实主义严谨造型为本兼融浪漫主义抒情笔调,同时摄取现代绘画明亮的色彩表现。”[1]庞薰琹和妻子丘堤都是早期留法的油画家,他们接受欧洲现代主义绘画思想,追求现代艺术。回国后继续对现代主义油画艺术进行执著的探索,傅雷先生对其画作高度评价:“他以纯物质的形和色,表现纯幻想的精神境界;这是无声的音乐。形和色的和谐,章法的构成,它本身是一种装饰趣味,是纯粹绘画。”[2]20世纪初的美国也出现了现代艺术,此时在美国学习油画的闻一多思想活跃,“所画人物,据梁实秋回忆:‘差不多全是面如削瓜狰狞可怖,可是气氛非常厚重而深沉。’他曾给梁实秋画半身像,画出后一看,极为怪诞,头发是绿色的,背景是红色的,有印象主义风格”[3]。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油画家群体中,由于艺术家艺术价值观的不同,因而呈现了不同的风格流派,这也是中国油画多元发展的黄金时期。

尽管这些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在国外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他们在出国前大都接收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些还有过研习中国画的经历,“文化传统对每一个民族、个人都是挥之不去的事实和存在,任何学习,都必然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4]。归国的留学生在国内的艺术实践中,尤其在用油画语言表现中国的风土习俗和人物形象时,不自觉地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愫,从而体现了中国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对其油画艺术的投射与渗透。尽管这种本土意识的影响是潜在的和有限的,但毕竟意味着中国油画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性。早期油画家的油画艺术不约而同地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而呈现本土化倾向,而这种本土化倾向又使得早期油画家的油画艺术展现了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审美价值追求。

二、“家学”的传承

本文研究的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是子女对其家学传承,家学的内容也仅限于油画艺术。而绘画艺术的传承自然包括外在的“样式”和内在的“精神”的接续,以下将以同时期几位油画家的家学承继作为典型案例从样式的承袭、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和传承的方式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

(一)“样式”的承袭

在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中,承继者基本上都是追随着父辈的艺术风格,在父辈的艺术风格的背景下探求艺术的创新。庞涛是庞薰琹、丘堤的女儿,由于父母的启发与引导,早年的庞涛拥有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庞涛在中央美院的学习阶段,广泛涉猎西方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等现代诸流派。庞涛研究生毕业时就一度想改变写实画风,但是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迫使他放弃了这一念头,和丈夫林岗结合后画了少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写实油画。文化大革命期间,庞涛的创作中断。改革开放后,庞涛把画风转向现代表现主义,注重对绘画本体的思考,在创作中引入抽象表现主义语言,进行绘画材料的研究与拓展。“当她把中国古代造型和西方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庞涛的艺术焕发出夺目的光彩。”[5]

唐一禾是一位天才的油画家,可惜早年去世,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次子唐小禾很快就承继了唐氏家學,青年时代的唐小禾掌握了娴熟的油画技巧,在父亲唐一禾绘画风格的影响下,关注民生,融入时代,他早期的绘画倾向于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油画作品《五好社员》、《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葛洲坝人》都是以写实的手法和饱满的热情表现中国人民当代的生活。唐小禾秉承父亲唐一禾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和充满人本精神的艺术理想,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求索。

常嘉煌也是承袭了父亲常书鸿的写实风格,在创作中融入传统艺术的元素。

绘画领域中的家学承继,最大的特征就是对风格特征的承传,而这种风格特征的代代承传往往会促成一个绘画流派的产生,如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的“黄家富贵”就是由黄荃的子女及弟子等对其风格的承袭而形成。而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所处的时代,恰逢油画刚刚植入中国,普及率很低,当时国人对油画的认识也相当模糊,传媒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对于油画学习存在很大障碍和局限,但早期油画家的子女学习油画的条件就相对好一些,毕竟家学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学习资源,父辈的画风画貌是子女油画学习的自然模板。

(二)“精神”的接续

如果说承继者对家学绘画风格的承继是一种家学外在形式的承袭的话,那么对父辈的审美价值观的继承则是对家学内在精神上的传承。承继家学的艺术家受父辈的影响走上了艺术之路,父辈们的审美价值观、艺术思想势必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一个人童年接受的思想对审美趣味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艺术家对生活的敏感和审美活动并非始于艺术学校的系统训练”[6]。早期油画家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的油画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带有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这种艺术思想和审美取向必然影响着承继者。

常书鸿在法国留学九年之久,在回国后不久却毅然选择了敦煌的事业,在后续的油画创作中也开始趋于对民族传统艺术精神的表达,这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也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他的儿女。常嘉煌早年的油画创作,如《酒泉的传说》就深受父亲这种艺术审美的影响,从取材到艺术表现都是与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紧密相连。常沙娜自幼跟随父亲临摹敦煌壁画,随后的创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神。常沙娜说:“在敦煌的那些年对我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我在美国波斯顿留学,回国参与亚太会议礼品设计,首都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一画一设计就是敦煌的风格,以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一讲也是敦煌传统的东西,我始终走不出敦煌。”[7]常氏姐弟承继父亲的审美价值观,浸透了自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唐一禾是爱国的进步的油画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在油画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唐一禾的油画艺术语言同他所表现的题材是相吻合的,他在人物的形象刻画上不仅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底,而且造型的夸张与人物心理的刻画自然融合着中国画的创作原理,色彩笔触的运用上表现出对朴实画风的执著追求。”[8]唐一禾的艺术思想和价值追求对唐小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小禾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人民的生活,讴歌时代精神。“从油画《中国十月》开始,到壁画《楚乐》、《生命的起点和归宿之舞》,乃至这次的《葛洲坝人》,可以看出他们始终是在围绕‘人民’这一母题进行开掘”。[9]《葛洲坝人》充分体现了具有开创精神的20世纪80年代的工人形象。唐小禾艺术创作中体现出的“人民性”的价值取向也与父亲的艺术思想如出一辙。

闻一多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他汇中西艺术修养于一身,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1925年用水墨创作的泰戈尔像,1927年创作的彩色插图《对镜》,1931年《猛虎集》的封面设计,闻一多成功地把西方现代色彩观念与中国画重意境的追求相结合,把中国画写意的笔墨情趣与西方现代抽象语言融为一体。父亲的艺术思想与审美追求对儿子闻立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闻立鹏早期的人物画如《大地的女儿》、《红烛颂》意在表达一种崇高的精神内涵,以后的风景画充满了哲理性和节奏感,体现了一种隽永崇高的美感和耿介坚毅的品格。庞薰琹的油画体现了西方现代派的神韵,具有新颖的形式美感和现代趣味,他一生的艺术实践都在追寻现代主义艺术,并试图把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其创作之中,庞涛是庞薰琹的女儿,父母的绘画风格和审美趣味从小就对她产生影响,1981年开始转变写实画风,她的审美价值追求渐渐和父母趋于一致,画面注重形式感和抒情性。她“提出了‘在当代节点上尝试古今、中西艺术融合的新思路’,并以《青铜启示录》为题的系列作品创作来印证自己的观点”[10]。庞涛的油画艺术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作品具有丰富的韵律感,以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庞涛的作品中完全可以感受到庞薰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对家学的信仰以及父辈在精神上的影响,承继家学的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父辈的审美价值观,父辈与子辈之间的亲情以及在精神上的天然联系,为两代人审美价值观的趋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承继家学的艺术家承继了父辈的艺术思想和审美价值观,并在探索油画本土化的道路上不断远行。

(三)殊途同归

通常状况下,艺术领域的家学承继是依赖于人际传播的方式而达到家学传承,在家庭里,子女学习家学的过程中都会得到父亲或母亲的指导与帮助,父母的“耳提面命”与子女的“心领神会”形成了艺术信息的传播与互动。这是一种亲身传播,“亲身传播是历史最为久远的传播方式。艺术的亲身传播,是指艺术传播者与受传播者直接传递或交流艺术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11]。父母的一路指引,使子女继承了家学。中国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也基本与此相同,如常氏、庞氏家学的传承就是得益于父親的亲身传授。常嘉煌是常氏家学的继承人,他在父亲常书鸿的教育引导下承继了常氏家学,习画过程中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常嘉煌本科毕业时,父亲常书鸿又对他的后续学习进行了规划,让他到日本寻找现在在中国已消失的文化艺术传统和技法,带回祖国、带回敦煌,常书鸿对常嘉煌的艺术学习可以说是一路指引,最终促成常嘉煌对常氏家学的继承。庞涛从3岁开始便从父亲那接受启蒙,学习怎样观察生活,自幼受到很好的艺术教育与熏陶。在父母及父母同辈的名家指导下, 1949年,她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年仅15岁,“无庸置疑的是,庞涛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最初认识得益于父母的谆谆教诲。无论是法国留学的阶段,抑或是在回国后的岁月,庞薰琹、丘堤作为西方现代艺术浪潮的亲历者和在中国身体力行的倡导者,这些都给青年时代的庞涛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资源与思考理路”[10]。在以上两个案例中,父母亲都是很重要的传播者,亲自传授家学并引导、鼓励子女,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艺术传播。相对常氏、庞氏家学的传承,唐氏家学的传承就显得曲折与间接,唐小禾是通过父亲的学生教授这一间接的途径而完成对其家学的继承,唐一禾去世时,唐小禾年仅3岁,“我对父亲的了解主要通过我的母亲,亲戚和唐一禾的学生和朋友的回忆。在油画技法上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有的,特别是在我学画的早期。他的艺术影响了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又影响了我,我的老师杨立光先生对我说过许多往事,包括父亲的油画技法和在教学上的要求。尽管是只言片语的回忆,但对我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我父亲对我的影响主要是在精神上”[12]。由于父亲的早年去逝,唐小禾对唐氏家学的承继是通过父亲的高足杨立光的教授而得以实现。唐小禾在习画过程中尽管没有得到父亲的亲自教授,但是唐一禾的绘画思想和油画技法,通过他的学生对唐小禾进行传授,唐小禾走上了绘画道路,唐小禾对父亲的油画艺术的承继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完成,对父亲的敬仰是唐小禾承继家学的直接动力,唐小禾没有得到父亲的亲身传授。但是,父亲在精神上对他的影响十分深刻,从某种程度上讲唐小禾在承继家学的过程中是受父亲艺术思想、审美价值观等精神因素的一路指引而不断前行。闻氏家学的传承也与此类似,尽管闻立鹏早年受到父亲的审美熏陶,但是他真正的油画学习是在中央美院开始的,也没能得到父亲的亲自指点。父亲的艺术思想、人格魅力是其承继家学的精神动力。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早期油画家的家学承继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最终都能很好地继承家学,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早期油画家中的家学传承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和启示:在家学承继的过程中,父母的亲身指教固然很好,但间接的学习也未尝不能达到承继家学的目的,然而现实中即便有父母的亲身传授,也未必就能成功承继家学。唐小禾的哥哥唐宅楷自幼随父习画,得到唐一禾的亲传,少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但是,“小时候对父亲有深刻记忆,被称为‘小画家’的哥哥却是去学了物理学”[1]。由此可以得出,在艺术传承中承继者尤显重要。承继者对家学的追随与信仰以及持之以恒的探求精神是成功承继家学的关键。

总之,20世纪是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油画由当初的萌芽状态逐渐成长、壮大。在中国油画的百年传承中,早期油画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家学承继彰显了特殊的价值意义,子女对父辈艺术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精神的传承与接续,使这一孕育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油画艺术在家庭范围内得以薪火相传,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由于战乱和政治运动的影响,子女继承家学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家学的承继,并在父辈艺术思想、价值观等精神因素的指引下,不断地进行艺术求索与创新。今天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当下艺术,早期油画家的家学仿佛是发端于历史不远处的涓涓细流,汇集了两代人的智慧与心血,鲜活地流淌着,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由此,中国早期油画家中的家学承继现象便有了积极意义,它作为艺术传承的一种方式而汇入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滚滚洪流,并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迪安.唐一禾[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2]傅雷.傅雷谈美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3]张巨才,刘殿祥.闻一多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4]尚辉.论第一代油画家的文化心理[J].文艺研究,2001,(2).

[5]油画人物志•庞涛[EB/OL].央视国际:www.cctv.com.

[6](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7]张自智.我和父亲常书鸿在敦煌的日子——采访著名美术教育家常沙娜女士[J].阳关,2003,(4).

[8]赵志红,黄宗贤.直面现实关注民众——唐一禾的艺术追求及其启示[J].美术,2005, (8).

[9]松实.为八十年代的中国工人造像——葛州坝人[J].美术,1984,(10).

[10]赵力.超越时代的局限[J].美术研究,2005,(1).

[11]曾耀农.艺术与传播[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唐小禾访谈[Z].

[责任编辑:周来顺]

作者:郭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论文下一篇:税收政策下的工业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