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总论试题

2022-12-28

第一篇:传染病护理学总论试题

土地管理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土地市场: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在转移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寻租:指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即通过权力等追逐既有生产利润的活动。或政府运用行政权利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土地分等定级:是在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各类土地等级。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反应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利。 土地储备: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收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土地保护:是指对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用途、范围(面积)、布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实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与保护,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永续利用。

土地储备开发:政府依法通过收购、收回、征收等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并组织实施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土地供应条件的行为。

二.征地补偿费的构成:1.土地补偿费 2.青苗费 3.地上附着物 4.安置补偿费 5.社会保障费用 6.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7.拆迁补偿费三.土地产权及其特征:土地产权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 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产权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的承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四.土地储备的内涵与意义 答:是指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征收,收购,置换,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土地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集中起来,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统一进行土地整理后纳入土地储备库,再根据土地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

计划的将储备土地投入市场,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

意义 :1 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 2.有利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 4.有利于推动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

五.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答 概念: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特点:1.强制性 2.严肃性 3.权力性 4.直接性六.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用途管制则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和措施。建立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以土地利用的编制和实施为前提的。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基础上,划分土地用途区,落实用地布局。土地利用分区的主导用途是管制的重点,也是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同时鼓励次要用途向主导用途转变,也可暂时维持现状但不能变为其他用途。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解决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并保证规划实施。依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未经规划的地区或规划未经批准的地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而且,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就要求各项专业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各专业规划的实施来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七.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含义以及实现形式

国有土地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叫国有土地。主要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在乡村和城镇郊区,国家依法征用和没收的土地、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草场的土地;国有森林、草地、水域、荒山、冰川等土地,也都属于国家所有。

集体土地:集体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 八.土地征收的概念特征及我国在土地

征收过程中的不足及如何改善

答: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

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土地征收的过程,就是将代征土地的

集体所有权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过程。

特征:1.土地征收的公益性。国家

动用征用权,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必须是为了公共利

益的需要。2.土地征收的强制性。由于土地征收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从公共利益全局出无论被征单位是否愿意,政府可以依法动用征地权。3.土地征收的有偿性。国家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须给予补偿。4.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为了保证征地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透明性,保证被征地人的合法权益,征收土地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5.是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

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涵义、背景和形式 涵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不同的

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移。

背景:1.是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必然产物 2.土地市场的发育,激发农民实现土地价值的内在追求,导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3.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要求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

形式:1.乡镇企业合并、兼并、迁移及股份制改造中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 2.企业倒闭或债权债务原因,通过司法裁定,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生转移 3.乡(镇)村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联营形式兴办各种企业,发生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象 4.农民以转让、出租房屋形式,连带转让、出租建设用地使用权 5.农民将土地征收时分配给他们的安置留用地进行使用权出租或转让。

第二篇:药理学总论总结

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学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或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

药物与毒物区别:无严格区别,小剂量的毒物就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但任何药物剂量过大都可产生毒性作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2、 概念: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的科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过程。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①被动转运:也称下山转运,即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特点:无需载体、不耗能、无饱和现象、不存在竞争抑制现象

形式:1)简单扩散

影响因素:脂溶性大小、极性大小、膜两侧浓度差

离子障:分子状态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

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药物非解离型脂溶性大,极性弱,易通过,弱酸性药物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中,解离少;非解离

型多,脂溶性高,易透过细胞膜碱性则相反。

2)滤过:药物分子借助于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一侧称为滤过

3)易化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

②主动转运:也称上山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特点:需载体,需能量,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抑制现象。

3、

4、 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血流量的改变、体液的PH、药物解离度、可利用的膜面积、细胞膜厚度 吸收:概念: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剂量;(3)吸收环境;(4)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①口服:首过效应:药物经胃肠及肝细胞代谢酶的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②吸入:应用:气体或挥发性药物,用于治疗支喘、全麻

局限性与注意点:剂量不易控制,可能产生全身性不良反应

③静脉注射:不需吸收可产生即刻作用

应用:急救、高分子量的蛋白质和肽类、大容积、刺激性药物的给药局限性与注意点: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④肌肉注射:应用:适用于中等容量、油溶液或某些刺激性物质

局限性与注意点:在抗凝期间不宜使用

⑤皮下注射:应用:适用于某些不溶性的混悬剂和植入固体小片

⑥舌下给药:适用于少数用量少和脂溶性高的药物

⑦直肠给药:适用于呕吐或意消失的病人及少数刺激性强的药物,但吸收面积小,吸收速度慢

而不规则,不完全

5、 分布:概念:药物从血液循环跨膜转运到细胞间液或细胞内液的过程

分布规律: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一的,各部位药物浓度可达相对稳定

影响分布的因素:①血浆蛋白结合率(PPB):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

游离型药物有药理活性,可透过血脑屏障,可被代谢,可被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本身理化性质;(2)剂型、崩解度、溶解度、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

排泄,结合型药物是药物在血液中的一种储存形式

★ 用 药时注意:1)选药问题 2)联合用药问题 3)某些药物能与机体内源性代谢物

竞争同种血浆蛋白 4)药物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用药 5)PPB与药物起效及作

用关系

②与组织的亲和力

③体内组织屏障

④体液PH值

⑤器官血流量

6、 代谢:概念: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

作用: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药物经代谢后作用一般均降低或消失,但也有药理作用或毒性增高的部位:肝脏(主要)、胃肠道、肺、皮肤、肾

途径:Ⅰ式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大多数药物经Ⅰ式反应后其药理活性及毒性减弱或消失,但也有

少数 药物经Ⅰ式反应可转化为活性或毒性更强的代谢物,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药物的生

物转化是一种解毒的过程

Ⅱ式反应:即结合反应, 药物或其代谢物与一些基团(如:甲基、乙酰基等)结合,形成水溶性更

强的代谢物,利于从肾排出。

药物代谢酶:参与药物代谢转化的酶,简称药酶

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对药物也产生转化作用

特点:(1)多种酶(2)特异性低(3)存在个体种族差异(4)活性可变(5)于年龄、

营养、疾病有关

影响肝药酶的因素:(1)药酶诱导剂:凡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

诱导结果:肝药酶对药酶诱导剂及其其它一些药物代谢加

快,作用减弱

(2)药酶抑制剂:凡能抑制肝药酶合成并降低其活性的药物

抑制结果:肝药酶对其他一些药物的代谢减慢,作用增强

其他的酶:存在于肝、肠、肾细胞的线粒体、细胞浆或血浆中,这些酶专一性高

7、 排泄:概念: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量和血浆内药物浓度

意义:(1)泌尿系感染用药(2)改变尿液PH值(3)用药时应考虑病人肾功能情况②肾小管分泌:意义:存在竞争抑制现象,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③肾小管重吸收

其他:胆汁、乳汁、胃肠道、唾液、呼吸道

★ 药物起效快慢取决于吸收和分布,药物作用的终止取决于代谢和排泄

8、 房室模型:概念: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它的划分取决于药物的转运速率。

度迅速达到平衡,可看成一室模型。

②二室模型:多数情况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可以和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而在另一些

部位中的转运有延后的、但彼此近似速率过程。迅速和血液浓度达到平衡的部位

被归并为中央室,随后达到平衡的部位则归并为周边室。

9、药物消除动力学:概念:药物进入机体内经生物转化、排泄或储存,使体内的药量减少或消失的过程。

药物的消除规律:①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部位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

比。

特点(1)入机体较少(2)按恒比消除,T1/2是一恒值(3)每经过一个

次,则经过4到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可达稳态浓度(4)停药后经5

个T1/2则血药浓度约下降96.6%分类:①一室模型:给药后,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血液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方式:通过肾脏:①肾小球滤过:游离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均可经肾小球滤过,滤过速度取决于药物分子

②零级消除动力学:指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与其体内药物浓度无关,而是一恒定

量,此过程也称容量限制动力学,是恒量消除。药物进入机体

较多时按零级消除动力学消除。

特点:1)进入机体较多(2)按恒量消除,T1/2不是恒值(3)当

药物被消除到一定浓度时可转化为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

③混合消除动力学:米曼式方程dC/Dt=-Vmax·C/Km+C

9、 药——时曲线:概念:以浓度或对数浓度为众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

血循环的总量

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Css):稳态浓度: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的药物量随

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

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的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

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临床意义:(1)为给药方法提供依据,临床上用药一般是每隔一个T1/2给药一次。(2)控制一定剂

量,使坪值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又不产生不良反应。(3)当病情危重,需立即达到有效血药

浓度时则需在给药之初,使用负荷量。

体内药的蓄积过程:适当蓄积,使最小有效浓度﹤血药浓度﹤中毒浓度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不恰当的蓄积,使血药浓度﹥中毒浓度从而引起蓄积性中毒。

10、 半衰期:概念: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状态后,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影响。

意义:①为药物分类提供依据②确定给药间隔时间③预测药物达到坪值的时间④预测药物的基本消除时

11、

12、 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 表观分布容积(Vl):概念: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时,体内药量和血药浓度之间的比值特点:每一按恒比消除的药物都有其固定的半衰期,不受血药浓度及给药途径的影响,但受肝肾功能的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指药——时曲线下面所覆盖的面积,其大小可反应药物进入

意义:①表示药物应占有的体液总容积,但不代表体内真实容积

②可推测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程度

③推测药物排泄速度

13、 生物利用度(F):概念: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分量及速度。

影响因素:首过效应、药物制剂

测定: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对药效的影响:①同一剂量相同药物可因吸收量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②即使同一剂量相同药物其AUC相同,但因吸收速率不同也可影响药

物作用

意义:①评价药物吸收率、药物制剂质量或生物等效性。

②评价同一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

③评价药物剂型对吸收率的影响

④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14、

消除速率常数(K):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量与现存量之间的比值。

药物效应动力学

1、 概念: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的科学。

2、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①根据作用部位分为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②根据作用方式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③根据作用范围分为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

产生选择作用的基础:(1)药物分布的差异(2)组织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及受体分布不同

(3)组织生化功能不同(4)组织结构不同

择性的意义:(1)药物分类(2)选药问题(3)掌握药物的剂量(4)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④根据作用结果分为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防治作用分为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1)副作用(2)毒性反应(3) 后遗作用(4)继发反应(5)变态反应(6)特异

质反(7)停药反应

3、 量反应——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可获得,药物的效应指标在原来的基础

上可用数量增减表示

从量反应量效曲线可看出的特点:①最小有效量②最大效应③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④效价强度

4、 质反应——量效曲线: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即以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可看出的特定位点:半数有效量(ED50)

5、 量效曲线的应用及意义:①比较两药的效价强度和效能 ②评价药物安全性的大小

6、 药物作用机制: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与化学结构无关

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7、 受体:特点:①种类繁多,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②具有高度特异性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④其数目有限⑤结合是可逆

的⑥多样性

类型:根据受体存在的部位分为细胞膜受体、胞浆受体、胞核受体

根据受体结构特征信息转导过程及效应性质等特点分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家

族、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细胞内受体

8、 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9、 受点:可由一个或数个亚基组成,其分子上只有某些立体构型或活性基团能识别、结合其配体,这些结合点称为受点。

10、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能引起生物学效应

拮抗药: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本身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可对抗激动药的作用,分为

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11、 受体调节:由于机体本身的新陈代谢及在生理、病理或药理等因素影响下,受体在数目、亲和力和效应力方面产生变

化,称为受体调节

12、 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在识别相应受体并与之结合需要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放大、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

应机制,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及药理效应。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①药物因素(1)药物剂量(2)药物制剂(3)给药途径(4)用药时间和次数(5)药物相互作用

②机体因素(1)年龄(2)性别(3)遗传因素(4)特异质反应(5)疾病状态

(6)心里因素—安慰剂效应:有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作用的中性物质制作成外形似药的

剂。

(7)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变化:

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耐受性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耐药性

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称之为药物依赖

性,包括:身体依赖性(是指大多数具有依赖性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

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称戒断综合

征)与精神依赖性(是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

不能自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地用药。),二者区别在于

停药后有无戒断症状

第三篇:传染科护理理论考试试题

2016年06月传染科护理理论考试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40道题,共80分)

1.输血核对制度需要中需要几人共同核对(

B)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2.成分输血既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B) A.60% B.70% C.80% D.90% 3.护理会诊制度中科间会诊应在( C )小时内完成 A.1h B.12h C.24h D.48h 4.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后,当事人应在几小时内书写出书面认识有关科室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C)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5.在鼻饲护理操作预防及处理中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D) A.50ml B.100ml C.150ml D.200ml 6.凡病情特殊,危重,疑难或死忘的病例均应该进行护理病例讨论,对死亡病例,应在死亡后多少周内进行讨论(A)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7.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中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疑难病例,可向哪里反应(D) A.护士长 B.医务科 C.办公室 D.护理部

8.护理操作中预防院内感染最基础环节是(B) A.有效使用抗生素 B.消毒剂的使用 C.手卫生 D .空气消毒

9.患者安全管理中,应同时使用几种患者身份识别(B) A. 1种

B.2种

C. 3种

D.4种

10.特级护理在住院卡片上标记的是(A) A.红卡片 B. 黄卡片 C. 绿卡片 D. 黑卡片

11.护理病历讨论的范围不包括(A) A.新入院病人 B.重大抢救病例 C.死亡病例

D.疑难、特殊、病例

12.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几年至少调查几次?(A) A.一年至少一次 B.二年至少一次 C.三年至少二次 D.四年至少二次

13.一般诊疗活动可佩带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的患者时应该佩带那种口罩(C) A.纱布口罩 B.外科口罩 C.医用防护口罩

D.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14.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该佩 ()手套,进行手术及无菌操作时戴(),手上有伤口时应该戴()手套(B) A.无菌——无菌——清洁 B.清洁——无菌——双层 C.清洁——无菌——无菌 D.清洁——双层——无菌

15.隔离室应有隔离标示并限制人员出入,()为空气传播隔离,,()为飞沫传播隔离,()为接触传播隔离。(D) A. 粉色——黄色——蓝色 B. 黄色——蓝色——粉色 C. 蓝色——粉色——黄色 D. 黄色——粉色——蓝色

16.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测体温几次,超过多少度应及时就诊(B) A.一次,37.3摄氏度 B.两次,37.5摄氏度 C.三次,38.0摄氏度 D.四次,38.5摄氏度

17.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出血部位不明时取哪一种卧位,(C) A.健侧卧位 B.患侧卧位 C.仰卧位 D.左侧卧位

18.发热患者鼓励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什么饮食(A) A.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B.全流质饮食或软食 C.普食 D.全营养

19.胸腔闭式引流瓶应低于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几cm,并保持直立。(B) A.1-2cm B.3-4cm C.5-6cm D.6-7cm 20.什么时候可以执行口头医嘱(C) A.一般操作时 B.病人量多时 C.抢救病人时 D. 晚上

21.抢救记录应该在几小时内完成(D A.1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22.医务人员洗手的定义(B A.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B.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除去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C.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洗手 D.以上都是

23.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应该在多少小时内补齐(A)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4.当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责任护士首要采取的措施是(C) A.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静脉通路 B.立即使用抗过敏药

C.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D.马上减慢输液速度

25.护士采血时,同时采集多个血标本时,先后顺序应该是(A_) A.血培养瓶-无添加试管-抗凝试管 B.无添加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 C. 血培养瓶-抗凝试管-血培养瓶 D.无添加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 26.压疮发展顺序为(B)

A.炎症浸润期-淤血红润期-Ⅰ度浅度溃疡期-Ⅱ度坏死溃疡期 B. . 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Ⅰ度浅度溃疡期-Ⅱ度坏死溃疡期 C. . Ⅰ度浅度溃疡期-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淤血红润期

D. . 淤血红润期-Ⅰ度浅度溃疡期-炎症浸润期-Ⅱ度坏死溃疡期 27.给予发热病人降温时,用药及物理降温后多久时间复测体温(C) A.10minB.20min.C.30min.D.40min 28.皮内注射时应注意(D) A.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应严密观察 B.皮试药业4小时内有效

C.可疑阳性可加大皮试液浓度重新皮试 D.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29.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D) A.15:1 B.15:2 C.30:1 D.30:2 30.轴线翻身时应注意保持脊柱平直,翻身角度(B) A.不可小于60度 B.不可超过60度 C.不可超过90度 D.不可超过120度

31.吸痰时一般将负压调至(B)

A.100-150mmHg

B.150-200mmHg

C.200-250mmHg

D.250-300mmHg 32.实施洗胃抢救中每次注入洗胃液量(B) A.100-300ml.

B.300-500ml

C.500-800ml

D.800-1000ml 33.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不正确的护理方法是(B) A.更换引流瓶时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加闭引流 B.拔除引流管时嘱患者做深大呼吸 C.患者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D.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34.心肺复苏基本生命体征支持技术实施前评估顺序(D) A.呼吸-颈动脉-意识 B.颈动脉-意识-呼吸 C.意识-颈动脉-呼吸 D.意识-呼吸-颈动脉

35尿潴留患者一次性导出的尿量不超过(A) A.500ml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36.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下列可用于对局部伤口进行消毒的消毒液有(B) A.2%碘酊 B.75%乙醇 C.95%乙醇 D.0.5%聚维酮碘 37.下列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有(A)

A.肺结核 B、流行性感冒 C.病毒性腮腺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8.放置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垃圾袋为(C) A.黑色 B.白色 C.黄色 D.红色 39.三查八对中的注意为(B) A.注意药物有效期 B.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C.药物过敏史 D.以上都是

40.注射部分的皮肤消毒,错误的是(D)

A.用棉签蘸取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直径为5cm以上 B.待干后以75%酒精同法消毒, C.待乙醇挥发后即可注射

D.或用0.5%碘伏或安尔碘以同法涂擦消毒一遍,无须脱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道题,共20分)

1.交接和识别记录内容应根据不同关键流程分别制定,包括(ABCD) A.交接科室与交接人姓名 B.离开科室与到达科室时间

C.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简要病情,生命体征各种管道

D.全身皮肤情况、药物及治疗、护理文书、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治疗和护理措施等关键信息。

2.分级护理中一级护理的指征是(ABCD) 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B.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C.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D.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个别指导 B.集体讲解 C.文字宣传

D.实物、图片展览

4.患者饮食护理制度中,主治医师开取饮食医嘱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CDE) A.病情和治疗计划 B.不用根据病人喜好 C.营养状况和需求

D患者的食物过敏史等因素

5.疑难病例讨论时由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参加讨论人员应根据以下哪些提出意见及建议(ABCD) A.病情 B.诊疗

C.护理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 D.家属的反应

6.下列哪些药物需要放冰箱保存的,以免影响药效(ABC) A.胰岛素 B.肝素 C.白蛋白

D.去甲肾上腺素

7.以下哪些为封存抢救车管理(ACD)

A.时由两名护士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 B.值班护士应每天检查一次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交接班分管护士应每2周检查一次 C.每月由护士长及分管护士启封检查一次 D.封条若有破损应由两名护士按基数卡清点 8.病房管理制度中正确的是(ABCD)

A.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并专人保管 B.护士按照医院的要求统一着装 C.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D.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措施

9.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ABCD) A.医院规章制度 B.病区环境 C.相关治疗知识

D.相关饮食及各项护理措施 10.患者安全管理包括(ABCD) A.烫伤

B.跌倒及坠床 C.防误吸

D.防导管脱出

第四篇:刑法总论试题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刑法学总论》(30401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6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选项不是罪刑法定原则应有的内容( ) A.禁止习惯法 B.禁止扩张解释 C.明确性原则 D.禁止事后法

2、下列关于刑法空间效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普通公民甲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应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国司法机关对甲无管辖权。

B.我国军人乙某在邻国A国旅游期间对韩国人B某实施一侵害行为,该行为按A国刑法不构成犯罪,但按我国刑法规定则构成犯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对乙某行为不适用我国刑法。

C.毒贩丙某(C国人)来我国旅游,虽然丙某不是我国公民,亦从未在我国境内贩毒,但对其贩毒行为仍可适用我国刑法。

D.丁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在国外已受过刑罚处罚,如其回国,不可再受我国刑法追究。

3、陈某于1997年1月至6月(当时其未满16周岁)多次盗窃他人财物5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根据1979年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陈某承认自己构成犯罪,但以量刑过重为由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于1997年10月13日审理该案,此时新刑法已生效。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则对于新刑法溯及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刑法不具溯及力,应依行为时刑法即79年刑法对其定罪 B.新刑法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审结

C.新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可考虑新刑法的因素对陈某判刑从轻或减轻 D.新刑法具有溯及力,应按“从旧兼从轻原则”判决其不负刑事责任

4、胡某逗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强玩,胡某提着小强的双脚将其倒悬在河边,

第 1 页 共 9 页 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强边喊“害怕”边挣扎,胡某不小心手一滑,小强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强已溺水而死。则胡某对小强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5、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 ) A.绑架后撕票杀害人质 B.投放毒物

C.制造毒品1千克 D.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6、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认识错误的是( ) A.甲误认张三为李四而将其杀死

B.乙误认经幼女同意与之发生性关系不构成犯罪而实施该行为 C.丙开枪射击王五,枪法偏差打死赵六 D.丁意图盗窃钱包但却窃得一部手机

7、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B.人民法院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个人和单位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8、黄某有一只价格昂贵的藏獒犬,因与刘某不和,曾唆使藏獒犬扑咬刘某,而且每次见到刘某,藏獒犬均对其狂吠,刘某对此怀恨在心。一日刘某乘黄某牵藏獒犬外出之机,在犬窝中投放毒药,后该犬被毒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9、下列情况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盗走他人医药费后良心发现将钱送还的 B.犯罪过程中突然生病而停止犯罪的

C.对他人连开三枪,均未击中,还有子弹能继续开枪但放弃

D.张某欲杀林某,在林某的食物中投毒,见林某食用后又不忍心,当即送林某去医院救治,林某经抢救仍然死亡

第 2 页 共 9 页

10、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如果李某15周岁,则王某属于间接正犯 C.对于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王某、李某均不构成犯罪

11、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2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某甲犯故意杀人罪,但是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12、甲乙两人在菜市场捣乱,保安丙前来制止,甲挥刀朝丙头部猛力砍去,丙侥幸躲开,甲这一刀却砍中了乙的颈部,致其当场死亡。对甲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无罪过事件

13、罪犯在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可以从事以下哪一项活动( ) A.选举人大代表

B.为抗议物价飞涨而参加合法游行、示威 C.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 D.成为国有企业的员工

14、甲乘坐出租车企图在偏僻处对司机进行抢劫,坚持要司机将车开进路旁的偏僻小道,司机不肯,双方正在争吵时,联防队员赶到,发现有异,将甲抓获。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5、关于管制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 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没有著作权

B.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C.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公安机关就近在拘留所执行

D. 管制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 ) 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第 3 页 共 9 页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17、以下情形应予数罪并罚的是( )

A.赵某见军人甲某往皮包里装入手枪一把、钱款5万,遂趁其不备将甲某的皮包盗走

B.钱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数千米,数额较大

C.孙某为杀仇人A某,不顾B某站在A某身旁开枪射击,一枪将A某打死同时将B某打成重伤

D.李某在公共场所安装炸弹,炸死3人,炸伤10人

18、甲和乙共同持枪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盗窃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主动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抢劫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的隐藏地点,将乙抓获,乙因抢劫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关于甲的抢劫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19、甲某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众持刀抢劫乙某(乙某合法配备枪支),乙某顾不得人多掏出枪来射击甲某,子弹射中甲某后又击中甲某身后的行人丙某。甲某当场死亡,丙某受重伤。则乙某对丙某造成的伤害较为合理的评价是(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不认为是故意犯罪 D.故意伤害罪

20、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表扬。受到表扬后次日,张某与刘某开玩笑时,将其推倒在地,刘某头部触地,当场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

A.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C.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

D.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某甲欲杀某乙,向某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没有再动,以为某乙已死,遂逃离现场。后某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某甲的行为不属于( )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犯罪既遂

第 4 页 共 9 页

2、以下情形必定属于我国刑法中首要分子的是指:( ) 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参加聚众犯罪的分子

3、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

A.甲与乙共谋杀丙,并由乙找来两把匕首,约定次日一同行动,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为杀丙而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乙也想杀丙,但并不知甲已投毒,也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丙被毒死,实验发现此种毒药的致死量为9克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家中

D.甲将丙打昏抢走其钱包,待甲走后,乙从躲藏处走出拿走丙的一部手机

4、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

A.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

B.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将张某手臂打折

C.便衣民警胡某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林某误认为窃车贼,林某立即找了几个人赶到现场抓贼,而胡某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

D.郭某见狂暴性精神病人吴某拿菜刀在砍杀自己的儿子,情急之下开枪(系合法配枪)将吴某打死。

5、按照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量刑情节有( )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B.紧急避险过当的 C.自首后又有立功的 D.胁从犯

6、下列哪些情形不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

A.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自诉甲某伤害案件,甲某在接到刑事自诉状后离家出走;

B. 乙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诽谤案提出控告;

C.丙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张某抢劫,因丙某说话含糊不清,公安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将张某抢劫案立案;

D.丁某得知与其共同盗窃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遂逃离居住地藏匿。

7、下列犯罪行为人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有哪些(

)

A.曹某因涉嫌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被抓获,被抓获时其已怀孕2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2年后因发现新证据证明曹某的确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

第 5 页 共 9 页 因而又被起诉

B.女青年刘某因绑架杀人被捕,在押期间与看守人员发生性关系致孕,审判之前已自然流产身体康复

C.妇女葛某在怀孕期间将丈夫杀死后逃逸,生产后不久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D.王某在18岁生日当天酒后连杀两人

8、下列关于减刑、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十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B.累犯如有重大立功,符合假释条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仍可假释 C.多次减刑后,原判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刑期自被告人被关押时起计算

D.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审议决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法规竞合

2、犯罪集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中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正当防卫的一般条件。

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2分,第二小题14分,共计26分)

1、甲乙在乙家因事争执而至互殴,甲从地上捡起一木棍打乙,乙妻恐丈夫吃亏,从家中拿出一把菜刀递予其夫乙,乙持菜刀与甲对打,不想一刀砍中甲太阳穴,致甲死亡。后乙投案,但拒不承认其妻曾拿来菜刀递予他的事实。根据刑法总则理论,全面分析此案。

2、A欲盗窃甲某家,找B(15周岁)商量,B表示跟着干。但A觉得人手少,就去找C,C不同意,A就让B将C的父亲打成轻伤,逼C参加。后D主动为A提供了作案工具;E也主动加入,同意一起去,并和A等人一起计划。当晚,A、B、C前往甲某家盗窃。D趁A走后立即去公安机关投案交待情况;E害怕被抓借口肚子痛未去。半小时后,A、B、C到达甲某家,C在外放哨,A、B入户。B被甲某的家人当场抓获。A盗得5万元,逃离甲某家,在途中遇到公安人员,A为逃跑而将一名公安人员打成重伤,但终被擒获。则:

(1)A让B将C的父亲打成轻伤,在这起故意伤害案中,如何认定A、B的行为性质?

(2)A、B、C、D、E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为什么?

(3)A、B、C、D、E盗窃犯罪中分别居于何种地位,应当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4)各案件参加者的犯罪形态如何(提示:预备、未遂、中止、既遂)? (5)A在逃跑途中将一名公安人员打成重伤,B、C、D、E是否应对此承担刑

第 6 页 共 9 页 事责任,为什么?

第 7 页 共 9 页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刑法学总论》(30401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6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D

17。A

18。D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C 4.ABC 5.BD 6.ACD 7.ABD 8.A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法条竞合—也称法规竞合,指数个法条所规定的数个犯罪构成之间存在包容或者重合关系(1分),当一个犯罪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时(1分),只能选择适用其中一个刑法条文的情况(1分)。

2.犯罪集团—-三人以上(1分)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1分)犯罪组织(1分)。

3.犯罪主体---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2分)。

4.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1分),自动放弃犯罪(1分)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1分)。

四、简答题

1. 简述正当防卫的一般条件

(1)防卫意图:指行为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侵害的心理状态(2分); (2)防卫起因: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且侵害有一定的紧迫性(2分); (3)防卫对象:只能以不法侵害者为对象,不得侵害第三者(1分);

第 8 页 共 9 页 (4)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2分);

(5)防卫限度: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1分)。 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1)单位犯罪行为由单位实施,单位即依法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3分);

(2)单位犯罪行为由我国刑法规定(1分);

(3)单位犯罪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即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实施(2分);

(4)单位犯罪行为是为单位谋取利益而实施,包括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2分)。

五、案例分析题

1、(1)乙及其妻子的行为都构成犯罪(2分);

(2)甲与乙系互殴,因而乙不得主张防卫(2分)

(3)乙妻递刀与乙的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存在伤害甲身体健康的故意;乙持菜刀与甲对打,主观上也存在伤害故意,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说构成故意犯罪)(3分) (4)甲的死亡与乙夫妻的共同伤害行为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分)。 (5)乙及其妻构成共同犯罪(1分)。

(6)乙不成立自首,因为他没有交代同案犯(2分)

2、(1)由于B未满16周岁,对故意伤害(轻伤)不负刑事责任,故A与B属于间接正犯关系。A应构成故意伤害罪,是犯罪行为;B不负刑事责任(3分); (2)B因不负刑事责任,不能成立共犯。E虽未参加盗窃,但参加了共谋,也属共犯。A、B、C均属共犯,既有共同犯罪故意,又有共同犯罪行为(3分); (3)A是主犯(直接实行犯),C是胁从犯(次要的实行犯),D是从犯(帮助犯),E是从犯(共谋犯)。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分);

(4)A、C、D、E都构成犯罪既遂。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体既遂(2分); (5)B、C、D、E不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属于实行过限(2分)。

第 9 页 共 9 页

第五篇:侦查学总论试题及答案7

刑事侦查总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C)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武警部队

2、下列不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行政处分的是(B)。 A、警告

B、禁闭

C、记大过

D、撤职

3、行为人有下列行为,经警告无效,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是(D)。

A游行时不服从民警现场指挥

B、不服从治安管理 C、随意殴打他人 D、抢夺民警枪支,严重危害公共安

4、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A),分别处罚。 A、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B、行为的情节严重性

C、造成的损害后果

D、主观心态

5、对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在必要时可以由(B)管辖。 A、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

B、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

C、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 D、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的是(A)。 A、大队长

B、一级警长

C、二级警长

D、三级警长

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情形的,从重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B、平时表现不好

C、再次违反治安管理

D、主观恶性较深

8、、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C)。 A、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 B、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自然人 C、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和自然人 D、违反治安管理并已够刑事处罚的单位和自然人

9、、公安部在(A)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10、全下列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C)。

A、高压水枪

B、催泪弹

C、警绳

D、警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13、人民警察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15、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遇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

16、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实行现场管制,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正确)

17、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

18、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19、人民警察的任务包括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20、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21、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22、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23、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24、对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处理。(√)

25、公安机关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能决定行政拘留。(×)

26、督察机构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置公民控告、申诉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27、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实施违法行为的,不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2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29、行为人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如果该幼女是自愿,则不构成强奸罪。(×)

30、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民警察警容风纪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按照规定着装

B、持有人民警察证件

C、佩带人民警察标志 D、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

2、下列选项关于公安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 B、公安部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 C、公安部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机关 D、公安部是全国公安工作的指挥机关

3、遇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A、拒捕

B、**

C、越狱

D、抢夺枪支

4、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可以优先使用有关组织和个人的(ABCD)。 A、交通工具

B、通信工具 C、场地 D、建筑物

5、人民警察不得(ABCD)。

A、参加罢工

B、接受当事人请客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D、受雇于某组织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BCD)。 A、互相监督

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

D、分工负责

7、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ABCD)的原则,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A、合法

B、公正

C、公开

D、及时

8、下列警务活动中,不属于督察机构职责的是(ABD)。 A、勘查刑事犯罪现场

B、办理出国护照 C、纠正民警违反警容风纪的行为

D、监管犯罪嫌疑人

9、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AB)

A、警告

B、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C、收缴

D、没收

2、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哪些权利(ABCD)。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一)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

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

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二)简述公安机关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1、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2、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3、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4、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某甲,33岁,200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08年刑满释放。甲服刑前曾借给乙2000元钱。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2011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还对甲进行辱骂。甲恼怒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绊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甲上前查看,发现乙还有微弱呼吸,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2000元钱未讨回,于是又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18000元现金后携款离去。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劫罪报案。后甲被抓获。

问题: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本案存在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要点:

1、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1分)

2、理由是:甲仅因逃债之事与乙撕扯扭打,意外造成乙死亡,本属于意外事件。但甲在其先行行为导致乙倒地休克,使乙的生命权利处于危险状态时具有作为义务。甲对其作为义务不予履行,导致乙死亡,属于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3分)

3、甲并不是有意将乙撞倒致其休克而取财,而是在乙死亡后,乘机到乙家中翻走现金18000元。没有使用暴力或者胁迫等手段窃取乙的财物,而是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乙的财物,所以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抢劫罪。(3分)

4、甲构成累犯。2005年甲犯的是故意犯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08刑满释放后不满5年,于2011年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符合累犯的特征。(2分)

5、对于甲,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且应当从重处罚。(1分)

(二)2004年8月19日上午11时50分,东方市农村信用社东方联社营业部主任王梅与司机赵东生从,东方市电业局收取现金、存单共计170.24万元集资款后,存放在营业部金库。下午1时50分,王梅上班后发现装有170.24万元现金及存单的钱袋丢失,于15时向信用社主任王兰西汇报,王兰西安排人员进一步查找未果后于17时向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报警。通过现场勘查,专案组分析认为,该案作案时间应在案发当日11时50至13时30分之间,犯罪分子系利用存放在营业厅的金库钥匙或自配钥匙作案。经排查得知,该信用社平时管理比较混乱,长期以来中午在金库存放大量现金,值班人员中午吃饭常离开单位,金库的两把钥匙没有遵守制度分别存放,金库密码也没有制定保密措施。侦查人员认为该银行内部职工王梅、路青、田丙亮、于登文四人具备作案条件,并开展了细致的调查工作,当晚24时许,王梅、路青二人因不具备作案时间被排除。田丙亮、于登文二人对此案失口否认,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问题:

1、如何刻画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2、在侦查受阻的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尽快打破僵局?

3、请列出案件侦查终结的条件。 答案要点:

1、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应为该银行内部人员,并有条件接触到金库钥匙。(2分)

2、在侦查受阻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4分) (1)重新勘验现场,确定作案手段方法,分析作案人特点; (2)发动群众,扩大摸底排队工作范围,进一步发现犯罪线索;

(3)调整侦查思路,采取控制销赃渠道、在重点犯罪嫌疑犯人身边布控特情等有针对性的侦查措施;

(4)加大对重点犯罪嫌疑犯人的审查力度。

3、案件侦查终结的条件包括:(4分) (1)犯罪事实清楚; (2)证据确实、充分; (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准确; (4)法律手续完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下一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