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

2022-09-14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发展性资助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受到资助工作者的重视。发展性资助的核心在于更好的育人, 是在解决学生存在的物质困难的基础上, 以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 旨在提升物质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和机会, 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成长。

一、构建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的意义

当前高校开展的发展性资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自身存在的物质困难, 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基础保障加提升到方式, 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和学业、能力方面的发展, 在改善学生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资助的性质上来看, 对资助育人中要想更好的促进全面发展, 需要在保障经济基础的同时实现育人目的。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学生自身身心规律, 高校发展中提供的资助例如人力、财力等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使得资助工作的开展能够和学生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 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注重物质资助, 忽视精神关怀

当前, 高校资助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 整体上来说资助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资助的范围也不断拓宽, 在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生活问题。但是在资助中仅仅是提供经济和物质方面的帮助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注重资助方式会相对忽视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心理等其他方面发展, 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此外, 当前的资助方式往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仅仅是经济物质方面, 相对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精神方面的支持, 很多受资助的学生往往在诚信、感恩方面意识相对薄弱, 久而久之不但不会形成感恩社会的人生观, 往往还会造成学生等、靠的懒惰心理, 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 资助工作队伍行政化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往往属于行政化操作, 重视对资金进行合理搭配, 程序相对正规, 最终导致资助工作的开展往往处于形式化, 受资助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 体现不出受资助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资助的本质理解不到位。其中最为明显表现在于高校资助性工作往往被视为事务性的工作, 资助工作中的内容、工作程序相互类似, 往往是机械的累计材料和重复,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受助学生在材料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这些也成为对教师队伍进行考核的标准。但是当前资助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热情和意识, 采用的工作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资助对象认定缺乏有效手段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中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并没有相对统一的量化标准, 流程的开展主要是由学生本身申请, 并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出具相应的证明, 然后需要通过班级同学进行民主评议最终公式。随着中央政府对精准扶贫提出以后,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也主要是以精准为主, 将符合贫困条件的学生认定为目标对象, 但不能仅仅以一张证明就认定为学生存在经济困难, 否则会导致资助工作的开展有失公平, 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资助政策侧重奖优

当期,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设立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奖学金对贫困生进行资助, 在评选工作开展中往往是以学习成绩为准, 往往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受到资助比较多。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去却缺乏一定的经济保障, 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需要勤工俭学没有过多精力进行学习, 造成困难学生存在的两级分化。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受到的资助比较多, 往往仅仅是关注学习但是相对缺乏实践锻炼, 这与政府提倡的资助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 不利于资助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构建

(一) 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利用智慧学工系统, 对学生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应用信息平台对学生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 其中重点对学生在餐饮、购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 以便更好的对经济苦难的学生进行精准识别, 通过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 对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认定, 此外, 还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消费水平等进行信息采集, 最终形成贫困学生的数据库。高校学生一般是来自不同省份, 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别。利用大数据的形式可以对学生信息更加全面的分析评估, 尽可能的避免资助工作开展中的不公平, 进而能够确定经济困难学生。应用数据平台的形式可以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身心状况进行分析, 对这些信息进行动态检测, 以便更好的识别经济困难学生。

(二) 开展分层助学精准帮扶

资助工作开展中主要分为无偿、有偿、显性、隐性等方面的结合, 主要是为了体现高校工作开展中以人文本的理念。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中在对贫困生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 设置不同专业、类别的资助体系, 以此更好的对贫困生进行精准扶贫, 以此提升资助效果。无偿资助的方式相对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诚信、感恩等方面的教育, 使得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偿资助的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创新, 学校在开展工作中要注重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岗位,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帮助。显性资助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 通过高校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 能够使得贫困生得到极大的帮助。此外, 高校还要注重在文化方面的资助, 将育人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以此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加强平台建设精准管理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要注重资助队伍的建设, 通过选拔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 对资助队伍开展一定的培训, 以此提升资助人员的水平, 通过打造一支有想法、能钻研的工作队伍, 以便实现精准化管理。高校要注重建立相应的平台, 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形式对学校发展特色进行宣传, 对资助信息、政策等及时公布,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信息服务。通过搭建相应的平台, 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以此更好的提升资助工作的开展质量。

(四) 引入反馈机制提升成效

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中要注重反馈机制的引入, 反馈机制中需要包括管理反馈又要包括效果方面的反馈。在管理方面, 资助工作中学生提供的反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对资助工作不断做出改进, 以此更好的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化资助工作中的精准性。在效果方面通过反馈, 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一定的评价, 建立相对系统的学生资助信息, 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评价。只有不断做好对学生的资助工作, 了解学生在其中的变化, 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在工作开展中要能够以公平、公正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通过整合多种资源, 共同合作。真正精准扶贫每个贫困生。在对贫困生的物质生活有所保障的基础上, 还要能够做到人文关怀, 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路径, 对贫困生的身心、就业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此促进贫困生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形式, 对贫困生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 精准定位贫困生。并设置多层次、不同专业的资助形式, 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 还要注重反馈机制的实施, 通过反馈机制更好的对资助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 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 最终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发展型资助是对学生进行资助的重要措施, 在工作开展中能够更好的体现主体性,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中要注重坚持从不同方面做好导向, 保障资助工作开展的顺利性, 在保障学生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做好育人工作, 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精准资助,经济困难

参考文献

[1] 邹放鸣.成就鹰的飞翔——学生资助政策从确保不辍学走向资助育人[N].光明日报, 2011-03-04.

[2] 肖杰.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22) :120-122.

[3] 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5) :85-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思考下一篇: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