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2022-04-3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人们使用建筑时健康、舒适,达到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使绿色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目前,我国提倡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绿色建筑开始启动。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篇1: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迅速跨越起步阶段,正在向全面实施发展。目前,绿色节能建筑是对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社会问题切实可行而持久的解决方法,是提高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将成为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持续发展

0.引言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样,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的事实。因此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是刻不容缓的。

绿色建筑的涵义:“绿色”首先是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植物的颜色。植物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环节,是一切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支持系统。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的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营造“百年大计”,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建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建筑能否重新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绿色建筑”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对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解分析,并提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绿色节能建筑发展及存在问题

(1)是全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

(2)是对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

(3)是缺乏可操作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节地、节水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4)是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

(5)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所以我国要发展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就必须扫除以上障碍,解决影响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发展问题。

2.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2.1政策支持

建筑部在政策上提出以下几点:①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通过建立新闻披露制度和市场清除制度,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直至清除出建筑设计市场。②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比如说对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税收和收费给予优惠制度,经济手段和提高主动意识双管齐下,全民动员,使大家意识到推行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不仅受惠于当代,而且惠及下一代。③引进并开发先进的节能技术。在发达国家,推行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方面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零部件的供应体系和评价体系,我们国家应该借鉴和采用这些成熟技术、体系。④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

2.2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

2.2.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1)屋顶节能设计:

对屋顶使用高效保温材料、架空型保温、倒置保温等进行合理的保温和隔热设计,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在冬季低温地区、夏季高温地区给室内提供适宜的生活温度,同时为冬季的暖气用能、夏季的空调降温用能节省出大量能源。我国冬季的采暖大多数地区还在用煤,夏季的降温一般都是用电。合理的屋顶保温和隔热设计可省出大量的能耗。对屋顶进行绿化设计,在节约能源和调节气候,增加绿化率和建筑节能上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2)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在所有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进行必要的保温和隔热设计,特别是要求在农村地区做节能设计的宣传。比如北方地区绝大部分建筑的外墙都用240mm厚砖墙,这样的建筑无论在冬天还是在夏季如果没有相关的采暖和降温措施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必须通过其它方法满足人们在室内使用的要求。

(3)门、窗节能设计:

建筑的门、窗是用来通行、通风和采光之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也是重点处理的位置。因为建筑的通风、采光好了可能其面积就要相应的增大,这样与外界的交换就会变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居住建筑中比较流行的大落地窗和外飘窗,这些对室内的保温和隔热都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地方性强制性规范。如天津住宅节能设计标准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南向玻璃与墙面的比例绝对不能大于50%,而北向则不能高于30%。所以建筑门、窗中特别是户门、阳台门及外窗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设计,要在设计中提高门、窗的保温和隔热能力,增加门、窗的密封性,减少通风次数,同时要减少门、窗的面积及透明程度,以保证建筑能耗的降低。

2.2.2建筑节能设计中利用可持续能源

(1)太阳能的利用:

在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所有的建筑都应该用太阳能,如果此建筑用热水的量比较大,就在其屋顶建筑足够其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也在相邻用热水量不大的建筑屋顶建太阳能热水器,以补充用量大的建筑。在这些地区的农村也应该全部用上太阳能电池,以供照明用电,并将此太阳能电池连入国家电网,剩余部分可以卖给国家,不足部分从国家来购买,这样也可以增加大众的节能意识。同时加快技术开发建太阳能建筑,在实践较成功的情况下,进一步在全国可用的地区进行推广。

(2)风能的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陆上50m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5亿多千瓦,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5亿千瓦,储量居世界首位,远远超过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的3.78亿千瓦,与储量相比,我国风能资源利用在庞大的能源消费中不值一提。

据统计,截至2004年末,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仅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不足千分之二。在亚洲,印度以300万千瓦居首位,我国仅为印度的不到四分之一。所以我国应该尽最大可能的开发我国的风能资源,可以进行丰富与贫乏地区平衡,也可以将地方性风能发电设施与国家电网相结合,采用多余的电能卖给国家、缺少的电能从国家电网中买入的方法,尽可能实现风能丰富地区的建筑所需电能自给。

(3)水能的利用、节约淡水资源及雨水回收利用:

我国淡水资源不算太少,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仅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强,属于贫水国家之列。因此我国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如何利用中水,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该作雨水回收及处理设计,可以用雨水冲厕所、清洗,对于特别缺水的地区进行技术开发争取将雨水处理到可饮用。这些可以减缓我国淡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到来的时间。

2.2.3加强节能设计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我国要加快相关节能设计与绿色设计的法律、法规、规范的强制性执行。1986年8月1日建设部颁布第一个《节能设计标准》至今天,我国先后又在1996年7月1日建设部修订颁布了新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001年10月1日施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1月1日施行《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2001年6月1日施行《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2003年10月1日施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2005年4月4日发布了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B5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根据这些规范,我国主要的大城市也制定了相对实施细节,但许多地区只是形成的标准,可执行却不到位,国家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强制性执行力度,并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其执行,也要有相应的检查落实机构及政策的出台。

3.结语

我国在建筑节能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屋顶节能设计、外墙节能设计、门窗节能设计及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以保证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学习和活动的绿色建筑。 [科]

作者:杨光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篇2:

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摘 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人们使用建筑时健康、舒适,达到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使绿色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目前,我国提倡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绿色建筑开始启动。绿色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资源循环利用,室内环境舒适,人们不再过分重视艺术形式,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及其特点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體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资源,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人类建筑经历了掩蔽、舒适、健康三个阶段后,正逐步走向绿色建筑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强调能源节约和建材的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注重与资源的和谐,包括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水体引入等的综合考虑,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并对周边环境形成积极影响。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点在建筑节能。

为了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标,绿色建筑在建筑选址、建筑造型、环保建材、绿化保水、环境控制、综合节能、智能化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潮防霉、降噪减震等方面采用大量新型实用技术。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2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2.3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3 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部分,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减少建筑物及用能系统的能耗。目前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建筑节能意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意識,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3.2 缺乏行政监管机制。政府及主管部门未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既缺乏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工作协调机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在建筑节能的项目管理上,设计与验收相互脱节,生产和使用相互脱节。同时,我国现行的建筑验收标准并没有把建筑节能纳入进去。

3.3 缺乏政策法规标准。建筑节能不可能只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出台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但力度远远不够。

4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其方向

4.1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构。推行建筑节能工作涉及面广,建议成立专项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督促贯彻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统一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地方性的有关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执行情况,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建筑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从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上加以把握项目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节能执行力问题。

4.2 推行安居房建筑节能示范标准工作。政府主导,才能使建筑节能工作向良性发展。建筑节能的推广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 、约束甚至强制执行。

4.3 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为加快节能建设,使建筑节能得以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规划和实施计划。在新建建筑物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规定。

4.4 找准建筑节能发展方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而造成景观破坏、存在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现象,太阳能热水器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安装和验收,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建筑的一个构配件,所有上下水管全部走管道井,既美观又便于日后维护,尤其是解决了居民用水的实际问题。

4.5 增加绿色建筑节能资金投入。一是政府带头示范,对新建建筑工程,特别是公共建筑要加以严格管理,在预算时增加用于绿色建筑节能的投资;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需同步考虑用于节能的费用。二是利用各种合作交流机会,争取民间资金的支持还可通过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项目培养、扶持若干企业,并使新产品开发与示范工程相结合,鼓励节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绿色建筑虽然要求高,难度大,但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国家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完善,绿色建筑开始在现代城市发展起来。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会被人类重视起来,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倍受关注。

作者简介:

张关军,身份证号码:410527197101155497

作者:张关军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 篇3: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

(深业置地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40)

摘 要:随着建筑业和工业不断的发展,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危机等问题也日益变得严峻,人们生活的载体包含建筑,大量的建筑群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建筑业的发展是一项动态发展,社会发展形态与建筑形态是紧密相连的,世界建筑业的趋势必然是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内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外部环境,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可以推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目前,我国建筑业还处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初期,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式与任务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节能;形式;任务

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目前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处于高成本、高技术的误区当中,只要与绿色事物搭边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成本,或者抱有怀疑的态度内心否定其真正的内在价值,限制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很多建筑商都是打着“绿色”“低碳”的旗号进行炒作,实际上完全算不上是绿色建筑。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绿色建筑工作作为改变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上来,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民生经济的战略性要求,对绿色建筑的推广缺乏主动性。对于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不能真正的熟悉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出的建筑严格来说根本不属于绿色建筑。很多开发商对于投资绿色建筑的市场不够了解,建筑项目的决策受到影响,大多数消费者不能深刻的理解绿色建筑的效果,影响市场需求。以上都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

(二)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现有的能源法、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度中没有对绿色建筑的定位,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力度和质量监管都不到位,并且缺少对绿色建筑项目的激励政策,现有的针对于建筑上的环保、节水节能财税激励政策也不尽人意,缺少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没有对节能环保产生真正有效的定义。比如:给予地产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相应的审批、土地、融资等政策,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购买绿色建筑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拉动市场的需求力度。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费的标准相对偏低,很难激发建筑师的积极性。

(三)绿色建筑的评价不高,市场支撑力不够

绿色建筑涉及的学科和环节比较多,并且各学科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互相之间很难相协调和共通性,并且评价标准过多的看中视觉效果,而在施工、设计、运行维护、验收等方面标准与其技术性不能完全相符,很难约束和引导绿色建筑的实质工作。目前,我国对绿色建筑技术尚未突破,对基础研究不足没有形成地域特色,并且缺少绿色建筑的规划、评估、咨询、设计等相关的机构和人才。此外,我国绿色建筑市场发展缓慢,材料市场产品参差不齐,材料供应的短缺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發展和建筑节能的对策

(一)提高新建筑的绿色建筑比例

不断的加强我国城市规划的管理能力,提高城市新建筑和旧建筑改造的绿色建筑比例,城市规划内容要增加绿色交通、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等,制定出修建性、控制性、专项规划内容,土地使用权中要把绿色建筑的标准作为前提条件,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二)加强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在各城镇中加强节能建筑的改造,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节约能源,考虑到居民的适应性和低成本,借鉴国内外的改造经验,进行供配电、采暖通风、监控系統以及节能照明等改造,大力推广人们节能意识,并且有效的降低公共建筑的能源,改造的费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节能成本全部回收,社会经济效益才能不断的产生。

(三)推行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开展实验点

成立专项研究绿色建筑技术小组和基金组织,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的突破和长期研究发展,政府更加的要积极的推行绿色建筑技术,从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同时要重视科研机构和高校输送绿色建筑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来管理绿色建筑体系,制定完善的废品废水处理系统,保证供水系统、绿化设施低碳环保,在试点内建立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建立连锁超市,根据实验点的风俗习惯制定绿色建筑模式,提高公共建筑服务能力,聚集人口推动经济发展。

(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明确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状况的不同和建筑特点树立理想的建筑理念,并向理想的绿色建筑理念迈进。其次,完善绿色建筑的管理体制以及法律法规,制定出不同类型、不同气候区的评价标准,对绿色办公楼、商场、住宅、宾馆进行细化评价,加大税收、财政、金融的激励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最后,建立严格的绿色建筑管理体制,质量监督、审查制度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结 论:我国绿色建筑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克服传统的工业建筑模式,紧紧的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单一化、集中式、大规模和长程循环模式多样化示范,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绿色建筑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建设科技,2015,(8):76-77.

[2] 薛伟卫.浅析绿色建筑设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河南建材,2016,(1):120-121,124.

[3] 刘永俊.浅析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J].城市建筑,2016,(24):32-32.

作者:唐珉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硬化剂地面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可持续设备工程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