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社会化及其实现路径

2022-09-13

一、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内涵

教师是一个社会角色, 负责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从社会学角度看, 教师专业发展可视为一个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的过程。”[1]教师专业社会化, 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内化职业道德和规范, 建构自我职业观念和精神, 专业角色渐趋成熟的一个过程。首先, 教师专业社会化是一个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漫长的过程。其次, 教师专业社会化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角色认知等等各方面的内容, 其复杂性不言而喻;社会的不断变迁也决定了教师专业社会化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二、教师专业社会化的阶段

马和民教授在《新编教育社会学》中提到了“教师角色社会化”一词, 他认为, 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成为教师, 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从这一定义上分析, 教师角色社会化亦即教师专业社会化。马和民教授进而分析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可以从个体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着眼点去分析。

1、个体层面

从教师个体层面来看, 教师专业社会化就是“‘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 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和教师角色实践。”[2]首先, 教师角色期待阶段是指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待。其次, 教师角色领悟阶段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理解。最后, 教师角色实践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角色的领悟和践行。

2、制度层面

从制度层面来看, 教师专业社会化的阶段可以分为任职前的预期职业社会化和任职后的继续职业社会化。

这两个阶段的界限划分以制度要求为准, 预期社会化是指师范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 在制度上获得了担任教师的资格后, 预期社会化就结束了。第二个阶段是继续职业社会化, 是在个体进入某领域工作任职后为了更好地工作而进行的社会化, 这是教师预期社会化的延伸和补充。

三、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其专业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 具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主观因素, 如教师的个人意愿、价值取向和性格等;第二是环境因素, 如校园文化、同辈群体等;第三是国家社会因素, 如国家制度、政策和社会风气等。

1、主观因素

教师的个人意志当属影响教师专业社会化的首要主观因素, 一个实现了高度专业社会化的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 这种热情来自于自身的意愿, 而非利益或其他因素的驱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投入是其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 除了教师的个人意志, 个性品质对教师专业社会化也有重要影响。

2、环境因素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校园, 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社会化也是发生在校园。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等都属于校园文化,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自身成长。除了校园文化, 周围的同辈群体对教师的专业社会化也有影响。

3、国家社会因素

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规范、促进和保障教师这一职业的发展。“培养制度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化基础, 资格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技术职称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存性基础, 教研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基础, 荣誉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性基础, 职务制度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层制基础。”[3]由此可见国家的制度对于教师专业社会化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四、促进教师专业社会化的路径选择

教师专业社会化是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需要经历复杂、多变和持续的多个阶段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因此, 要想促进教师专业社会化, 就需要从每个阶段的特点着手进行,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1、建立全面的师资培养体系

首先, 全面的师资培养体系是指进行师资培养不仅是师范院校的职责, 同时也应该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国家要重视教育, 为教师的专业社会化提供健康和谐的大背景。社会应该做到尊师重教,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具体的师资培养上, 应当建立一个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培养理论和体系。从横向上来看, 对师资的培养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总之, 国家、社会和教育系统都应该参与师资培养, 在多方面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2、转变培养重心,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在师范院校, 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实施, 培养师范生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和教学技能;在校期间多举办模拟教学活动或比赛, 为师范生提供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控制力的机会;为高年级师范生提供实习机会, 锻炼“准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吴康宁教授认为, “作为教师预期职业社会化途径的师范教育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则与师范教育本身能向学生提供多少教师工作实践机会有很大关系。”[4]

3、加强学校管理, 建设良好文化环境

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注重校风、学风的维护;除此之后, 学校还要努力优化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 促进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帮助。对校园加强管理和建设, 推动校园健康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在轻松的环境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

4、注重在职继续教育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同样也会遇到许多教育教学上的困惑, 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与学习中才能保持与社会同步, 与时俱进。在职培训的目的是为一线教师提供解决实际困难的思路与能力培训, 其中心内容是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在职继续教育与职前的学习的侧重点并不一样, 其目标是为了引导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师这一角色, 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消除职业倦怠现象。所以, 教育系统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在职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摘要:教师专业社会化是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在这一个过程中, 从个体方面看需要经历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和教师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从制度方面看需要经历任职前的预期职业社会化和任职后的继续职业社会化两个阶段。教师专业社会化受到主观、环境和国家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社会化。

关键词:教师专业社会化,教师,路径

参考文献

[1] 项亚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社会学解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12:40-43+55.

[2]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4.

[3] 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 2014, 06:81-90.

[4]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2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程序法的价值与功能浅谈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