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22-09-12

进入2 1世纪后,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入WTO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将在21世纪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另外,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我国高等教育首先面对一个更大的开放环境, 其次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 特别是人才资源和人才质量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这将是我们当今教育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首要问题。

1 积极推行学分制, 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学分制是指完全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即允许学生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但要真正实施学分制, 我们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正确理解学分制的学时, 根据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学时和学分。不能忽视课程内涵, 忽视教学质量, 单纯追求学分数量, 要严格管理, 促进和保证教与学的质量, 加强教学督导和评估工作, 激励教师工作的教学积极性,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保证教的质量。同时加强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 班主任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考勤和日常管理,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保证学习质量。要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机会, 取消补考制, 实施重修制, 实施奖励学分制,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将各种竞赛和认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以培养各类创新性人才。

2 深化学历教学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必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中, 要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要果断、谨慎、逐步推进;要加法减法并用, 优化课程体系 (即在改革中, 一是取消一部分课程, 着重加强基础性课程;二是在一门课程中, 减少陈旧的内容, 增加新内容, 同时减少学时;三是开出综合性课程, 几个学科的综合, 选取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去掉重复的、无师自通的内容) ,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因材施教, 加强基础研究。为此, 提出了新的3+1模式的课程体系, 即用三年的时间构筑学科基础平台, 而用一年的时间建设专业方向平台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基础课平台占总理论课的60%左右, 强调整体优势化;注重“综合化、多层次、可叠加”的专业课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强调调整和重组具有“小型化、基本性、技能性”的特点, 通常占总课时数的20%~25%;专业方向平台即为专业方向课程, 是学生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具有“灵活性、先进性、扩展性、专题性、小型化”的特点, 占总课时数的10%~15%。按照如此的教学培养模式, 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重视学科基础的同时, 也应重视并加强实践环节, 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出发, 选择最能反映本学科基本实验技术的实验内容组织教学, 并注意实验题目与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相互衔接, 防止和减少重复。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弱化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评判, 强化实验过程的规范性操作, 重视主动、创造性构思设计能力的培养,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 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和监控,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每一门课程, 一律实行课程责任负责制, 每门课程至少由3位教师以上的成员组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等由责任教师负责组织该课程小组的教师统一制作, 形成课件库,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有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自主加入到课件库中。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修改, 由课程小组的老师统一完成。同时, 对年轻教师实行助教制和一帮一扶制, 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以便投入到教学的第一线。

在教学过程中, 严格教学环节的管理, 质量小组的成员与责任教师担当起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效果的监控, 建立校、院、课程责任教师的三级听课制度,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 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包括作业批改情况、答疑情况、学生的评教结果、试卷分析情况等。

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 将中青年的优秀教师定期送到国外的大学以及国内的一流大学和公司, 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 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 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 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有了好的教学体系设计方案, 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 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是势在必行, 在教学方法中, 结合专业的特色制定出可行教学方案,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全面推行“发现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 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 所以有人将现代教育思想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简称为“发现式”教育法。按照这一思想, 我们提倡教师精心组织多种形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提问分析讨论, 以发现问题的方式作为贯穿一节课的主线。教师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 避免交待式的讲解;就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问题, 所作停顿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 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教师再补充归纳;在一段内容结束时提出问题,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

4.2 提出“让激情奔泻、将视野拓广、把思维引发、向难点挑战”的教学思路

让激情奔泻是指:从第一节课开始就以教师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激发起学生探索新技术、追求新知识的激情。在教学中, 以某个主要的问题为主线, 然后将视野拓广, 引发出其他的内容, 采用抽象、归纳、具体化的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向难点挑战, 培养他们勇于攀登、勇于创造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将自己摆在一个设计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以增强创造性。

4.3 提出证明问题的多种模式, 以培养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论证明是工科学生的一个难点, 学生在中学时代习惯于一种简单的证明模式:已知-中间结论-最后结论。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证明模式并知道怎样根据需要去选择证明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有数学启发法 (包括观察和归纳、类比和联想、合情推理模式) 、数学发现逻辑 (证明分析法、演绎推测法) 、化归方法 (笛卡儿模式、爱因斯坦时空化归) 、按定义或定理证明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构造性证明法等等, 培养学生对问题分类的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

4.4 对教学艺术的追求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升华到教学艺术这一概念不仅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技巧, 还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如同艺术追求感情的共鸣一样, 在教学中追求思维上的共鸣。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逐渐领会到教学艺术的一些内涵, 如台风、节奏感、层次感、想象力、对学生的引导方法、心态调节、从以理服人到思维共鸣等等。教学艺术的提高将使学生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 这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途径。

4.5 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现代教学手段的改革, 也给教学效果和质量带来了新的问题。针对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每一节课的信息量积聚增加, 如只是将黑板的内容搬到电脑上, 那势必会出现“板书效应”和“照本宣科”的效果, 学生接受起来将是十分困难。因此在授课时, 教师一定不能局限于电脑, 要将黑板和电脑相互结合起来, 配合原始的教鞭, 并充分的使用好电脑的功能, 同时在课件制作时, 做好充分的准备, 加入动画和课件内容的“展示”过程, 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 要改革体制,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法、改革教学内容, 最重要的是改革教学思想, 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高等学校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同时也要出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 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立于世界之林, 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将围绕“育人为本、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这一主线, 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性的综合性人才, 本文将从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质量,培养模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金海.信息时代的自控式教育[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4.

[2] 李纯钊.高技术条件下初级指挥院校教育改革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 6.

[3] 石洪亮.信息战争和军校教育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 6.

[4] 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企合作、演学共赢”创新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下一篇: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