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研究

2022-09-13

一、对《提纲》第十一条表面含义的理解

《提纲》第十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只有寥寥数语, 看似很简单, 也看似是《提纲》中最浅显易懂的一句话。但它作为马克思的墓志铭, 其中体现了马克思深刻、丰富的思想,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期间, 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不可谓不是《提纲》的画龙点睛之笔。

首先, 从这句话的语言表述来看:这句话会使人们意识到其感情色彩以及其对世界改变的决心和意志, 从而为这句话中展现出来的现实和使命感而触动。一方面, 它展现了马克思不满意于过去的哲学家;另一方面, 它反映出一种行动感和使命感;不只是如此, 它反映出因为将问题症结找到而造成马克思改变自身的一种深刻认知。它清晰地反映出, 马克思已经开始从根本上转变其思想。再者, 从这句话表达的内容来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之断语, 这不只是马克思总结和评价过去哲学家从事的工作, 关键是他突破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点, 它象征着马克思摒弃了过去哲学家的缺陷和不足, 基于这个基础, 他将问题中最至关重要的内容抓住, 指出相较于旧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不同的历史使命, 也可以说他已经将新问题提出。因而, 在人们将“马克思哲学革命”问题解决, 或者对马克思哲学和过去哲学的本质区别进行寻求时, 都对这句话做出的诠释给予了高度重视。

然而, 这句话很多人仅仅是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它, 他们把它解释为: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是借助各种方式对世界进行解释, 而马克思的哲学看法可以将世界改变。如果这样去理解, 那就误解了马克思本意, 也就是认为, 哲学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解读世界”的哲学, 另一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而其他哲学只是“解释世界”的哲学。

二、对《提纲》第十一条深刻内涵的解读

(一) 正确理解《提纲》的前提

正确地把握《提纲》第十一条的内涵, 我认为有必要弄清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 《提纲》第十一条中所提到的“哲学家们”, 是特指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 而不是指马克思之前的全部哲学家;并非说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是借助各种方式对世界进行解释, 而不是去对世界进行改变, 而是指的黑格尔等哲学家借助各种方式对世界进行解释, 而并非借助革命实践对德国世界改变。黑格尔派哲学家只是实施哲学、批判, 而并非实施武器、实践、政治皮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并不是没有将德国现实改变的想法, 只是他们运用的方法, 事实上不能将德国现实改变, 因而, 立足于效果和实际上而言, 其哲学只可以对世界进行解释, 而并非将世界改变。

其二, 对于“改变世界”和“解释世界”间具有的关系, 学者们看法不一。在有人看来,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立足于哲学思维方面实施的变革;旧哲学立足于先验理性原则, “解释世界”反映出他们要使现实世界向理性原则屈从, “改变世界”是立足于现实世界, 而并非抽象原则。还有人觉得, 马克思将“改变世界”的语句说出时, 意识到了“做”这一点, 在西方哲学史上, 这一点一直被疏忽。

(二) 正确解读“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从上面可以看出, 马克思以“改变世界”为重点。然而至关重要的是, “改变世界”和“解释世界”间的关系中表明二者是具有联系的、但并非等同和并列关系, “改变世界”将“解释世界”包含其中。因而, 尽管依据排列文字的顺序而言, 《提纲》第十一条置“改变世界”和“解释世界”于一句中, 看上去让人以为二者具有相同的地位;然而事实上, “改变世界”具有其基础性、根本性, 它将“解释世界”囊括其中, 并且相比较于“解释世界”而言, 它更为重要。

“改变世界”并非盲目的, 是建立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 毋庸置疑这是正确的。然而, 马克思并没有对其谈及, 或者没有在此层面上对其谈及。实际上, 马克思的思维又得到了进步, 他对实践的本源性、独立性进行强调, 对实践优先于理论这一点进行了强调。实践为基础, 实践具有独立性;实践将理论包含其中, 理论是第二性的, 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 是从实践中生发出来的, 是构成现实世界或者实践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即便如哲学理论一般能够超越, 其超越性也从实践中而来。并且提出理论问题, 对其进行解答, 并非理论的任务, 从本质上而言, 是实践的任务。

在确立实践观后, 马克思终生都在为“改变世界”而奋斗, 并视其为纲领。实践可以将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 使其具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是人对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马克思在哲学中引入实践观点, 指出即便我们正确解说了世界, 将合理的理论提出, 这也不能使世界发生改变。要对世界进行改变, 只有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使其成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力量。并且, 只有借助实践才可以使理论获得发展, 得到检验, 从而深入认识客观世界;在对其进行深入认识后, 又对改造世界活动起到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对世界进行改造, 是在解决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上创建的。马克思是为了使人们知道, 只存在着一个世界, 也就是现实世界。实践是“世界的基础”。正由于这样, 才需要将对世界进行解释的哲学的局限性突破, 跻身现实, 对世界进行改变。最后, 在《提纲》第十一条中, 马克思改变了其指向。其中, 前半句“解释世界”是针对哲学而言,

而后半句“改变世界”是针对现实世界而言。在过去, 哲学或者哲学家只是对世界进行解释, 解释世界既是理论或者哲学的范畴, 又是其难以超越的界限。要对世界进行改变, 应该并且必须将其局限突破。只有在现实中, 在对世界进行改变的过程中, 才可以将其真正解决。

(三) 从“哲学家”到“共产主义者”

从《提纲》第十一条中发现, 马克思由“哲学家”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从一个旧式的、传统哲学家转变为实践唯物主义者了。他思考已经是“改变世界”了。对世界进行“改变”的“问题”, 不只是哲学和哲学家的问题, 而是一个新问题, 它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解决。对世界进行改变的问题, 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者可以将哲学的局限性突破, 从而进入现实对世界改变。“改变世界”的行为可以将理论家或哲学家的局限突破, 使他们成为实践唯物主义者中的一员。

总之, 《提纲》第十一条将马克思的态度、观点及其看法展现出来, 体现了其在本质上和过去的旧哲学具有不同的历史使命, 即“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性特点。

三、《提纲》第十一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出现前,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分别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代表, 他们对旧制度进行捍卫。他们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够改造旧制度, 不清楚理论依赖实践。因而, 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间的关系, 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他们只是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对主客观世界做出诸多解释。

对于沿袭了两千余年的哲学传统, 马克思将其推翻, 进而指出, 哲学不只是可以对世界做出解释, 将世界的规律和本质弄清楚。关键的是通过理解其规律和本质, 再借助实践, 从而对世界进行改造。在哲学领域中, 马克思引入了实践的观点, 从而将实践和理论、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关系进行解决。因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教条, 而是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其历史任务, 即不只是要对世界进行解释, 还要对世界进行改造, 不只是立足于理论层面对世界进行解释, 关键的是要在实践中, 在行动中对世界进行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 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摘要:在卡尔·马克思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来自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 , 是人们数次引用自马克思著作, 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 然而并没有由于他被人们熟悉和其语句的简短, 让它简明易懂。这句话作为解读“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把“钥匙”, 详细解读这句话变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本文从这句话的表面含义和深刻内涵两方面方面来解读“提纲”第十一条, 并试图从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不同进行阐释。

关键词:马克思,解释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高清海.从马克思走向未来、开创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 2001 (5) :37-48+205.

[3] 徐长福.是、应该与做——对解释世界、规范世界与改变世界诸问题的形上离析[J].哲学动态.2001 (10) :6-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用写作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定制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