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2022-09-12

一般自我效能感 (generalself-effcacy) 的概念, 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1]。班杜拉曾指出, 自我效能能够通过生理过程影响健康状况和疾病[2]。近年来, 国内心理学界颇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早期干预的研究。王洪礼通过SCL-90测得[3]低自我效能感被试组更易患忧郁症状, 人际关系更为紧张, 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内部心理发育与外部社会需求和需要之间会产生许多矛盾和不相适应, 因而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同时,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其应对外界环境或新事物的挑战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而不能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去面对、处理问题。本研究对泰州市一组初中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查, 试图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泰州市几所中学的301名初中学生。有效收回问卷为299份, 其中男生145人, 女生154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人数分别为102人、100人和97人。

1.2 方法

1.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本研究采用由Schwarzer等人编制, 由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的版本[3], 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 如“遇到困难时, 我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10个项目。且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 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0.87, 重测信度r=0.83 (p<0.001) , 折半信度为r=0.82 (n=401, p<0.001) , 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GSES只有一个维度, 共十个题目, 总分范围是10~40分, 总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 是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4]。MSSMHS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分量表, 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采用五级计分法, 心理健康总分超过120分, 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研究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 研究者分别到各班级讲解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将问卷发给学生进行不记名填答, 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 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 剔除无效问卷, 把数据输入计算机, 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发展的特点

用GSES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性别差异的T检验, 结果见表1。表1显示, 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的高于女生。是否单亲家庭的中学生, 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2.2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2.2.1 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差异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初一有32%、初二有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初三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达57%。

2.2.2 不同家庭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调查表明, 普通家庭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单亲家庭MSSMHS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家庭。 (单亲家庭M=161.82普通家庭M=115.25)

2.3 初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2.3.1 初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 在以一般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 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的分析中,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Sig.为0.000, 可以看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

2.3.2 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

运用Person积差相关法对所有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作相关分析, 就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量表而言, 是总分越高, 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而心理健康量表则是总分越高, 说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就具体来分析, 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 初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中初一、初二、初三的相关程度分别是-0.1 9 4、-0.4 1 7、-0.5 2 2,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呈逐渐递增。

2.3.3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各因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因子——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量不良、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 其范围是-0.347~-0.455。即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各个方面的水平越高。

*P<0.05, **P<0.01

2.3.4 初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年龄情况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初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年级、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单亲及它们共同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4。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年级差异”单独作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显著的, 分别为0.000和0.003;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的作用影响不显著。同时自我效能感、年级、性别、是否单亲、是否独生的交互作用也是不显著的。

3 讨论

3.1 初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特点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得出初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GSES均分比女生高。但从各年级的GSES的得分来看, 初二年级的得分略高于初一, 但是初三年级低于初一、初二年级。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方面与王才康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在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同年龄的关系上与王才康的结论, 即随年龄增长一般自我效能感逐步提高存在差异。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首先,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初中这一个年龄群体, 初一、初二年级的GSES得分能够体现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随着年龄的提升逐步提高, 并表明了其缓慢的提高幅度。另外, 初三学生正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 学生长时间处于学业担忧和焦虑情绪中, 从而阻碍了他们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 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缺乏自信等消极态度。初中学生在单亲家庭与普通家庭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心理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此外, 家庭环境是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心理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家庭上的差异使得单亲家庭的性格孤僻、冷漠, 在面对问题时缺乏自信心。

3.2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点

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接受调查的初一至初三301名学生中, 强迫问题分数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约为47.18%;偏执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34.22%;敌对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31.89%;人际关系紧张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41.86%;抑郁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30.56%;焦虑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38.87%;学习压力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43.19%;适应不良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34.22%;情绪不稳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43.85%;心理不平衡分数高于正常者约为35.22%。我们发现当代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 尤其是初三的学生达到57%。因此,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初一年级在学习压力感因子的均分大于2.00, 可能是小学升入初中后, 对课程设置上的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压力。据调查表明, 中学生的强迫症状分都较高, 除此外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最高, 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后, 还没有进入初三的紧张学习阶段。国内不少研究表明[5], 我国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的调查比例高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调查研究受到范围限制;二是当地学校非常重视初中生的升学率, 家长老师给学生很大的压力, 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要求比较高。

3.3 初中学生一般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 对初中生的一般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初中生一般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 即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越健康, 相关系数R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升。其中初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初一、初二, 初三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初一、初二, 但初三年级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却高于初一、初二。结合先前的大量研究[6~9], 这一结论证明了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并且一般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初一、初二、初三的相关系数R是-0.194*、-0.417**、-0.522**, 对于相关系数R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分析。首先, 现今的孩子受到家长过多的宠爱, 除了学校学习缺少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从而减少了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 缺乏对自我效能感的体验。这导致了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低, GSES的得分 (M=28) 不高。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 初一年级仅由于课程不适应造成的学习压力感影响了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其他各因子都表现得十分健康, 初三年级由于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最后, 初一学生之间差异比较大, 初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趋于一致。此次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面对当今的中小学教育, 我们应该更多的提倡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体验、提升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面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应更多地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

4 结语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 初中男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 初三年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低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比较低, 各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初三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 自我效能感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且其相关系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为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对泰州市多所中学初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影响, 密切相关。结论: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GSES均分比女生高。但从各年级的GSES的得分来看, 初二年级>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初一有32%、初二有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初三57%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自我效能,心理健康,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梅, 葛明贵, 桑青松.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 (7) :477~478.

[2] 王洪礼, 胡寒春.贵州省高师本科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28 (3) :675~677.

[3] 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11 (2) :214~215

[4] 王极盛, 李焰, 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 1997, 46 (4) :15~20.

[5] 赵伟柱, 张守臣, 刘爱书.初中生人格与心理健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7 (7) :68~70.

[6]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70.

[7] 黄丽娜.我国心理健康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述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 6:74~75.

[8] 王建侠.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 2007, 22 (1~2) :27.

[9] 张靓晶, 廖凤林.中学生自我差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11) :860~861.

[10] 赵婷婷, 黄希庭, 程科, 等.自我效能影响身心健康的研究回顾[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4 (2) :17~21.

[11] Bandura A, Pastorelli C, Barbaranelli C.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6 (2) :258~269.

[12] Bandura A, Taylor C B, Williams L, et al.Catecholamine secre-tion as a func-tion of perceived coping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85, 53 (3) :406~4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下一篇: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