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19

小编精心整理了《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阐述“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四个层次在商科人才培养中的内涵和优势,通过以“将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的完全竞争环境构建,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校支持”的课程体系设计,提升学生对市场和社会的感知力、对规则的执行力、对风险的洞察力和对企业价值的领导力。

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论文 篇1:

完善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流程的探析

摘 要:最近几年,随着留学研究生在中国的快速增长,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上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从教学管理流程视角上,建议结合不同学科特点,从培养前期的入学教育,导师与学生建立互动,中期的课程设置,选课,后期的实习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完善培养流程。

关键词:留学研究生 人才培养流程 重庆邮电大学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及《留学中国计划》意见,我国未来将“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 并计划要在2020年使来华留学生在当前基础上增加到50万人,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 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在各大高校必有较大发展。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自2012 年起已培养了来自韩国、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层次)百余人。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培养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学校国际处的数据整理分析,经管学院的管理学专业留学研究生所占比例最高,而日益增长的留学研究生数量给经管学院管理与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一方面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如何有效的跨越文化差异,對留学生进行高效的管理、协调,另一方面从教学上讲,专业课程有经管学院教师负责教授,有怎样提高学习效果的问题,本研究拟从战略角度上,从培养流程、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创新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

一、留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乏统一的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流程。与全日制硕士生培养一样,留学研究生需要有守则规范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留学生进入邮电大学,需要了解整个研究生学习流程及要求,学校也有义务告知学生所有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的规定、要求。但是现在我们手头能够作为指导意义的只有《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重要指导性文件的人才培养方案,虽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给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式单一,如缺乏对课程考核的方式和学位论文等的具体要求。留学研究生培养文件的不规范和模糊性造成诸多问题,如留学生对学校规则不清晰,未来学习任务不明确,硕士生导师,导师不知如何履行指导程序,任课老师及管理者,甚至其他单位借鉴者也存在困扰,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诱因,就是因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缺乏一条培养的主线,即人才培养流程,而统一培养流程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育的有效实施。根据几年来的培养经验,我们大体上有如下约定俗成的流程:

以上是一般性的流程图,不代表各个学院和每个指导老师会按照这个程序走。各个学院对流程一般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时间不统一,具体内容也没有标准化的要求,所以造成了学习、教学安排的困扰,培养方案的混乱等问题。

2.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的趋同化。“趋同化”指的是没有适应留学生特点的培养计划,如目前的留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还不够成熟,培养计划与全日制国内研究生趋同,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课程设置随意性强,教学内容也缺乏前瞻性。如盲目注重语言学习,忽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针对性的留学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流程研究应运而生,希望藉此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成效,加强任课老师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体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加深留学研究生对人才培养汇总的各个环境、课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对培养过程中要发生的环节都熟谙人心。人才培养流程指导下的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会更加清晰,进而有助于对培养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完善国际化教学管理流程遵循的原则

1.身心素质。留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特点在于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但仍然要求其具备承担一定课题研究和独立担当专项技术工作的能力。我校的留学研究生,较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专业基础较差,同时也因文化差异,语言的不适应,造成了学习的滞后性,这都影响了留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在教学管理流程制定时要考虑到留学生适应性问题,不能搞一刀切,要体现出对其身心培养的关注。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指培养留学研究生掌握知识, 特别是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素质培养方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流程的制定也要将专业学习要求重点突出。

三、对完善流程的国际化教学管理的一些思考

1.流程前期工作的完善。(1)协调好各部门分工协作问题。协调好各部门分工协作问题。要处理好外事处,国际处,学生所在学院的关系,如外事处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和衣食住行安排,国际处负责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人事处负责师资培养和教师梯队建设,学院做好教学和研究生指导相关工作。(2)入学教育部分。明确入学教育实施的主体,以及入学教育依据的文件和教育内容。如学生想了解培养目标,《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应该对此有明确说明,但现状不尽如人意。如经管学院现有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班)》虽然对培养质量提出了整体要求,但是没有考虑本专业分为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等六个方向,只对所有方向只做了笼统说明,定位模糊。其实不同人才培养类型(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和适用部门应有不同的基本说明,同时现方案与全日制统招(中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趋同化,体现不出适应留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对应这个阶段应该完善的其他制度应该有如《留学研究生手册》,告知学生我国法规,学籍管理,奖惩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这也是我们所缺乏的。同时,在开学之初,应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刚来中国的不适应,可以请一些有国外生活经验的老师做心理辅导,或者请高年级留学生做现身说法,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环境,提高未来学习效率。(3)导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培养计划的问题。要向制定有效的计划,导师、留学生所在学院应了解学生之前的基本情况,如掌握本科阶段学习了哪些课程, 根据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对这些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析其特长与不足之处; 同时也要了解其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情况, 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以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撰写情况, 分析其科研和创新能力。只有做好了对其本科阶段的充分了解, 参照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规定, 才能帮助留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2.流程中期工作的完善。(1)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综合考虑外国留学生的前期学历背景,专业基础能力,以及所就读专业对语言(汉语或英语)依赖程度,在不降低培养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比重, 既要避免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与国内研究生培养的“趋同化”,又要避免只重数量扩张,忽略质量提高的“特殊化”。根据《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课是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是获取硕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非学位课包括专业课、自选课和必修环节。虽然教学方式和管理不断完善,制定了教学分为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但是参看课程设置,经管学院所有的方向都适应同样的学位课,所以要求课程设置与学生方向相符很有必要。(2)在选课方式方面。可适当推行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的选课制度。由于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之间的语言(汉语或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不少学生已经能够实现汉语或英语的无障碍沟通交流,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达不到汉语教学或英语教学要求,因此,可以考虑让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语言水平和需要,更多自主选择语言学习课程,以及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学校也可据此增加对课程考核的方式多样性的安排。

3.流程后期工作的完善。(1)学位论文部分。需要明确开题的具体时间和对导师的要求,开题不能通过如何安排处理的问题,以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部分要求达到的水平等。现有培养方案缺乏对课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具体规定和要求的缺乏导致不能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其它要明确的内容有:撰写论文、申请答辩、提交评审论文、针对论文评审意见修改论文、导师确认、提交答辩材料的具体时间以及论文答辩不能通过要如何安排等。(2)修业年限的问题。《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班)》对留学生的基本修学年限做了说明,但是没有区分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学科专业,以及根据学科特点定不同的基本修业年限,这点在人才培养流程图上也应体现出来。(3)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专业实习的问题。其具体时间和要求呈交的实习成果质量要求也需要进行确定。

综合以上分析, 留学研究生的整个培养流程可以安排的非常丰富,有一条遵循质量優先,注重学生特殊性的主线,其他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结合, 相互促进,它的完善能从根本上有助于改善现有《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而使邮电大学留学研究生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2]朱晹.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

[3]沈楠.关于扩大高校留学生规模的几点思考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新西部,2014(8).

[4]张旸.中国高等院校设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艺术百家,2014(6).

作者简介:刘芬(1980—),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信息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2015年国际化教育研究项目(GJJY15-1-04);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化教育专业建设(D21022015003).

作者:刘芬 吴先锋

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商科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阐述“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四个层次在商科人才培养中的内涵和优势,通过以“将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的完全竞争环境构建,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校支持”的课程体系设计,提升学生对市场和社会的感知力、对规则的执行力、对风险的洞察力和对企业价值的领导力。

【关键词】商科教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探索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创新的大势所趋。高校的创新教育模式,就是向学生提供最广阔的思维激荡交锋和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智慧平台。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依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企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师生、学生与学生、校企相互连接,享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学生一起学习、直接切磋、激荡思维,真正实现“将市场带入教室”的设计理念,共同成长为21世纪合格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商科课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是要在变幻莫测市场环境中探索诡谲博弈的经营之道。这就需要在经营课程设计时更贴近市场,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的市场的认知、流程设计、风险控制和价值挖掘能力,是工商管理类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现代管理高技能培养的迫切要求。目前,商科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重逻辑推理能力,轻情商素质培养。目前很多老师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最主要的训练思维的方式,而忽视了情景和竞技教学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而认知能力以人文交际和融入商业环境为理念,在课堂课外通过模拟市场竞争、仿真市场设计、场景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等形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二)重标准化教学,轻流程再造过程。在商科教学中,每一位老师的任职经历和知识背景不同,授课思路也不尽相同。统一的教学大纲、标准化思路束缚了教师的发挥空间;企业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已经不仅是涉及一门课程,往往是若干门专业学科交叉,形成多部门配合的“业务流”(Business Flow),如纳税申报流程,涉及企业管理、财务、税务局、银行等多部门,按部就班地“填鸭式”教学无法深入到企业实际和体会现实曲折,不仅容易造成观点片面,而且导致关键点控制失败酿成企业损失的后果。

(三)重对风险度量,轻全面风险意识。商科教学中过度重视对风险的度量模型构建,因为其侧重于市场历史信息(如价格波动、成交量)等模型推演,忽略了形成市场信息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如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全面风险框架在不仅仅局限于风险度量,而是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四个环节紧密结合,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从而实现董事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重预防风险危害,轻挖掘风险价值。当前教学理念偏重防范而轻治理,忽视了危机管理和战略改变所蕴藏的价值。应学会危机管理,正确战略定位,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挫折中坚定信念、逆境中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挖掘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化危为机”这种步入社会所具备的能力在传统单向教学中很难培养。

二、“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优势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涵。“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真实市场竞技,让实验者感受和提升对竞争市场环境的认知能力,遵守和改进业务规范的流程控制能力,掌控时局的风险管理能力,引领企业价值文化品牌的领导能力。企业完全竞争环境设计图见图 1。

1.认知是基础。认知是个体对现实社会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和自我感悟。认知强调“自我感知性”,符合“90后”大学生强调“自我”的时代个性,是从真实环境中的感性上升到抽象逻辑的理性必经的过程。在认知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模拟经营、创业设计、职业技能训练、项目策划、营销方案等情景式和竞技性教学,丰富认知能力培养课程内容。

2.流程是执行。认知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而流程控制则是严格要求员工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设置审核权限,找出存在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企业流程控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工作流控制,如生产加工、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程序等;二是涉及对外往来的工作流控制,如销售、采购、申报纳税、合同订立等。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设置岗位分工明确的业务流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以会计电算化中基础实训为例,其流程设计包括:(1)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的安装流程;(2)建账、删账、备份、引入账套的流程设计;(3)基础设置,包括企业内外部资源、财务资料等环节;(4)凭证处理的流程设计,包括制单、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自动结转、结账等环节。(5)报表处理的流程设计,包括报表、报表格式、报表公式设置、报表生成及保存等环节。

3.风险是管理。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Merton指出:“现代金融理论有三大支柱,依此为资本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目标设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绩效评价五个基本阶段,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改进工作流程,提高营运效益和效率,降低企业风险的损失可能性。

4.价值是引领。引领价值是从风险中寻找机遇,发觉战略合作伙伴和创造商业模式。价值洞悉分析包括三方面:潜在合作者、自身、客户、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预先、追加、中断、维持、放弃投资的时机和空间;“应该做什么,应该放弃什么”、“设定阶段性任务”、“对阶段性结果作出评估”的计划和行动。企业唯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道路,洞悉价值持续增长点,专注所长和巩固所有,品牌价值才能长期延续,企业信誉才能不断增长。

(二)“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1.“沟通、执行、组织和领导”统一。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层次,“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相辅相成。认知源自于竞争环境,流程是认知的延伸,风险是流程的提升,价值是风险的战略抉择。四个层次又各有不同,认知强调感知力,流程注重执行力,风险更关注判断力和洞察力,价值取决于企业品牌文化的领导力。在完全竞争环境下,学生通过竞技经营感知时势变化无常并快速融入社会,通过真实业务流程和部门分工体验执行高效,通过对当前热点问题风险诊断训练组织和协调,通过洞悉市场先机和危机处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和品牌文化。“四位一体”的能力模型,旨在塑造学生“沟通、执行、组织和领导”的企业家特质。

2.“教、学、赛”相辅相成。创新实验课程提供了一种以仿真实战为场景,体验式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它通过直观的业务流程,注重行业技能的传授、模拟企业现实运行状况,重视沟通与实践,让学生站在企业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促使教师在实践提炼出更具说服力的案例素材。此教学方式与“学生为主,教师引导,教学相长”的交互式思路不谋而合。既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应变能力,又可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市场周期变动,亲身感受企业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刺激与残酷,领悟作为决策者所需掌握的“意会性”技能。在全真的商战环境中,创新实验竞技比赛通过培养学生的共赢理念、沟通合作、职业操守、领导能力、个性特质和所学管理技能相融合,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就业力”和“创业力”。

3.“仿真、竞技、价值”的模式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育完全竞争环境,使学生在“竞技、合作、风险”的环境中体验真实。一是仿真性。通过构建完全竞争环境,将市场风险和企业应对风险措施完全拷贝到教学环境中。二是竞技性。通过制定近乎实战的、透明公平的比赛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市场的精彩和刺激,意识到职业操守和商业信用的重要性,市场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三是价值性。完全竞争环境创造性地把“战略Strategy、计划Planning、控制Control、执行Action、评估Evaluation”SPACE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来,在竞争中学会协作,在协作中发现自我优势,从学生的“价值模式复制”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挖掘”,更好地树立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

三、“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计

“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既有利于提升学生迅速了解市场、融入社会的感知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朴实严谨、扎实肯干的学习作风;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迁移、对学科体系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以致用、敢为天下先的创造和参与热情。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计的核心在于构建完全竞争环境,能力层次包含认知感悟、流程控制、风险管理、价值创造四个方面,设计平台包含学生课堂、课外实践、教师技能提升、校企合作支持四个平台。

(一)夯实认知层面基础,提升学生社会感知力。认知是对环境的自觉反射。认知层次在整个课程体系处于基础地位。如果缺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投入再多的精力训练逻辑能力,只会让学生对简单而现实的道理钻牛角尖,训练出来的学生就会变成“书呆子”。

1.学生课堂设计平台。分为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学科基础主要满足现代企业对基础应用技术(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和职业素养。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数据库基础、统计学实验、EXCEL等课程。专业基础主要满足人才培养对专业能力建设的要求,主要课程包括手工模拟实习、纳税报税实习、电算化基础、防伪识钞技术、出纳实习等。认知基础课程力求展现现实专业操作场景,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团队协作、职业敏锐等能力,树立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2. 学生课外实践平台。在实训课程中开设ERP沙盘基础实训课程。ERP沙盘基础是在学生学过公司理财、基础会计等管理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全国ERP沙盘大赛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销售、采购、生产、融资、财务决策过程,基础课程以物理沙盘为平台,以制造业为模板。

3. 教师技能提升平台。教师需要具备一线企业的工作或实习经历,在课堂设计时按照岗位分工组织教学,制定《岗位责任书》,制定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契合现实竞争环境的模拟实训教材。

4. 校企合作支持平台。设立“学生实践基金”,举办各种企业家讲座,介绍其创业经历以及讲授一个优秀创业者所需要的素质。与企业搭建实习和参观平台,了解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力资源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强化流程控制素质,训练学生业务执行力。流程控制是对专业胜任能力的精通。流程控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居于中坚和核心地位。

1. 学生课堂设计平台。流程控制能力专注于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能力提高,以及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主要课程设置有手工综合模拟实习、税务会计实训、财务报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ERP供应链实训、营运管理实训课程,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此模块的课程均为会计专业核算与管理能力的核心主干课程,强调任务式导入和业务流程设计,制作与企业接轨的《内部控制手册》、《安全工作》,在组合岗位轮换中体验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巩固学生专业理论成果。

2.学生课外实践平台。此阶段安排供应链沙盘实训课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供应链沙盘模拟企业在订单下达、库存控制、前期资本预算、债务融资各环节的决策过程,让学生学习如何保证整个供应链和谐顺畅的控制能力,即无论市场是轻微波动还是剧烈震荡,企业都能处之泰然,应对自如。

3. 教师技能提升平台。平台设立“青年教师实习基金”,安排青年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调研,调研计划可以抵扣一定教学任务量。通过调研熟悉行业运营基本业务流程,并将之转换为实训手册或教材。

4. 校企合作支持平台。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定岗实习提升就业竞争力。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设立“优秀实习奖学金”,奖励在岗位中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学生实习生。

(三)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市场洞察力。风险管理是跨专业的融合。其在整个实训体系中处于延伸和拓展地位,同时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生课堂设计平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主要是设计跨专业综合类实训课程,其特色将全部专业课内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理论、业务流程基础上,识别和分析项目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措施,是综合性较强的一种实训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课程有OFFICE在财务决策中运用、风险管理实训、高级财务分析、高级经济学等。

2.学生课外实训平台。此平台安排行业沙盘实训课程。行业沙盘实训针对不同行业的风险点和关键点制定规则,在沙盘设计上融入更多的行业信息和市场因素,如政府政策、投资环境、国际市场变化、产业信息、竞单会等指标,让整个决策因子更富波动性和戏剧性。此模块可与电子沙盘相结合,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登陆远程服务器就可网络竞技。

3.教师技能提升平台。教学部门应加大与企业联合的纵向课题研发力度,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的疑难问题,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建立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库,并出版解决企业现实业务的案例教材,利用专业背景为企业进行后续培训和政策指导。

4.校企合作支持平台。为满足创新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学校应设立“创新教育设备基金”。建立集在线教学、考试、培训、案例阅读、资源下载、课后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平台,统筹学生、教务、行政管理,开通官方微信、微博、QQ群,拉近师生距离,规范新闻宣传。

(四)挖掘价值创造潜力,塑造学生战略领导力。价值创造是跨能力的升华。价值创造是在企业面临危机时展现出力挽狂澜的领导力、处变不惊的心理力、快速协调的公关力等领导决策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引领和升华地位。建立价值能力层次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升预测市场的判断力,从而引领品牌文化的前行方向。

1.学生课堂设计平台。此平台将毕业设计与未来职业规划紧密结合。对于未来有志于毕业创业的学生,可将论文设计改为创业方案设计。主要课程包括职业能力规划、项目策划、公司治理、资本运营、市场调查等。

2.学生课外实训平台。此平台以创新实验,组织参加全国性竞技比赛如ERP模拟经营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广告作品大赛、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大赛,等等。创新实验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以目前权威的学科竞赛规则为蓝本,训练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应具有的企业经营预测、创业设计、投资分析、心理适应等综合能力。

3.教师技能提升平台。通过担任政策顾问、独立董事等社会兼职发挥优秀教师服务企业、造福社会的智力优势。定期参与各种学生职业和创业教育学术研讨,并与各兄弟院校交流比赛和办学经验,对创业创新教育的“双师型”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和评优倾斜。

4.校企合作支持平台。组建“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建立小微企业培训中心,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技术服务、政策咨询。建立校园产业园,以“搭建创业平台,聚合优势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培育产业人才”作为办园宗旨。

【作者简介】赵序海(1982- ),男,山东滕州人,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财税金融系专任教师,证券分析师,硕士。

(责编 黎 原)

作者:赵序海

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研究

摘要:广告学本科教学顺应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适用应用技能型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从结构本身重新逻辑化广告学教学及毕业设计的关系.本文试图构建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将实践性课程体系、实践性操作流程体系、实践性质量评价体系、跟踪反馈体系等几个重要部分相互融合,形成综合协同作用,落实在完整的毕业作品上,最终形成对广告学教学的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导.

关键词:实践驱动;广告学;毕业设计系统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为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可以使其在学校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毕业后进入到相关行业中快速适应.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实务性课程的比例提高,以专业水平为衡量标准,以本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最终建构以实践驱动为核心的毕业设计系统,提高专业竞争力.

1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1 应用技能型本科发展需要

社会科学领域大多采用毕业论文方式作为考核学生毕业水平的依据,但是这种方式强调理论研究能力,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接近空白.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主流院校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说明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广告学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究专业教学改革,在学院十三五规划推行过程中,提出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并计划于2016级作为改革试点,亟需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2 学生职业化培养教学需要

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需要今早完成前职业化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不止于表象上考核形式的变化,通过实践作为驱动力,以毕业设计最终的实践要求为中心,促使学生通过四年围绕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立的专业课程学习,将广告学专业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并体现在最终毕业设计环节,从形式到选题再到方法及答辩过程的衔接,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未来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2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内容

2.1 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

毕业设计需要实训课程和大量真实企业命题作为前期基础,主要包括实训课程如何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搜罗实战命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何推进与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加强学生与广告公司的接触、交流和合作,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鼓励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而推进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如何调研各种研究资料,具体化在相关专业课程之间建立层级推进的教学关系;在大二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思维,大三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大四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统筹意识和应用能力,形成连贯而递进的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专题》课程,将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申报选题、搜集资料、撰写开题、设计方案撰写、学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等专题讲解,通过往届毕业设计作品讨论专题,形成规范性训练.

2.2 实践性操作流程体系构建

2.2.1 创作团队自发形成机制.从广告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职业要求出发,通过完成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创作团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一定的团队统筹能力和进度安排能力.对于参与不积极、贡献率较低的学生,形成一定的群体压力,促使学生积极获得团队成员信任和合作意愿.

2.2.2 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强化.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提出的要求.前职业化意味着教师需要参与到企业、媒体、广告公司等业界活动中,教学相长,不局限于校内教学,更能够把行业最新实践理念引入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2.2.3 合理化流程安排

第一阶段: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程安排至少12个月.广告学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策划提案部分(含市场调研报告)、设计作品部分、小组工作日志部分、答辩表现部分,上述内容纯文字工作量应该达到平均10000左右,文字工作量基本相当于甚至高于论文写作要求,需要有调研时间和作品制作修改时间,加上大四还需进行毕业实习,按照半年安排会导致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完成难度.

第二阶段:组织召开毕业设计说明会,指定指导教师.

正式开题之前向学生就毕业设计的选题、作品构成、作品汇展、答辩及作品存档具体要求进行讲解.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如何结合社会需求,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难度标准和创新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平衡教师指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比例等具体细化.强调所有毕业选题必须真实,体现实践对毕业设计的驱动作用,学生可自行联系企业或者广告公司,选择“大广赛”和“學院奖”的参赛实题,也可由老师或者学院提供一定命题.教研室承担毕业设计题目合格审查工作,结合教师研究方向和申报情况分配教师指导小组.

第三阶段:学生进入开题、调研、设计、制作环节

撰写开题报告的作用在于陈述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提出策划的思路和方法、说明设计创意和时间进度安排,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作品构成要尽可能接近业界实际操作,体现毕业设计是真正的实践驱动效果的检验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市场调研完成策划提案,完成系列作品6-10件,制作出电子版和实物版参与答辩前一周的毕业汇展,提案PPT文件一份,用于答辩中展示策划思路和作品,最后形成优秀作品制作毕业作品集,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指导教师及同行专家评阅工作

指导教师和同行专家在学生完成全部毕业设计作品之后,开展标准化审阅工作,根据细化评分标准,重点在创意和商业效果上对毕业作品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团队作品达到教学要求.

第五阶段:毕业设计作品汇展.

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组成部分,在答辩前给答辩评审教师留下充分了解学生作品和设计思路时间,在答辩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为低年级同学学习提供最接近的平台,用丰富而多元的作品,向老师和家长展示学习成果.

第六阶段:答辩评审工作开展

整个答辩过程强调接轨与广告公司的市场提案环节,运用实战思维,体现实践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充分展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调研过程、策划创意、设计能力,并结合指导教师、评阅人员、社会专家、现场表现等评分体系给出最后的综合成绩.

2.3 实践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中心,决定了学生的创作方向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效果,全面分析实践驱动教学的诸种因素,对全过程监控,制订规范和标准,重点为以下几方面:

2.3.1 选题质量

“选题质量”评价引导学生避免空泛选题,把握选题实际方向,体现学生对选题的确定和理解、研究方向是否明确、难度是否适中、与学生实践能力是否匹配、能否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把握“工作量”要求能否以较为饱满的内容完成各种环节,并符合要求.“应用价值”着重考察学生对市场熟悉度和专业敏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受训练解决现实问题.

2.3.2 能力水平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作为教学质量的体现环节,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策划协调能力、设计创作落地能力、说服能力等具体能力,倡导更丰富和立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前三年的自觉学习中获取并最终得以体现.

2.3.3 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整体作品创意审美、规范严谨、语句流畅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策划提案、作品、工作日志、答辩内容等整体思维体现,通过评审教师的综合考量,引入业界专家意见,全面考察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未来就业的适应性.

2.4 跟踪反馈体系构建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的最后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搜集工作,采用问卷调研和人员访谈的方式,在毕业生就业后三、六、十二月分别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抽样调查,将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态度量化分析,使之成为前期所有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的可衡量结果,通过对可行性和具体效果进行判定,对细节进行修正,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优化方向

3.1 整合课程体系对能力的培养的系统性

通过教研室研讨等方式,让任课教师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对毕业设计系统等作用,将“实践”作为课程等重要核心驱动力,把传授商业知识,时代传播背景等基础内容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向,将操作能力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学习,避免孤立看待广告活动.在教学中在各种实训项目和课程中,学生对未来将要开展的毕业设计的整体目标的缺乏明确反映.结合每学期的实训重点和专业竞赛,考察学生的同时,也提醒学生把握最终的选题可能性,不是大四才做毕业设计,而是将毕业设计的提前构思融入到前期的相关课程教学中.

3.2 紧密挖掘业界资源合作可能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与业界融合,要求广告教育必须是开放式、面向社会式的,需要更个性化、体验化的真实交流和指导活动.每学年的企业实战命题与各级比赛实题实做,与企业合作、与广告公司和媒体合作,将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可能性题目积极转化为毕业设计题目.以“实践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大聘请业界导师的工作力度,将年级实训、课程实训、竞赛实训发展为毕业论文设计联合命题,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寻找毕业设计选题,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从而使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系统充分体现“实践驱动”特征,争取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完成社会转化.

——————————

参考文献:

〔1〕宋巍.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20-221.

〔2〕钟蔚.新形势下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考,2017(03):14.

〔3〕祁媛.关于广告学毕业设计流程的反思及优化——基于广告专业学生的问卷及座谈[J].高教学刊,2016(01):44-45.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为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可以使其在学校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毕业后进入到相关行业中快速适应.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实务性课程的比例提高,以专业水平为衡量标准,以本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最终建构以实践驱动为核心的毕業设计系统,提高专业竞争力.

1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1 应用技能型本科发展需要

社会科学领域大多采用毕业论文方式作为考核学生毕业水平的依据,但是这种方式强调理论研究能力,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接近空白.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主流院校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说明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广告学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究专业教学改革,在学院十三五规划推行过程中,提出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并计划于2016级作为改革试点,亟需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2 学生职业化培养教学需要

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需要今早完成前职业化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不止于表象上考核形式的变化,通过实践作为驱动力,以毕业设计最终的实践要求为中心,促使学生通过四年围绕毕业设计的内容设立的专业课程学习,将广告学专业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并体现在最终毕业设计环节,从形式到选题再到方法及答辩过程的衔接,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未来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2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内容

2.1 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

毕业设计需要实训课程和大量真实企业命题作为前期基础,主要包括实训课程如何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搜罗实战命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何推进与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加强学生与广告公司的接触、交流和合作,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鼓励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而推进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如何调研各种研究资料,具体化在相关专业课程之间建立层级推进的教学关系;在大二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思维,大三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大四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统筹意识和应用能力,形成连贯而递进的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专题》课程,将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申报选题、搜集资料、撰写开题、设计方案撰写、学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等专题讲解,通过往届毕业设计作品讨论专题,形成规范性训练.

2.2 实践性操作流程体系构建

2.2.1 创作团队自发形成机制.从广告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职业要求出发,通过完成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等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创作团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一定的团队统筹能力和进度安排能力.对于参与不积极、贡献率较低的学生,形成一定的群体压力,促使学生积极获得团队成员信任和合作意愿.

2.2.2 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强化.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提出的要求.前职业化意味着教师需要参与到企业、媒体、广告公司等业界活动中,教学相长,不局限于校内教学,更能够把行业最新实践理念引入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2.2.3 合理化流程安排

第一阶段: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程安排至少12个月.广告学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策划提案部分(含市场调研报告)、设计作品部分、小组工作日志部分、答辩表现部分,上述内容纯文字工作量应该达到平均10000左右,文字工作量基本相当于甚至高于论文写作要求,需要有调研时间和作品制作修改时间,加上大四还需进行毕业实习,按照半年安排会导致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完成难度.

第二阶段:组织召开毕业设计说明会,指定指导教师.

正式开题之前向学生就毕业设计的选题、作品构成、作品汇展、答辩及作品存档具体要求进行讲解.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如何结合社会需求,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难度标准和创新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平衡教师指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比例等具体细化.强调所有毕业选题必须真实,体现实践对毕业设计的驱动作用,学生可自行联系企业或者广告公司,选择“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实题,也可由老师或者学院提供一定命题.教研室承担毕业设计题目合格审查工作,结合教师研究方向和申报情况分配教师指导小组.

第三阶段:学生进入开题、调研、设计、制作环节

撰写开题报告的作用在于陈述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提出策划的思路和方法、说明设计创意和时间进度安排,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作品构成要尽可能接近业界实际操作,体现毕业设计是真正的实践驱动效果的检验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市场调研完成策划提案,完成系列作品6-10件,制作出电子版和实物版参与答辩前一周的毕业汇展,提案PPT文件一份,用于答辩中展示策划思路和作品,最后形成优秀作品制作毕业作品集,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指导教师及同行专家评阅工作

指導教师和同行专家在学生完成全部毕业设计作品之后,开展标准化审阅工作,根据细化评分标准,重点在创意和商业效果上对毕业作品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团队作品达到教学要求.

第五阶段:毕业设计作品汇展.

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组成部分,在答辩前给答辩评审教师留下充分了解学生作品和设计思路时间,在答辩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为低年级同学学习提供最接近的平台,用丰富而多元的作品,向老师和家长展示学习成果.

第六阶段:答辩评审工作开展

整个答辩过程强调接轨与广告公司的市场提案环节,运用实战思维,体现实践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充分展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调研过程、策划创意、设计能力,并结合指导教师、评阅人员、社会专家、现场表现等评分体系给出最后的综合成绩.

2.3 实践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中心,决定了学生的创作方向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效果,全面分析实践驱动教学的诸种因素,对全过程监控,制订规范和标准,重点为以下几方面:

2.3.1 选题质量

“选题质量”评价引导学生避免空泛选题,把握选题实际方向,体现学生对选题的确定和理解、研究方向是否明确、难度是否适中、与学生实践能力是否匹配、能否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把握“工作量”要求能否以较为饱满的内容完成各种环节,并符合要求.“应用价值”着重考察学生对市场熟悉度和专业敏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受训练解决现实问题.

2.3.2 能力水平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作为教学质量的体现环节,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策划协调能力、设计创作落地能力、说服能力等具体能力,倡导更丰富和立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前三年的自觉学习中获取并最终得以体现.

2.3.3 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整体作品创意审美、规范严谨、语句流畅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策划提案、作品、工作日志、答辩内容等整体思维体现,通过评审教师的综合考量,引入业界专家意见,全面考察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未来就业的适应性.

2.4 跟踪反馈体系构建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的构建的最后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搜集工作,采用问卷调研和人员访谈的方式,在毕业生就业后三、六、十二月分别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抽样调查,将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态度量化分析,使之成为前期所有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的可衡量结果,通过对可行性和具体效果进行判定,对细节进行修正,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构建的优化方向

3.1 整合课程体系对能力的培养的系统性

通过教研室研讨等方式,让任课教师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对毕业设计系统等作用,将“实践”作为课程等重要核心驱动力,把传授商业知识,时代传播背景等基础内容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向,将操作能力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学习,避免孤立看待广告活动.在教学中在各种实训项目和课程中,学生对未来将要开展的毕业设计的整体目标的缺乏明确反映.结合每学期的实训重点和专业竞赛,考察学生的同时,也提醒学生把握最终的选题可能性,不是大四才做毕业设计,而是将毕业设计的提前构思融入到前期的相关课程教学中.

3.2 紧密挖掘业界资源合作可能

基于“实践驱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系统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与业界融合,要求广告教育必须是开放式、面向社会式的,需要更个性化、体验化的真实交流和指导活动.每学年的企业实战命题与各级比赛实题实做,与企业合作、与广告公司和媒体合作,将学生實习过程中遇到的可能性题目积极转化为毕业设计题目.以“实践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大聘请业界导师的工作力度,将年级实训、课程实训、竞赛实训发展为毕业论文设计联合命题,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寻找毕业设计选题,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从而使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系统充分体现“实践驱动”特征,争取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完成社会转化.

参考文献:

〔1〕宋巍.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20-221.

〔2〕钟蔚.新形势下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考,2017(03):14.

〔3〕祁媛.关于广告学毕业设计流程的反思及优化——基于广告专业学生的问卷及座谈[J].高教学刊,2016(01):44-45.

作者:林娅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外汽车消费信贷探讨论文下一篇:优化内部审计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