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论文提纲

2022-08-19

论文题目:近代伏牛山区种植农业地理研究(1840-1949)

摘要:伏牛山区向来兵灾频仍,匪患猖獗,堪称动乱之地。咸同之际,捻军在此频繁活动。民国以来,更是匪杆林立的世界。这是个典型的内地边缘区。山脉纵横,丘陵绵延,山谷相间,河流放射状分布,区域内部亦存在纬向性、经向性及垂直性三个方向上的差异,传统观念中向来不是农业发达地区,故其历史农业地理领域向来缺乏专题研究。然深入内部考察,各县务农户数在总的户口结构中普遍占据主导地位,务农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普遍较高,种植农业是该区域人口长期赖以生存的支柱。近代以来,土地垦殖整体上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分为耕地和荒地两种类型,耕地涨幅较为有限,荒地成为垦殖的有效补充形式。比较《各县社会调查》相关记载与《民国时期河南统计资料》中1935年和1946年两组耕地数据,发现存在一致性的相关数据很可能是应纳税数额,南召、鲁山、卢氏三县三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南召县1935年的数据可能是实际耕种面积,鲁山县实际耕种面积要比纳税数额高一些,卢氏县耕地面积的显著增加可能跟战时税收征缴力度有关,其它各县一致的数据多是应纳税数额,而荒地耕种面积尚不能详知,估计实际的土地垦殖率比简单的以耕地面积为准计算出来的要高一些。问山要地,与水争田,人力垦殖,个体自发,是主要的垦殖方式。在1935至1946年期间,垦殖率的总体稳定实际上应跟抗日战争的消极影响有关。种植农业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生计导向型的小农生产农业模式。粮食作物,以谷类作物为主,豆类和薯类为辅,冬季以小麦为主,夏季以玉米、红薯为主,以满足口粮需要为上限,形成了随地所宜,五谷杂粮皆种,产量却都相对有限,杂而不专的种植结构。经济作物虽种类繁多,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罂粟、蓼蓝的种植,次之油料作物与棉花。农作物种植与收获主要集中分布在内乡、鲁山、淅川和伊阳四县,南召、嵩县及卢氏三县次之。耕地复种指数除内乡、鲁山、淅川之外普遍较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以良田种粮,荒坡地等中低产田种植经济作物,精耕细作与广种薄收相结合,旱作为主的同时亦保有水田,从事稻作,过渡性特征尤为显著。山区农田水利在功能上主要有灌溉型、防洪型及灌溉防洪并重型三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点多、线短、面状分布较少的特点,堰潭、池、塘、泉多在河流上游山间低洼处,沟多在山脚坡跟,渠堰则多在河流中下游;在时间上主要是自康乾时期兴起的沟渠建设热潮持续到道光年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亦是农田水利建设颇有建树的时期,而在这两个时期之间,兴建农田水利的文献记载相对较少。然少有记载的时段,亦并非无所作为,在疏浚和维修中维持与传承沟渠水利系统的基础上,自发地根据实际需要兴修潭、堰、池、塘、井等小微型水利,旨在兴利除害。与山区相适应的农田水利体系,小微水利方是常态,常随坏随修,尽管杯水车薪,但是却支撑了山区种植农业最低限度的发展基础。独特的生境条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反而使其成为能够满足最基本生活条件的栖息地,生活在此的贫苦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农业以维持基本生存。土地垦殖与人口增长相伴,人口增长强化了垦殖的需要和动力,垦殖维持了人口生存,提高了生境的承载力,最终人口、时代、生境通过垦殖活动实现了多向互动,促进了种植农业发展,重塑了伏牛山区的生境,从而形成了复合的人地生态系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关键词:近代;伏牛山区;种植农业地理;土地垦殖;农田水利

学科专业:中国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1、河南历史农业地理研究

2、河南土地利用研究

3、山区开发研究

4、伏牛山区域史研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种植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

一、政区设置

二、自然地理环境

三、社会环境

1、人口状况

2、农业人口比例

3、兵灾与匪祸

四、农业灾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土地垦殖发展与分布

一、历史状况

二、近代农田垦殖

1、耕地面积

2、荒地面积

3、垦殖面积与垦殖率

4、垦殖线的移动

三、垦殖分布

四、垦殖特点

1、垦殖方式

2、垦殖差异

3、耕地质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作物结构、分布及特点

一、种植与收获

1、种植面积

2、收获状况

二、粮食作物生产与分布

1、谷类作物

2、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分布

1、纤维作物:棉花与麻

2、嗜食作物:罂粟及烟叶

3、染料作物:蓼蓝

4、其它经济作物

四、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分布特征

1、种植结构

2、分布特征

3、耕地复种指数

五、农业技术区域特点

1、过渡性特征显著

2、小农经营

3、妇女参与农业生产

4、改进耕作条件的初步尝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田水利建设与分布

一、晚清水利状况

二、民国农田水利建设

三、农田水利时空分布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生境、时代、人口、垦殖之间的互动

一、伏牛山区生境的吸引力

二、时代背景对人口进山的推动力

三、人口生存需求下的垦殖扩张

四、垦殖对生境的影响:复合人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五、关于近代伏牛山区种植农业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今伏牛山区九县近代农业灾害表

附录B 道光十七年(1837)《鲁山县志》载渠道表

附录C 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伊阳县志》载渠道表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产业转型高职教师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子失去商务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