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修养答案

2022-11-07

第一篇:新时期师德修养答案

新时期师德修养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心得

最近我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深有体会,全书共有7章,第1-2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3-6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7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心得体会阐述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这次学习,是一次师风师德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网深深的知道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地。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自信,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位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的。

第二篇:《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

黄渡学校“十二五”《新时期师德修养》

第一课时

绪论

第一节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是由教育活动鲜明的道德性所决定的。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道德性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家长与整个社会负责。

(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育绩效是指教育的效果和业绩。它包括宏观意义的人才质量,微观意义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等。教育绩效是衡量师徒的重要标准,面师德是教育绩效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

2、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

2、从教不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

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课时

第二节 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观念更新。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观多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促使教师职业道德向多元和谐的发展方向迈进。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1、理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2001年秋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这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 (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第四课时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不仅应该对职业的外在要求有充分认识,而且还要从内心深处承认、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逐步内化为自

己的一各需要,从而能够自学地表现在自身的教育行为之中。

2、自我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自我发展

老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老师的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在工作中与其他教师的积极合作,而且还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第五课时

第一章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对社会所承担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角色包括三种含义:

1、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

2、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3、作为一种社会期望,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人为了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的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的本质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

第六课时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1)社会角色——教师作为促进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色;

(2)学校角色——教师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和社区的合伙人,或者说合作者、合伙人角色;

(3)课堂教学角色——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4)自我职业角色——自我职业认同和自我角色和重塑。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第七课时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表现为其角色与劳动的特殊性,而且还表现为它在社会上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性。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社会作用的特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虽然不无目的直接参与社会物质生产,但他们却通过为生产部门培养具备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而作用于社会生产。当今的老师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们为社会输送数量充足的劳动者,而且在于他们通过培养个性化、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生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作用

在今天的终身学习时代,我们仍然强调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没有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和动力。

第八课时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人类在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时职业,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起初“养老与育幼相结合,师长合一”的古老习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程,并无专门的机构与特别的制度,教师的养成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艺徒式”。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长专门的科学的职业。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是专业工作者”的呼声在我国逐渐强烈,并且逐步得到法律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经确立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将我国教师的专业权力扩展到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方面。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21世纪的老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的世界范围内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轨道。

第九课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道德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来划分,道德可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为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原则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即家庭人伦道德,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

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任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个体和群体所应该自觉遵守的特殊道德。

第十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为师德,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为道德。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

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认识上,我们赞成傅维利先生主编的《老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所阐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1、传统的老师职业道德定义存在着得意华的弊端,即将教师职业道德得意地等同于一种行为规范和要求。

2、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3、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行规”,还具有这样的作用:一方面限制涌入教师队伍的人中数量,减小竞争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教师阶层的福利待遇不至于降低;另一方面,以较高的老师职业道德的规定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使社会自愿地增加对教师职业的报酬,使教师外在利益的获得合理化并得到保证。

4、教师职业道德的终极意义将指向教师人格的完善——即理想人格的实现,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第十一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广泛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尝试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上述几个方面表明,教师职业街道不仅在内容上最先进、最全面,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着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过程中也受到更多的社会因素的制约,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在人类道德实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总是处在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并受到了历代人的赞扬和歌颂。

第十二课时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认识上和实践上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面对着一系列需要个人来思考和抉择的道德两难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个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就表现在它明确区分了教育活动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

别正确和符合人性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第十三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上,即教师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行业保护功能。

1、教育功能

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其二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重要的陶冶价值;其三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总之,教师那充满人类理想主义神韵的道德人格体系构成了校园隐蔽课程的内核,并以其独特的精灵般的魅力着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作用。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来说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

看,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节作用都是不容轻视的。

第十四课时

3、促进功能

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是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行业保护功能

从教师行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还具有行业保护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聘用的重要标准,对教师行业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惩恶扬善的标准之一,对教师行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三,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之一,对于提升行业形象,维护行业声誉有积极的作用。 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六课时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1、中国近现代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康有为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曾在“万木草堂”讲学多年,不仅学术思想影响很大,其为师的品格修养也令学生敬慕。

梁启超同康有为一样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并特别重视教师道德。他非常注重“教育家之自觉”,强调教师应对国家、对社会尽道义责任,说教师“抱有一种热诚,皆视教育为应尽之义务”。

伟大的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他提倡民主教育,十分重视教师民主素质的培养,认为要实现民主教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学习民主作风,彻底清除中国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和十多年法西斯专政所遗留在教师向上的余毒。 第十七课时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职业道德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八课时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西方近代教育运动发端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需要更多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职业品质的工人进入工厂,为资产阶级积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就需要对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西方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的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和父亲与母亲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是积极的、爱护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被人称为“教师的教师”。他认为,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全依赖于教师适宜的指导,学校全部工作的成功均依赖于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既然是学生的楷模,那么他就必须以身作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致力于教育别人的同时,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要让学校也成为自己受教育的场所。 第十九课时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出版了许多教育伦理方面的专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契尔那葛卓娃的《教师道德》一书,对教师道德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很有特色。该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师道德规范。

(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制订出了更加符合各种专业标准和工作特点的教师职业伦理准则。如《职业伦理声明》、《心理学家伦理标准》等。

(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

总之,这些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理念在影响着德国对教师职业和服务权利和义务作出规范,左右着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和作出评价。 第二十课时

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和态度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等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表现为忠诚态度、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等,隐匿在主体的思想观念中,支持和引导主体行为的方向,形成行为和价值的统一,不自觉地表达出文化定义的内在要求。因而,敬业精神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当敬业精神中所蕴涵的信念、信仰赋予特定历史坐标下的主体生活世界以特殊意义的时候,敬业精神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作用会,进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动力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价值和功能。

第二十一课时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一)服务意识

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不同的职业,由于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从而使敬业精神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上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竞争与协作意识 (三)创新意识 (四)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一)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二)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三)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第二十二课时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一)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二)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1、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2、坚持活动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第二十三课时

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二)教师责任意识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二)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三)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训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一)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生的管理应成为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尊重广大教师意愿,讲究民主,采取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艺术性,以此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

(三)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应改变在我国教师专业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对教师现代教育观念以及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强化的局面。 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它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职业理想的特征

1、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

2、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3、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十六课时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二)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三)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四)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一)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二)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三)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于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第二十七课时

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第一节 爱生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

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它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徒的灵魂。

二、师爱的意义

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趆是满怀觉悟地爱学生,就趆能赢得学生的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趆能迅速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进而从正向积极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是学生生活乃至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恋感、会将上学读书看作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在集体生活中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其身心也会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十八课时

三、师爱的表达 (一)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二)信任学生

1、信任学生的能力

2、信任学生的人品 (三)宽容学生

1、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

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四)关心学生

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 第二十九课时

第二节 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师生平等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学生总是以自己的办公室系统与评判标准探究并改变周围世界,按自己欲望构建世界,具有超越的天性。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所进行的批判与创构往往更具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敢于追寻事实,反思现状,质疑趔,挑战权威,能如实表达自由选择、大胆想像。学生逐渐掌握了与他人共同学习、活动的方式,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进而形成社会性格,表现了学生最高层次的人性即社会性,同时,也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积极发表意愿,从而为师生教学相长提供刺激和可能。

正安县小雅镇黄渡学校《新时期师德修养》 培 训 教 案 培训人:包 峰 小雅镇黄渡学校

第三篇: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一、爱岗敬业,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部分,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因为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其存在和发展不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与人的发展、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总是以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来实现的,即人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强调教育过程对人的发展性,对人的关心、爱护,对人格的尊重,反对教育过程对人的压抑,反对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中伤、对人格的污辱和伤害,认为污辱、折磨、体罚无疑是对学生精神和肉体的摧残,是一种非人道的教育。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一个重要的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也不例外。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要使一个自然人完成社会化,要把一个平常人造就成一个有用之材并使之学会创造幸福、享受幸福,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正如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所说的,教坛无小事。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来体现,而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是否敬业,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另外,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深厚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境界。

二、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

现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的精确性及日益增强的效率意识,都向人类提出了一项新——合作能力。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普遍被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处理教师个人与集体、同事、家长等各方面关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劳动方式从微观上看是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到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从教学工作到教育工作,从每一门课到每一节课,都是每个教师单独进行的,体现出教师劳动的鲜明个体性。而从宏观看,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任何合格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在与同事相处时,要真心相待,平常时相敬,困难时相帮。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妄议他人是非短长,善以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以己长非人所短。善于心理沟通,勇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坦诚持重,平等待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在校内搞好团结外,教师在校外也要搞好团结,尤其要注意与家长搞好团结,平常与家长建立经常广泛的联系,以便能经常通过家长,审视到学生的思想、言行和学习状况,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作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历

史阶段,教师更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带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三、自励自强,开拓创新,做新时代的弄潮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学生的精神内核,培养其创新意识,启迪其创新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进而培育出创新性的人才。陶行之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样,要想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就必须具有创新型的教师。如今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需要有创新能力,应该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每一个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能够按照规范完成任务就算合格工作者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工作者有新思想、新创意、新建议,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教师肩负的创新责任多么艰巨和紧迫。因而,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自身的教育和发展入手,自励自强,开拓进取,做创新型教师。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须从更新观念着手。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据查,现在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为二至五年,网络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从十八个月缩短为八个月,而且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期也相应地缩短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要想不被时代的车轮辗于轮下,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及时接受先进的思想,从多方面充实自己、改造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教师来说,师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教师的道德修养也要随着发展和进步。今天,教师处在了新的历史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只有努力地克服所有问题,加强师德修养,才能与时俱进,登上一个个新高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

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他现象十分严重。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内外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四、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总之,我们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四篇:<<新时期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近期,我读了<<新时期师德修养>>这本书,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善。

(1)提升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也是师德修养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

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这是提高教师修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2)提升师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道德榜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可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神圣使命,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自己,才能真正的爱岗敬业,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经常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时时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使其以教师为榜样,愉快地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学会“慎独”。“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

恣意妄行。慎独要求教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慎独”。能够很好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锻炼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五篇:《新时期师德修养》笔记[精选]

紫云自治县第三中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笔记

培训时间: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培训内容:《新时期师德修养》 培训方式:集中学习 培训人:章宇川 学时:3学时

第一学时

师德培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师德培育的加强与改进的关系问题。以新的视野来审视我的们的师德培育,在审视的基础上加强师德的培育。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 (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 (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 (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 (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三)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2、自我发展

3、自我反思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第二学时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一、师爱

(一)师爱的内涵

(二)师爱的意义

(三)师爱的表达

1、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2、信任学生

(1)信任学生的能力 (2)信任学生的人品

3、宽容学生

(1)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 (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4、关心学生

(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二、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1、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2、实践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三、公正意识

(一)公正的内涵

(二)公正的意义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第三学时

教师对待同事与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一、教师与同事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一)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怎样理解教师与同事的团结协作

(三)为什么教师与同事之间需要合作的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二、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

2、团结协作

3、共同发展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一)与学生家长合作---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 求

1、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中的误区

1、利用家长

2、排斥家长

3、教师一言堂

4、向家长推卸责任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需要怎样的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

2、合作意识

3、紧密配合

4、互相促进

四、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

1、语言要规范

2、要使用标准化语言

3、语调、语气要柔和亲切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接送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学生会主席就职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