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2022-08-25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其实液体能 声音, 也能传声。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 和 。<>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人 (在人耳处减弱)。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

【例2】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人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② 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环节,重点是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结论的分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并具有开放性,在设计方案时要体现控制变量法,符合安全原则,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过程和方法考查的理念。

五、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2 2.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南京市)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提高训练】 。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 ② 。

7.(常州市)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8.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9.(河北省)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2006年春节,不少城市开始有限解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使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明显增加。

(1)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其原因是: 。 (2)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请写一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造应性训练】

1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你认为最佳的是 。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3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1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 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1.1700 2.C 3.A 4.A 5.响度,音色 6.(1)隔热;(2)隔声 7.C 8.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产生 9.(1)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示例:产生噪音与空气污染 10.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 11.165

第二篇: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请举例你听到过哪些声音?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二、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4.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引导解决:

a.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

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b.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自学P13课本,教师指导。

(二)声音的传播

1、演示:(没有器材,教师讲述)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b.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2、哪些事实或实验说明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方案一: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方案二: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方案三: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自学P15第一自然段。

在黑板上画水波。(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看烟花时,一看见烟花爆炸,就能听到声音吗? (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三、课堂小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

四、作业布置: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人耳的构造

1、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2、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3、耳聋是怎么回事? 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4[想想做做]课本第17页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骨传声. (三)、科学世界——双耳效应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 2.布置学生下一节课带乐器。

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学生分辨

1、

2、

3、

4、

5、

6、7音调的高低

2、实验:钢尺在桌面振动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结论: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4、观察声波的波形、简单介绍示波器

5、想想议议

(二)、响度

1、演示:轻敲音叉,响度小;重敲音叉、响度大.

2、[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得出结论:

3、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4、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三)、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1[想想做做]

2、音色由什么决定?

3、观察波形. 4[想想做做]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1、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

2、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请同学们自学第25页最后两自然段,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三、控制噪声

1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

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声与信息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4、声呐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5、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声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 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5、.超声波加湿器

三、小结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节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所用的时间为 t= s=0.294 s 而短跑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 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 m=680 m

三、作业:提醒学生做“小孔成像”的器具

1、演示:轻敲音叉,响度小;重敲音叉、响度大.

2、[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得出结论:

3、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4、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三)、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1[想想做做]

2、音色由什么决定?

3、观察波形. 4[想想做做]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1、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

2、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请同学们自学第25页最后两自然段,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三、控制噪声 1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

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声与信息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4、声呐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5、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声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 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5、.超声波加湿器

三、小结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节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所用的时间为

t= s=0.294 s 而短跑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 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 m=680 m

三、作业:提醒学生做“小孔成像”的器具

第三篇: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1

声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教学重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所用的时间为t=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100s=0。294 s 而短跑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340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 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 m=680 m [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

原理。 解析:除了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

教学反思: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声现象》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教学重点及考点分析:

本章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声音的利用。其中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三、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利用生活中一小故事引入。 复习教学:

1、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液体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吹笛子时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声速: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第1页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它由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音色: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它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4、声的利用:

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 医学上B超应用。 ②声音中含有能量。

声波除结石。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5、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五、课堂训练题目精选

1、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高压线___而产生的。当有人敲鼓的时候,如果在鼓面上刚好有几粒沙子,则可看到沙子跳动起来,据此可知______。

2、在一个玻璃钟罩里有一只电铃,通电时,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铃的声音。但如果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全部抽掉,通电后,人将__(“能”、“不能”)听到声音,由此说明_______。

3、正在钓鱼的人总是不愿讲话,是因为___,会把鱼吓跑的。

4、在录音机正前面约6cm的地方点燃一只蜡烛,并且使烛焰对着扬声器的中央,当打开录音机并使录音机发出强烈的节奏,则你可观察到______的现象。据此,可以说明________。

5、“声音的三个特性”考题集:

(1)“震耳欲聋”是指___;(2)“声音刺耳”是指___; (3)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旋钮所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4)人耳很容易区别笛子、二胡的声音,是靠辨别他们的____;;(5)“低声细语”是指___;(6)“这首歌音太高”是指声音的___;. 6.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相隔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

)

A.月球上的尘埃太多

B.月球上的温度太低 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吸收了声音

D.月球上没有空气 7.擂鼓人大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

)

第2页

A.升高音调

B.增大响度

C.改变音色 D.以上的说法都有可能

8、盲人善于分辨不同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各有 ( ) A.独特的音调 B.独特的响度 C.独特的音色 D.不同的声速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六、课堂小结

七、历年中考考题分析

《声现象》毕节地区历年中考考题

1.(2010年)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2.(2010年)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生活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体重是500g。

B.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光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1.(2011年)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应用于测绘、电信、减灾救灾等诸多领域,该系统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激光

第3页

2.(2011年)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一个相同点和一个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2013年)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发生灾害被埋在废墟下,可以通过敲打上下管道、水泥块等来求救

B、在野外玩耍时,使用后的透明塑料瓶不可以随处丢弃,必须放入垃圾桶

C、雷雨天在野外要赶快到大树下避雨,不要随意走动

D、日常使用电脑或手机时,要调整好屏幕亮度,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

2.(2013年)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

(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

(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

1.(2014•毕节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下列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C.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D.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2.(2014•毕节市)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B.手拍桌子感觉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吸管将饮料吸进嘴里是由于嘴对饮料有吸引力作用

1.(2015•毕节市)2015年中华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

越大。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八、2016年考题预测

第4页

第五篇:中考物理引言、声现象(一)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引言、声现象

(一) 【教学目的】

1、知道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

4、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5、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并会估测声速. 【教学重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学的分类及特点,初二部分与初三部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初三复习要点.〖新授〗

一、引言

1、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过程

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认识自然界的.

2、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做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声能.

三、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1、响度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Hz.

(3)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小,声音的音调越.

3、音色

在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来区分.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通常情况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快.

五、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

六、习题训练:

1、将敲响的锣面用手按一下,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 C、锣面的振动太慢,人耳听不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海面发出一束超声波,超声波传到海底,经4s后接收到经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求海底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3、将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便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_______,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km/s.

4、两个完全相同和玻璃酒瓶中装有数量不等的水,甲瓶中水较多,乙瓶中水较少.若用嘴向瓶中吹气,则_____瓶发出的音调较高;若用小木棍轻轻敲击酒瓶,则_____瓶发出的音调较高.

5、站在桥洞里的人说话时,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反射的声音从洞口跑掉了

C、桥洞太小,使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6、在旷野探险的队员为了寻找队友向空中开了一枪,乙队员听到枪声后立即向空中又开了一枪,甲队员经6s后听到枪声,则两人相距________m,如果他们分别以5m/s和3m/s的速度跑步会合,至少经______s才能会合.

7、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已知V1

v1v2tv2v1

2

B、钢轨的长度 为(v2-v1)t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v1tv2v1v2tD、声音沿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v2v

18、某同学看到闪电时计时,经过4s后听到雷声,则雷声距该同学距离为________km.

9、进行百米赛跑时,一般以发令枪冒出的白烟为计时起点,若不慎以听到枪声为计时起点,则记录的时间少了_____s.

10、有一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间隔为5s,求这个人离峭壁的距离.

11、一列火车行驶到桥前某处鸣笛,5s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再经过63s后火车到达桥头,问火车的速度是多大? 〖小结〗

声音的发生:振动;音的传播:介质 〖作业〗

1、某同学走进一个峡谷,他拍手后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崖的回声,经过1.5s以后听到左边山崖的回声.求这峡谷的宽度.

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下一篇:初中语文综合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