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时代保定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研究

2022-09-11

21世纪以来, 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截止2016年, 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减少7.9亿, 但仍有仍然有4 335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上。[1]为了共享改革成果,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共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各地扶贫工作。河北省紧跟国家脱贫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 已有1 963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扶贫贵在精准, 2013年11月, 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 “精准扶贫”便进入人们的视野, 也一直指导着我国的扶贫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面推进“互联网+”战略, 为我们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保定市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 不断开拓精准扶贫新思路。

1“互联网+”背景下保定市贫困区现状分析

1.1 保定市贫困区贫困因素复杂

1.1.1 自然因素上,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发展农业首要条件是耕地。

保定市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太行山区, 耕地、林地、牧地等可利用的土地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土壤贫瘠, 多为粘土土质, 不适于灌溉。所以, 农作物产量低, 传统农业发展条件受限。保定市贫困区大都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 扶贫任务重, 开发周期长。

1.1.2 社会因素上, 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长期限制着农业的发展, 导致农村发展困难。

同时, 贫困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适龄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增加等等也严重影响着贫困区的发展。

1.2 保定市贫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3]在大数据时代下, 以互联网为载体, 借助一系列信息技术, 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 实现其惠民效应。

1.2.1 农民是发展农业的基础, 是农业生产率的关键性因素, 而保定市贫困区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低。

“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 不仅给保定市贫困区带来极大的机遇, 同时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贫困区大部分老年劳动力的知识只停留在小学水平, 对计算机技术更是陌生;而农村的年轻人甚至是对互联网有一定认识的, 因为贫困问题或者自身发展问题也多选择外出务工;大学生们掌握着一定的互联网技术, 但是极少有人会积极主动的回农村, 为农村服务。所以, 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培训, 以及创造条件鼓励并吸引握有先进技术的年轻人回农村服务, 是十分必要的。

1.2.2 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互联网+农业”为保定市精准扶贫注入新的动力, 而网络基础设施是其关键一环。而截至2014年底保定市部分贫困县互联网宽带的接入率见表1。[4]由数据不难得出, 保定市四个贫困县互联网接入率偏低, 不难推出其他贫困县亦是如此。因此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毕将是农村地区脱贫的一大瓶颈。

1.2.3 农产品深加工对促进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

用, 但是, 贫困区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规模小, 设备陈旧, 利润较低。另外, 相关企业创新力不足, 没有相关的科研人才, 科研能力更低。农产品深加工不足, 产品附加值低。同时乡镇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 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导致企业创新力不足。同时, 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松散, 没有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 对原料的质量也无法保障。

1.2.4 农产品销售途径传统、单一。

大多是批发给小商小贩们放在农村集市上卖;同时, 农产品结构单一, 也不会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

2 保定市“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新思路探索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 运用合规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5]当精准扶贫与“互联网+”相遇并融合之后, 就此形成“精准扶贫———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推动中国扶贫的信息化和精准化, 增强农业的发展力和竞争力, 形成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体系, 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2.1 保定市贫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 农村的网络覆盖及电脑的普及率也比较低, 而在偏远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因此, 加大教育投入和互联网的普及尤为重要。首先, 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 特别是通过网络技能培训的方法, 提升当地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政府加大教育财政支持力度, 降低其辍学率, 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知识水平。其次, 政府要给予重视与支持, 与高职院校联合, 为农村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输送人才, 办理互联网培训基地, 双向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地区人才缺乏的矛盾。此外, 发展“互联网+农业”, 可以使农民的时间更加自由, 从而建立“学习—工作—休闲”的生活模式。

2.2 通畅的通讯网络是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必要渠道, 加快保定市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建设, 实现“三农”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的高度融合, 全面提升保定市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因此, 要尽快建设覆盖贫困地区的4G网络。凭借互联网和智慧农业技术, 进而打破束缚农村发展的时空限制和“信息鸿沟”, 了解外界的信息变化, 改造传统农业, 及时做出调整;打造现代农业, 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农户还可以在网上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 咨询专家, 从而提高自己的农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 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 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因需开展农业生产, 也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总之, 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快速的4G网络, 有利于盐池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智能性和信息化水平。

2.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逐渐掀起一股热潮, 农业与电商相结合为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农业电商的发展空间大, 潜力足, 利用贫困地区农业资源和优势, 因地制宜, 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旅游资源, 积极建立起贫困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联系。引领电子商务商家发掘农村的广大市场, 一方面电子商务可以增加市场透明度, 农户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 大大缩短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 增加利润, 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农业电商, 电子商家可以选取更优质和更充足的货源, 建立长久合作机制。农户和电子商家结合和互补,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综合统一管理, 必将促进农业的发展, 加快精准扶贫的步伐。在与电商的合作中, 也可以建立起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信息平台和顺丰、圆通等物流服务平台的结合, 完成农产品和市场信息的互通有无。引领电子商务与农业的紧密结合, 提高农户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运用, 运用极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要大力整合电商资源, 充分发挥电商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为精准扶贫打开一条新思路。

2.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为保定市贫困地区建设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农业”, 开发休闲农业手机APP, 将保定市贫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真实展现在网络上, 实施休闲观光农业O2O模式, 吸引全国各地游客, 或从网上直接下单购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 或亲自参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享受劳动成果。如保定市顺平县的桃花园除了观赏外, 其果实也可以当作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资源。另外, 保定市贫困县大多是革命老区, 可依托“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 如制作历史宣传短片、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还可以发展相关产业, 实行网上订票, 形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赏、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体系。

利用网络技术, 及时搜集顾客的满意程度, 可以建立服务评价系统, 及时跟踪顾客需求, 改进自己的服务。

抓住“互联网+农业”这个发展机遇, 必然为保定市农业旅游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增加农民收入,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5 要及时建立一个专门统一管理和协调众多农民自建销售平台的协调机构, 将农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生产、加工、外销等环节进行整合, 实行统一管理, 建立一套特色高效的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

同时建立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 提高企业知名度, 实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提升农民的致富信心, 提升政府扶贫的精确度, 尤其是提升人们对“精准扶贫”的认可, 提升人们对“互联网+精准扶贫”效果的认可。

“互联网+农业”新思路的提出, 不仅是在技术上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同时, 也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摘要:保定市贫困地区贫困因素复杂, 自然、社会因素层层交织, 扶贫难度大。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的提出, 为保定市精准扶贫注入新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系统分析保定市贫困地区发展现状, 提出建构“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强化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电商服务系统、乡村旅游等多元治理体系。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农业”,保定市,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8/c_1120543533.htm.

[2] 习大大最揪心的事,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602/22/t20160222_9000797.shtml

[3] 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 2015 (06) .

[4] 张亚明.河北省贫困地区“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03) .

[5] 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OE/BL]. (2014-03-27) .[2014-05-07].http://www.scfpym.gov.cn/show.aspx?id=252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毕业设计中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下一篇:优化课堂效果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