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目标定位

2022-09-10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这些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大多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重新配置整合教育资源, 由专科院校合并组建或升格的归地方政府所属的院校。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较高需求的影响, 这些院校成立不久, 在延续升本之前专业设置的基础上, 就大都相继纷纷开设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等财经类专业, 其中又以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最为热门。这些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服务于本地区为根本、以面向在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作为主。然而, 由于受本科建设和发展历史短、综合实力薄弱、自身存在的特殊性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 它们在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仍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 甚至一味盲目的效仿。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没有很好的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一自身的特点, 创建出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品牌。纵观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大多仍处于“四重视四轻视”, 即重视知识而轻视能力, 重视传承而轻视创新, 重视守业而轻视创业, 重视单一型而轻视复合型的状态。违背了21世纪社会变革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既要重视专业知识、又要重视综合素质培养的新要求, 违背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十一五”我国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目标, 同时, 也背离了地方本科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因而难以高质量的为所在地区输送“学得好, 下得去, 用得上, 留得住”的优秀财经专业人才。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教育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面对内部与外部的环境, 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1世纪的人才培养, 强调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调要加强实践过程的训练, 强调要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因此, 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 应在充分结合校情、学校定位、办学思路与层次等因素以及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基础上, 在“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这一高等教育本科人才总体培养目标的指引下, 进一步确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并进行合理定位,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 现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确立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财经人才。也就是说,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依托地方、服务地方, 充分加强实践、注重技能的训练, 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内涵发展道路, 才能更好的突出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特色, 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 开创地方高校办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 以理论课、技能课和实践课为重点,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目前本科院校教育目标的核心, 也是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 其内涵具体表现在“基础宽厚、拓宽口径、实践应用、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等几个方面。

一是要“基础宽厚”,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又要具有宽广的学科基础和学科专业素养, 也就是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使他们能够具备熟练的运用经济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公共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是要“拓宽口径”, 就是要拓宽专业培养的口径, 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面, 经济学科或管理学科等相邻或相近学科专业要打通培养, 突出课程设置的多学科性和多选择性, 使得人才培养由专才转变为通才, 通过“一专多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注重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培养, 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三是要“实践应用”, 就是要突出实践, 强化应用, 变“知识本位”的培养为“能力本位”的培养, 以“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既要通晓专业理论又要善于专业实践与专业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综合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具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创新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适应能力。

四是要“综合素质”, 就是要坚持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提高其文化品位和素养, 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实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培养文理通会的人才, 增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是要“和谐发展”, 通过注重素质教育,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使财经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协调发展起来, 使所学专业与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互为和谐统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就业观。和谐发展是由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 是构建财经专业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财经专业, 只有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进行合理的定位, 才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创地方高校办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

[1] 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7 (6) .

[2] 孙小梅.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

[3] 刘平清, 谭明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期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下一篇:培训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