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022-09-11

1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德育网络

(1) 学校应与村委、支部建立留守学生道德建设责任状, 从管理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学生道德建设, 实行预警机制和错误追究制, 通过引导和激活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力量, 充实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力量。

(2) 建立家长及其监护人联系卡, 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 及时汇报留守少年儿童在校情况, 利用家长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定期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情况, 让孩子们体会到亲情和温暖, 体会父母的关爱。惟其如此, 才会使滴滴关爱如春风化雨, 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政策让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到父母身边来, 使她们能上得起学, 读得了书。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2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2.1 重视班级德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选择一个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班主任, 首先要有爱心, 特别关注“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次, 态度要正确, 方法要讲究。班主任要对这一“特殊群体”必须有足够的了解, 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家长职业、居住环境、学生在家中所处的地位、性格、爱好、特长等。对于留守学生, 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要以表扬为主, 鼓励为主, 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作为班主任, 还必须以身作则, 率先先垂范, 为人师表, 把自己摆在学生同等的位置上, 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影响、教育学生。

2.2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新教材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科任教师应着力挖掘, 寓德育于具体课堂中, 使之形成强有力的德育合力, 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整体教育将变得更加厚实。另外, 学校可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定期邀请外出返乡家长来校介绍外出打工的经历, 使“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长年在外的艰辛以及幸福的来之不易, 从而使他们形成尊敬父母、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2.3 重视校园文化基地建设

由于网吧、迪吧文化活动场所及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 建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基地,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兴趣, 正确引导青少年文化教育娱乐活动, 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建立校园文化活动基地有利于调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有利于规范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同时让学生参与社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也是为将来步入社会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3 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3.1 德育工作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成名后, 仍担任校长、书记, 兼两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课。尽管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外面做报告, 开讲座, 但教学成绩始终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他就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像大多数的老师一样把学生当作一个任老师灌输的容器。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应做到如下几点:

(1) 时刻关心学生。制定“留守学生”管理方案, 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健全留守学生管理档案, 构建互动教育线路, 形成双向教育网络;做到学生与父母定期通过电话汇报思想, 学校不定期与监护人通气共管齐抓, 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求党员教师每人主动负责至少1名留守学生的管理, 帮扶留守学生, 营造爱生育人氛围;加大对贫困留守学生的帮扶力度;节假日为留守学生提供食宿, 并落实专门的管理人员等。

(2) 经验表明, 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学习不良或学习困难;二是行为问题, 三是个性问题, 主要表现为两种性格趋向:一种为攻击型的性格趋向, 出现了情绪自控力差、好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于动辄就吵闹打架等性格障碍;另一类为畏缩型性格特征, 出现了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可见,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巨大的。“留守孩”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 易出现心理问题, 从而影响个性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这就更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要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是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 生活与心理问题, 便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3.2 德育工作面对的是人的教育, 而非一般动物的训练, 所以必须讲究艺术和方法

(1) 找准工作重心, 倾注教师爱心。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这一古训告知, 学生的成长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 做到让学生“两知”:利用班会及社会调查了解, 自我感知, 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出门打工, 知道父母出门打工的辛苦;给学生“两心”, 班主任多给留守学生一份爱心, 从学习上耐心指导, 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多给学生一些温暖, 让学生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做到“两通”:一是定期与学生家长通电话, 通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在校表现, 征求家长的意见。二是与监护人通报学生的表现及生活状况, 商讨教育方法。让留守学生达到“两增”:增强自主能力, 有独立的生活能力, 有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学习, 就要落后。

通过班主任“留心”关爱“留守”学生, 构建了强有力的教育网络, 最终达到“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 思想品德优秀, 学习目的明确, 让其成为21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巧妙引导, 耐心细致, 突出赏识教育。

众所周知, 孙子用兵强调一个“略”字;少林习武突出一个“术”字;华佗行医要在一个“方”字。因此, 教者在弄明白了留守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后, 因人而异, 按照每一个学生个体情况, 注重对“留守学生”因材施教, 发挥个人特长, 突出赏识教育, 如召开“‘留守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队会;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 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文、作业展培养留守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留守学生因长期缺乏关爱、亲情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才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尤其是古怪的性格、“孤芳自赏”和“惟我独尊”的心态。所以, 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比其他学生更难, 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因此, 我们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具有长时性, 要有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的精神。

对农村来说, 德育资源相对贫乏, 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约束, 这给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教育增加了难度。为此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德育问题研究必须是一个全社会重视的重大命题。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入城市, 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学生”。由于他们与祖父母、亲戚或者朋友一起生活, 远离家长而疏于管教, 导致任性、散漫……其教育变成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实践, 拟探讨加强该群体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宣痹通脉饮对冠心病患者FIB及hs-CRP水平的影响下一篇: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