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在遵循共性教学规律的同时,紧密结合学生个体心理的需求,探索有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教学理念,寻找共性与个性两者之间的最佳切入点,进而形成具有个性化意味的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高职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1:

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摘 要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在师资、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教学模式和方式等层面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与日益增高的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本文从思想、师资、配套硬件、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评价体系、教材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eschool Specialty

GONG Na, FENG Lu

(Chongqing Youth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0700)

Key words integrated teaching; vocational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0 引言

当前,随着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训练与社会的要求不能实现无缝对接,不能及时地有效地培养此领域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创新改革的推进。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仍摆脱不了传统习惯的教学模式,如,众多的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截至2014年,全国范围内总共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49所,而据相关调查显示此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偏基础理论类、有的偏教学法类、有的偏艺术素养类、有的偏教学技能类,这样对学生的培养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一般将学生加工成“半成品”就推向社会,推向了我们重要的教育阵地——基础教育的讲台。因此,全方位深入地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而实现这一目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地实施一体化教学。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1.1 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2001年7月,为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的新一轮教改试验也开始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以传统小学式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单纯的传授式教学为主要活动的现状,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积极探索主题教学模式、领域教学模式等开放式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2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教学对象上,当前的高职学生多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他们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同时也是浮躁意识的受害者。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为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却没有改变他们的,他们学习基础相对差,对学习和考试失去自信心,经过12年的应试教育,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一思考就头疼,一听课就睡觉,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但他们的人生价值实际、个性张扬、追求独立、对新事物接受快、信息涉猎广泛、喜欢交友、喜欢玩。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的传递”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是很难达到符合社会职业标准的人才目标的。

其次,在师资上,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功利化价值观冲击着高职教师的奉献、敬业精神,自我学习和提高的动力减小;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普遍缺乏正确积极的教育理念,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学习的构建性和社会性、学生的职业信念、创新性、还有学习中的课外拓展;同时也缺乏策略意识和相应的教学技术,缺乏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情景出发,个性化地解读课程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学术水平严重不足,大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少有一线的“现身说法”的教学经验。

第三,在教学上,大多高职数学校对传统的相对成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工作不够重视,教材与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及时补充和整合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新成果以及新型应用学科内容;(2)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一言堂、满堂灌、呆板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很多的教学教改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3)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知行分离,与实践脱节,“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价值难以实现;(4)考评体系中考评目的和功能狭隘、考评主体流失和考评方式单一、内容片面、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出现,使考评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一体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匹配目前高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以职业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终身学习为核心、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便显得更加重要。而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即整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把实训和讲课融合在一起,不再是传统的工学交替,而是工学合一,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通过落实各个教学环节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了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的转变;二是实现了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的转变;三是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的转变;四是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从“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场所”的转变;五是实现了教学手段从“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有效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的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更加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3 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具体实施

3.1 统一一体化教学思想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教育教学的一次大幅度深度的改革,不是某位领导有此理念或者某位教师有此设想在本专业的某一门课上实施革新就可以成功的,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涉及到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课程设置、生态教学模式、全新考评结构等诸多问题的系统工程,并且需要本专业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落到实处。当然,要改革,肯定会有阻力,一方面来自长期以来任课教师养成的备课教学的习惯和思维,另一方面也来自学生对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为此,在教师层面,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让教师们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现状,而国家正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我们必须抓住这次良机,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有活力,才有希望,才有出路,怎么改?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方向,请合作单位资深专家或者专业带头人率先示范一体化教学课程,并展开有关一体化教学的头脑风暴、市场、企业与专业、学生的对话等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改变教学思维,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在学生层面,通过相关资料和数据展示、合作单位对毕业生工作信息的反馈、与实习生对话等形式,使学生明白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未来职场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从传统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做好铺垫。

3.2 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园教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方面的改变提出了要求: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笔者认为,确定的本专业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是:(1)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并成为合作、自主、探究能力较强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努力构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3.3 加大一体化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

在硬件建设方面,在合作单位的主导下,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加大资源投入,不断强化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场所建设,推进和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在软件建设方面,着力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相关职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还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提升、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相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为了迅速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合作企业或单位积极挑选能够满足“双师型”条件的企业能手,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其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方面采取学校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或单位去实地工作,通过轮岗的方式零距离接触就业市场、行业、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第三,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的措施,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实训教学当中,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专业课程教师充分了解实习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即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按照“师傅型教师+理论教师或业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参考搭配来合理安排;第四,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

3.4 设计“一轴两翼”的课程体系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一体化教学就是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要增加,一方面通过将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设计处于中轴线的位置,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核心课程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课程中进一步突出实践环节的比重,并有效落到实处,有些课程还可以全程实践,如幼儿游戏与指导。将这种课程设置描述为飞机的“一体两翼”。

大飞机的机身即“中轴”,是按照学前教育工作的六大内容来安排课程的,包括语言、音乐、舞蹈、运动、常识、手工等,学生掌握了中轴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就基本掌握了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能力与素质,但仅有中轴课程还不够,学生还要为不断提高职业能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此要适时、适度从正确的学习方法中攫取够用的内容,即“两翼”,左翼是基础知识的课程群,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右翼是基础技能的课程群,如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经典绘本导读、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手工diy等。

3.5 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创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机会公平,重点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个性学生的特长发展帮助机制,改进传统学生培养方式,树立在职业技能某一方面优先发展的成长指导思想。如根据学习周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幼儿园管理》这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以模拟管理团队为学习小组,领到项目具体任务后,根据任务展开调查、沟通、分析,然后利用课内课外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教师在实训室中边讲授边启发,学生边思考边做,通过共同研究,让学生明白幼儿园管理的内容、程序等,加深印象,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3.6 创新型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一体化教学后,运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一改传统的“一门课程教到底,一个成绩定生死”的终结性评价,通过合作单位从业人员、学校专家、专业任课教师、其他班级同学组成的评审组利用项目PK方式,对每个项目中学生的实训参与情况、提案汇报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特长。

3.7 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在一体化教学中,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高度重视教改的质量,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对话、考核等途径进一步掌握和了解教改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完善和解决问题。如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采用哪些教学手段等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的相关意见反馈,真正地了解教学所需。

3.8 编写相关的校本支撑教材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都由任课教师自由选择或者上级部门指定,这样课程与课程之间前导和后续衔接不上,有些课程内容还有可能出现重复,理论与实践指导常常是分段式教学,或者说是脱节的等现象,这些都不适合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模块化、生态化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体化教学目前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大纲或者教材,一切都在摸索阶段,各位任课教师可以在有了一体化教学经验后,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具体课程推进情况,来编写适合本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能力为中心的教材,推广“先讲义,后教材,成熟一门,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

4 小结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一体化教学改革涉及面广,前期工作量大、投入大,还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进行统一的统筹规划,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彻底实施,还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努力,相信通过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通过项目实践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能适应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了新的空间。

作者:龚娜 冯露

高职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2: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教学的个案分析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在遵循共性教学规律的同时,紧密结合学生个体心理的需求,探索有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教学理念,寻找共性与个性两者之间的最佳切入点,进而形成具有个性化意味的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术设计;个性化教学;个案分析

作者简介:刘芨杉(1958-),女,辽宁沈阳人,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绘画创作、艺术设计教学、装饰艺术设计;张舂雪(1979-),女,江苏徐州人,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油画、基础教学。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艺术技术技能混合型人才为主,对学生知识素养、专业理论、技术能力与智能水平都有较高要求,高技能性和实际操作性是其本质特征。然而,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学科建设、教学质量,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都十分突出。加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履行其任务与使命都具有现实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在校生个体间又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什么是个性?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区别于他人的较稳定的个别性。“所谓个别性就是人的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其中包括性格、气质、心理过程进行的特点、主导的情感和活动动机的总和以及形成的能力。”[1]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充分了解把握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着带有普遍性的心理与需求,又要兼顾每位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语言,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教学。在认真总结、归纳具有共性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遵循艺术教育追求个性化的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选取典型性个案,从分析个性入手,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引导他们张扬艺术个性,进而探索一条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切实可行的高职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一、量身订做,从宏观上帮助每个学生调整和确立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思维能力

个案分析一:侯某,女,高考入学专业成绩162分,专业成绩尚可。但入学后她的专业学习一度低迷。从几次作业来看,始终未能进入状态,成绩不尽如人意。为此她很苦闷,逐渐显露出厌学情绪。侯某的这一状况在许多同学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对艺术设计专业认识模糊;二是对绘画与艺术设计的区别与联系不甚了解;三是未能完全摆脱高考式绘画基础训练的程式,对艺术设计基础训练的新要求与新目标一时难以适应。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从理清绘画基础训练与艺术设计基础训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使学生们首先明白两者对于造型元素的呈现存在较大差别:绘画基础训练强调对于造型元素的情感表现,主观色彩较浓,表达方式上强调感性,对于光线,明暗,肌理,质感,黑白灰,固有色等造型元素注入了更多的个人审美表达;而艺术设计基础训练则更注重造型元素的理性传达,强调反映造型的客观本质,表达方式上更趋理性,在传达造型元素的意义时要求将之与个人有关的审美表达进行剥离。简言之,尽管绘画基础训练与艺术设计基础训练均强调对造型元素的个性化应用,但前者强调感性地表现造型的主观情感,后者则注重理性地反映造型的客观本质。让学生既明确两者的内在联系,又了解二者的在视觉传达上的差异,从而在艺术设计基础训练阶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造型元素的灵活运用能力,更好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形成个性化设计思维。为此,我们在学生基础训练阶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自行选择和置放静物组合,鼓励学生在细致观察和体验生活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

一是由教师提出总体要求,具体的静物则由学生自己选择,置放形态组合也由学生自己动手。这样一来,落实到纸面上的作业就显示出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同样是瓶罐组合构图,学生们会选择或瘦长,或丰满,或扁平,或浑圆的瓶罐,构成形态上的变化;加之前后、左右、纵横、正反等置放组合形成的空间差异,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审美旨趣、综合素养等等跃然纸上。每一次作业都成了学生们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二是对光影与固有色的表现不作要求,重点放在对形的理解和感悟上,强调处理好画面中物与物的关系,注重在不同搭配组合的构图中呈现出造型的韵律感、节奏感和整体性;三是要求学生一边动手一边细心体会与绘画基础训练的异同,揣摩理性的个性化与感性的个性化之间的差异,感受在“手的活动中产生出的直观”[2]。

(二)发现自我生命中的个性特征,找寻结构素描的意义

结构素描是当今基础素描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物体造型的基础。从结构入手,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内部结构为目的,依靠透视的原理,用最基本的线和几何形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结构关系,体现形体自身结构的实体效果。近现代的一些绘画理念就是用几何形去把握事物结构的本质特征。如毕加索的牛,就体现了这一艺术思维方式的演变。

(三)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展现个性,增强自信,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思维

通过大量的融入了学生自己个性的课题训练,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设计意识。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线条,试图在画面中呈现一种秩序感,表达一种设计美。

通过个性化教学,侯某和同学们不再为难于达到同一标准的传统的标准而苦闷,学生感觉到一个大花园里不止一种花叫美丽,它们各有各的美。至此,她又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增添兴趣与自信心。从她的作业中我们不难看出她的转变及进步。

二、设定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专业课教学目标,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艺术观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视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课,而常常忽略别的类型的专业课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个案分析二:某男生,来自北京,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对美的敏感度很高,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动手课程,喜欢徒手绘制,相对于班级其他学生较为有灵性。但对不喜欢专业课程则表现出消极应付。这种情况在班级上具有普遍性。于是,任课教师在他不感兴趣专业课上,充分发挥其特长,为其提供在课堂上自我展示的机会,逐步培养其兴趣点和自信心。使他慢慢改变了以往凭兴趣学习的态度。专业课学习逐渐从以前的单一不均衡转向全方位综合发展。

大二第一学期有一门课是模型制作。这门课动手性极强。他表现积极,兴趣浓厚,想法很多,大胆尝试多种方式方法完成自己的设计目标。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同学创造了多种制作模型的新方法,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模型作品,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大二第二学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photoshop。明显发现他对计算机设计有抵触情绪,对电脑制作兴趣不大,喜欢徒手绘制,且上课不听讲,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于是,我们从培养他对计算机的兴趣上入手,每次上课时,安排他坐在前排,使其精力集中。每次课堂练习时,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每一次作业点评,讲到他的作品时,有意识地肯定他的成功之处,然后再指出不足。同时,经常在课堂上介绍一些优秀PS作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感性认识。经过一段时间,他逐渐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自信心也增强了。有一次练习用photoshop设计制作一张手机效果图,要求不仅能准确的表达手机的造型和材质,还要求能准确表达每个细节。很多学生一拿到命题就开始动手,但是他首先找到教师,讨论怎么样用最少的视图表达最多的细节,还列举出一些他觉得表达有困难的材质方法和细节转折点。最有心的是,他将这些问题一一列在一张纸上,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前先将难点逐一解决。这样,在制作的时候就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最终设计制作了一幅较为完美的手机效果图,作为范例在班上讲解。

三、开展启发式教学,落实从“大一统式教学模式”向“具体的多样式教学模式”的转移,积极培养创造力

个案分析三:冯同学,女,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生。她能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找到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且每次都在课题训练中作各种尝试,积累经验。在一次专业彩绘课程的创意设计课题训练中,她告诉我已发现了一种材料,利于体现个性的设计与表现,并具备了一些初步想法,讲述时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自信……作品《浮雕纸盘装饰画》系列设计的成功就是这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收获。

(一)以创意思维为艺术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个性化发散性思维

人本主义的学习心理学理论学家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中就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提倡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就是利用学习者的先天的学习潜能,主动地、积极地、具有自觉性地去学习。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充分体现一种新型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承担着“教练”的角色,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指导学生确定调研选题,找到切入点,怎样形成假设、查找资料、展开论证,怎样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不再寻求一种常规而统一的教学轨迹。

(二)以选择个性化材质为先导,推进个性化的工艺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她选择的是一种在常人看来很不起眼的普通材料——一次性纸盘。盘子是纸制的,色彩为纸张的本白色,盘边上有些突出的线条排列着,正是这些原生态质朴元素的个性化特征深深地打动了她。经过师生共同研讨,决定采取与材质相适应的手法去表现。为了与盘子材质相配,启用沥粉的凸凹感,达到质地的对比,师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制作出很细腻的沥粉图形。选用现代人物或花卉等较现代的图案,运用大疏大密的对比手法形成节奏与韵律,来表现主题和体现时代感。加之注重了细节的刻画,整体效果十分生动。

(三)师生共同研讨,寻求形态与形式语言的个性创新突破

师生各自阐述着不同的理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火花,火花中溅出了闪光的成果。如画面造型不求对称,在收与放、张与驰中求变化,染色不求平均的交织中求丰富。作品选送到2008年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第二届优秀毕业设计大赛,获得银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只限获得金奖、银奖的指导教师)。受到评委会的高度评价:富有个性化的创意,在极普通的材料中,创造出耐人寻味的美妙,顺应了审美的真谛。

高职艺术设计个性化教学,应从全面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入手,注重个体创新意识的日常培养,指导学生寻找到个自生命中的个性特征,让学生们在过程中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轮回过程,总结掌握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设计制作的规律,培养磨练专业的素质,树立一个能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艺术观,进而达到高职艺术教育的一种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申胜秋.鹊桥相会:误色彩学生教学中感性与理性的结合[J].油画教育对话(上),2000.

责任编辑何颖萍

作者:刘芨杉 张舂雪

高职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3:

高职英语教学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专业,提出要更新理念和方法,加快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理念;专业行业

当前高职围绕培养建设、管理、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和就业为导向,但当前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英语课程内容缺少针对性,课程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缺少职教特色、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明显不适应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 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

1.1 理念和方法亟待更新,教学目标定位缺乏市场性和科学性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理念和方法陈旧,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沿用本科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和套用本科的英语语言教学,对于应该教什么,高职院校存在混淆高职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目标的问题,缺乏科学性,不适应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

1.2 忽略了高职教学处境和对象,教学僵硬,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

我国高职院校因高考招生政策,生源大多来自非重点高中或中专毕业生,且农村学生居多,其英语学习特点是基础不牢,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较差,适应了应试、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哑巴英语占绝大多数,多数学生有自卑心理,其语言体系不健全,对语音、语义、语调把握不准,兴趣不浓,语言发展能力慢;另外,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也是学生对英语厌学的一个因素。

1.3 教学标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教材之间关系缺乏科学设计,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

教学过程中,套用本科的英语语言教学、一种教学大纲配多个版本教材、教师完全依赖教材、频繁更换教材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师只把教材内容的单词、语义、语法讲完即可,抛弃大纲,更谈不上对课程和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再者,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采用引入托福考试的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标准,如此,更容易出现教师各自为阵,教学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教师感到无所适从的情况。

1.4 教学评价、评估和考核形式单一,不适应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

以大学英语考级来指导高职英语的教学、评价和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较少考虑高职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评价、评估和考核形式做为高职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或标准,投入力度越大,与高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偏离越远。

1.5 教师队伍数量不够,师资质量有待加强

目前,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学生多、英语教师少已是普遍现象,加上高职注重专业技术学习,限制英语教师数量,师资缺乏成了制约英语教学提高的主要因素;另外,高职英语教师大多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学生走向教师岗位,在大学的所学知识大部分是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研究课程等,教学理念和方法跟不上专业需求,仍延续本科英语教学模式,专业技术知识面窄,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特色发展。

由此可看出,当前纯粹英语语言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非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从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来看,笔者建议高职英语开始为四学期,教学既要包含英语文化、思维、语言、语义、语调等以口语为主的教学内容,也包括按由浅入深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专业技术词汇和相关科技英语阅读,让公共英语与行业专业英语结合,让中英语言文化和专业英语交流结合,切实培养出符合高职需求的技术人才。

2.1 从我国高职学生特点和社会对其英语能力需求出发,更新理念和方法,结合专业行业英语,做好英语能力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定位

改变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仿本科大学英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四个一”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讲”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理念:

(1)优化课堂情感环境。现代多媒体、网络电子资源,为垮文化交际型的语言环境提供着无限的物质支持,它们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力和情境式学习环境。

(2)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增进愉悦的学习情感体验。

由于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差异性,要求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主动式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然后教师和学习小组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3)构建情境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职业教育教学具有“以观察和实践为基础、以形成职业能力和掌握某一职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为中心、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的三个特性,因而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以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不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自己来构建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所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构建职业能力。

(4)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实际及与其今后的职业相关的技能英语,逐步减少公共英语比例,增加专业行业英语词汇和科技阅读,结合专业群,做好课程设计和教学纲要注重文人素质培养和优良人格形成,构建包含由英语语言和专业行业英语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符合专业教学目标,定位明确。

2.2 以听、说口语教学为主做好课堂设计,因地制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国际交际和交流能力,较好地与中学课改衔接

(1)按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要求,从英语语言知识、专业科技英语应用技能、一般英语文化交际等方面培养学生听说为主、读写译为辅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这与当前中学英语课改注重口语交流能较好衔接。

(2)引入小组合作,采用主体、互动、互助式教学模式,通过主题探究、共同确定、小组互检、教师精讲、总结等步骤进行情境教学;通过穿插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指导,播放视听材料、电影,加大信息融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开阔学生视野;采用小班教学利于教师——学生或学生——学生之间更加直接交流。

(3)利用中国化语境双语教学,逐步实现语言思维、语义、求知、交流等能力提高。

2.3 采用多元化考核,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

课程组对课堂观摩、访谈、问卷调查,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建立一套形成性过程考核机制,利用形成性测试和评价来诊断学生学习外语的程度、检查教学进度、检验学生学习水平、预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动机、评价教学和管理。

2.4 教师队伍从公共英语向行业专业英语转化,制定教师教育和培养,加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课堂自主性意识

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的发展、培养、评价,为教师制定长期目标,通过国际和校校援助,提高英语教师各项能力和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扮演好课堂多任务角色。

另外,公共英语教师自主学习教师教学艺术、教学业务、社会和行业专业能力及课堂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自我提高的能力与意识,逐步向专业行业英语教师转变,符合职业教育的大趋势。

(1)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发展应根据专业和行业发展方向需求,要调整心态,盘点自己过往经历,如自己在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基础较好的地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从而给自己定位,通过不断自学、网络等手段学习所选专业群基础知识,自我反思,积极进取。

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实训、参与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加强专业基础实践操作,增强对专业的理解,熟悉行业文化,和开阔专业视野。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行业文化,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交际能力、行业文化适应能力、大局意识以及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2)建设行业专业英语课程,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以行业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为基础的模式不仅可以营造既有竞争又能合作共进的良好氛围。

3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求教师自身虚心求学,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探索实用英语与行业专业英语相结合,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重构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高职英语教学真正使学生既能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口语交流,又能看懂专业说明书及相关专业英文资料,成为企业评价高、用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玲,高双喜.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向行业专业英语教师发展[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3):71.

[2]蒋阳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9):125126.

[3]木萨江·尤努斯.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动机[J].学习策略与学习成效《课外阅读:中旬》,2010,(8):2829.

作者:赵海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育中大众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