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途径分析

2023-01-18

1 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有了新的要求, 主要是在原有的个人基本素质属性、职业价值属性以及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属性中融入相关的信息素养要求。在个人基本素质属性上, 必须要有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拥有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知识与能力和信息化手段等三方面的信息化素质。基本素质要求善于接受各种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 并愿意主动了解和运用, 包括能使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职业价值属性方面表现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宣传自身的新型职业农民身份, 并获取社会认同感, 同时能够通过信息系统与平台的应用提升职业价值。

2 新型职业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方法

2.1 通过“互联网+”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认识

“互联网+”使得新型农民有了新的培训手段, 利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等对新型农民进行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 再利用大数据手段对目前农业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以及规律, 从而深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机构, 进而不断的优化农民的培训制度, 培训方案以及绩效评价, 挖掘出具有潜力的新型培训思路。

2.2 虚拟化的实验实训模式

所谓实验实训模式,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 构造出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 并且该环境是具有可视化功能的, 然后通过让新型职业农民在计算机上进行反复的操作训练, 达到提高农民动手能力的目的。利用虚拟化的实验室, 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在计算机上实现虚拟的操作训练, 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 由于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实验训练, 还节约了培训费用。此外还要和各大院校的图书馆建立连接, 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在利用互联网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的时候, 要将互联网的资源优化配置、高服务效率的特点发挥出来, 从而促进产业的融合, 在实际工作中, 要保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 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网络化、经营电商化”的目标, 在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快创新,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 将互联化信息技术和职业农民融合起来, 最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2.3 基于信息系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长效发展机制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训是信息化背景下农民职业培训的一种新模式, 其关键在于培训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培训信息系统要长效发展, 必须遵循“以人为本, 应用驱动”的建设原则,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 形成一批区域内领先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引领、带动区域内各级培训主体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策略, 区域各地方“轮流做庄”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特色应用推进会议, 及时宣传推广基于信息系统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典型应用案例, 总结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思路、好经验、好模式, 建好一批农民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地区。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 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要求培育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索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和效益, 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为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它有利于把优秀人才留在农村, 使其成为新农村农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 借政策东风和思维创新, 立足国情, 构建一个结构理、运行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新课堂模式, 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深入发展。本文主要就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途径

参考文献

[1] 崔妍.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道德培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 屈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 2016.

[3] 刘西涛.现代农业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实困境与制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16, 13:60-6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方法新探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内容与拓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