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贵阳市

2022-10-07

第一篇:全国文明城市贵阳市

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

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通知) 筑创文指„2011‟28号

关于做好近期“创文”迎检重点工作的紧

急通知

各区、市、县,各相关创建责任单位:

迎检在即,根据9月3日市“创文”迎检重点工作紧急会议精神,现就迎检重点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

9月16日,发动全民参与,开展全城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由市爱卫办、市城管局牵头,市有关责任单位和各区(市、县)分块负责实施。重点是清洁街道及人行道、街道两侧建筑立面、门面、绿化带、交通护栏等;做好背街小巷、楼群院落、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施工场地、渣土运输、城郊结合部等地方的清扫保洁工作。

1、市城管局和各区(市、县)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完成街道人行道、街道两侧建筑立面、门面、背街小巷、交通护栏、公厕和城郊结合部卫生大扫除。负责市容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工作。全面落“门前三包”制度,突出抓好“五脏五乱”整治,提高保洁标准,延长保洁时间,实现24小时全城全面保洁。从9月16日开始,每天卫生清洁工作必须在早上6:30前结束。加强街面秩序管理,做到无乱张贴、乱涂写,无盯人拉客、盯人散发小广告现象,无违规违章占道经营现象,卫生状况良好,城市亮丽整洁。

2、市爱卫办、各区(市、县)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完成楼群院落、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卫生大扫除活动。负责督促检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的日常卫生保洁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臵明显禁烟标识,抓好全面禁烟工作。

3、市住建局和各区(市、县)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完成各施工场地卫生大扫除和日常保洁工作。做到文明安全施工,施工现场干净有序,杜绝渣土运输散落街面。要安排各施工单位在每天上工前,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 “八不”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攀折花木、不说脏话粗话、不损坏公共设施、不违反交通规则、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不在公共场合喧哗)宣传,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

4、市林业绿化局和各区(市、县)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完成道路绿化带、公园、广场、绿地等的卫生大扫除和日常保洁工作。

5、各级文明办负责做好16日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志愿者组织工作。

二、开展交通秩序整顿行动

重点是加强对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其他上路车辆的专项整治;加强对行人文明行路的管理,开展“排队日”等活动。由市交通运输局、市交警支队、市文明办负责牵头,各区(市、县)配合实施。

1、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客运管理局、市公交集团公司)、市交警支队负责组织开展上路车辆的专项整治行动,做到不争道抢道,随意变道,违规超车,严禁酒后驾车;对公交车不行专用道、不进站停靠,出租车不在规定停靠点停靠,拒载宰客、不打表、不主动出具发票、不系安全带等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严格加强公交车、出租车车容车貌管理;市交警支队负责对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市属媒体负责对上述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2、市文明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公司)负责组织公交站点文明乘车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排队日”和“让座日”活动,各区(市、县)负责组织志愿者配合公交站台安检员做好公交站点秩序维护,做到公交车依次进出站台,市民排队候车,依次

上、下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3、市交通局(市公交集团公司)、市交警支队负责在9月15日前,参照北京市的做法,在市区各公交站施划乘客排队等候线、公交车进站停靠线。公交车始发站和有条件的公交站,必须施划。市文明办提供相关资料。

4、市交警支队负责,市教育局、各区(市、县)组织学校老师、志愿者配合,做好校园周边交通执勤工作,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良好,上学、放学期间有交警、协管员或志愿者执勤,护送学生过马路。主干道、交通复杂路段的中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由交警负责,协勤人员、志愿者配合;次干道中小学、幼儿园,由交通协管员负责、志愿者配合;其他路段由中小学、幼儿园老师负责,志愿者配合。市教育局负责进一步加强化对全市中小学生文明行路教育,继续开展好“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活动。

5、从9月5日起,各区(市、县)按属地管理原则,在交通路口组织开展交通协勤志愿服务活动,配合交警部门做好交通路口车辆行人秩序维护工作,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做到不文明行路有人劝导,不文明行车有人制止,行人车辆红灯停、绿灯行,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让行斑马线,交通路口文明有序,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交警

支队要在人行通道口设臵“红灯亮时请您在停止线等候”等人性化的文明行路提示标语。交通路口的交警、协勤人员、志愿者必须定人定岗,职责明确,确保在岗,认真履职,盯死看牢。在9月16日至30日期间,交通路口的交警、协勤人员、志愿者必须在早上7:00前到岗执勤,晚上10点撤岗。

三、开展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行动

重点是加强电影院管理和网吧监管,全面加强校园周边秩序治理。由市广电局、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市文明办负责,各区(市、县)配合组织实施。

1、市广电局负责落实文明观看电影(不大声喧哗、污言秽语、嘻戏吵闹、乱丢乱吐)和电影院禁烟制度。从9月8日开始,在电影放映之前通过幻灯方式放映《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正在草拟中)和“创文”应知应会知识,营造创建氛围。

2、市文化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和各区(市、县)要按职责和属地原则加强网吧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实名上网制度,组织网吧义务监督员进行全天候、高密度、不间断的巡查,坚决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发现一个关闭一个;对非法经营的“黑网吧”,发现一个取缔一个。严格封堵互联网不良信息,加大网上传播淫秽色情等案件的侦破力度。切实提高市民对本地网吧行业的满意度。

3、市文化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和各区(市、县)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校园周边秩序治理工作。坚决清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教唆胁迫、引诱指使未成年人从事各种不良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中小学校园周边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和出版物销售,无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现象,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流动摊点。

4、9月8日前,市文明办负责组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向市民宣传《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口袋本以及向市民发送“创文”手机短信等工作。各区(市、县)要加大做好本辖区内市民教育工作的力度,《公开信》、口袋本及市民应知应会知识要尽快进家入户。

四、开展社会治安深化行动

重点是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行动,按照夏季“严打”工作的总体部署,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老百姓安全感。由市政法委、公安局牵头,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按职责组织实施。

1、重点打击黑的抢劫、飞车抢夺、入室盗窃、校园周边犯罪、迷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实行一类案件,一个专班,一个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

2、重点防控,加强军警联勤,针对重要发案路段和机关办公场地进行重点巡逻,通过包片巡逻、捆绑考核,加强治安岗亭、治安卡点的监察,确保每个卡点有人值守,能发挥作用,提高见警率。加大流动人口清查,降低作案数量。加强手机市场、二手车市管理,严打销脏场所,切断源头。

3、加强人防物防技防,防止恶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在“国检”期间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五、开展提升窗口行业服务行动

进一步狠抓窗口行业、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包括商业零售、医院、银行、旅行社、宾馆、公园、邮政、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环卫、物业管理等服务类窗口,公交、出租车、铁路、民航、长途客运等交通类窗口,公安、城管、工商、国税、地税等管理类窗口。由市商务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窗口单位具体负责实施。各窗口行业主管部门和窗口单位及行业协会要切实加强管理,做到遵守职业道德,服务标准和程序公开,服务规范,诚信守法和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各窗口行业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对照指标要求做好迎检准备。重点是做好是商业零售、医院、出租车这三个必查行业的迎检准备工作。

1、在医院窗口方面,市卫生局负责加大对“国检”随机抽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规范管理力度,做到整体环境整洁,导医标识清晰,主要收费项目公开;挂号、收费、发

药等服务窗口排队等候不超过15分钟;医务人员按规定着装,佩戴工号,衣帽整洁,准时到岗到位;医务人员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无收受“红包” 、开“大处方”现象,无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查阅投诉处理记录)。

2、在商业零售窗口方面,市商务局负责加大对“国检”时随机抽查大型商场、大型超市的规范管理力度,要做到营业员文明用语,礼貌待客;消防安全设施完好;开展行业诚信建设,服务承诺制度公示;无假冒伪劣、“三无”、过期商品;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查阅投诉处理记录)。

3、在出租车服务方面,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狠抓出租车的规范管理,确保出租车达到设有出租标志和服务卡,车内卫生,车况良好;驾驶员仪表整洁,用语文明;驾驶员行车时系安全带、不打手机、不吸烟、不吃食物;计价器完好,按标准收费,主动出具发票,无斩客现象;无违章驾驶现象,无拒载现象。

六、有关要求

1、各区和金阳新区、各责任单位要按本通知要求,迅速开展“演练”,模拟迎检。9月15日,市“创文”指挥部要会同市督查督办局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道路交通路口交通秩序、协勤志愿者到岗情况、上学放学护送学生过马路和市容市貌等。

2、各区和金阳新区要重点组织开展好9月16日卫生大扫除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3、各区(市、县)要将所负责维护交通路口交通秩序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式,执勤点分布示意图上报市“创文”指挥部指导督查组。(联络人:何恩红电话:7988725)

4、市“创文”指挥部指导督查组负责对上述迎检重点工作开展督查,编发每日工作快报。

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

主题词: △通知

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 2011年月日 共印150份

第二篇: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2012-2020年)摘登

《规划》共十章,从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明确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构建起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展现了贵阳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1、贵阳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3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亿元,财政总收入40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亿元,

一、

二、三产业比例为4.6:42.4:53.00。

(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8%,建成区绿地率达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平方米,各类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9%;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III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93%,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三)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基本建成“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网,建成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筑城广场、贵阳城乡规划展览馆、孔学堂等重大功能性设施。

(四)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成功举办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编印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推动生态文明进机关、进课堂、进工厂、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以“三创一办”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被列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进入中国十大低碳城市行列。

(五)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

出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关于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与主要政策措施;制定了全国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出台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责任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区(市、县);在全国首创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法庭,运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007年以来,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以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全国创新城市发展实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为战略定位,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贵阳市基本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节水型社会稳步推进;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市民幸福指数提高到93;生态环境质量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明显提高,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建立,低碳城市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阳市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达到50%。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体系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

3、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一)城镇布局

划分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中小城镇三块。

中心城区:疏老城、建新城,以“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已建成的二环路和机场路、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贵黄路(艺校至清镇段),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1 5个功能板块,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结构。

城市新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建设好贵安新区以及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天河潭新城、龙洞堡新城和北部工业新城,依托贵阳一遵义、贵阳一安顺、贵阳一都匀和凯里、贵阳一毕节等经济带的建设,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中小城镇:对清镇市和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的县城,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和产业适度集聚。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镇,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二)功能分区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永葆贵阳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高效集约发展区:包括城市建设区和独立的产业集聚区,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主要功能是集聚产业和人口,高效集约开发,承担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功能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引导产业向“十大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建设,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云岩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重点物流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加速推进金融、科技服务、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区:包括农业作业区和农村居民区。农业作业区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设以“五区六带十板块”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居民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适度集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村美好家园。

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包括石漠化地区、土石山区、采掘塌陷治理区,该区域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主,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和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修复林草植被;有序推进生态移民;加快矿山地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加强环城林带、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南岳山脉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绿地资源的修复和保护;有效治理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湿地和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内部构筑多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绿化景观走廊。

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百花湖和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和小关湖城市湿地公园,阿哈水库、南明河等河湖水系,黔灵山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等城市绿地公园实行强制性保护,依法严格禁止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努力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一)生态工业

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信息技术产业

着力谋划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数码视听及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三大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服务外包、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

(三)生态旅游业 提升“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自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服务集散地和国际旅游城市。要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聚集区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科学规划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

(四)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家庭等服务业,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夏季会展名城。

(五)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和山区现代农林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支持生态农林产品创建品牌、争创名优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地理标志注册。拓展农业的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满足城市消费需求。

(六)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推进城市矿产、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废气和废水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环保检测仪器仪表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积极发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新装备,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强化污染物源头整治,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构建健康安全友好的自然生态格局。

(一)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深入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湿地保护、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林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恢复。

(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达标建设,从严核定水域纳污总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和污染控制,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等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形成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资源、环境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

(三)资源节约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以产业低碳化、服务业集约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规模化等示范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

(四)节能低碳发展

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严格控制火电、冶金、建材等重点能耗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严格控制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广风光电一体节能照明系统,推进水煤浆锅炉改造工程。组建贵阳能源集团,实施产业园区和有条件的区(市、县)发展热电联产机组改造。推广农村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建设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后续服务管理。

大力推广新能源燃料应用,加快淘汰超标排放车辆,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广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公共建筑物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立城市节能信息监测系统。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倡导产品供给、市场流通、最终消费全程低碳,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健全低碳市场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形成低碳消费模式。

6、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乡发展规划,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建设人与城乡、城乡与自然相得益彰的“爽爽的贵阳”。

(一)规划管理

推行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建筑设计图样。高水平建设山体公园,把湖泊、河流等水体引入城镇。建设绿化精品。严格保护好城镇禁建区和通风廊,控制用地开发强度,保持城镇通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合理安排农田保护、村落分布、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规划环节加强生态设计,在建设环节加强生态审核,在竣工环节加强生态验收,在管理环节加强生态检查。

(二)基础设施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推进贵广铁路、长昆客运专线、成贵铁路建设及渝黔、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同步推进货运枢纽建设,建成贵阳通往全国主要城市七小时干线交通圈。加快区域高速公路网建设,推进机场扩建,构建乌江航运通道。建成“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加快重点城镇、重点工矿区、重点景区与高速公路的快速联络线和专用公路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城市公交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新、老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通达。完善步行系统、无障碍设施、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促进市域快速公路、农村公路及城镇市政路网的相互衔接,形成主要中心城镇1小时交通圈。

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完善城乡供水系统。积极推进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全覆盖;着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快建设天然气供应设施。完善以南明河流域为重点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推进污水再生利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点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处置场、收运系统和餐厨废物处理利用工程。推广城乡绿色照明。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在绿地及公共空间方面,实施通道绿化、立体绿化、推进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绿道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居住区绿化,提高城市绿化品位,规划布局一批体育、文化、休闲广场,积极开发地下公共空间,完善城市功能。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物流、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智能环保、区域电子商务、“城市一卡通”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贵阳”。

7、建设生态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和深化生态文化内涵,大力营造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大力弘扬“知行合

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提升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生态文化发展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构建市、区(市、县)、乡镇(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完整的生态文化服务体系。

(三)生态文化推广体系

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普及公众生态文明知识;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传统道德教育基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设施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开展多形式生态文化活动。

8、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以建设生态城镇、生态乡村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开展各类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一)生态文明城镇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引导企业使用绿色原料,减少能耗与污染,到2020年,全市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生态文明示范企业标准;深入开展服务型、法制型、责任型机关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公信力。

(二)生态文明乡村

优化村庄布局,加强规划引导,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村寨、中心集镇。建设美丽乡村,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房屋立面改造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树立文明村风,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村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依法保障农民自治权利。

(三)促进社会和谐

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全部达到生态文明学校标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扶持小微型企业;扩大三大传统绿色产业的就业规模和层次,挖掘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绿色就业潜力;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以公租房、廉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

(六)城乡一体化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事关群众生活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公共交通、燃气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村“畅通工程”,提升通行能力,2020年前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强扶持与引导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在城镇推广应用,实施城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绿色重点小城镇。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带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9、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运用政策法规、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一)法制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相关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修订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清理、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政府听证会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确保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严格执法

进一步发挥环保法庭和审判庭作用,严格追究生态环境侵权者的法律责任,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加强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定期检测、评价和公布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发挥生态文明政策在项目审批、信贷支持、土地利用、财政税收、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导向作用,鼓励资源节约,生态环保。

(三)机制创新

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代际补偿试点,逐步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流域、湿地、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开展节能交易试点,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开展以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为主的排污权交易试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价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制定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快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申报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探索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碳减排项目实施。

(四)社会管理创新

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绿丝带”支援服务活动品牌,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加大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工作,提高应对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及环境安全综合应急体系建设。

(五)城市管理

通过建章立制等措施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无死角和全覆盖,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完善城市建设、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旅游服务等领域管理制度,健全各项管理细则,形成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积极发挥贵阳市12319公共服务指挥中心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精细化个案例。建立完善以建筑物和地下管网为重点的数字化城建档案。

10、政策支持

(一)实施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财政政策上,对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给予补贴,支持贵阳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对优势产业企业,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完善风电、水电产业税收政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投资政策上,对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以下资金配套;支持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加大国家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贵阳市开展石漠化治理和巩固及扩大退耕还林成果。

金融政策上,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贵阳市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对金融机构扩大生态产业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合理安排再贷款、再贴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投资相关体制机制,优先规划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在审批核准、资源配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省率先开展电价改革和企业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切实降低生产用电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中央财政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支持力度;建立绿色工艺基金和绿色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创业项目;建立生态创业基地和生态科技创业园,鼓励生态环保类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其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二)智力保障

支持贵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西部之光”、“博士服务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引智项目等适当向贵阳倾斜,建设贵阳“人才特区”;加快建成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各类专业人才。

(三)组织实施

成立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实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绩效一票否决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考核、中期评估和终期考评机制。

(四)开放合作

高规格、高水平继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积极参加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等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实施一批相关领域的国际性合作研究项目;建立与珠三角、成渝、北部湾等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广泛联系,在能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开展合作。

第三篇:《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解读

2012年12月31日 10:27:58 来源: 贵阳晚报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核心提示:

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这是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规划》中,将贵阳市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贵阳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施《规划》,将有利于促进贵阳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等方面着手,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到2020年,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关键词:空间开发

【功能分区】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高效集约发展区主要功能是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功能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区,农业作业区要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整合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采取措施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内的环境实施保护和修复,尤其注重环城林带、湿地、南明河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对“两湖一库”等河湖水系、湿地公园等实行强制性保护,划入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城镇布局】分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中小城镇三个区域。

对中心城区,以“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为突破口,疏老城、建新城,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结构。

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新区,确保城市整体协调,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关键词:产业体系

【生态工业】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产业】着力谋划和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统筹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物理信息服务等产业。

【生态旅游业】提升“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旅游服务集散地和国际旅游城市。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夏季会展名城。 【生态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和山区现代农林业示范园区,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支持生态农林产品创建品牌。

【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生态格局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湿地保护、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和污染控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资源节约】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

【节能低碳发展】发展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广风光电一体节能照明系统,推广农村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加大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力度,加强公交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政府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电子化办公。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地方补贴加大推广节能产品的力度。

关键词:城市建设 【规划管理】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单体设计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点。把湖泊、河流等水体引入城镇,增添城镇灵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

【基础设施】打造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有机衔接、内外快捷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贵阳通往全国主要城市七小时干线交通圈。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构建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互为补充的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新、老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通达。

完善城乡供水系统,加快建设天然气供应设施。完善以南明河流域沿线为重点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绿地、公共空间的建设。

构建现代物流、职能交通、数字城管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贵阳”。

【城市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量化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的无缝隙、无死角和全覆盖,形成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建立完善以建筑物和地下管网为重点的数字化城建档案。增强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推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坚持文明执法。

【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绿色重点小城镇。 关键词: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财税、投资、金融、产业等方面均有支持,支持贵阳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资金配套。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贵阳市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创业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优先规划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在审批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智力保障】国家人才计划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引智项目适当向贵阳倾斜,建设贵阳“人才特区”。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

【组织实施】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实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绩效一票否决制。

【开放合作】继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经验的国际交流平台。 关键词:文化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提高市民生态道德修养。

【生态文化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民族演艺等工作中,注重体现贵阳生态文化特色。 【生态文化推广体系】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鼓励市民、企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多形式生态文化活动,传播生态文化理念。

关键词: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城镇】加强居住区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企业用绿色原料,生产绿色产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

完善社区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等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

【生态文明乡村】加强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加快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开展文明村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

【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创建生态文明医院,打造绿色医疗环境。

扶持小微型企业,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扶持绿色创业,探索绿色创业带动绿色就业。

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保险制度全覆盖。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保标准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健全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工作,制定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键词:制度建设

【法制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修订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

【严格执法】严格追究生态环境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加强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市民、律师、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加强统计分析,定期检测、评价和公布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机制创新】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能量交易试点,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电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制定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市建设全国生

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

批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贵阳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及全国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 批复要求:

要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规划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

要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要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色。

要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推进生态城镇和生态乡村建设。要建立健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推进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西部开发司)

第四篇:2018年益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2018年是益阳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之年,也是确保益阳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力争排名靠前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要求以及益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安排,立足益阳市实际,制定2018年实施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增强市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秉持“崇文尚义、通达超越”的城市精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以开展十大工作为中心任务,对标创建,精准创建,形成“创文益起来 生活更精彩”的创文城市氛围,坚决打赢2018年创文攻坚战,力争益阳市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目标实现和三年行动规划第一年的目标完成。

1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

1.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读本》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用好“学习强国”平台。以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宣传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集中宣传一批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典型和奋战在改革开放一线的先进人物,创作生产推广一批反映改革开放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舞台艺术作品、校园歌曲、集体歌舞、美术作品等。开展“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网络征文和在线直播访谈活动。

2.深入开展宣讲解读。办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专栏,策划推出一批子栏目。深入宣传本市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举措成效和典型事迹。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学生红色筑梦之旅”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举办“新时代、新作为”系列报告会,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新时代青年说”“大国三农”等宣传教育。办好益阳文明网,加大向中国文明网等央媒上稿

2 力度。

(二)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

3.强化教育引导。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市民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深化孝老爱亲、勤劳节俭、诚实守信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深入挖掘益阳义文化,编印《尚义之城——益阳义人故事集》,打造尚义之城。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领导作用,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的榜样力量、理想信念力量,带动全社会向善向上。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军魂教育活动。

4.强化实践养成。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部署,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梳理研究、传承弘扬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推进戏曲(益阳花鼓戏)进乡村、进校园。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度挖掘、阐释、宣传、展示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积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节庆仪式,推动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传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

3 中国梦”“青春建功中国梦”“巾帼心向党”“中国梦·劳动美”“中国梦·大国三农”“老少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养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以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实践活动。

(三)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5.推进社会移风易俗。抓好党员带头、群众自治两个关键环节,以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为重点,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推进社会移风易俗,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奢侈浪费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在全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6.推进文明礼仪教育。以“文明益阳·礼仪修身”为主题,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通过知识宣讲、培训讲座、情景模拟、文艺节目等方式,广泛开展生活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礼仪、公务礼仪等教育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推动文明礼仪走向实践。

7.推进道德模范宣传。弘扬尊德尚贤的民族传统,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职业道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好医生好护士等先进典型学习实践活动。举办益阳市第五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运用基层巡讲、“故事汇”巡演、文艺作品等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宣传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完善礼遇制度、发动

4 社会捐助、协调慈善求助、走访慰问等多种具体化举措,推动道德模范关爱帮扶常态化经常化。

(三)提升硬件设施,创新社会治理

8.整治违法建设行动。集中力量依法对严重破坏城乡规划、影响市容景观、妨碍建设发展、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建(构)筑物进行依法拆除。通过益阳市整治违法建设“铁锤行动”,推动“一江三路”两侧规划控制区整治;严禁城市建成区内集体土地上未经许可的村(居)民建房;严禁中心城区道路两侧的乱搭乱建;严禁住宅小区违法建设。集中力量依法对严重破坏城乡规划、影响市容景观、妨碍建设发展、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建(构)筑物进行依法拆除,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9.开展硬件设施建设。以“一园两中心”重大项目推进益阳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馆的达标建设。以“三微”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主要解决道路维修改造、市政配套设施、排水防涝治理、公共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问题。重点推动城区交通安全设施完善、路口和道路环境改善,加强主要道路主次干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进部分主要道路主次干道无机非分离设施、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之间无隔离栏、无盲道或盲道有缺损等问题,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库,增加公共停车位数量。按照“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目标推进主次干道、商业大街的公共厕所建设。推动重点区域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背街小巷的道路平整建设。推动农贸市场路面地面、消防设施、公厕等进行升级整改,制定整改计划,稳步推进标准建设。

5 10. 创新社区治理服务。以文明社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社区成员全覆盖、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体系。以党建统揽,推动益阳市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工作突破,扎实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小区,建立和完善“路巷长”制的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强化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解决物管小区规范管理和无物业服务老旧小区、破产企业的整洁卫生问题。

(五)加强市容整治,优化城市环境

11.加强市容环境治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工程和查违拆违“铁锤行动”。铁腕治理小区违建、项目用地抢搭抢建、临街乱搭乱建和其他违建行为。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路(街)边、水边和房前屋后卫生死角“脏乱差”落实长效治理措施。启动智慧城管二期建设,拓展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路灯和违法建设治理卫星遥感技术。重点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加大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单位庭院、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地方清洁力度,加强定点值守和路面巡查,从严整治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贴乱画、露天油烟烧烤、“老弱病残少特”人员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破烂路面维修、公共设施维护保洁、下水道的疏浚、公共厕所清扫、各单位庭院(家属区)卫生整治保洁,积极收容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等。拆除超期经营的政务信息亭、报刊亭、福利彩票亭,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加快高品质市容环境示范区建设,开展城市景观小品创意制作。

12.加强集贸市场整治。启动集贸市场整治一期行动计划,对集

6 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推进集贸市场监管、整治和改造工作,解决市场环境脏乱差、设施陈旧、厕所环境卫生不清洁、经营不按卫生标准执行、摊贩证照不全、经营物品随意堆放、消防不达标、马路市场、管理制度不全、公益广告宣传缺失等问题。对城区大桥综合批发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或全方位改造。加强各农贸市场停车场和零担区配套建设,设置时令瓜果蔬菜疏导点。

13.构筑良好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绿地建设,确保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加强绿化宣传和组织动员,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种绿、护绿活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和水系沟通,加强污水收集处理,消除黑臭水体。全面建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改进垃圾回收方式,在公共区域推广使用封闭式带盖垃圾箱。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14.推进文明旅游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等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旅游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将文明旅游知识送到市民家门口、送到课堂、送到基层。风景旅游区要通过制作发布公益广告、设立文明监督岗、评选文明游客等方式,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游览。景区商业网点、餐饮服务场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

(六)整治交通秩序,倡导文明交通

15.开展文明交通宣传。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国推动车辆不礼让行人使用斑马线的治理工作为契机,广泛传播自律、包容、文明、

7 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制作刊播文明交通公益广告,增强文明交通意识。鼓励开展“交通违法随手拍”“典型案例大曝光”等媒体行动,发挥媒体力量、社会力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文明理念、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公益组织、企业、社团等单位作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探索交通出行领域信用记录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6.规范文明交通行为。继续开展交通秩序大规范整治行动,对主要城区、重点区域实行限行禁行交通治理。启动地方立法,治理电动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乱象,禁止单摩及残疾人代步车载客。聚焦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文明驾驶等各类交通陋习,加强宣传教育,严管重罚,引导人们克服不文明陋习。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使“礼让斑马线”成为益阳一道亮丽风景,让文明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7.开展文明路口创建。以优质服务、优良路况、优美环境为主要标志,开展文明路口创建活动。全面摸排城区主次干道交通堵点、乱点和安全隐患点,推动整改治理。完善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改进道路工程、市政工程等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组织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通过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公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观念普遍增强,交通守法率达标,城市主干道机动车守法率≥98%,非机动车守法率≥85%。

8

(七)开展普法教育,强化诚信践诺

18.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法律服务进校园”、“法律援助进校园”等活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做好益阳市民公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的规章规范等修订工作。

19.推进诚信建设制度。根据《湖南省政务领域信用信息记录征集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管理规定,完善益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推动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诚信监督网络,促进政府公开、公平、公正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确保市民对政府诚信满意度达到90%以上。建设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信息平台,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增强行政相对人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意识。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健全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完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制定文化市场警示名单管理办法,定期发布文化市场黑名单。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建立企业质量、信贷、税务等信用供求机制,将企业与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建设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

20.开展诚信主题活动。抓住“食品安全周” “诚信兴商宣传月” “全国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日 、“6·14”信用记

9 录关爱日 、“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假日,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网店等主题实践活动。认真总结借鉴先进地区诚信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动“精诚守信•经营文明”创建文明诚信示范企业(店)主题实践活动。对五小门店的占道经营、无证和未亮证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实行全面清理排查,从严处置门店不规范行为。

(八)营造公益氛围,推进志愿服务

21.推进公益广告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召开全市公益广告创作推进会,进一步强调突出思想内涵,加强创意设计,推进精品力作,加大刊播力度,把公益广告做精做亮,让公益广告出新出彩。要落实《广告法》《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公益广告刊播机制。完善公益广告库建设,加大公益广告刊播覆盖力度,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全面落实《益阳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完成7入口、8广场、23条主干道临街户外广告减量提质;完成“三路”及城市规划区国、省道两侧立柱和龙门架广告整治。

22.完善志愿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培育壮大骨干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队伍,加强城乡社区、政务大厅、重点窗口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支持市委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各级各类组织和基层

10 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要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并登记注册。

23.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重点开展征集传唱志愿服务主题歌曲活动。加强全国志愿服务标识在益阳的宣传推广,制作刊播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公益广告、体现文明益阳创建志愿活动的公益广告。

24.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结合城区环境优化、交通秩序维护、文明旅游服务等,着力推进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形成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选树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典型,大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扶贫救灾、敬老救孤、义务献血、文化支教、心理咨询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九)加强网络监管,推进网络文明

25.加强网络监管治理。加强依法管理,加大对突出问题、问题网站专项整治力度,持续不断净化网上舆论生态,着力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在内容审查、信息发布、队伍建设、人员准入等方面制订管理办法。

26.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围绕文明益阳创建,开展“益阳好网民”系列活动。着力打造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品牌,发挥知名品牌引领网络民意的风向标作用。积极创作传播优秀文艺作品,推出网络文

11 艺精品力作。

27.开展网络公益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新模式,搭建网络公益平台。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慈善捐助、救灾助学、环保宣传、义务献血等网络公益活动,吸引网民广泛参与,让网络公益弥漫网络空间。

(十)社会广泛动员,全域展开创建

28.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统揽,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加大对各区县(市)文明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指导力度,将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纳入考核,完善相关考核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力争指导南县获得下一轮全国文明县城提名资格,指导桃江县城成功创成湖南省文明县城,加强对安化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确保2018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启动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在县一级建设“新时代农村文明传习中心”,在乡镇一级建设“新时代农村文明传习所”,在村一级建设“新时代农村文明传习站”。

29.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完善设施、环境整治、民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全面建立“四会一约”,依托农村“七个一”(一堂、一对、一桌、一栏、一屋、一场、一广播),着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全面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有效打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

12 信等违法行为。推动加强乡风民风建设,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积极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以农村清洁工程为突破口,突出抓好乡村“三边三治五提升”行动,引导各乡镇村对路边、河边、屋边开展治脏、治乱、治违行动,加大农村卫生环境改造力度,以“厕所革命”助推乡村文明建设。全市60%(含所有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的行政村建立“四会一约”,全面启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30.推进文明社区创建。重点推进健全综合文化服务站点活动室建设。强化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下决心解决物管小区规范管理和无物业服务老旧小区的整洁卫生问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打造一批高品质文明社区(小区)。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巩固文明家庭创建成果,扩大和深化家庭美德教育,家庭美德的知晓率≥80%,持续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宣传。

31.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推进微笑服务、便民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落实“窗口”行业、执法部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全覆盖。坚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完善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落实文明单位社会责任,强化对文明单位的社会监督。进一步扩大文明单位创建的覆盖面,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景区等普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32.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以文明校园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市级文明校园创建指导办法。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

13 好人”走进校园开展宣讲。开展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更精准,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优质保障。

四、工作步骤

(一)全面精准谋划,制定实施方案(1月-4月) 根据2018年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部署,结合益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全面精准谋划益阳市创文工作为基础,突出2018年需开展的创建活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和特色项目,制定2018实施方案,并广泛征求领导和相关部门意见,再修改定稿。

(二)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创建活动主体(5月)

部署2018年创文工作,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同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是根据中央文明委和湖南省文明办2018工作安排,结合文明益阳十大工作,分解落实十大工作要求及其责任主体,要求相关责任主体细化十大工作相关活动方案;二是谋划并启动益阳市创文的特色项目,为益阳的创文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益阳市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配合做好核心价值观、“时代新风”等专项行动和特色项目的对标宣传;四是启动全市2018年申报实地点位升级达标活动,从中筛选“示范点”,落实“示范点”的责任主体,并向全市示范推广。

(三)全面模拟演练,督查整改营造氛围(6月上旬-8月上旬) 根据中央文明办201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一是根据测

14 评标准启动第三轮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全面分解细化工作;二是根据新的测评体系开展网上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未成年人测评培训;三是组织第三方依据2018版测评体系开展创文和未成年人工作全面模拟测评,在完成测评后,针对问题作点评分析;四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第三方全面测评成果的应用,根据市问责条例落实问责;五是根据实地测评结果,市创文办与第三方共同商量实地点位的优选;六是策划指导核心价值观和公益广告的宣传,营造创文利民惠民的浓厚氛围。

(四)实战模拟演练,全市进入冲刺迎检状态(8月中旬-12月) 根据全市第一轮全面模拟测评的问题,一是针对重点实地考察点位作好常态化监测不断提高重点点位的“符合率”;二是根据中央文明办点位申报要求,将优选后的点位,再全面疏理,准备申报中央文明办网站;三是根据实地申报点位以及问卷发放要求,作迎检前的实战模拟测评演练,促进各部门和基层街镇提高迎检水平;四是网上申报材料作全面精准对标修改,并由第三方逐条指导修改定稿,最后上传,力争基本不失分;五是作好中央文明办到益阳市测评期间的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党委主体责任

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强化创文工作的主体责任,把创文工作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列入单位绩效考核。要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主

15 要负责同志是创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当好组织者、领导者,又要当好践行者、示范者,真正体现“一把手工程”示范带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思想高度、战略高度认识创文工作的艰巨性和重大意义,做到领导真认同、真重视、真部署、真抓实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带头抓、亲自抓、认真抓,抓出成效。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的要求,健全组织领导架构,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形成系统参与的良好局面。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市创文办严格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益阳市城市创建(申报)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升级达标活动的通知》和相关考核办法,对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创文工作的动态长效管理措施,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典型打造,划定重点区域、重点街道、重点公路、重点单位,实行分期分批达标,打造示范街道、示范市场、示范商场等典型,辐射带动全局工作。加强机制建设,梳理和固化深入创文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形成系列工作长效机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动员联系群众积极参与创文工作大局。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人物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三)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市内新闻媒体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新特点,把

16 创文贯穿在日常宣传之中。运用报刊、广播、有线电视、网站等传播渠道,以及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拿出版面时段,根据指标要求开设专题、专栏、专版,讲述创文中的好故事,记录发生在创建过程中的动人事迹,展示文明创建的新风采、新风貌。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媒介,制作、刊播、展示一批接地气、有美感、润心灵的优秀公益广告,营造创文强大社会舆论氛围。开展文明进社区、“创文益起来”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创文宣传活动。

(四)完善创文奖惩机制

通过督导检查、媒体曝光、第三方测评等多种手段加强督导考评。对测评成绩差的街镇、部门和单位通报批评,约谈问责主要领导,对测评成绩突出的,特别是获得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人物,在就医、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和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优待,彰显“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为创文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五)增强工作具体实效

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既是创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创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聚焦群众普遍关切、社会反响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创文工作成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真正做到创文的过程请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价、成果让群众共享,使创文更具感召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17

第五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建设工作情况

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座谈交流材料

(2013年8月8日)

各位老师及同学们:

首先,欢迎一行人员到我市交流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情况

在2007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贵阳市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五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务实部署下,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尤其是连续几届成功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把生态文明的理性探讨、观念传播和实践推进推向新的阶段。

2008年初,市委就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筑党发[2008]1号),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5年奋斗目标、指标体系和基本原则。出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和《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成《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初步建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廉洁高效等6个方面33项指标,以此衡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成效和进度。

2009年初,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筑党发[2009]1号),编制完成《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和《贵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修编)。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正式将贵阳市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0年,下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筑党发(2010]1号),着力从坚定发展信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态经济发展质量、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质、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入手,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年,颁布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阳还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并开展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总体规划》的编制。当年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2011年,贵阳市牢牢把握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总路径,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这一年,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成功协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为o.456,居当年参评的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第4位。

2012年,市委抢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的机遇,结合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到2 0 1 5年,加快建成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态文明城市,全力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奋斗目标(“一先”指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二超”指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一提升”指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点,达到93左右)。

通过多年的努力,截止2 0 1 2年底,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花溪区十里河滩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项目;实现了“两湖一库”的成功治理、“两湖”水质从原来的劣v类稳定在III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2%,建成区缘化覆盖率达42. 8%,建成区绿地率达41. 5%,城市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为1 0 6天,良为2 3 7天,优良率高达96.1%。初步预测,2 0 1 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7%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2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71元,增长18%,各项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纵观贵阳市五年来的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2008年到2010年,党委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围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的,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二是找准工作载体。“三创一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2012年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使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品牌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是措施稳健有力。专门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打响“两湖一库”综合治理战役,开展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集中式饮用水地综合治理、南明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绿化专项治理等工作,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法,狠下决心关停、搬迂了贵州水泥厂、贵阳发电厂、贵阳卷烟厂等一大批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实施污染企业“退二进三”。四是全市齐心合力。全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围绕“知行合

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勤劳务实、真抓实干。

二、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开展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贵阳市结合实际,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题宣讲活动,统一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意义,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政府、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大意义。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批复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同月31日,市委召开九届二次全会,总结了2 0 0 7年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经验,部署了今后8年的工作。提出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系统谋划、分类指导、狠抓重点、试点先行、充分竞争、善借外力,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发扬“知行合

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推动贵阳大步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理顺生态文明建设行政体制。在原市环境保护局、市林业绿化局(市园林管理局)、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基础上,整合组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将市文明办、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划转并入。该机构作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目前,全市十个区(县、市)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局”,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

(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司法机制:在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的基础上,将环保法庭更名为生态保护庭,成立生态保护检察局、公安生态保护分局。二是完善立法机制:出台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着手开展《贵阳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贵阳市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贵阳市山体公园建设管理规定》等法规的立法工作。三是完善督查机制:制订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建立1000分制进行考核体系,市督办督察局既作为市委工作部门又是市政府工作部门全程参与,实施目标绩效考核。

(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围绕“3个关系”(即: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进工业化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落实“2 1字工作方针”(即:作规划、治环境、调结构、保投入、惠民生、建机制、强队伍),实施“6大生态体系创建工程”(即:生态“产业”体系创建工程、生态“城镇”体系创建工程、生态“自然”体系创建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创建工程、生态“社会”体系创建工程、生态“政治”体系创建工程)的工作思路。

(四)细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以《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为指导,以《贵阳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为依据,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完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

(五)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启动实施了贵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节能减排、环城绿化、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提升、黔灵公园改造提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林业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数据库”、“项目库”和“专家库”建设,开展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打响“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五大战役。

(六)紧抓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我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要载体。自2 0 0 7年报经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同意,正式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创模”工作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创环保模范城、建文明市”工作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力争2年,确保3年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今年,全市召开“一创四办”动员会,全面部署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协办2 01 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第十五届科协年会、2 0 1 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会议和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各项工作。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工作情况

贵阳市生态文明委员会自2012年11月27日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坚持:1个主题(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1个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1个理念(“四多四少”:少砍一颗树,贵阳就多一分绿色;少挖一座山,林城就多一分秀美;少毁一池水,城市就多一分生机;少占一亩地,子孙就多一分福祉)。围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部”、“参谋部”和“作战部”作用,肩负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任,全力以赴抓、实实在在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生态建设取得新起色。以全面展示我市生态环境风貌为着力点,实施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尊重贵阳的喀斯特自然生态环境特性,注重发挥“山、水、林、湿地”的组合优势,按照“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原则,通过绿地、森林、公园、湿地、湖泊等生态资源,充分彰显“十里山水半入城”的山水城市特色,多栽树、栽好树,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片上成林”,多栽花、载好花,做到“一路一景”、“一处一品”,提升城市自然之美。具体来说,加大了五个力度:一是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完成石漠化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营造林22. 32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9万亩,中德财政合作贵阳市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6万亩,逐步优化森林资源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建设义务植树基地8 6 3亩,组织完成义务植树604万株,与共青团贵阳市委举行了“2013贵阳市各族各界青年及生态文明志愿者义务植树活动”,与贵阳警备区建设“贵阳民兵生态建设示范林”。启动《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开展“数字林业”建设。

二是加大环城绿化力度。编制《贵阳市环城绿化建设规划》、《贵阳市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迎宾馆通道绿化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贵阳市2013年环城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环城绿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争取省林业厅2000万元资金支持,整合市、县两级植被恢复费项目资金2406.91万元,3月份完成以龙洞堡机场至花溪迎宾馆为重点的1.2万亩通道绿化,5月份全面完成环城绿化1.7万亩建设任务,完成率100%。

三是加大生态产品生产力度。启动黔灵山公园整体提升改造:明确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完善提升改造方案,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着手实施提升改造。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按程序报批《黔灵山公园游乐设施拆除补偿方案》,全面完成公园游乐设施拆除。与修文县政府的对接联系,积极推进动物园搬迂。借助全市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东风,督促云岩区政府对小关湖区域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实施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改造提升:编制完成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景观绿化方案,提请市规委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通过《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指导花溪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编制公园范围内相关村寨征拆方案,实施村寨征拆。组织施工单位进场实施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建设:编制并优化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二期建设规划方案,布局自然生态博物馆,按程序报审。协调联系南明区政府和捐资企业,加快推进建设范围内房屋征拆,实施景观绿化建设。积极对接省林业厅,争取上级支持自然生态博物馆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李军书记的指示,在国家林业局专家的指导下,整合小车河湿地和阿哈水库资源,组织开展基础数据调查,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资料,积极申报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启动红枫湖、百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筹备规划编制经费,按程序确定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筑研究院),开展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着手编制规划。

四是加大城市绿化提升力度。编制二环路、八条重点骨干道路及机场站前区域绿化景观提升方案,从树种选择、植物搭配、土壤基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实施机场路景观提升、甲秀南路增绿和立体绿化、北京西路及其它道路美化,增绿、添彩、丰富绿化层次和景观效果。新增绿地4 8万平方米,提升绿地面积3 0万平方米,维护绿地面积172万平方米。

五是加大城市绿化管理力度。印发《贵阳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城市绿化提升方案》,指导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按照“一创四办”工作部署,结合巩固创卫、创文成果要求,按照“精品化、精细化、精致化”的工作思路,制订《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长效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落实网格化、长效化、常态化管理,以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从业人员水平,高水准管护城市绿化,保持园林景观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

(二)环境整治取得新成绩。一是开展执法战役。打响“治水、净气、护林、控违、保土”五大战役。发挥森林公安、生态环境监察支队、资源林政等专业执法队伍作用,加强与生态保护“两庭三局”联动,建立司法提前介入的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和破坏环城林带、森林资源、占用林地违法建设等违法行为。开展洗车场排污、汽车销售与修理行业危险废物排污、磷化工企业环境安全、尾矿库非煤矿山及涉化涉危行业环境安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敏感点各类风险排查等执法检查,组织开展绿色护考、天网行动、雷霆行动、扫毒害保平安、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查处案件2 5 4起,处罚2 1 5万元。破获涉林刑事案件38起,移交生态保护司法部门查处环保违法刑事案件6起。有效保护了水体、大气、森林、湿地、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警示社会、震慑违法者,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火灾发生数下降55%。

二是开展大气整治攻坚。牵头组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制定了《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方案》,联合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等2 8家单位,在全市开展建筑工地、道路和露天焚烧扬尘整治、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饮食油烟污染治理、油气回收、非煤矿山治理、绿化城区道路边坡和工程迹地等七大治理工程。通过综合整治,自4月份以来,监测数据显示,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较1-3月份的优良率增加2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上升至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是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贵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南明河沿岸生态景观走廊专项规划方案,按程序报审。积极参与和指导南明河地表水达标治理,组织技术人员对汇入南明河的支流各排污口进行定位,设置1 4个点位实施水质监测。积极对接市水利局,根据南明河水功能的实际,研究提出调整南明河水功能区划的建议,按程序报批南明河水功能区划调整。

(三)创模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力推进,做到七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统筹。修编《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拟定《贵阳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2-2014年工作方案》、《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8项未达标指标单项攻坚方案》、《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3年补充工作方案》、完成全市1 0个区(县、市)和经开区管委会的创模专题调研,帮助查找问题,开展技术指导。

二是强化领题督导。对18项达标指标进行巩固提升,对8项未达指标进行全力攻坚。由9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领题督导8项未达标指标和1项城市扬尘污染、噪声控制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标的攻坚,强化督促推进,实施日检查、周调度、月小结,做到急事不过夜、难事不过周,有力地推进了未达标指标的攻坚。目前,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试运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村寨搬迂、红枫湖取水口调整、污水处理厂建设、地表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环保能力建设等多项攻坚指标均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拟定了《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工作问责规定》、《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问责工作直报制度》,强化“每月对各责任单位的创模工作情况实行排名并公开,对排名落后单位实行问责”的督查制度,运用目标倒逼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创模工作。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各责任单位的创模工作。

四是强化污水垃圾处置。推进花溪、二桥、新庄、小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重点区域污水收集管网近10公里,实施高雁、比例坝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推进比例坝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建设。

五是强化重点企业监管。启动市域污染源档案及数据库建设,与21家医院、22家工业企业签订了创模目标责任书,约束417家企业建立“一源一档”,按照“一企一策”规范生产,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督促各区(市、县)落实辖区重点企业“一人一企”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排放的监管。

六是强化节能减排。与2 6家责任单位签订2 0 1 3年度减排目标责任书。约谈减排项目进展缓慢的6个区(县、市),推进减排项目建设,3个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开工2个;19个省级减排责任书项目,已完工3个,开工7个。争取2 0 1 3年省级专项资金帮助7家重点企业开展工业节能技改,预计年节约标准煤20.3万吨。拟定强制企业清洁生产初选名单,按程序报批执行。落实2 0 1 3年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我市水泥企业8家,造纸企业1家,按期推进工作任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审核和监督管理,完善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工作流程,指导、鼓励企业合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完成3 0家企业2 6个产品的初审,调动了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的积极性。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 0 1 3年第一批市级循环经济项目的通知》,组织上报备选项目2 3个,预计总投资10.5亿元,指导“十大工业园区”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按程序进行《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立法,会同专业机构研究排污权交易操作程序,着手编制《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

七是强化氛围营造。印发了《贵阳市创模攻坚阶段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贵阳市2013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工作方案》,编写了《空气质量PM2.5科普知识读本》、《携手共建生态文明》、《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市民读本》,组建和壮大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减少白色污染、绿色购物、低碳生活“、“我为林城林带添抹绿”、“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河流污染随手拍”等系列活动,发动生态文明志愿者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河流污染随手拍”提供的2 8条线索,督促属地政府限时完成辖区内河流污染整治,河流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提升了群众对创模工作的参与度。整合环保1236

9、城市绿化12319热线组建服务平台,实行环境保护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受理环境污染的各类举报和投诉,及时处置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群众对创模工作的满意度。

(四)论坛筹备取得新进展。一是完成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承办。按照第十五届科协年会总体方案,认真谋划“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分论坛,细化工作方案,加强与国家部委和支持单位的联系对接,积极争取省级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嘉宾接待、会场布置、人员组织、会议就餐等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科协年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圆满完成了科协年会工作任务。

二是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部门,承担了“两会、五论坛、三活动、三环境,,任务。两会:即国合会、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的筹备;五论坛: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论坛、PM2.5论坛、亚洲林业论坛、西部林业论坛、湿地保护论坛的筹备;三活动:即生态产品博览会、生态项目招商签约和生态文明示范点参观及推介活动的筹备;三环境:即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的整治。在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委上下坚持“一个目标,三个结合,五项措施,三个到位,一个精神”,圆满完成了筹办任务。

完成600余名参会嘉宾接待任务,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嘉宾总数的1/3。其中,国家部委领导11人,国际性重要组织领导2人,外宾36人,其他重要嘉宾101人。完成7314平方米生态产品博览会布展任务。设立了12个展示区,共有中国、美国、英国、瑞士、韩国等8个国家、国际组织7个、国内组织6个、知名企业161家参展,采用电子数码、图片视频等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展示不同主题,接待了2 9个国内外政要、组织和团队,社会各界和市民参观人数达到15.3万人。精心挑选和打造城乡规划、花溪青岩古镇、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等1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共涉及小城镇、社区、农村、企业、城市综合体——绿色生态城、生态湿地公园、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等内容,认真组织参观及推介活动,接待重要嘉宾和团队嘉宾127批次,参观人数达2026人次。

(五)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建设合力,才能切实加快建设步伐,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十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创模攻坚联动机制。创模工作是一项艰巨、系统的工程,涉及全市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全力攻坚的关键阶段,我委作为牵头部门,加强与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环保部、省环保厅联动,争取帮助和支持;加强与环保组织和市民联动,营造创模社会氛围。通过强化创模联动,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参与、上级关心支持、市民理解支持的工作局面。

二是建立综合统筹联动机制。我委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部门,承担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查检查的工作职责,机关的20个内设机构、下属的3 8家单位,组建履新半年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全委上下思想统一,消除门户观念,党员干部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业务骨干发挥带头作用,迅速融合在一起,合理调配力量,形成亲密无间、协调一致、联动合作的工作氛围。认真指导各区(县、市)生态文明局工作,形成市县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层级工作关系,把精力放到思考工作、抓工作落实上来,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时将“两潮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更名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扩大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更广泛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将募集资金用于生态文明示范项目建设、表彰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文明。与贵阳警备区共同研究军地共建生态文明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贵阳警备区关于军民共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3]16号)文件,建立军地共建的工作机制,借助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民兵师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三是建立立法联动机制。积极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对接联系,采取开门立法的方式,全面参与《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起草和《贵阳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贵阳市山体公园建设管理规定》立法调研,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立法工作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体系。

四是建立生态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司法机关之间、司法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推进生态保护重大、疑难案件司法提前介入和警力互援等联动执法实践。采取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案件查处过程中,由生态保护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执行、诉前禁止令等手段,及时有效消除违法行为危害的扩大和蔓延。

五是建立大气政治联动机制。加强与市直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的协调配合,携手开展大气治理七大工程,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防治大气污染。

六是建立水域治理联动机制。与安顺市平坝县合作,形成跨行政区域水域治理联动工作机制,做好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与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及市直相关部门的联动,密切配合,抓好南明河等地表水治理工程。

七是建立论坛筹备联动机制。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市直部门、论坛筹备组织机构的联系和衔接,做好系统内部组织和调度,建立统筹高效、措施有力、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两会”、“五论坛”、“三活动”筹备任务。

八是建立“三库”建设的联动机制。注重抓好“数据库、项目库、专家库”3库建设,以数据库为基础,项目库是关键,专家库为指导,开展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调查,完善数据库;根据基础数据,谋划项目,完善项目库;邀请国内各领域专家进入专家库,指导各类项目实施,形成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

九是建立服务群众联动机制。将城市绿化1 2 3 1 9热线和环境保护1 2 3 6 9热线整合,搭建统一的便民服务平台,完善有奖举办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置群众举报、投诉,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督促责任单位落实环境治理,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与环保NGO组织、环保志愿者的联动,宣传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十是建立与新闻媒体联动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形成宣传联动机制,强化宣传造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创模攻坚成果,倡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运用舆论监督武器,曝光违法行为,公布典型案件,警示社会,震慑违法者。

(六)队伍建设取得新活力。我们认为,只有阳光的队伍才能担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为此,市生态文明委党委以阳光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一是开展“阳光党建”工程。开展“阳光氛围”、“阳光组织”、“阳光作风”、“阳光形象”、“阳光党务”、“阳光评价”系列活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开展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培养与党性教育,组织符合条件的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市直机关工委2013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二是开展“阳光队伍”建设工程。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三大纪律、九个严禁”,以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队伍执行力。开展干部职工日常考核制度,由分管领导考核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考核一般干部,每月公示考核结果,对连续三个月考核不合格的,中层干部轮岗锻炼,一般干部试岗培训,仍然不胜任工作岗位的,按程序辞退。落实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通过“三重’’(重要工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工作考察选拔干部,形成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采取遴选方式任用乡科级副职1名;采取考察任用方式选拨正科级领导干部1名;采取公开竞争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交流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

三是开展阳光党务、政务公开工程。以政务公开为契机,提升政务质量,整合入驻政务大厅审核审批事项,建立生态文明委政务窗口,为办事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党支部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抓典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系统活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五条禁令、三大纪律、九个严禁,在全系统开展转变作风督查暗访,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以“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主题大讨论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创模攻坚,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勤工俭学部学期总结下一篇:钳工工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