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趣谈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陕西方言趣谈范文

陕南方言趣谈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 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 市下属商县—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 西府话包括宝鸡市。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地,母系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炎帝语与炎黄 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相近,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秦陇方言包括 陕北的延安、甘泉、富县、定边,陕南的略阳、勉县、南郑、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汉阴、安康 市、平利、旬阳、镇安,陇东的庆阳、合水、正宁、华池、环县、镇原、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 台,渭河以南的陇西、漳县、武山、甘谷、礼县、西和、岷县

、门源、互助、贵德、化隆、平安,宁夏省固原市、彭阳、隆德。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 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 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 容涵义不同。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关中、陕南一带方言的用法。

形容类: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 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 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手: 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 叫挖抓手。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 脚。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 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 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 ,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 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 跟狗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

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 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用数字形容:

二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 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用定语 的形容: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 人*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 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汉有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用名词形容:太 或太太,称心如意叫谄得太,不讲道理叫蛮得太,穿戴时髦叫洋得在,做事狂妄叫张得太,官运享通叫 红得太,巴结献媚叫轻得太,多才多艺叫能得太,聪明令俐叫精得太,调皮捣蛋叫瞎得太,寡言无语叫 瓷得太。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得太太、我这蒜苗嫩得太。

在人字前加形容词:

跟人能合得来的人燎人,偷摸拐骗的人 瞎(哈)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 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人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人犟人,一学就会干啥像哈的人能人。同义 不同字类 奇特的称呼:商州柞水一带,因山大沟深,人群分散,因地域不同而称呼不同,县南部把父亲 叫爷,把祖父叫爹或家;县中部一部分人把父亲叫爹,把祖父叫爷;县北部则把父亲叫爸或大,把母亲 叫妈,把伯父叫伯(音贝);其他地方把祖父叫祖、先人,把父亲叫叔、伯、父或大老汉,把母亲叫娘

、妲、婺(音务)、姨、勒、婶、细老汉,有的地方把儿童叫仔或叫囝崽、娃,把睡觉叫困醒、晦醒、 眯,把吃饭叫嘬饭、薅饭、咦饭。媒人叫红爷,客气叫讲礼,文明叫斯文,回答叫言传,留客叫立下, 操菜叫捻菜,烧火叫添水。

乡党方言来历

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有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 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人。随着时代的推移, 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屋里人”趣说

关中人,常把已婚妇人叫“屋里人”。如“你屋里人这几天咋没见?”“俺屋里人这几天去娘家咧 !” 把妇人叫“屋里人”,其渊源虽无从考证,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分工、“男耕女织”的出现的关。过 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在家便出现纺线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关中大地上 便出现了把男人叫做“外头人”、把女的叫“屋里人”的称谓。 “屋里人”一词,早已进入大雅之作。《红楼梦》为例,其九十回有:薛蝌想:“...然而到底是哥 哥的屋里人”,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 里人”。以上引例中的“屋里人”,含义与关中方言里指的已婚妇女的含义大致相近。

“二百五”趣谈

在关中农村,人们把那些蛮干胡扑的人讽刺为“二百五”。“二百五”是个数字,怎么能形容人呢 ?它的由来说法比较多,下边介绍两种:一是来自赌具牌九。牌九上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 (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10个点为,在玩牌九时称“毙十”。这毙十在牌九里是最小的 点,什么牌都能管住它。所以,人们就用二板和么五简称“二板五”来形容那些莽撞、傻气、做事不考 虑后果的人。“二百五”是“二板五”的转音。

二是来源于一则历史故事。传说战中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杀人犯,于是便想出条妙计: 在城门上张榜说苏秦是内*,杀掉他是为了国除了大害,应当赏黄金千两,请除*者速来瓴赏。榜文贴 出损,有四个人声称杀了苏秦。齐王笑着说:“黄金千两,昌充者杀,你们可不能昌充呀!”四人一口 咬定是自己干的。齐王说:“那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人分多少?”四人同声说:“一人二百五”。齐

王勃然大怒,拍案大叫:“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二百五”由此而来。

“*子”与“沟子”的释谈

人、猪、牛等的屁股,关中土话叫沟子。这个指屁股的字,有人写成“*”,也有人写作“沟”。

“*”(KAO),意思指的是臀部,也就是屁股。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山西平阳、薄绎 之间谓臀曰*子,四川亦谓臀曰*子,音俏侈(念耻)如钩,九声之转也。”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字的考音念重了,就变成了钩子音了。其实,*是个多义字,当***讲,还指男子对女子的性行为。

关中人爱说“*子蹲”,意跌倒了。“*子客”意阳奉阴违的人。“尖*子”意坐为住爱动的人。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说得明白:“*,今俗云沟子是也,今俗云屁股是也。拆言是二,统言是一” 。说是说,*、沟子、臀、屁股都讲的是一回事。清代在北京,接生婆给新生儿“洗三天”的口歌中有 “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可见。沟子指屁股不是新造出来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屁股讲时,写成屁子、沟子都对,不过念起来,沟子更顺当一些。

“嫽”字谈

“嫽”,关中一带,称道啥好,常说“嫽”,“嫽得太”。嫽是古字,最早甲骨文就的,后引用为 美好、畅快。说女孩美貌、聪明,加女字旁。 说火光大加火字旁。“嫽”状人美是很早的,《诗经.阵 风.月出》:佼人嫽兮,即美人多漂亮啊。后来这个字意有了转化,就是“美好”的意思。西汉时杨雄 写《方言》中说嫽,就是好。我国青海一带也把好叫嫽,可见说“嫽”的不限于陕西。今天垢山东、江

苏一些地区当时也这样说。

“倭也”趣谈

倭也,这是关中,特别是渭北富平一带人日常爱说的一个 方言词语。细究起来,它的含义很多,现

举例几个,同大家一起研究

一)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伢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

二)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和倭也,没啥弹嫌的”!

三)指屋舍整洁入眼。如“你呀娃把屋拾掇得倭也!”

外地人对这个似乎土气的词语多不理解,但考其渊源,也较悠久。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

“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其意思关中方言的“也”大致相同,只是关中人在方谈里因所指

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广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第二篇:陕西方言经典骂人对话

小偷甲:赶紧些!你乃求的奏是个能吃,一个烂批井盖子半天都弄不哈来!

小偷乙:失你伯,你奏批干的很,赶紧帮忙....沉成批列 小偷甲:帮锤子泥,我不望风pol.ice耐球的来列咱两奏一达叫拾掇列

小偷乙:耐你奏好好望风少批干!把他家的,屎都快挣出来咧 十分钟后.....

小偷甲:诶......我倒把你妈叫列嫂子列,你狗日的真是个日八CHUA

手慢的跟蕨一样,起开起开

小偷乙:你批批囔囔的得是我把你先儿给亏列,奏木乱的很,跟个婆娘一样。

pol.ice:你俩弄啥泥?

小偷甲:摸弄啥,哈水道堵列,修噶子 pol.ice:你是哪的,咋镇晚列修下水道泥? 小偷甲:市政的,夜班儿

pol.ice:我咋看你俩象贼娃子泥!得是偷井盖子泥?跟饿去派出所

小偷甲:你眼儿奏不亮的很,啥寒蛋事情么你也管,老二!打 小偷乙:贼你妈,打你够日的,踢你个耐球的,奔脸,夺命剪刀手%^^^&*^% pol.ice:啊~~~~打人列,打pol.ice列!大哥算列算列......大哥 小偷甲:老二,包打列,赶紧窜

2分钟后,pol.ice从地上爬起来大声道:“贼你妈,有本事你俩包跑,逮住把你俩屎暂出来!

附:陕西方言强解; 1.制达―→这里 2.雾达―→那里

3.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 4.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5.野个―→昨天 6.前个―→前天 7.后个―→后天 8.明个―→明天 9.年四个―→去年 10.蹭―→厉害 11.碟―→吃饭、打人 12.四火―→试一试, 13.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谝―→聊天,说话

15.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产活―→好,舒服

1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马卡―→差劲

2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了杂列―→很好,很美

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打圆―→周围、附近 27.麻达―→麻烦、问题

28.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up 31.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33.列远―→一边去

34.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

35.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 36.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忒―→很好,很棒 38.饿―→人称代词我 39.nia―→人家

第三篇:考试趣谈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试趣谈作文,欢迎大家分享。考试趣谈作文1

谁说考试只有ABC,谁说考试很乏味,其实用心去体会,吸取经验给你们。一、数学考试:气氛压抑两张密密的草稿纸,一次昏天暗地的演算,两支酸酸的胳膊,我终于算出了最后一题的答案:一共5万个人,为财主家每人扛100公斤的大米,正当我放下笔得意洋洋之时,一想,不对吧,先不说财主一个人吃不完这些大米,就是那些人恐怕也被压扁了吧!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边,果然漏了一个小数点,我一边修改一边回味几秒钟前的超级笑话。你会发现,考试也在生活中。二、语文考试:可怕和恐怖的结晶“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字梦得”哈哈,这些都是小意思,难不倒我的`。我提笔直书,不料脚踩西瓜皮:“曹操,字”啊,遇到一头拦路虎,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无意瞥见上一题:“刘??,字梦得”,梦得?好象在那里听过?是……?啊,于是我填上了“曹操,字孟得”。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正确答案。脚踩西瓜皮,有时也能滑到好的地方。三、英语考试哈哈哈,我的天下终于到来了,考英语简直比花花还容易。可是我偏偏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眼看就要下课了,怎么办?这时我脑子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我的英语还可以,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一定回会,于是,瞎填了一个答案继续轻松答题。成绩出来时,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有一个人答对。放下心中的大石头轻松面对每一种问题。考试趣谈作文2

考试趣谈江苏省徐州第一小学六(3)吴岩谁说考试只有ABC,谁说考试很乏味,其实用心去体会,吸取经验给你们。

一、数学考试:气氛压抑

两张密密的草稿纸,一次昏天暗地的演算,两支酸酸的胳膊,我终于算出了最后一题的答案:一共5万个人,为财主家每人扛100公斤的大米,正当我放下笔得意洋洋之时,一想,不对吧,先不说财主一个人吃不完这些大米,就是那些人恐怕也被压扁了吧!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边,果然漏了一个小数点,我一边修改一边回味几秒钟前的超级笑话。你会发现,考试也在生活中。

二、语文考试:可怕和恐怖的结晶

“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字梦得”哈哈,这些都是小意思,难不倒我的。我提笔直书,不料脚踩西瓜皮:“曹操,字”啊,遇到一头拦路虎,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无意瞥见上一题:“刘??,字梦得”,梦得?好象在那里听过?是……?啊,于是我填上了“曹操,字孟得”。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正确答案。脚踩西瓜皮,有时也能滑到好的地方。

三、英语考试

哈哈哈,我的天下终于到来了,考英语简直比花花还容易。可是我偏偏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眼看就要下课了,怎么办?这时我脑子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我的英语还可以,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一定回会,于是,瞎填了一个答案继续轻松答题。成绩出来时,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有一个人答对。放下心中的大石头轻松面对每一种问题。

第四篇:寒假趣谈

眼看着一个寒假即将结束,心里真不是滋味。怎么说呢?在假期的时候对未来的些天一筹莫展。早上看看书,接着就是看电视直到深夜;每天都是这样的反反复复。无聊至极,心里有说不出的郁闷。闷的时候,看看万里无云蔚蓝的天际,我就会想,现在同级的“书生”们在干嘛呢?想必正在聚精会神的学习呢?想到这心里一下紧张起来,我想应该是被动的想学习吧。

我还在一天天这样的消磨时光,每每到傍午,我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悯惜。但是这样的举动维持得不长。表姐就要中考了,但是她一点都不感到紧张;每天都若无其事的玩,连我都为她捏一把汗。表妹这学期成绩不是很好。刚好我、表妹、表弟正在讨论有关学习上的事情,我和表弟成绩还可以,我们把学习上的方法提个建议给表妹。但不知怎的,表妹来是说自己不行,为什么那么没自信呢?不一会儿表妹的爸爸来了;他是我的姑丈,他知道我们在讨论学习上的事,不一会儿讨论的主发言权给他拿了。虽然姑丈他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但是他还是有学问的。他对表妹说他希望表妹是他们家第一个考上高中的。他之所以不说表姐,他的解释是对表姐已经失望了,给了她很多的鞭策,依然不听,没办法了。姑丈还跟我们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努力的程度不同而已。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羡慕表美有个这样的父亲,同时又倍受鼓舞。三十那天晚上凌晨,周围放了好多烟花,漂亮极了。不出几分钟就停了,哎,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罢了。不过那天我也是挺衰的。旁边一户人家在鸣炮时,炮燃到大爆炸时,一个拇指般大的空炮壳朝我脸上袭来。那炮真的很有力量,很疼。我跑去厕所擦脸,出来后关了灯,一下子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一不小心才翻了脚下的一盆水,水翻了,打湿了我的鞋连同里面的袜子都湿了。我的心情糟透了,从阳光明媚转变成乌云密布。

一个假期就要结束了,真的发觉这个假期我过得极其的庸俗。过去过去罢,但愿我没有得了长假综合症。不想那么多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美好的明天在未来。不去想这些无聊的事罢。

第五篇:潮汕俗语趣谈

潮州俗语趣谈

高一级:

一、课题的提出

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支涓涓细流,在潮汕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下,于漫漫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潮州民俗文化独特,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潮州因而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

潮州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她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潮州俗语是潮汕文化的特殊凝聚载体,是潮州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宝藏。

潮州俗语与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有着什么关系?俗语反映着怎样的民俗现象?她又有哪些较高的文史价值呢?当代人又是怎样去看待她呢?

二、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1、认识和了解潮州俗语的内容、出处和意义。

2、发掘潮州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为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研究方法

1、通过到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潮州俗语。

2、采访老一辈人,了解潮州俗语,做好记录。

3、收看潮州电视台《茶话》》《讲工》等节目。

4、日常用语整理。

5、整理所有数据,并讨论分析材料。

6、撰写调查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

由于该课题范围比较广,所以我们把它分成五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一)、潮州俗语的来源;

(二)、潮州俗语的文史价值;

(三)、潮州俗语的民俗价值;

(四)、潮州俗语的社会意义;

(五)、潮州俗语的修辞方式。

一开始我们先在网上查阅资料,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通过大量的网络信息,书本信息。对潮汕俗语做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全组六个人分工。周末各自去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相关的地方性潮汕俗语。并做相关记录。通过与公伯这一代人的交流。了解潮汕俗语在长辈们生活中的运用。接着通过在校的随机调查。了解今天年轻人对潮汕俗语了解的程度。以及潮汕俗语在年轻一代人生活中运用的频率和年轻一代人对潮汕俗语的看法。在此之后我们又对一些俗语做了更详细的了解。试着从历史方面去总结潮汕俗语对潮汕文化的影响。最后写出我们的心得。

附:工作分工

上网查阅:全体成员

访问长辈:陈爽

编写论文:彭健伟,陈育奇。

排版:郭潇枫

调查问卷

1. 你平常在和别人交流时用潮汕俗语的频率() A经常用 B偶尔用 C很少用 D基本没用 2你认为在公共场合用潮汕俗语好不好() A很好 B无所谓 C土得掉渣

3你有没有一些口头禅是潮汕俗语() 举个例子: A有很多 B有几句 C没有

4你经常看一些有关潮汕俗语的电视节目吗?() A常看 B偶尔看 C基本没看

5你在学校和别人交流是希望用什么语言() A普通话 B潮汕话 C英语 D其他

6你认为潮汕俗语在今天,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作用大不大() A很大去 B有作用但不明显 C基本没用 7说说你对潮汕俗语的未来的看法:

谢谢你的合作

通过查资料,我们发现了一本对我们很有价值的书,如上图。它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潮州俗语,我们从中分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我们还利用假期的时间观看了潮州电视台的《讲古》栏目,从讲古人诙谐幽默,合辙押韵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俗语故事。同时,我们也看到潮州俗语的趣味性。这使我们更加喜爱潮州俗语。

四、研究的成果

“俗语是一种广泛流传在群众口头上,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愿望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温端政《古今俗语集成》第一册第一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潮汕俗语在民间流传,使用极广,潮人以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不少俗语、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为人所喜闻乐诵。英国著名民俗学家查•索•博尔尼(C•S•Burne)在其《民俗学手册》中指出:“有韵的俗语、俚语等,平时常挂在口头的人,虽然不会去理会它的原来的涵义,但就采风者而言,却是颇具科学的意义。”因此,潮州俗语还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

(一)、潮汕俗语的来源主要可分为五大类。

1、气象农时

潮汕地区农业发达,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细作和高产著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手段是手工耕作,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对于出门商旅、渔航以及手工百业,也都关系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谚语、民谣与气象、节时、物候有关,以之指导农事。如: 夜昏(黄昏)起云半夜开,半夜起云雨就来。

星照湿地,雨落唔离(下不停)。

四月初八无雨,果子多过石部(石头)。

东风吹过夜,大水浸楼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老历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过药,一亩去一石。

2、乡土风情

一些俗语反映出潮汕的风光物产,当时繁荣的城乡景观、特殊的市井风情,语气中流露出潮人的乡土感情。

到潮无到桥(湘子桥),白白走一场。

十五夜看灯——出出唔平样(不一样)。

桥头仙(闲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桥上天天有闲散之人。讽刺无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饼,汕头妈宫粽球。

爱穿待嫁,爱食待生。(妇女出嫁时穿新衣,生育时吃好东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动入谚,并不限于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体现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动在民间影响之广:

太阳公生做戏——唱乞(给)天听。

师公(道士)遇着鬼——无法。

食无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3、世态人情

这方面的俗语、民谣,内容十分丰富。既勾画出社会百态,也有生活经验;既有愿望追求,也有嘲讽调侃;既有赞美青春与爱情,也有各种人世忧伤、快乐;既有惩恶扬善,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小农意识、市民意识或扭曲了的心态。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猪生猪惜(疼),狗生狗惜。(喻同类相亲)

4、人物掌故

人物掌故的出处,包括当地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和传统的小说戏曲,前者更具地方色彩,后者由于融入地方方言,押韵上口,使传统文化更易为大众所接受而起了传播作用。

(1)地方掌故

老北(识)字掠无爬蜞(蟛蜞)。(清初禁海,不识字者不为布告所阻,敢下海营生。喻有知识不如文盲)

韩文公教示——知小理(羞耻)。(典出韩愈治潮,兴文教化)

一板拍死江西王。(此为明代潮阳人肖端蒙除暴故事)

牛脾孬过丁盛发。(丁盛发为潮州名医,脾气大)

(2)小说戏曲

武松个阿兄——武大。(潮语“武大”有扩大事态或大讲排场之意)

红面关爷——激着住(就)行。(重义少思,易于动怒)

陈三五娘相娶走,放掉(丢弃)益春在半山。(喻过河拆桥)

火烧草料场——事出有烟(因)。

5、性状事理

有的俗语并不专指什么事物,而是用以表达事物的形状如速度、好坏、美丑之类。这些俗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惯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情况和观念的变化。如形容速度之快,谓:“猛过纸影担竹椅。”是因为潮汕民间剧种铁筷木偶摆出小竹椅作为象征城、桥、床的道具,不像潮剧换布景那样又复杂又慢,故以之喻快。又有“雅过纱灯”,是因潮汕元宵灯会有人扮的“活灯”,也有将人物绘于纱罩上的纱灯,扮演者或画上的人物很美,故用于喻事物之标致。以日常所见或民风民俗喻事理性状,使语言变得风趣、活泼,这类俗语如:

力(套)唔着批担(扁担)鼻,去到下寺。(喻方法不对,适得其反)

有心打石石成砖,无心打石石胶郎(囫囵)。

一物甲(合)一药,虼蚤(跳蚤)无涎掠唔着(抓不到)。

6.民间传说,民间故事。

“论理你着叫我做阿伯”这一句俗语用来批评那些不懂人情、缺少礼貌的人。从前,有一天,揭阳官溪都有个年近花甲的老伯正头戴竹笠,在水田中拨草。这时,后面传来一声发问:“喂,阿兄,此处离仙窖渡还有多远。”老伯侧头一看,原来陇上站着一个后生人向他借问。这后生人年约二十左右。老伯有心跟他开个玩笑。便说:“你是在问我吗?至仙窖渡还有五六千步。”后生人一听,十分奇怪,到底

五、六千步有多远?就粗声粗气地说道:“什么

五、六千步,人家都论里嘛!”老伯一听,正中下怀,便站直身子,颔首一笑,高声说道:“你要论理吗?论理你着(该)着我做阿伯!”后生人一听,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胶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气。

一人主张,不如众人参详(商量)。

双头做斋赚无食。 潮汕俗语始终有着其特有的魅力和作用。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却是令人担忧的。从长辈的口中我们知道。以前的老一辈人,出口几句俗语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这不但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一种说话的艺术。一种本地传统文化的体现。但是现在,我们的调查和日常的行为观察显示。 有不少潮汕青年人。别说交流用俗语。就是给句俗语出来,他也不知道啥意思。更有甚者有的甚至连一些普通话都不能说成潮汕话。这是事实。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经过调查和讨论得出这样一些看法。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话,正规化。学校重视普通话的教育。基本每一个小孩从上幼儿园起就接受普通话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在一天中说普通话的时间甚至比说潮汕话的时间长。而这个年龄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因此导致现代潮汕青少年语言习惯的改变。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啊。

我们在接受现代文明哺养的同时如何才能保证不丢掉本地传统文化。如何处理好现代文明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这是 每一个当代潮汕青少年所要面对和把握的问题。将潮汕俗语与现代文明接轨,使潮汕文明走向现代话,这是我们这一代潮汕青年的责任。

(二)、潮汕俗语的文史价值。

1.“潮州福建相”反映了潮汕地区的移民史。周、秦以前,潮汕大部分地区是“大海茫茫水拍天”的地方。晋以后由于北方战乱,从中原逃难南来的有不少汉人先在福建定居,后又辗转迁入潮汕,如潮汕前七贤之一的王大宝,其先世就是唐末五代初,史称“俭约好礼”的闽王王审知。王审知的玄孙王坦由泉州迁漳浦,再迁饶平,最后定居海阳。又如明代潮籍学者薛侃,他的先祖薛兰也是“闽之廉村人”,宋淳熙末年“始迁于潮”,“卜居凤陇”。其它的如海阳著姓林氏,迁自泉州;澄海林氏,迁自福州;潮阳肖氏,迁自龙溪等,故有“潮州福建祖”之熟语。

2.“潮州九县,县县有语|”对于这句话的了解我们深有体会。在学校班里的同学来自潮州的各个地方,虽然说的都是潮州话,但是有的字发音却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县县有语”。 3.“潮州借皇宫起”这句俗语说明了潮州建筑的特点。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潮汕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

某些俗语典故反映了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既有潮汕本土的,也在非潮汕本土的。例如:

4.“赶你去狗卵山烙日花”反映的是唐朝陈元光带兵到潮州镇压畲族人民的暴动,结果被畲族人民围困在一个山头的历史事实。

5.“识字掠无蟛蜞”则反映了清朝初年,清统治者实行海禁的历史事件。“识”字音读“北”,义为识别。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复明活动,遏止海上武装力量与沿海民众的联合,实行了消极的靖边政策——海禁。当时潮汕沿海居被内迁五十里。整个韩江三角洲的饶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迁徙之列。沿海地带,划地筑堤为界,限期迫迁,边民越界出海捕捞者杀。告示出后,识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滨谋生;有些不识字的深夜照样越界,捕了鱼虾蟛蜞,卖了钱,勉强度日。这样,识字的反倒吃亏。于是,这句话就这样传开了,意思是指循规蹈矩、照书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

6.“斫断头指头” 则出自唐朝将军南霁云为讨救兵,抗击安史之乱。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今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

7.“荆州借久成已业”则反映了三国时期吴国、蜀国矛盾的根源。据《三国志》所载,荆州原是刘表辖地,刘琮带着荆州归降曹操。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从曹军手中夺得。于是对荆州的所有权各执一词。孙权认为荆州是他们的战利品,起初只是借给刘备,现在刘备既然占据川中,成了气候,就得把荆州还给他们。而刘备则认为荆州本来是刘表的,无所谓借与不借的问题,不肯还给东吴。潮汕民间俗语的“荆州借久成已业”,就是从这历史故事演绎而成的。所以,常用这句俗语来指那些借用了别人的东西后赖着不还,甚至占为已有的行为。

从一些流行的熟语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潮汕地区的一些人文历史。例如:

8.“澄海无客,大埔无福”, 反映了早年移民的分布特征。在外地,如广州地区,人们常把潮汕话称“福佬”话。“福佬”一词是用来称由闽徙潮的中原汉族后裔,以别于潮汕原来的土著民族,后来,潮汕一带的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福佬”就逐渐被用作潮人的泛称。客家人和福佬人一样,都是从中原辗转南下的汉族人,在时间上,客家人来广东,比潮汕人来得迟。客家南迁最早可追溯至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在大埔、梅县一带的五个“流人营”被认为是闽南、粤东的客家之祖。而客家人大量南迁还要到北宋。当客家人大量南迁的时候,福佬人早已入住潮汕多时,潮汕地区平川沃土以及水陆交通要塞大多被福佬人占据,客家人不得不在兴梅地区艰苦奋斗。由于长期交错转徙,客家人与潮汕人在潮梅各地互为杂处,而只在大埔纯客家县,澄海纯福老县。

9.“陈林蔡,天下得一半”,反映了移民的分布情况。就潮汕地区而言,虽然有200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但这种分布不是很平衡,好多姓氏的人口总数不多,有的姓名不过几万几千几百。而人数较多的姓占潮汕总人口的比重很大,尤其陈、林二姓,除饶平县外,在许多地方都是当地的主姓。

10.“插居多过镇土”,也是这种移民分布情况的总结。有一个村落,原有居民,或最早定居的,便称为“镇土”。如果几个姓氏最早定居某地,便称为“企姓”,有时这个定居点只有一个姓,便以这个姓命村名,如蔡寮、上陈、许厝等。那些后来的人来到这里定居,如像凭空插上一足,便被称为“插居”。如果慢来的人口繁衍得快,超过了企姓,或者企姓衰落,人口式微,人们便说:“插居多过镇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镇土的企姓对后来者并不排斥,有时候,为了祈望吉祥,还专门请一些姓氏来杂居。这种现象主要是人们希望得到安宁、幸福。潮安县彩塘金砂一村,全村6000多人都姓陈,只有个别人家姓蒋,这样蒋氏在这里就是小姓,但他们从来不会受陈姓的欺负,因为相传陈姓祖先来这里创乡的时候,请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这是“船地”,既然是“船地”,在这里居住就必须有船桨,才能乘风破浪,因此,陈姓祖先便专诚去邀请一户姓蒋人家来这里插居,取其“蒋”与“桨”谐音。

熟语典故中有一些反映了潮人的过番史,例如:

11.“无可奈何桩甜踩” “荡到无,过逞罗” 清朝嘉庆、道光以后国力逐渐衰落,潮汕在清朝时,随着人口增长,已经从唐宋时的地旷人稀,逐渐变为人多地少,谋生艰难。加上明清两朝长期实行海禁,明末清初的战乱又延及潮汕。因此,潮汕许多地方的粮食无法自给,许多农民渔民难得温饱,生活极其困苦。不少潮汕人因为生活所迫,飘洋过海移居国外。他们来到樟林,带上一些不易变质的干粮,乘上了红头船,漂洋过海。潮州俗语说:“无可奈何舂甜粿”就是描写了这种过洋的状况。在过去,甜粿是一种稀罕的食品,要等到逢年过节才春上一点来祭祀祖先或者神祗,平时是绝对看不到一点甜粿的。因为每次过洋,如果是顺风顺水,行程需一二十日。如果碰上风浪,则需要一个多月的行程,因此必须多带一些干粮,甜粿不易变质,所以,过洋的人才准备甜粿,但此举实在是无可奈何。而侨居国外的潮人,则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寄回家乡赡养家里人,家里人则坐享其成,所以熟语说:“番畔钱银唐山福”。

(三) 、潮汕俗语体现了民俗民生。

1.茶薄人情厚,说到潮州就会想起我们的工夫茶。一杯功夫茶在潮州人手中。雅雅的泡着泡出几多深请,几多亲情以茶待客是我们潮汕人最普遍的礼俗“寒夜客来茶当酒”。只要家里来客人,我们都会摆出茶具,煮茶款待客人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十五夜抱大猪”。道出了,元宵佳节在潮汕人心中的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

3.“食圆大一岁”圆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物。潮汕人相信吃圆后,新的一年所有事都会合乎心意。圆圆满满。

4. “坐大菜嫁个好夫婿” 潮汕少女元宵夜到郊外田地坐大菜的风俗由来已久。她们情真意切地祈望嫁个好夫婿,找个合自己心意的郎君,夫妻恩爱宛如芥菜的叶蕾一样簇拥、紧抱、亲密、好合,未来家庭美满和谐,生活幸福。

(四)、潮汕俗语的社会价值。

在众多的潮汕俗语中。有一部分俗语反映了潮汕人的凝聚力。如:“众人头毛打成大垫锁”表现了潮汕人一种浓厚的凝聚力。还有一部分俗语反映了潮汕人刻苦耐劳的美德。如“力吃值,惰食痰”。 “论理你着叫我做阿伯”这一句俗语用来批评那些不懂人情、缺少礼貌的人。从前,有一天,揭阳官溪都有个年近花甲的老伯正头戴竹笠,在水田中拨草。这时,后面传来一声发问:“喂,阿兄,此处离仙窖渡还有多远。”老伯侧头一看,原来陇上站着一个后生人向他借问。这后生人年约二十左右。老伯有心跟他开个玩笑。便说:“你是在问我吗?至仙窖渡还有五六千步。”后生人一听,十分奇怪,到底

五、六千步有多远?就粗声粗气地说道:“什么

五、六千步,人家都论里嘛!”老伯一听,正中下怀,便站直身子,颔首一笑,高声说道:“你要论理吗?论理你着(该)着我做阿伯!”后生人一听,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五)、潮汕俗语的修辞方式。

比喻:“放掉面桃去抢饼“。懒过虫:树上的虫蛹一样动也不动,看起来十分懒,于是便以“懒虫”来比喻“懒人

对比:“力食值,惰食痰” 讽刺:“鸭卵算出骨粗糠溶出油”

对偶:“ “企阿企食公社,堵阿堵食政府”“ 潮州腐乳饼,汕头妈宫粽球” 夸张:“饭后走百步,胜过开药铺。”

押韵:“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胆大过老石部。”:在为婴孩幼儿洗澡时,在全身尚未下水之前,大人要以手掌舀起一些水向孩童胸部轻拍几下。并念着:“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胆大过老石部。”这几句顺口溜,既是吉利话,又有趣,使孩子听了欢乐,乐于洗澡。如果孩童骤然下水,体温骤降,容易受凉生病。经轻拍胸部,毛孔、神经末梢和皮肤对冷的温差应变就有所准备。“

五、收获与体会

通过此次学习,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了如何查找资料(包括上网、上图书馆等等),学会如何对资料进行选择、归类、去粗求精,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此次学习,还培养了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并得出结论。通过此次学习,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了解到很多我们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社会生活知识,真正体会到了“探真求实”的乐趣。

彭健伟

千言万语凝于笔。这次探究性学习对我们来说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大大增进我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锻炼了交际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家乡俗语的探究激发了我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且延伸到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这一现象的思考。这些经验对我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终身受益。

陈育奇

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次艰巨的挑战。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我觉得坚持更难!我曾多次想过放弃,但当我看到其它的同学都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这次活动,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再试一次,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最终还是成功结束了这次活动。此次活动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坚持,成功还是有希望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郭潇枫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有一定实践意义,我们研究调查的一些方法可查找应用于学习方法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这次学习的经验与精神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谢锐杰

我们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也为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苏兵

这样的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我既兴奋又担心。我们带着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步入自主研究的殿堂,我们从漫长的研究调查过程中明白了其中的艰难,但最后的成就令我们很满意。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又使我们感受了其中的乐趣。

陈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训心得总结范文下一篇:实习实践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