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022-09-13

1 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 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2008年9月通过对浙江省内若干学校的抽查发现, 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8.2%,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学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因此,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不仅仅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更重要的是在对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促进中学生身心教育, 已成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

2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对策

2.1 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1 改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

中学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 组织形式多样, 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 学与练, 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 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及个人练习,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行。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 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拥有绝对的权威, 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地位上交流意见。上述不平等的地位, 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 应改善师生关系: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 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 师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 学生应该得到表现自己机会,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1.2 体育比赛常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

如短跑、中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场篮球比赛的最后几秒钟双方比分只差一分等, 在这种情况下, 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为胜势, 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双方运动员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都要经历这种情形的考验,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必将得到提升。为此, 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地创设类似的情景, 让更多的学生投身其中, 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乒乓球队在出征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集训中, 就创设了这样的训练情景:模拟比赛从决胜局的8:8开始, 接下来的比赛该怎样打?此举的目的, 就是为了锻炼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心理应变能力, 培养运动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2.2 优化中学体育课的课堂心理环境,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2.2.1 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这是优化中学体育课堂学生心理环境的前提, 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

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 教师情绪的失控, 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 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 能真诚地接纳学生, 理解与尊重学生, 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

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 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 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 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 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 并且是在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环境, 会给中学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 放好教具, 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 把垫子放成梅花型, 让每两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花瓣”, 让学生一到场地, 就感到心情舒畅, 愉快有趣, 渴望快点上课。

2.3 体育课堂教法灵活、突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体育教育中, 可通过目标设置法, 创设情境法, 价值追求法等,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通过成功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引趣”法等,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 养成体育习惯, 产生良性心理定势。在课的准备部分, 可采用音乐舞蹈、游戏、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方法导入, 而不是通常四列横队听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如一节篮球教学课, 改变教师先讲解示范再组织学生练习的老方法, 可先安排观看NBA比赛的精彩片断, 引导他们以这些精彩动作为榜样, 努力学好本课篮球技术, 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大大增强。

精选教学内容,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照顾他们体育兴趣, 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 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在中学初级阶段, 教材多为一些复习内容,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统一要求下, 让他们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或共同参与。

中学体育课程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大多数中学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前, 体育教学应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责,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 掌握心理保健方法, 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3 结语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中学范围内, 还处在初级阶段。我相信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我期待着更多的体育工作者投身到此研究中, 有更多的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于自己的水平有限, 本文还缺乏必要的深度,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思考、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领域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地总结完善, 争取为我国及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目前,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启动阶段、还不太系统和完善, 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并认真研究。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对我省的若干学校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然后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为促进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

[2] 吕昌民.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指标体系的研究[D].2004, 4.

[3] 王汝尧.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2004, 4.

[4] 邵玉玲, 史呀生, 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5] 马志国.孩子的心灵您怎样走进[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

[6] 李俊杰.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J].体育科技, 2003,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一篇: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理念及其总体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