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思考论文

2022-11-17

一、引言

通过研究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心理状态, 发现两种现象: (1) 数学太难, 学不懂; (2) 上课可以听懂, 面对作业与考试时, 自己却困难重重。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机械模仿, 缺乏“思考”的过程, 面对新题时不能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关于思考的机制, 很多心理学家都做过研究[1], 但这些研究都主要从理论机制出发, 针对实际的教学较少有人提出详细具体的有关如何教会学生思考的总结[2]。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 对教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做出归纳, 以便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参考, 并能使其实际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 教会学生思考。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要从“教”提高到“导”, “导”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3]。

1、在讲课中逐步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由陌生到熟悉, 由浅入深, 体会思考的乐趣[4]。

例1函数学习在高中是重点板块, 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在学习函数相关的新知识前, 我们都会对以前初中学习的反函数知识点进行复习.例如再讲解人教版数学必修有关函数基本性质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对于突破这个难点是有益的。

设计如下:

1) 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3) 满足什么条件的函数存在反函数?

4)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有何关系?

上述设计基于一层一层的进行知识点加深, 学生每做完一题后, 就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点, 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快乐。

2、在讲题中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它集中表现为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 及时改变观察和理解的视角, 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几道利用性质等方法让解答变得简易的题目, 同时让同学们应用一般的方法进行解答, 最后两者进行对比, 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5]。

学习幂的运算性质之后, 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上面的练习题目, 这是一组很具有启发性和技巧性的题目.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 顺着思考, 则思路自然, 但是计算繁难, 最终的结果也容易出错.引导逆向思考, 灵活应用幂的运算性质, 则解法相当简洁, 很容易的得到最终的结果。

3、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只会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打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不仅考察学生求解问题的能力, 更关注学生还能发现和提出什么问题, 从形式到内容抓好研究性学习, 这样就便于引导学生不沉于传统的“死做题”学数学的模式,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6]。

思考:这是学习集合并集的概念例题, 能不能对例题加以改造, 以进一步巩固集合的各种概念和掌握利用数轴解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

1) 能否改变例题中集合的不等式?

2) 能否改变例题的集合关系?

3) 能否进一步改造例题的集合中的不等式?

4) 能否总结解决这类集合问题的基本方法?

数轴是研究实数集及其子集关系的基本根据, 解题时首先要清楚全集的概念、要求进行集合之间怎样的运算, 然后在数轴上把这些集合表示出来, 这样便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7]。

三、结束语

古人说:“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会学生思考切实做到授渔而不是授鱼。通过对思考重要性的分析, 探究表明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的教学内容和思维品质。

本文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讨论了在课堂中逐步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在讲课中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思维品质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逐步的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摘要:借助文献分析法, 讨论了在课堂中逐步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在讲题中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思维品质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逐步的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思考,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周宇剑.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数学符号语言教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5) :99-102.

[2] 刘春雷, 王敏, 张庆林.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发展, 2009, 17 (1) :106-111.

[3] 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197.

[4] 赵聚良.如何调动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的积极性[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2 (22) :95.

[5] 井世忠, 殷峰丽.类比思维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7) :17-21.

[6] 赵思林, 吴立宝, 王燕.用联想分析法解高考数学选择题例谈[J].中学数学研究 (广州) , 2008 (10) :24-27.

[7] 虞涛.数学研究性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培养干部队伍的“七种能力”论文下一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