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考试改革中的积极运用

2022-09-12

大学英语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课程考核是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各高校中展开。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断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受到挑战。但目前各高校英语课的考试模式还没有从普通教育应试教育中完全摆脱出来, 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 存在方法单一、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教学考核对教学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迫切需要建立与新模式相适应、符合新教学理念的考核体系。因此, 为了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考试方法进行改进, 设计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目标的考试模式。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效度和信度等方面存在着评价概念狭小化, 评价方式单一化, 评价内容低级化, 评价主体单一化等诸多问题,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对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现存大学英语考试评价体系的弊端

我国现存的大学英语考试评价体系大体上还是停留在客观测试和教育测量阶段, 即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日常的学习行为表现, 忽略了了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限制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发展的多样性, 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活动变成了拼命于“应试”的“演练场”难于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素质, 无法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日益凸显出弊端。具体表现为:

1.1 传统的英语考试对教育具有有害的影响

考试与教育是相伴存在的, 是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检查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也是对学习行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向措施, 当然也是区分、发现、选拔人才经常采用的方法,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通过课程考试老师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所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 通过课程考试也能够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 反馈教学过程信息, 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中所存在的不知及需要改进之处。因此, 考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英语考试是测试记忆的好方法, 是测试在巨大压力下快速工作的技巧的好方法, 却测不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和水平, 只是诱导学生进行应付考试的突击式学习。他们降低了教学水平, 因为他们剥夺了老师的一切自由。常常以考试结果而不是所教课程来评定老师, 是他们不得不以他们所轻视的考试技巧来培训学生。

1.2 传统的英语考试考核方法单一, 是导致学生不思进取的导火索

现有的英语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学生平时表现占总成绩比例过低、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很多高校英语考核模式至今仍沿用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过低没有充分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至于部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突击背诵, 寄希望于一次过关或者考试作弊。考试测试内容侧重课本语言知识, 实用性差, 客观题所占比例过高。脱离社会需求, 不能够充分体现《大学英语课教学要求》中提出的“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和“以人为本, 重视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外语教学思想,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以我校2009级学生考试题型为例, 平时成绩占10%, 口语成绩占10%, 听力成绩占15%, 最终期末测试成绩占55%;因为英语考试成绩关乎到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 能否顺利毕业, 是就业的一道门槛或敲门砖, 而这种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侥幸心理和不诚实的学风日渐成为某些高校主流, 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不去考虑怎样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思索如何在听、说、读、写方面下功夫, 而是想如何猜题, 甚至如何作弊, 结果是一些在课堂上心不在焉, 消极怠工的学生考试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成绩甚至超过平时刻苦专研的学生, 从而扼杀了原本认真学习学生的进取心, 学习热情一落千丈, 最后也随波逐流。对视听说考核的不重视违背目前英语考试改革的思路:以听力为先导, 带动其他英语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评价体系评定学生的正面成就势在必行

Genesee和Upshur (1996) 指出, 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估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促进学习。为此, 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改革应该从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进行考核, 利用各种非测试性评估手段实现形成性评价, 有利于“以人为本, 重视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外语教学思想的贯彻;把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 形成“教、学、考”互动,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促进高校教风与学风的建设。因此, 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评价体系评定学生的正面成就势在必行。

所谓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 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重新构建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估应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大学英语也应以素质教育为主, 逐渐弱化大学英语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测试性评估手段应与非测试性评估手段相结合, 采取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并通过这种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专家大都认为, 形成性评价更有益于促进学习, 但不否认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必须是经过仔细计划而确定的。通常一次评价的分数或者点评并不能够对学习产生多少形成性影响;而有关学习状况、需要、未来学习主题的公开讨论却有非常巨大的潜在影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课堂观察、课堂讨论、学生学习报告、学习档案、单元测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

2.1 将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 改变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模式, 完善评价体系

做到精心设计课程考核的各环节以及综合评分的组成、比例等, 建立成绩评价标准, 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个学生的每项成绩。利用网络平台提前向学生公布考核的方式、评分标准及所占比例。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口语成绩记录相结合, 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纳入考核范畴, 平时成绩包括单元测试、课堂表现、网络自主学习、作业和考勤等, 所占比例为10%, 期末口语考试所占比例为10%, 期中考试所占比例为30%, 期末考试比例占50%, 这种重视过程性评估的测试模式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学习活动, 认真完成每一个任务;从而有效遏止学生平时松懈、考前突击背诵、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除了要求学生课下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 要求学生写英语周记 (journa1) , 记录自己课堂内外英语学习、参加英语讲座及网络自学情况, 并定期上交以便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方法指导、观察、评价和监督,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2.2 从科学命题人手, 改变大学英语期中、期末考试过多侧重

知识记忆的考核现状, 加大主观题测试比例, 重点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客观题虽然在教师阅卷过程中省时省力, 但是不利于考核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语言运用能力, 为此在改革后的考试形式中, 采用多种测试题型比如在大二可加入应用文写作或者写篇章总结等, 加大主观题比例, 应该不低于35%, 摆脱卷面只有议论文写作、翻译或完形填空的主观题考核现状。能更好地增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和语言实际操练能力的考核,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知识记忆基础之上提升个人语言运用能力, 建议书本内容不能超过2O%。

2.3 重视听说考核, 建立标准化考核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行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方向及网考的大力推广, 改革后的听力能力测试在期中、期末考试题型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5%, 将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复合式听写作为考试的主要形式。

口语考核突出测试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灵活运用能力, 可以考虑多种形式进行, 如个人英语风采展示、小组讨论和个人面试等等。个人展示要求学生从给定的若干题目中选出一个来进行材料收集、组织、提炼和演示, 可采用演讲、讲故事等形式。教师依据大纲要求列出评分规则, 从语音、语调、话语流利度及材料准备等方面去评定。进行小组讨论测试时, 可以把学生分为5人一组, 按既定的题目进行规定时间内的讨论, 教师及参与评判的学生依据评分细则分别就每个人的表现进行打分。个人面试, 教师负责创设交际语境, 在规定的3—4分钟内,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顺其自然得表达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看法, 完成英语表达任务。任课教师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口语考核体系, 否则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此外, 视听说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在语音实验室考核, 借鉴目前网考的形式, 将英语原声材料引入考试范围, 要求学生按照听到或看到的内容, 按照题目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之, 重视视听说考核、加入口语测试, 既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改革要求, 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3 结语

通过对现行大学英语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动态、全程考核管理, 形成“教、学、考”互动。对教师而言, 促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改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就学生而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坚持听读, 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重视英语学习过程, 能促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并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摘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惯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 但过去的笔纸考试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与现代考试理念严重相悖。本文分析了当前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考试改革中的积极应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 裴光宇.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8.[1]裴光宇.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8.

[2] 梁友珍.罗马尼亚大学英语教育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2]梁友珍.罗马尼亚大学英语教育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

[3] 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2.[3]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2.

[4] 陈美仙.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与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4]陈美仙.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与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探析下一篇:炼油行业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