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19

1 河北平原农村自然地理概况

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72万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43%, 分布于河北省中部及东南部地带, 主要由山麓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组成, 海河流域贯穿全境。

山麓平原分布于太行山东麓京广铁路沿线和燕山南麓, 中部平原主要由古黄河、海河、滦河等水系冲积而成。滨海平原位于京沪铁路以东, 沿渤海海岸呈半环状分布。

2 河北平原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河北平原农村人口众多, 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 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北平原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2.1 经济基础薄弱, 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薄弱

河北平原农村是传统农业产区, 经济基础薄弱, 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工业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少, 产业链短,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增值作用不明显。和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匹配。

2010年河北平原地区城市化率为30%远低于全省43%的平均水平, 城市化水平较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吸引投资能力不足。小城镇发展缓慢, 城镇功能不完善, 城镇管网、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薄弱垃圾和水污染处理设施有待加强。

2010年, 河北平原县市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综合排名中落后于山区县市, 大部分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河北省的中下游水平。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

2.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

河北平原水资源、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河北平原水资源严重不足, 地表水大部分干涸, 地下水超采严重, 2010年人均水资源量仅90m3, 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1000m3的警戒线, 2010年耕地资源人均为0.076hm2, 低于全国0.093hm2的平均水平, 但远低于世界0.192hm2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黑龙港流域, 该区地势低洼, 土地盐渍化面积大, 地表径流排泄不畅, 旱、涝、沥、碱等自然灾害频发, 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低。

2.3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河北平原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农业废弃物尤其是地膜回收率低, 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

3 河北平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对策

3.1 加速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建设以县城为核心, 中心城镇为中心的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 突出各自特色产业, 带动周边地区形成配套产业链条,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重点镇、一般乡镇整合提升扩容, 不断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推进城镇组合发展、整体发展, 以利于在功能分工、产业布局、资源利用、设施共享等许多方面打破行政界限, 促进资源重组和优势互补, 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提倡网络发展模式, 强化城镇之间、企业之间经济发展已经具有的网络化特征, 加强各片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以及中心城区与外围居民点的联系, 促进区域经济和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镇区供排水、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农民集居点公用设施建设, 生活污水处理根据经济条件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装置相结合;加大改厕力度, 推广三格式化粪池, 农村新建房屋全部采用卫生厕所;生活垃圾的处理近期采取“居住区垃圾箱集中存放、自然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或乡镇垃圾集中转运、乡镇或县垃圾集中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模式;抓好村村通公路延伸工程, 使农村居住区道路基本实现硬化, 对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实施拓宽改造, 解决道路狭窄, 交通不畅等问题。有条件的村庄主干道路要安装照明设施。

3.2 提高资源承载能力

优化配置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制定水环境功能规划, 通过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资源现状评价, 确定各水源功能区划类型;通过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 明晰初始用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 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 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要求。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 调整用地结构, 增加林业用地, 提高森林覆盖率, 保持基本农田稳定, 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管理, 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完善审批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 开展对用地效率和效果的监督检查, 保证土地的合理、有偿使用,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农田、农村居民点、坟地、农村道路、城镇及工业用地进行整理。城镇及工业用地整理主要是实行存量土地用地计划管理, 合理调整功能区, 进一步提高容积率, 降低建筑密度,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重点是复垦砖瓦窑厂、废弃公路等。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搞好基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利用地下管道和小白龙等节水灌溉方式和推广科学的灌溉制度, 形成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排、降系统。通过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进一步培肥地力, 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和产出率。

3.3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生物肥、配方肥及高效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 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 减少化肥的浪费, 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加强农药管理, 充分发挥利用生物、物理防治,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减少面源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对地膜进行回收治理, 推广可降解地膜,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建立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 发展绿色畜牧。

摘要:通过研究河北平原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机制, 力图通过这套对策和机制解除困挠平原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瓶颈。

关键词:河北平原,农村,生态环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关键点下一篇: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

热门文章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