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启发式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随着人们对教育方法的研究逐步深入,启发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方式当然是启发式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占了前两项,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了做的重要性。

第一篇:启发式教学论文范文

坚持启发式教学,优化中学化学教学

启发式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观。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而教师的引导、启迪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诱因。下面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几种做法:

一 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发展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体系,抓准各类知识构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出一条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脉络,付诸教学实践。如: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教材上是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入手,随后介绍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这是采取从原子结构的本质到元素的性质的顺序剖析,以归纳出规律——元素周期律的方法。在教学中发现不少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笔者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即先概括介绍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然后提出问题从化合价追溯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以及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教材的难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启发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充分运用实验和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具启发学生思维,即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提出科学结论。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具提供的是最鲜明生动的形象,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提出实验目的——实验——观察——分析现象——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如高一化学关于SO42-检验,可以设计这样一组实验:取三支干净的试管,编上序号A、B、C,在A中加入SO32-、B中加入Ag+、C中加入SO42-,然后分别加入BaCI2和稀HNO3。

直观教学是借助各种教具、图表、模型等视觉教具或通过声像(视听)教材,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的有效途径。因为直观教具的生动直观,会给学生以有力的启示。

三 充分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化学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恰当地以生活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启迪思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化学平衡是一动态平衡这一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借助比喻:周末超市,刚开门的一段时间里,进去的人很多(比作正反应速率),出来的人很少(比作逆反应速率),所以超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在同一时间内,进出人数相等,则超市总人数不再增多(比作混合物浓度恒定),这时就达到平衡状态。快停止营业时,进去的人少而出来的人多,超市内总人数逐渐减少,此时就处于不平衡状态。由此学生不难理解这一概念。

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是零散不系统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整理、归纳,这时对比这一方法能有效地使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如各主族元素的学习,可从其代表物的原子结构、性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

四 注重解题思路、技巧,启发学生思维

题海战术是多数教师的招式,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劳动,如果能在习题教学中精讲,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习题:用1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多少?

该题用常规解题方法过程复杂,耗时较多。因此在讲完常规解法后,可以启发学生用元素守恒方法(碳元素守恒、钠元素守恒)快速求解。然后再将此题展开,问:如将CO2换成H2S或H3PO4,则溶液中含有什么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又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习题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宽了解题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合理设计认识阶梯,理清教材的逻辑关系,启发学生思维

对于理论性或其本概念的教学,有时难以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手段来揭示有关知识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妥善地理清教材内容逻辑关系,为学生学习设计认识阶梯,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循序获得发展。如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从初中阶段的“物质得氧、失氧”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而深入到“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认识逐步深化,而且是通过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完成的。学生把握了这些典型例证,再结合实例,分析、研究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对偏移”的情况也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就不困难了。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几点体会。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对比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骆虢〕

作者:张定德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教育方法的研究逐步深入,启发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方式当然是启发式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占了前两项,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了做的重要性。

新课程实施后一直强调,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授学习技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主动去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但现在在学校里,学生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生活的本领,但动手动脑的能力却有点被忽视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把孩子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能对学生大搞题海战术,对他们进行无休止的填灌和狂轰滥炸,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我们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试着当堂完成,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这样学生在放学后就放心活动,大胆实践。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什么是安全与危险,什么是合作与互让,什么是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才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不也得到了发展吗?

其次,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创造能力不是先天的,也不可能形成于象牙之塔,只能来源于生活,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搜集各种资料信息,拓展他们的眼界。

再者,要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所想的东西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也只有实践能知道现象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学校也可以尝试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场所,包括大自然、社会实践基地、各种创新成果展览馆、科技活动中心,也包括各类活动室。学校可以和周边的这些场所建立合作关系,给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时间活动场所,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开发智力。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互相配合,这样,他们才会更快的成长,不断的提高自己。

我作为奋战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普通生物教师,就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诚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用民主、平的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有当个体获得心理安全,被人承认、受人信任,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前提下,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一个高高在上、专制独裁、无视教学民主的教师,课堂教学则无主体性而言,学生只能是绝对服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问,有实验不敢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掉。

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校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沟通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从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要给口齿伶俐的同学足够的发言时间,对不完善的回答应启发学生修正完善,而不是否定。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充分运用表扬、激励手段。如在展开讨论时,教师用鼓励的语气说:“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对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时,可以说:“你真聪明,这想法不错。”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说:“我们来听听别人的意见吧!”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地用掌声给与鼓励,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二、加强科学探究教学

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两种方式,一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在灌输------接受,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单一、机械、呆板的学习模式,使他们一旦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便难于适应新的环境。

生物作为一门科学课程,理应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个教学内容,他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强调体验性学习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与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我们应当强调学生参与“讨论”、“实验”、“实践”、“制作”、“调查”等活动。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物。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多指导,多创造条件。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有提高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使学生感到:生物是有趣的,我爱生物!

作者:熊江平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探究

【摘要】我们高中化学课教学进行改革,要求教师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认真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局限于最传统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分析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优点,在化学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兴趣的开发与培养,在教学中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认真设计课堂情景,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去探究式的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重视教学实验课程,鼓励学生多动手去体验所学的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 高中 启发式教学 探究

【课题】自治区十二五课题,课题号:2013JGH229。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文主要是把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去,做到以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化学课堂中针对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变化。做到让学生适应新教学理念,教师做好学生启发者,指导者,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者。本文就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分类如下: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好动力。化学教师要通过所讲课程设计,设计课程和学生启发性教学环境,让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知识,也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做好教学知识的导入,做好知识相关的衔接,来唤醒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教师在课程知识体系上做到过渡,把新旧知识相互衔接做好,但是并不等于直接就把知识导入到课堂中。教学知识的导入是启发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必修2》中讲解乙醇内容时可通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等古代名句来引入,在选修五卤代烃的学习中,可通过足球运动比赛时,如有运动员受伤,队医会为其喷洒一种液态物质止痛,队员又可以上场比赛了,这种物质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相关来引入。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思考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要尽量去设计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对于操作实验过程可以去思考、分析、总结、探讨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体系有所加深印象。如,实验室制取Al(OH)3时,给学生提供两种碱—氨水和氢氧化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使铝离子完全沉淀需要用氨水。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去探究知识,教师把教学重点转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上,在教学知识体系主要注重所讲授的知识必须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关联,教师往往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

在我们启发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实施以后,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上建立了一定基础与兴趣,但是还是没有到教师直接讲授知识的时候,如果过于集中的讲授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在这几段主要是做好与第一阶段相关联知识的准备,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内涵介绍,有针对性讲解,让学生逐渐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化学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结构。教师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障碍,教师要按着学生的思维,把所学的知识从上到下进行排序,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这阶段学生在活动上显得被动,但是在总体思维上体现出来还是比较活跃的。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的时候,教师还是处在教学的主要角色,教师的主要角色体现在不是主管,而是主要负责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一点上,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能够全面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对教学知识的思路清晰,这样才能做到辅导学生。

三、巧设疑问“思维性”

学习知识的动力都是从有了疑问开始,并给与实施的过程。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教学提问,一种是做无用功的提问,另一种是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这两种提问最主要的是在于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设立疑问,要做到从表面到内部,不能过于加快提问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来总结一些问题,通过做实验可以归纳出来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如何证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如何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看待问题,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一种答案,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分析出来多种教学答案。教师所培养的思维是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我们所开设的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集中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合作的模式,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对话过程中进行讨论问题。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

在进行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化学启发式教学中离不开小结课程,化学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相关评价,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总结阶段是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进行总结,看看学生在化学知识结构上进行思维分析的连贯性。启发式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的机械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连续。教师通过了导入模式、点评知识体系、提出一定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的启发式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康生.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3,21(7):65-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公告[J].高等教育,2005(1):13-16.

[3] 石乃风.启发式教学在生化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08(4):42-43.

作者简介:

刘春梅(1974年12月-),女,山东金乡人,职称:中一级,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化学专业。

作者:刘春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力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智能控制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