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漆器的美学内涵赏析

2022-09-11

前些日子有幸观赏到了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展厅在博物馆的二楼, 我第一个就进了楚漆器展览馆, 传承了古老制作工艺的现代漆器展品安静的躺在展台上, 显得格外的肃静、高雅。

据介绍, 这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按照最传统的漆器制作流程创作的, 时尚现代的外观里, 透着古老深厚的美学底蕴。在战国时期,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 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名状的心灵姿态和生命律动, 它似得神化, 至情、至性、至美, 生动地洋溢着自由的情感, 同时幻化出包举宇内的气魄。

楚漆器艺术最具鲜明的特色是它流动舒畅、富于韵律感的线条, 它们顿挫有致, 具有绘画性。

同时, 它以黑红两色为主要色调, 构成中国漆艺的代表性色彩, 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中国人色彩的审美心理;楚漆器纹样形式多变, 有平面造型、适形造型、抽象造型及二维空间、自由透视构图, 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与构图规律。楚漆器是楚人在造物过程中, 对美的追求与探索, 是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应用工艺与艺术趣味的完美结合。

一、楚漆器与楚文化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诞生都与它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从精神层面、文化内涵中去把握艺术形式, 才能理解其实质。对于楚漆器, 亦是如此。

(一) 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特殊的自然环境

天时、地利、人和铸就了楚漆器的辉煌。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 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在“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的窘境中, 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 独行其是, 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 后渐趋强盛。春秋以后, 礼制逐渐崩溃, 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中原平等的地位, 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 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生柔嘉材”的楚地, 又是优质漆的主产区, 丰富的木材和漆树资源为楚地漆器生产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潮温的气候也适宜漆器的生产, 利于漆膜干燥、坚固, 富于光泽, 可谓之地利。楚国直接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 保留着人类早期的本真状态, 而不像中原人的审美心理注重社会政治功利性, 楚人似乎更重视审美对象的娱情作用, 他们没有中原人经历奴隶社会所沉淀下的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的文化, 更多地保留着一种开放心态, 奋发图强的决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此可谓人和。

(二) 楚风、楚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巫风造就了楚浪漫的风情。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社会形态, 使得刚刚从原始时代脱胎而来的楚人, 依然顽固地保留和发展着绚丽多彩的远古传统, 沉醉在奇异的想象和狂放不羁的浪漫之中。他们用狂热神秘的巫术、宗教神话来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困惑。由于楚人重视与神的情感沟通, 较少受到宗法制度的理性束缚, 所以他们的性情远比中原人更加率真、热情、奔放。其文化内涵, 虽以楚文化为核心, 但实际上还融合了巴蜀文化和吴越文化等多种文化。

二、楚漆器的美学底蕴

(一) 漆器图形的浪漫风格

战国时期, 漆器以楚式漆器为核心。汉代, 漆器在承袭楚式风格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楚汉漆器装饰具有较多的浪漫色彩。从屈原的《天问》, 以及长沙楚墓出土的增书和帛画, 可以窥见书画与漆器图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丰富的想象力, 使楚汉漆器图形增添了神奇莫测的浪漫色彩, 尤以仙人、神、怪图形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镇墓兽, 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怪兽, 它头戴鹿角, 虎头, 狼舌, 龙身式连体, 双头。与此相类似的神兽还有马王堆汉墓黑地漆绘棺, 上面描绘的羊头鹿角兽身人掌的神怪。这种神怪手持长矛、坚盾或弯弓射鸟, 也有吹竿、弹瑟、摇铎、歌舞或骑鹤遨游天国的。还有羽化而登仙的神人。他与神怪共舞, 或骑麒麟云游天国。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内棺上的神怪图形中棺上有神人卫士。卫士中有些为人头鸟身、人面兽身, 有些为兽首人身, 或戴面具, 手持双戈和双戈戟兵器, 无限神威。其他神怪还有双首龙、三首龙、四首龙以及人首四身龙、鸟首龙或龙首鸟身、鸟首兽身等。我国古代典籍中,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奇书。鲁迅先生认为它是“古之巫书”。以上漆器中的神怪图形, 有些也见于《山海经》记载。说明这类神怪, 在古代民间传说中早已广为流传。而楚汉漆器中的神怪图形, 则把人们带进了神奇莫测的巫现幻境。

(二) 漆器图形中的抽象美

楚汉漆器图形以龙、凤和几何云纹为主体。虽然龙、凤的图形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龙不离蛇体, 凤不离啄爪和丰美的羽毛。各种图形写实的形象和抽象的线条兼施。通过写实的图形再对照抽象的线条, 使我们感到抽象的龙、凤图形更显得特点突出, 内涵更具有魅力。行话也可称之谓“以形写神”。龙体类似蛇, 其头类似马头, 而有利牙。其抽象图形往往隐藏在三角菱形等几何纹之中。如长沙楚墓出土的木雕等床上的龙纹作几何菱形状, 或变形的菱形几何叶状纹、“8”字几何叶状纹等。几何云纹的特点是流畅多变, 在图形变化中能创造出气韵生动的效果。在各种不同的器形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图形, 如常见的图形往往作涡状旋转、“S”状回转, 或作机械式的韵律变换。千变万化, 而形成各式各样的云凤纹、云龙纹或变体龙凤纹。“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而成为美的化身。

(三) 漆器造型的实用美和变化美

楚漆器的造型讲求实用美, 少数器物追求变化。装饰图形追求灵活, 人物雕塑重在俊秀美;生活日用器注重实用, 其器形以圆形为主, 方形次之, 圆器容量大, 且便于旋制。圆器中有椭圆或扁圆、筒圆。楚器善于在圆器中求变化, 方形器也多半用整块木研削刻制而成, 往往方中带圆。

楚漆器的造型讲求变化美。楚王自称蛮夷, 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不受周代礼制约束, 因而敢于, 也善于求变化与求创新。少数器形在实用的基础上求变化。有些取象于禽鸟, 有些模仿走兽的形态。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乐舞纹鸳鸯盒, 整个器物的造型为1只昂首曲足的鸳鸯, 背部有盖可以启合, 外观秀美, 既实用又美观大方。这种漆绘风格往往把真实的动物形象图案化, 甚至抽象化。楚漆器的造型讲求俊秀美。楚墓中常见的木俑几乎千篇一律地为瓜子小脸, 蛾眉, 细腰, 也许与楚王爱细腰, 以及楚地以细腰为美的时尚有关。

(四) 漆器彩俑的线条美

《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 而国中多饿人。”后来称女子细腰为“楚腰”。《大招》中也有“小腰秀颈”的名句。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大招》非屈原所作, 而可能出自汉代文人的手笔, 但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深受楚文化影响, 墓中所见男女木俑, 几乎都是“小腰秀颈”的美女和美男。

从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来看, 造型俊美无比, 彩绘圆雕女俑用整木圆雕而成, 脸型尖圆, 蛾眉大眼, 小口, 秀颈, 大耳衔环, 双手交于胸前, 细腰微束, 胸前束带下墨绘环瑛佩饰和矶珠组成的串饰。她亭亭玉立, 两目平视, 身材挺拔而俊秀。唐代诗人杜牧《遣怀》诗中也有“楚腰纤细掌中轻”的名句。楚人崇尚细腰, 以细腰为美在战国时期是一种时髦的风尚。楚王爱细腰和唐王爱胖妞 (因为杨贵妃丰满肥胖, 盛唐时期宫廷美女以丰满为美) , 虽然各走极端, 但却分别与当时特定的宫廷贵族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楚腰”的动态图形则见于漆画歌舞图木梳, 图中的细腰美人扭身作长袖舞, 图中的观者为之倾倒。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 所以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也就是说,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 这就有丑恶了。

三、总结

楚人拥有“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气魄和力量的漆器语言, 其所造就的楚文化又是南方文化的代表, 楚文化既吸收了北方殷周文化, 也吸收了南方蛮夷文化, 气质上拥有更多原始宗教色彩和天真的自然气息, 楚漆器充满情感、想象力;纹饰上飞扬流动, 洋溢着浪漫的激情和充沛的活力;色彩富丽夸张, 浓烈鲜明, 由此来诠释漆的灵魂、漆的精神和力量, 营造出一个满是自由想象的灵动世界。通过分析楚漆器的美学底蕴, 我们将挖掘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创造方式, 并从中得到美的陶冶与启示。

在我们今后的美学教学和艺术设计中, 要有“大”的气魄。这种“大, 的精神是前人文化进步历程中形成的美学性格, 雄浑稳健、奔放飞扬、艺术主体的张扬表现出人格主体纵向深人和横向拓展的特征。瑰丽的楚漆器, 最终彰显出楚人博大的胸襟和恢宏的世界观、宇宙观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研究的。

摘要:漆器艺术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 其历史可追溯到汉子诞生以前, 战国时期的楚漆器更是将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完美结合。本文从楚漆器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楚风浓郁的人文环境入手, 从漆器的图形纹饰、器物造型、装饰手法、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展开, 深入而全面地阐释楚漆器的“美学意蕴”的形成, 从而对其进行审美关照。

关键词:楚漆器,精神内涵,图形纹饰,美学底蕴

参考文献

[1]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3:39.

[2] 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56.

[3] 张正明.楚文化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8:36.

[4] 皮道坚.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25.

[5] 季羡林.长江漆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7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缺陷及优化措施下一篇:音乐教育对青少年自主学习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