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愉快教学

2023-01-02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愉快教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关键词]爱心 兴趣 愉快学习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愉快教学就是要致力于把学科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其效率远远超过被动学习。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表明:做为一名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需要,熟悉教材,教学得法,学生就爱学,乐学。教师应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创造一切条件,力争使学生每堂课“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确实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事,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在2005年中考中,我县英语科的平均及格率为41.1,我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及格率为76,高出35个百分点;全县平均优生率为17,我班优生率为36,高出19个百分点;平均分也高出全县平均分21分。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愉快教学”。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的前提

愉快教学是充满爱心的教育,没有师生间的爱心,就没有愉快教学。教师关爱学生所形成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基础。教师关心、爱护、鼓励、欣赏学生,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使其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则有助于强化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顺利、融洽、亲密,则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师生关系存在障碍,彼此隔阂甚至对抗,则教师提不起“教”的兴趣,甚至是无心教,学生则厌学、学不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师生同乐的局面。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和谐。在教学中,通过友好的问候、在课堂上直呼学生的英语名字等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表现不好或其他可能被忽视的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提起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其次,教师的心境总是影响着课堂气氛,所以笔者总是尽量带着一个良好的心态走向讲台,上课时也总是精力充沛、讲课时更是热情洋溢、诙谐幽默使整堂课都在快乐、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度过。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愿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从而喜爱笔者所教的学科。最后达到使学生乐学愿学,教师乐教喜欢教的良好局面。

二、运用灵活教法,优化课堂结构,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要实施愉快教学,教师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在博览、博闻,博思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为此,英语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在“览”、“闻”、“思”中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应针对自己使用的教材,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体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积极创设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课堂上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开展组与组的讨论,俩俩对话、男女生互问互答、大小组间朗读、三四人表演、横排竖排提问、个人抢答等等活动,有时还结合课文内容编写剧本,表演短剧,扩写缩写短文,说格言,顺口溜,讲故事,猜谜语等以充实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自己的读写说能力和开发智力。

三、多鼓励、欣赏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和谐可亲,对学生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束充满信任的目光都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能加强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作为教学对象,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情感的升华。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中错,错中学,边错边学,逐渐减少错误、避免错误的过程。学生总是期待成

功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尝到每一份成功的喜悦。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特别对于差

生来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不论在课堂提问,还是在单元测试中,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比如,让基础差的学生优先回答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取长补短、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信心。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充分研究教材,灵活进行课堂设计,创造趣味性

激发学生热情,灵活多变的课堂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灵活好动是青少年的主要特点,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用学生最熟悉的实物、环境,给学生创设有趣的认识情景,是最方便可行的。

⑴教学“Whatishelike?”时,让学生谈诸位同学、老师、父母……学生很熟悉,谈起来也很自如,我们必须抓住学生

的这一特点,不断设计不同的活动模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兴趣发生转移。

⑵讲授招领启事“LostandFound”时,在课堂上随意收取两组学生的一些物品,把这些物品分发给另外两组同学,然后让得到物品的学生写招领启事,失去东西的同学写寻物启事,写完后,让其读各自的启事,符合者归还物品。

⑶有一次,我穿了一件新衣服,一走进教室,就发现所有的眼睛都盯在我身上。我就故意在教室的过道学着走模特的步子——“时装表演”,引起了学生一片喝彩,我随即板书:

model------------时装模特

fashionshow----时装表演

sweater---毛衣

in(outof)-(不)时髦

学生兴趣高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意犹未尽,对所学内容很快应用自如。

五、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整合是愉快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和活动过程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具有新鲜感。

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电脑及其网络技术以其音像功能强、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等优点已经普遍运用在英语课堂中,它将语音室、录像、投影以及测试等功能集于一体,由于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强大,教师易于用影片或录像剪辑再创真实情景,通过国际互联网还可以同远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口语交际。每次上多媒体课,教师通过主控台不断的变换各种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变得主动、有趣,人物和语言也更加贴近学生,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再让学生模仿和表演就不仅是语言上的模仿,体态语言学生也会模仿的惟妙惟肖,他们的兴致一直保持很高,效果自然会更好,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变换各种媒体,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振奋了精神,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0期,

3、胡旭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03年11月5日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以上只是我在实施愉快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一点反思。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也不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诱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显得很有必要。

由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了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景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实特、模型、图片、灯、录像等直观教材开展教学

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直观教材。教师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感悟

回顾多年来的历史教学经历,领会新课改历史教学下的理念要求,如何搞好历史教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班班通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

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科素养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应该优化教学的资源和手段,利用班班通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优化教学导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好教学导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好导语的素材,即所设计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的内容相关;(2)突出重难点,即围绕教学的知识点有重点的突破;(3)导入的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影响后面的内容教学。

例如,在“人类的产生”中,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了许多的男,男女女,从此天地之间就有了我们人类。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了五色石进行补天。学生在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导语引入下,很想知道人类的起源和产生过程,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丰富的情景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倡导情境的创设,因为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运用一定的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不断的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例如在讲述“和同为一家”时候就采用了编历史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具体步骤可设计为:(1)利用藏族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来渲染背景氛围;(2)阅读文本中与“吐蕃使者求婚”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扮演上述内容;(3)阅读文本中和“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扮演。通过上述的扮演活动,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扮演的活动中进一步地明确了在封建社会里,民族的和亲政策的积极意义。

四,运用文本和视频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

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五,设置学习疑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的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笔者以为,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内容;(2)创设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3)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的完成上述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讲述“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纸的发明在什么时间?(3)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在意义回答了上述的问题之后,通过追加问题的办法提出“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书本教材中没有作过多的说明,比较难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料进行帮助理解。针对该问题,笔者建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和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不仅能够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在历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孙爱卿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教改反思

作者:邓黎阳

体育与健康教学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题。在本次改革中,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如下:

1、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我先不讲如何助跑、如何起跳,而是让学生跳过不同远度的障碍和几个假定的不同宽度的“小河”,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远度应该怎样助跑、蹬地、踏跳,然后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再加以详细解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

2、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有益经验,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创造性十分有利。

在技巧单元教学中,某同学的动作漂亮、优美,就可以将其与几位动作完不成或动作质量不过关的同学分为一组,让该同学来教其他几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探讨、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促进多边互动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健美操教学的创编环节,首先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创编健美操动作及队形变化。

4、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组与组之间的分数也许不同,但是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分数是相等的。因此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充满温情和友爱,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县推开已有两三年了,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在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书后畅想天在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二)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如讲辽宋夏金元的关系时,我设计动态示意图形象直观的再现它们之间关系,直观、明了。讲到岳飞抗金时,我播放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渲染气氛,讲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时,我播放北京故宫历史视频,长城四季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生动地再现历史可以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予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时,我让学生做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进行小组竟赛,讲百家争鸣时,我让学生自编小品,扮成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舌战,这些活动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不在沉闷,不在缺乏活力。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讲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学生难于理解汉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实质。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实行休养生息是因为汉初的皇帝好,不是为了剥削人民。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汉初统治者暂时减轻对人民负担的用意,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挤牛奶的启示”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同一头奶牛,用两种方法挤牛奶。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则死亡);B法:让奶牛吃草养肥,每天只挤5斤,却可连续挤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问:哪种方法挤牛奶多?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很轻易地理解到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

二、新课程改中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三国历史故事会》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很快上完一堂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我在《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中,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在学习《六王毕四海一》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战国时期七雄拼图,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 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让我们一起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数学全套教学设计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