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2022-04-2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民族文化保护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的成果,但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容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过程中却少之又少。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1:

民族文化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影响

【摘 要】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对于我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和陶艺的相互融合,既是现代文明的表现,也是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陶艺作为工艺美术之一,既是民族艺术,同时也和民族文化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中职陶艺艺术设计课程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笔者从研究民族文化对我国中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入手,重点分析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民族文化;中职院校;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方式

引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家中职陶艺教育也要进行有效地调整,以此适应陶瓷产业得实际发展规律要求。从我国成立陶艺委员会后,明确了陶瓷艺术的学术地位。国家部分中职院校更加重视陶艺设计专业。中职院校在设立陶艺设计专业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普及民族文化的特点,明确民族文化对于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加大研究力度,探讨民族文化为我国中职陶瓷艺术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和陶瓷艺术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陶瓷艺术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世态人情、社会生活等,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审美价值、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情趣。

1、民族文化对现代陶瓷艺术的重要性

中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民族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上下文千多年的文化经验,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劳动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托,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将民族文化表现出来,尤其是陶瓷艺术[1]。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精神价值,反映的是我国民族的美好品德与性格。陶艺设计作品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利用陶瓷艺术设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我国的文化特征,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全新艺术魅力。

2、中职陶艺设计专业中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合

陶瓷艺术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表现的是我国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我国中职院校的陶艺设计专业所研究的陶瓷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语言,完美地诠释了中职学生对艺术美的理解,中职教师理解我国民间艺术美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辨以及感性冲动,利用陶艺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进行改造与加工,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再现民族艺术。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将民族精神元素融入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将民族文化以及国际设计语言作为陶艺设计的主流,以此保证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的文化性和社会性[2]。此外,民族文化对于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影响,既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延伸。

二、民族文化对于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主要影响

1、对教学材料方面产生的影响

以往的中职陶艺设计专业课程是以美术基础练习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而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中后,对教学材料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学内容朝着陶瓷艺术学的方向转变。例如:《立体构成》以及《平面构成》等课程,由点、线、面等法则以及肌理内容的教学,转变成陶艺艺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教学。又如:在《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民族文化的影响,要求教师多讲解剪纸、银饰、刺绣以及像雕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为中职学生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创造艺术灵感。再如:《图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民族文化后,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中的吉祥图案以及装饰纹样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将“学”与“用”有机结合,借鉴民族文化的元素和符号语言,巧妙运用陶艺构成方法,设计陶瓷。

2、对人才培养方面产生的影响

民族文化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1)以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在陶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详细讲解陶艺技艺,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陶瓷艺术的基本设计方法。在陶艺设计专业中融入民族文化,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现代中职院校注重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此外,陶艺设计专业教学还需要充分注意对现代设计方法学的讲解,让中职学生能够把现代设计创意与设计方法融入到陶艺设计中,帮助中职学生完全理解艺术设计的规律性,同时还能够解放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于学生民族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前进以及时代的进步,手工文明逐渐被工业物质文明所取代,利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产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的多数民族民间工艺逐渐走向衰败。因此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工艺能力,成为了现代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掌握我国民族手工艺操作技能、工艺流程等,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现代设计方式、手绘方式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将陶艺设计图呈现出来[3]。

3、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陶艺设计专业属于技能,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提倡的是学生的探究学习、实际操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画室、本土地域的特色风景资源、雕塑工作室、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等,采取集体讲解、讨论示范与个别辅导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上,融入民族文化将会对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从教师讲授至师生交流的改变。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民族文化融入到中职陶艺设计专业后,教师利用现代设计教学模式,要求中职学生将所学陶艺设计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设计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与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敢于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2)从课堂教学至课外时间的改变。中职陶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仅利用课堂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信息与动态,让学生加深对我国陶艺市场的认识,为陶艺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造基础。此外,民族文化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课外调研这一方面。教师要带领中职学生走进我国民族村寨,以此完整地反映民族工艺特征。学生要亲身感受我国民族艺术的色彩、材质以及造型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学生在创作中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资源,调动自身的创作积极性,以此达到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4]。

三、结语

陶艺具备了边缘交叉性、兼容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而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使得陶艺设计课程具有了本土文化特征。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研究,探讨民族文化对其的影响,为改进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杨冰,周燕.浅谈民俗文化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应用[J].景德镇陶瓷,2008(02):21-22.

[2]饶爱君.民族师范院校陶艺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10(24):299-300.

[3]李应军.基于旅游人类学视野透视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7(09):119-120.

[4]沈鸿晶.基于地域性民族文化的民族陶艺课程教学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2(02):84-86.

作者:赵洁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2: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民族文化保护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的成果,但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容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过程中却少之又少。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能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传统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教育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教育的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形成、创造和发展,因此要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探索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除了进行理论的研究之外,还要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以探索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引言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能够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育内容的合理化和教学内容的融合也影响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但现阶段民族文化在教育中传播得并不顺利。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介,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活动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除此以外,各民族在改善民族文化传统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困境,探索研究了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策略。

一、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学生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许多人从海外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和不同文化交流频繁。传统民族文化必然面临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受主流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形成了认知偏见。认同其他国家的文化,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如其他民族的东西好,尤其是作为中学生,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忘记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不浓

相对聚居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资源,散居地区缺乏人文地理资源和少数民族聚集地传统的风俗、生产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经验等条件,散居地区在这方面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上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散居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发展方式,创造了一个国内外文化互动的环境,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改变了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式。毫无疑问,我国人民的传统文化资源、环境和文化气候在现代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发生了重大變化,导致我国学生对民族遗产的看法受到了负面影响。

(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涉及较少

教师职业决定了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者,赋予他们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然而,由于考试带来的压力,目前学校教育主要是学科教育,教师更注重科学文化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很少能在课堂上讲授关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而且有些教师本身对我国族传统文化知识就不够了解,这也制约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

(四)部分教师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热情不高

部分教师存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热情不高。大多数教师在回答“您认为对我国族中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回答非常消极,有的教师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可有可无,有的教师表示没有精力,有的教师表示自身就不是很了解,没有能力。具体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有部分教师认为学校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面临将来的中考或高考时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则认为无足轻重,没有充分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缺少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动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民族感到无所谓,甚至有人并不以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自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一样,部分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并且没有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出现危机感到担忧,更谈不上考虑怎样通过学校教育去挽救、传承、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了。

二、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一)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的培养

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本民族成员的认同与接受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重点,民族文化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一代传承一代。民族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链便出现断裂。然而当前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上往往注重让学生精通某项民族技艺,却忽视了对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一种理性的认同,而非是一种夜郎自大的、盲目的认同。即费孝通所说的"文化自觉",我们只有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正确看待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而形成一种理性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首先对于自己的乡土文化要有所认识,认识并不是为了保护它,重要的是为了改造它,正所谓推陈出新。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最终的目的在于对其的推陈出新,让它更加有利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是打着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旗号,盲目地坚持民族传统文化,而是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文化保护的工具。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简单地在学生中培养一定的民族文化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为他们在基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开发、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由于散居地区学生受主流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民族认同感较低。所以对于我国初中生而言,培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认同十分必要的。这对我国族自身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自身来讲,民族认同感能够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使民族成员同心协力的保持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整个民族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民族认同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中包含着文化认同的内容。可以说,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是同质的。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对于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感,即使掌握了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也不能形成很好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调查过程中我国族初中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态度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文化测验成绩上却没有显著差异的现象,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或民族认同感没有完全觉醒,所以,即使他们掌握这样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和自身的我国族民族认同统一起来,造成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和认同上的差异。

(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散居地区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上的保障,文化氛围不浓,这种情况主要是地理差异所造成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消除这种地域差异,所以这种局面没有办法取得根本性的改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它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另一面,教师、学生和教职员工创造的传承精神得到了强化,并代代相传。老一辈的师生把学校最好的文化传统传承给下一代的学生,保持着优秀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它吸收和融合了世代相传的社会导向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正因为校园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时,要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使学生在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校园物质文化可以通过建筑设施、自然景观等表现出来,笔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我国族中学的校园都有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在珲春和通话的我国族中学,一进入校门,最醒目的建筑就是高高耸起的秋千,而学校也是以我国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对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比起传统民族文化接触更为直接,因此可以将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连接。让校园文化时时透着感染力和号召力。笔者走访过程中,在很多学校都体会和经历了我国族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能歌善舞等民族特征。鉴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想要促进我国族传统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必不可少。

(四)加强散居地区学校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

没有学校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在学校教授我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一个空洞的声音。因此,学校应更加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首先,学校的教育负责人要端正教育态度,更加重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肩负起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民族特点进行教育,开展日常教育活动时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克服民族自卑感,使学生具有民族认同感。作为学校的领导,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完成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教学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提高民族文化教育水平。最后,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积极借鉴我国民族地区中学的成功經验和做法。积极思考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五)增强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

教师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在文化传承中所担任的角色,正确的地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行为举止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往往能够影响到整个班级,因此,要增强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文化传承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增强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前提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内涵。学习传统文化的多面性,形成对本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其次,各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探索和形成符合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六)加强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学习

我国学生在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的匮乏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对症下药,着重对学生进行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的传授,具体实施起来可以依靠学校中不同科目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涵盖特点。同时,根据当前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文科教师和音、体、美科目的教师在态度分数上明显高于其他科目的教师,这些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更有热情,而且,我国族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也与以上科目教授的内容相符,所以完全可以经由文科教师和音、体、美科目的教师对我国民族历史和文学方面知识进行探索和开发,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实施。

(七)增强教师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

教师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知识教学的质量的高低,因此,应该注重增强教师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而且通过实践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初中教师参加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情况并不理想,绝大部分的教师没参加过或很少参加,所以,教师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亟待加强。具体而言,应该加强对教师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层面的培训,并且需要学进行有关“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的培训。

(八)发挥学校、社会、家庭集合作用,形成文化传承多种渠道

学校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最主要接触传统文化的场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家庭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很重要。此外,媒体和互联网也是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将传统教育融入我国正规教育体系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学校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学校教育在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限的,并不包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要素。因此,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就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融合发展。

结语

当前的世界文化呈现大融合的特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文化发展大环境下,学校教育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充分认识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作用,并且要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多个方面入手,完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段兆磊,丁琴.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J].2020.,

[2]李纯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校教育路径——浅谈小学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式[J].新教师,2019(3):2.

[3]陶嘉欣.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探讨[J].陕西教育:教学,2020(1):9-10.

[4]韦花妹.论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以马山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为例[J].中外交流,2019.

[5]石中琪.农村民族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研究——以马山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为例[J].中外交流,2019,000(007):355.

作者:张贻春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3:

动漫产业与我国民族文化传播

【摘 要】 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动漫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中国动漫承载着艰巨的使命。作者从动漫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以及当今动漫品中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动漫产业中文化传播的特性,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动漫传播道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 动漫产业;文化传播;民族文化

动漫产业已然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各国动漫争先抢占市场,伴随着动漫作品的传播,它所体现的文化内容也在悄然传播。在我国经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时代,如何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利用动漫产业服务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值得动漫艺术的创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一、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1.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动漫产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十分紧密,动漫产业也在文化传播市场上展示着自己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动漫产业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而动漫作品中会不可避免的掺杂文化因素,甚至有着强烈的政治观点。例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着《葫芦兄弟》《哪吒闹海》等经典本土动画,而这些作品也塑造出来八零后正义和不畏强权的性格。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许多国外动漫抢占了中国市场,《死亡笔记》等国外的消极动漫作品也给我国青少年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纵横交错的文化文明和世界观价值观让九零后一代人被一部分社会舆论曾作为“毁掉的一代”“脑残”等。作为动漫产业大国的日本则从动漫中受益匪浅。日本的围棋曾经是世界上的顶尖水平,不过后来不仅被韩国甩在身后也被中国赶超,但这样的态势如今已经得到改善,但这并不是日本围棋机构的功劳,而是得益于动画片《棋魂》的热播。由此可见动漫作品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2.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民族文化

我国的动漫产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沉,原因是在于动漫的形象塑造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这核心竞争力就包含了文化资源,在众多的外国优秀作品中,都蕴含着其民族的特有文化。甚至像美国这样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匮乏的国家会挖掘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来创作,《花木兰》、《阿拉丁》等异国题材在美国动漫里出现,将民间艺术,古典文学、古代神话和童话故事与动漫艺术相结合,让观众形成文化认知拉近亲切感。作为动漫强国的日本也曾借用希腊创作出了流行一时的动漫作品《圣斗士星矢》,虽然选用了神话形象及农神庙等场景,但是人物性格却体现了日本人尚礼而好斗、服从而不逊的特点。圣斗士雅博菲卡在即将战死之际仍然不接受援助,那句“你忘了黄金圣斗士的战斗一直是一对一吗?”这句话是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而中国拥有这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众多经典的古代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还有优越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都是中国动漫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中国文化的动漫传播的现状

在上个世纪,我国曾涌现出了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牧笛》、《九色鹿》等为代表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题材是大多取自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小说以及寓言故事。在美术风格上也是借鉴中国水墨画及传统壁画等艺术形式,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国中文化特色并为国际动漫行业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因此在国际动漫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称为“中国学派”。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3D动画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真实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另外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外国优秀动漫作品,尤其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动漫强国迅速抢占了我国的动漫市场。再加上国内动漫行业的变革也使得动漫创作者变得迷茫,不再有过去那样用心的传统风格作品,在追逐商业利益和盲目模仿国外作品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在民族文化复兴道路上我国的文化需走出去,要努力提升我国的创新、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国家任务。因此,也出台了更多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国家方针政策。在2012年6月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也对新时期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战略部署,国漫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5年的中国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还未上映之时,就在前期的宣传阶段拥有了一大批国漫支持者和媒体的热捧。一经上映立即引起了轰动,并创造了9亿多的票房,国漫在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后开始回暖。并且这部动画电影的观众并不仅限于青少年和儿童,打破了我国动漫作品低幼化的形象。《大圣归来》在创作手段上有借鉴好莱坞的模式,但是仍然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剧情上《大圣归来》并没有直接引用西游记中的故事,而是巧妙的从孙悟空逃离五指山为故事起点,在原故事素材的基础上加以改变,描写了孙悟空经历了挫折后重新找回昔日齐天大圣风采的过程。这一点不像往日的作品把经典一遍遍的翻拍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新鲜的故事内容让观众眼前一亮,带着好奇的心态追随着剧情发展探索影片的魅力。这一故事情节的设定也符合中国当代的国情,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在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辉煌可能已经不再,而新的历史机遇等待着人们去探寻,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我,重新找寻自我。《大圣归来》中有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例如体现着古代的建筑风采的长安城以及悬空寺等场景,服装上也有绸缎及披风等中国色彩的传统服饰和京剧脸谱。情节中也出现了许多脸谱、皮影戏、京剧和秦腔的有着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元素,跟观众以强烈的民族文化认知。

《大圣归来》的热度还没有消散,国漫又迎来了另一部作品《大鱼海棠》,这部作品虽然不及《大圣归来》那么轰动,但是5亿多的票房也是不错的成绩。《大鱼海棠》这部作品改编自庄子的《逍遥游》,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可以看到《山海经》、《搜神记》等古代神话典籍的元素。雖然该作品有很大争议,美术风格和角色造型上有浓重的日本动漫痕迹,但其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推广作用依然是功不可没的。首先,整部动画以象征着中国的红色为主要的色彩基调。不论是逢年过节贴的对联还是放的炮竹,亦或者中国的剪纸和红包文化,还是婚礼中的服饰,都可以看出红色是中国的喜庆色,因而一杯称之为“中国红”。而在这部动画中,主人公椿、湫、鲲等人的服饰都是红色的,在场景中也充满了红色的大鱼、红色的建筑及家具、红色的海棠花等等,如此强烈的色彩冲击为全片奠定了浓重的中国风。

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动画中的建筑元素,该片让中国福建客家族的传统建筑土楼被更多人关注,土楼是以居住为主生活起居位于外圈并具备防御功能的建筑,以夯实的土墙为基础,内部穿插木结构搭建而成,整体造型以原形为主,还有方形和五凤楼这几种类型,影片的场景都是根据真实的建筑原形而设计的。

影片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服饰上也尽显这民族文化特色。女主椿的服饰原形是汉服左衽,鲲死前的服饰是我国沿海地区渔民的棉布短衫和吊脚裤,灵婆的服饰则参考了京剧老旦的戏服。

在影片的配乐上,包含了二胡、三弦、古筝等中国独特的乐器演奏,将大气磅礴、空灵缥缈的美妙画面展现了出来,具有中国人所讲求的意境美。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书法、卷轴、石狮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物件。还有在整个剧情中,万物之间的存在关系体现着中国的太极文化及轮回的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

除过我国创作的动漫,国外的动漫作品也在挖掘中国的文化资源。在上个世纪, 就有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所创作的迪士尼动画《Mulan》,还有根据我国春秋战国故事而创作的日本动漫《十二国记》,近年来,美国梦工厂以中国功夫为主题创作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更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了高潮。但是国外的中国元素动漫作品中却加入了大量的自身民族文化,例如在《功夫熊猫》中,这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却有着美国色彩的个人主义观念,在反派角色大龙要侵略和平谷的時候,尽管知道和平谷的动物们以及自己的浣熊师父都会受到攻击,却任然选择了离开和平谷回到父亲身边,这就是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体现。后来与大龙的决斗也是依靠一己之力取得胜利,这都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

三、动漫产业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方法

首先要利用动漫传播民族文化就必须做出优秀的动漫作品,我国的动漫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观众对国漫不满意的点主要在故事内容缺乏创意、不够有吸引力。就比如动画片《西游记》,这样把经典又嚼一遍的没创新没亮点的作品已让观众对中国动漫失去了信心。因此,中国动漫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作出故事情节能够吸引人的作品。正如《大圣归来》,它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原搬照抄西游记的情节,而是在其故事背景下创造了一段新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是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对社会中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观的展现,对观众审视自我寻找自我的情感激励无疑都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因素。所以动漫创作着一定要深度了解中国文化的广博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动漫创作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并且结合当下的社会特征完成故事的内容创新,在满足观众对剧情内容的消费需求下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

另外动漫是及视觉与听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包括人物造型,场景设定,运动规律,画面结构,背景音乐及对白配音等多种要素构成。我国的作品近年来盲目追求技术手段赶超美日动漫,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了一大批画面绚丽但内容粗制滥造的作品。在动漫节上我们能见到一大批美日动漫角色的cosplay,但是却罕见中国的动漫角色,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动漫在角色的形象设定是审美不足并缺乏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中国许多作品注重视觉体验而忽略了听觉感受。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动漫在配音方面有一个独特的声优体系,通过特定的声线说话从而更好的展现觉得的特点,这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而日本动漫中的配乐更是非常出彩,造就出了许多的音乐人,由此可见,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一定是集结了多方面人才并且在良好的团队协作下才能完成的。我国拥有特征鲜明的传统器乐,也有着丰厚的古典音乐文化,这都是我们忽略掉的宝贵财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国动漫创作的优势资源。而目前我国的动漫行业却在一段时间盲目效仿国外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便是我国动漫缺乏民族特色的原因。回顾中国学派能够在国际上享有艺术价值,其关键就是有明确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所以要让中国动漫在世界上立足,要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就必须保持自我文化。在形式技巧上,我们需要学习动漫强国的技术有点,但在内容上,我们必须将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想要立足世界就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为动漫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要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让我国的动漫拥有竞争力,才能使得我国的动漫产业更好的把民族文化传播出去。

传播民族文化就需要让其他各个各民族能得到文化认同感,这需要找寻中国优秀文化中能够给其他国家人民能够带来共鸣的切合点。要将本民族文化传播出去,就必须让用别的国家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动漫艺术的国际交流合作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共同性的方式,跨文化实验也是方便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顾毅. 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的创作得失. 上海. 上海艺术评论,2016

[2]郑自强. 动漫产业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研究.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蒋璐. 从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论跨文化传播. 长春:东北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胡倩. 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简介:

廖贵毅(1991.12—),男,汉族,籍贯:陕西兴平,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动漫艺术研究,研究方向:动漫艺术研究

作者:廖贵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理教师课程能力论文下一篇:教师角色转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