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工程整改方案

2022-07-24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面子工程整改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面子工程整改方案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

案例正文:

巨大的广场、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门市以及漂亮的别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苏皖一些传统农区的小城镇。而不少农民对此却颇有微词,他们抱怨说,加快小城镇建设本来是件好事,但现在却成了某些干部捞取政绩的“面子工程”。

领导脸上要贴金,牛不喝水强按头

一踏进号称“中华果都”的江苏丰县某镇,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北方乡镇少见的气派景象,而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丰黄公路旁那红瓦盖顶的别墅了。然而,当你走进这些别墅时,不由得为眼前所见而震惊:披着豪华外衣的别墅里面,大都是半拉子工程,有的连门窗都没有安装。屋里院外杂草丛生,粪便满地,臭气熏天。一位住在附近的群众告诉我们,由于没有人住,这里成了过往行人的“公厕”。

别墅变“公厕”,这是哪位款爷钱多得可以随便乱扔,还是哪位房地产商被深度“套牢”?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房产的主人衣衫破旧,面容愁苦。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富商巨贾,相反倒是一群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的国有果园职工,而陷他们于绝境的竟是镇政府的一个“城市梦”。

像该镇一样,苏皖农村的大多数县还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政府拿不出多少钱来用于小城镇建设,于是不少地方把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民间,提出要“借用民力”、“以地生财”。但是,在农村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小城镇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农民不愿意远离自己的耕地到集镇建房落户。即使少数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也宁愿到县级以上中心城市居住,因为那里有更多的谋生之路。

农民积极性不高,房子盖不起来,一些地方就采取行政命令逼着老百姓“挖掘潜力”。“中华果都”的领导们使用的手段颇为强硬,“不盖新房,就扒你老屋”,万般无奈之下,许多职工不得不拆掉自己本来不错的住房,举债盖楼。果园一分场职工年介田家里本来就穷,为了盖楼借高利贷2.5万元,共投资3.7万元才完成了土木工程,最后因还不起借款,刚盖好的新房又被抵押了出去。

在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类似的情景也在上演。1996年初,镇领导率队到苏北参观学习后,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采取“非常措施”,拆房扩路,大干快上。有户姓葛的大家庭,共被扒掉28间瓦房,未获分文补偿,仅被批准花9000元购买了相当于原来5间房面积的地皮使用权,而且必须建成二层以上统一规格的楼房,留走廊,贴瓷砖,一切费用自付。全家因此损失4万多元,至今仍背着近3万元的债务,为此,葛家老人已经不知道哭过多少回了。

一位农民诗人目睹此情此景,忍不住写下了《山坡羊》的诗句:“为筑洋房,抠破钱囊,忍看农民拉饥荒。层楼起,债台长,束紧裤带奔小康。旧郭新城凭臆构,朝建煌煌,暮拆光光。”

急功近利建新城 短期行为搞规划

作为启动农村市场的突破口,小城镇的崛起在不少地方确实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不少沉寂多年、发展滞后的小城镇一下子变成了大工地,短短几年时间里,一座座旧镇换了新颜。红红火火的表象背后,也有少数象“中华果都”一样的乡镇脱离实际、盲目跟风,致使群众怨声载道。一些县把小城镇新增多少建筑面积当作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层层下指标,级级压任务,要求乡乡动工、镇镇建设。有的甚至还定出了时间表,提出5年再造一个新城。小城镇建设基本处于无序的、粗放的、盲目赶速度、上规模、扩总量的状态中。

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县为了促进小城镇的繁荣,不仅强迫农民进城盖房,而且还把吸引农民进城的指标分解到机关干部的头上,要求每个干部帮助1—5户农民进小城镇盖房,并且一律要盖楼房,迫于无奈,县直机关只好四处筹资建房,有的机关干部甚至自己掏出上万元来完成任务。

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致使不少地方的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即使一些有规划的,也多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建几条街,盖几栋楼,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种功能区分不尽合理,混杂现象普遍。在建筑风格上,许多地方更是千篇一律的二层小楼,没有任何特点。“一条街,两张皮,鸭舌帽子一样齐”的临街建筑,以及“火柴盒式”的民房,成了一些地方小城镇建设的共同写照。这些一哄而上的低品位建筑,一时看起来还说得过去,可以写进某些领导的“政绩薄”,但几年或十几年一过,又要落后,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下一轮的大拆大建,这种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农民唱起“空城计” “面子工程”栽面子

兴业才能强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方只重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却忽视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过于超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使巨额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有的地方甚至唱起了“空城计”。苏北有一个乡曾经作过一次调查,全乡不算在建和准备建的房屋,光现有的房屋就有80%以上闲置。由于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许多拿不出钱来发展生产,不少人因为背负沉重债务,刚盖上新房有沦为新的贫困户。

强扭的瓜儿不甜。近几年来,“中华果都”由于将内部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中的大量资金投入到不切实际的小城镇建设上,使本想成为城镇一景的“面子工程”变成了人见人烦的“败笔”。投资数十万元安装的路灯因为没钱买电,只为外地的参观者亮过几次,平日只能在白天看得见。投资上百万元的大观园,更是门可罗雀。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镇里的财力耗尽,负债累累,导致果园退休职工养老金、教师及干部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人们上访不断,弄得领导彻底没了面子。

在小城镇建设中,为什么“领导热、群众冷”?“领导要政绩,群众要小康”是一个重要原因。诚然,地方上要人们进小城镇盖房也是出于好意,可以有效地节约耕地,方便人们购物、就医、上学。当时当“好意”一旦被某些人当作捞取政绩的筹码时,就会变成百姓的灾难。有识之士呼吁,小城镇建设要真正做到量力而行、实事求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实事,少做表面好看、热闹一时的文章。

第二篇:如何辨别员工的面子工程?

如何辨别员工的面子工程?上司都会喜欢勤奋的员工,员工勤奋了,工作效率也会增高,公司也会跟着盈利。然而,据HR讲述,不少员工,喜欢假正经,这让公司领导很是头痛,如何辨别员工是否在认真工作呢?传邦人才招聘网给你以下几点建议,让你轻松识别员工是否在做面子工程:

第一招:手持文件四处走

拿着文件的人看上去像去开高层会议,拿着报纸的人则好像要上厕所,而两手空空的人则会被人以要外出吃饭。有需要的话,假勤奋的人还可拿些文件回家,人家一定以为他是一个以公司为重,不惜用上私人时间处理公事的好员工。

第二招:时时刻刻用电脑

对很多人来说,在办公室埋头电脑的人就是积极工作的人。但谁知道,他在做什么呢?他可以大写情书,计算一下股价……尽管做些跟工作无关的事。假如你把他捉个正着,他大可托辞在学习某一个软件,为公司节省培训资源。

第三招:办公桌上堆如山

只有公司高层才有秘书收拾办公室。打工仔的桌上太过整齐,反而会令人误以为工作不够勤奋,甚至另有高就。何况,对旁人来说,去年的文件跟今日的文件根本没有分别,有人来找他要文件,在文件堆中找出来,显示他的工作很繁重。

第四招:常常扮烦躁不安

旁边的人烦躁不安,你会觉得他一定有些重要事情要办吧。所以,他就带着有急事要办的样子,让人以为他尽忠职守。或是在众人面前,叹叹气,大家一定明白他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第五招:早来迟走样样好

他通常不比你早下班,而且在别人离开后,在你面前出现一下。有重要的电邮要发,则在早上七时和晚上八时以后发,收信人一定对他的“拼劲”留下深刻印象。

第六招:深奥词汇武装到脑

有空常看电脑杂志,吸收一下流行的资讯科技界术语和新产品名堂,众人议论时,这些词汇便大派用场了。同事以为他是电脑通,其实他是现趸现卖,虚有其表。

第三篇:警惕政务APP成面子工程

政务APP乱象

近几年,“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口号随处可见,各地的政务服务类APP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随着政务APP的推出,政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的政务APP重复开发、荒于管理、不实用等问题日渐凸显,俨然成了信息时代的面子工程。

开发设计,“只唯上不唯实”。

有的各部门APP内容大同小异,区别仅在于图标及名称;有的APP仅工作人员下载,百姓根本不知;有的步骤繁琐,百姓无法正常使用。“乱象”背后,我们看到有的政务APP开发目标人群是上级领导,而非人民群众;用途是展示、观摩,而非为民办实事。这些投入数十万财政资金开发的政务APP,成了为标榜业绩的政绩工程。

为官之道,在于为民。推进政务上网、信息上网,简化群众办事流程,是新时代转变社会治理模式、落实简政放权的重要途径,本应为民办事的政务APP成了领导的“玩物”,如此做法,哪还有敬民之心,怎么行简政之道。

终端设备,大搞形象工程。

“政务一点通”、“XX通”、“阳光XX”等各个系统的触控平台似乎已成为基层为民服务大厅的“标配”。其他部门的触控平台有的“正在路上”,有的早已遭到弃用。有的地方在农村安装巨大的LED显示屏,有的地方将触控平台安装至角角落落,真的需要如此数量的触控平台和显示屏吗?显然,有人将这做成了形象工程,建设过程中忽略实用性和性价比,为了创造更佳的观赏效果不惜投入巨资。

当“初心”已变,一切建设也便走了样。政务APP本应是群众积极安装使用的“办事神器”,却成了“可远观不可使用”的“观赏品”。

后期维护,多成“烂尾工程”。

笔者自应用商店随机下载安装了各地的十余款政务服务类APP,内容仍在更新且能够正常使用的仅三款。更多的政府APP虽投入成本耗费心血开发完成,但忽略了APP的背后需要相应的人员维护,需要及时的信息更新,需要根据群众需求对内容进行调整,最终虎头蛇尾成了“烂尾工程”。

在事前不进行仔细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匆匆上马的政务APP经过时间的考验统统“现了原形”,宛如城市中留下的“烂尾”工程,竖立在应用商店中供浏览的群众耻笑。

政务APP表现出的问题形形色色,但归根结底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斥巨资为“小众”服务,以领导满意为目标的APP建设必然淡化了方便百姓的功能属性。唯有放下政绩观念,建设“接地气”的政务APP,才能摆脱“僵尸APP”的尴尬境地,才真正担得起“政务APP”的名头。

第四篇:区域卫生信息化不是“面子工程”

作者:上海长宁区卫生局信息中心 郑涛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区域卫生信息化成为卫生信息化建设者口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大家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但同时,在很多人心中也不免充满了困惑,区域卫生信息化到底价值几何?会不会建成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花瓶?或者仅仅只是一个“面子工程”?

医改的有力支撑

作为一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有如下一些具体体会: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医疗体制的改革,区域卫生信息化就没有太大的价值;其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必然成为医改的有力支撑;第三,区域卫生信息化正在逐步扩大其受益人群,最终有一天,大家会像离不开互联网一样离不开区域卫生信息化。

区域卫生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很难立竿见影地产生直接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但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支撑、对于提高诊疗质量、降低就诊费用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从长宁区的实践来看,历经三年的耕耘也许还只是起步,但是已经收到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长宁区有区属医疗机构16家,其中二级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长宁区没有三级医院,从医疗机构布局方面来讲,这是我们的缺憾;但是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提升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效能。

在长宁区的医疗机构中,不分级别,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相当均衡,HIS、LIS、RIS、PACS等等一应俱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二级医院相比,还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全科团队服务信息系统等,具备了很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条件。从2006年起,我们开始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2007年建成,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区县。区域卫生平台整合了居民在全区各医疗机构就诊或者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记录,真正实现了居民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了在各个医生工作站上的有条件的调阅。

深化平台应用

建立平台不是目的,平台的应用才是我们的目标。平台的应用不仅要靠培养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主动地根据需求去开发应用。根据我们近三年的探索来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应用可以从医生、管理者和居民三个层面来深化。

1.区域卫生信息化能为医生带来什么?

(1)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提高诊治准确率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立了居民在区域内的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包括了既往所有的诊疗信息、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和个人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等。对医生全面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诊治手段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同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来说,这个平台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知识库,学习到上级医院医生和专家的诊疗方法,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诊疗水平。

(2)全方位提供诊疗路径,减少诊疗缺陷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生不仅能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平台还能够主动为医生提供警示功能,如重复检验检查、近期同类用药提醒、诊疗规范提醒(根据患者的诊断信息、近期检验检查对应规则库,提醒应执行的检验检查和诊疗行为)等。通过实时提醒的手段来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促进诊疗规范、减少医疗事故、减少患者就诊费用等。

(3)一站录入,多方共享,减少重复劳动

对于医生来说,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还是如何从大量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大大解放了医生的重复劳动,但是,如果医院与管理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共享,那么仍旧存在很多的重复劳动,比如传染病直报、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等,这些都涉及到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疾控中心、疾控慢病管理机构、妇幼所等管理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有了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所有这些曾经需要手工额外填报的信息都能通过平台自动采集和传送了。甚至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比如双向转诊和二级医院出院病人的社区随访,只要轻点鼠标,所有的信息都能自动收集和发送。

2.区域卫生信息化能为管理者带来什么?

区域卫生信息化能为管理者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管理者能通过平台及时掌控全区的医疗业务状况、区域内人群的健康状况分布情况等,及时掌控信息便于更合理地调配资源。

其次,区域卫生信息化带来了资源集约化管理,能有效地节约资金,提高信息化效能。

同时,区域卫生信息化使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能更便捷地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如临床检验实验室、远程会诊中心、临床影像专家会诊中心、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等,这些都离不开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

另外,区域卫生数据中心作为一个二级平台也成为了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与市级三级医院、市级卫生专业管理机构(市疾控、市卫监、市妇幼所等)及国家专业管理机构(国家疾控、国家卫监等)信息交互的桥梁,许多不得不花费医生大量精力的报表和报告卡现在都是后台自动抽取、自动生成,非常有效地节约了医生的时间,并提高了报告的准确率。

高效的另一个直接好处是,可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服务中去。如长宁区的慢性病业务协同管理系统上线之后,实现了慢性病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干预,转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的协同管理。仅仅半年的时间,慢性病的控制率提升了一倍,而慢性病的重点人群管理人数提升了三倍,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3.区域卫生信息化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

区域卫生信息化除了要为医生和管理者提供方便外,更重要的是为居民带来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区域卫生信息化整合了居民在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卫生服务信息,建成了居民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这个档案必须是能为居民所掌握的,这有助于居民全面了解自身健康记录和发展历程。同时居民能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的诊疗报告,避免往返奔波。提供多种直观感性的方式吸引居民更加关注自我健康,使居民对于健康的自我管理成为习惯。治病只是手段,关键是让居民掌握健康生活的方式

第五篇:城市与城市管理“面子工程”带来多

“面子工程”带来多少浪费

今年酷暑时节,长三角不少城市连连闹起电荒、水荒,可某座城市居然在大马路两旁给树木盖起了“空调房”----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喷水冲凉来降低温度保持水分。一位园林工人埋怨:这些奇花异草是政府花了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根本就是水土不服,如今伺候它们的成本是个“无底洞”。

类似给“洋”花木盖“空调房”的怪事,近年来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比如一个人口不过四五十万的县级市,建了一个可以容纳近十万人的体育中心,草坪和塑胶跑道都是进口的,每年养护费要花上百万元,赛事却寥寥无几。这些一掷千金的烧钱大项目,往往被冠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要建什么“标志性建筑”啦,要凝聚人心增强城市竞争力啦等等,实则无非是某些领导干部评功摆好的“面子工程”,是急功近利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对城市改造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地方没有把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用到解决社会发展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上去,而是贪大求洋,事事争第

一、破纪录,不切实际地比赛建大广场、宽马路和各种奢华透顶的形象工程。他们挥霍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和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感情。

一位老同志曾对记者说,现在一些地方的领导越来越敢花钱,敢搞“面子工程”。这种现象值得警觉。为什么我们喊了多年的狠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在有些干部眼里不仅没有起到警戒作用,反而愈演愈烈呢?政绩考核和评价体系上肯定存在问题,地方财政资金监督、土地等资源的合理调配必定留有漏洞。否则,就无法想像一个地方领导头脑一热,就会呼啦啦上一批不可思议的“面子工程”。

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面子工程”浪费了宝贵资金和资源,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子工程”不除,铺张浪费难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有必要强化科学的政绩考核,加大对地方财政支出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土地、资金等管理,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刀刃”上去。对那些恣意妄为、乐于“面子工程”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曝光和查处,让他们脸面无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孟子及其作文素材下一篇:麻疹防控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