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2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思维品质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大学语文是非中文类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引导学生有效筛选信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抓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注重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大学语文论文 篇1: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建议

[摘要]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一些明显弊端,就大学语文如何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 改善 提升 大学生 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卢毅(1974-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陕西西安710021)

社会体制的不断革新、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出现很多问题。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除了以文学作品特有的 “美”与“情”两因素陶冶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有意识地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精髓能真正渗透和内化到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

一、针对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

当前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存在于不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中,一些学生在学业、爱情上遭到挫折打击后,不能冷静思考问题,冲动之下表现出不应有的极端行为。笔者曾亲历一名大二学生因在期末考试中舞弊,被学校通报批评并取消了最终获得学位的资格。这名学生在遭到处罚后,不但没有冷静反思,反而立即找到校领导抗议处罚过重并提出立刻退学。这种行为显然是偏激执拗思维下感情用事的结果。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不仅丝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问题性质进一步加重。同时,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充分暴露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众多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主与创新,往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学生偏激执拗与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大学语文不妨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论语》《孟子》《老子》及《庄子》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不但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更蕴涵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儒家中庸的思维模式,道家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都有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极端、不偏激,思维变得灵动圆通、豁朗达观。尤其是道家哲学,其贯通宇宙自然与人世社会的阔大境界,含藏内敛、包容万物的深沉气度,以及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都启示我们思考怎样以一种达观豁朗的心胸面对挫折和打击,做一个有容乃大、胸襟广阔之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一种灵动圆通、磅礴大气的思维方式,把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进取精神与道家“知其不可而不为”的迂回曲折之术结合起来,改变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灵活智慧地思考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有传统哲学的选章,教学中可以不局限于所选篇章,针对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弊端扩展有关内容,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中的精粹,使学生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同时受益。

二、针对盲目趋同、缺乏主见的思维弊端,强化以“独立思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和相关阅读

纷纭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和一些负面的校园现象,常令一些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无所皈依。而思想的无所皈依,又必然导致心态的消极怠惰与行为的颓废堕落。特别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冲击下,面临的网络伦理危机使有关专家忧心忡忡:“隐藏在网络空间的大量不良因素,使他们原有的道德经验与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伦理危机。”①因此,怎样引导大学生辨识急剧变化的社会思潮和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盲目附和、盲目趋同;怎样使他们把握好自我的人生航标,做一个明辨是非、正直勇敢、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成为当下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盲目趋同的思维弊端,首先,大学语文课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循循善诱,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在作品分析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抒己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对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特别应注意深层剖析他们的人生阅历,启迪学生判别是非,进行正确理性的人生选择。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无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无不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物。他们在善恶、是非、利害面前不随波逐流,不盲目附和,始终坚守自我立场与自我信念。从战国的屈原到西汉的司马迁,到唐代的李白、韩愈,宋代的苏轼无不是如此。通过剖析作家的思想转变历程与人生阅历,使学生领悟,无论社会价值评判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动,真、善、美的根本点永远不会动摇,这是人类价值体系中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人性自我实现的根本要求。其次,向学生推荐以“独立思考”为主题的文章和书籍,通过课外阅读,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当前很多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仅局限于青春文学、言情小说和武侠作品。但如果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品味长期停留于此,显然不利于思想的成长与精神的独立。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一种优秀的思想和精神的获取,将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因此,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收获一种思想和一种精神。当代文学中鲁迅的《野草》、茅盾的《谈独立思考》、巴金的《随想录》,现代文学中张承志的《静夜功课》、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等众多哲理精思的作品,都有助于学生跳出个人思想情感的狭窄圈子,对社会历史、人生价值、道德观念、文化秩序等广阔范围内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批判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纪实性的优秀人物传记。在优秀人物传记中,会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会了解到人生关键时期的选择,应是冷静思考无怨无悔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趋同、草率冲动的行为;也会懂得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和一些突发性政治事件时,学会独立思考、辩清是非,不盲目附和、随波逐流。

三、针对“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与自觉性

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比较突出。“无论高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抑或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我,都把‘自我中心’看做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中最突出的问题。”②在“自我中心”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考虑他人利益和感受,缺乏宽容理解精神,甚至大学生应有的关爱父母的亲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在日渐淡漠,这些现象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与自觉性的严重缺失。

面对这一情形,大学语文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和自觉性。《论语》中孔子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将自己置于他人立场,换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教学中可就此联系具体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同时,还应使学生领悟到,“换位思考”并不仅仅是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还要能“换位”到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树立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文学史有许多描写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篇章,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曹植的《白马篇》、陆游的爱国诗、辛弃疾的爱国词等,都具有振奋人心、激发爱国情感的思想价值。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这些爱国主题的作品进行专题诵读,从意识上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通过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民族精神,传递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大学语文理应担负的重要使命。

总之,大学生思维品质的改善与提升,已成为当前大学语文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学者指出,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既是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富有主见、勇于创新。然而大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的改善与提升,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还需要探索更多的科学有效的方法,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践行。

[注释]

①甘娜.专家:当代大学生面临网络伦理危机[N].人民日报,2006-06-23.

②王立仁.大学生如何走出自我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5-08-23.

作者:卢 毅

思维品质大学语文论文 篇2: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摘 要】大学语文是非中文类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引导学生有效筛选信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抓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注重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 思维品质

大学语文是为非中文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但因为是非专业课,一直未受到学生的重视。日趋边缘化的现状,使得大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缺乏积极性,在授课时也基本流于作者生平介绍,文章的简要分析的形式,稍好一点的就像高中语文的上法,常被人戏称为“高四”课。

其实,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类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它因其基础性和人文性特点,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及提高母语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核心之一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核心之二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所谓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那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做法。

一 引导学生有效筛选信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讲授大学语文王维的《少年行》时,我紧扣“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来理解这首诗。但是在讲述作者生平时,我不仅将网上查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蒲州,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存诗400首。与孟浩然同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实,这段生平简介仅仅是属于名片上的东西,是对王维最简单的介绍,对于理解这首作品似乎没有多大帮助。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所处时代及其心境的变化,将其生平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四十岁前和四十岁后,并且详细了解之。

四十岁前,是在安史之乱前,这个时期处于盛唐时期,时代昂扬、奋发的精神在王维身上体现明显。王维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作品风格较为热烈豪放。

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黑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担心,但另一方面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开始追求闲适的生活道路。

根据作品的写作时间,可以知道这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品。这个时间段,唐朝国力蒸蒸日上,社会安定,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高涨。在时代风云激荡下,年轻的王维满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知道了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了当时王维的心理特点,那么在欣赏这首诗歌时,很轻易地可以感受到诗中洋溢着诗人要像少年游侠那样轻身报国、视死如归、豪放不羁的精神,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按照上面的流程帮助学生查询、梳理王维的生平资料,就不会再流于形式,浮在表面,而是将诗人生平及其作品风格特点结合起来,这样的王维生平资料才能对作品理解有所帮助。而如何在查询资料时进行筛选、梳理,获得有效信息也是属于思维品质的一部分,即深刻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 抓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这引导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其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因学生自己思考碰撞引发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的作用更大,因其自主性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课文《少年行》中有一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有学生朗读时,将其中的“多少年”读成“duō shǎo nián”,读完后,马上有其他学生指出其读错了,应为“duō shào nián”。双方争执不休,面对这样的状况,我马上发问,到底应该读什么音?有人赞成读“shào”。认为根据文本下面的注释,是“很多少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应是“新丰美酒一斗值十千钱,长安城的游侠很多都是少年。”也有学生认为,文本这两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运用的是对举的手法,应为“shǎo”。在大家互相争执时,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经过多方查询资料,最终明确:原来“少年行”原本的读音:shǎo nián xíng,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结客少年场行》,南朝的宋鲍照、北周的庾信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后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读音也逐渐变为:shào nián xíng。

这种及时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引导他们查询资料明确答案的方法,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锻炼都有一定的好处。

三 注重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我校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幼儿园老师,口头表达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语言表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的问题,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得再透彻不过了:“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想要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正因为如此,我在上大学语文时,非常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首先注重的是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完整,然后才是优美、生动。如在讨论上面“多少年”的读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观点,接着说出佐证的理由,佐证理由阐述时要求条理分明。另外在上课时,还时时结合文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如在教《蒹葭》时,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蒹葭》每节的第一句话都是优美的环境描写,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学生要描述清楚就必须先清楚这句话的意思,而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有条理地、生动地把它表达出来。

当然,培养思维品质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除了学生发言时、写作时要注意其清晰性的训练,还可以对文本的概括、故事梗概的表述等进行训练,这个就是概括性的训练。关键是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应时刻牢记教学核心,时时处处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非纯粹的为学文本而学文本。

参考文献

[1]肖绪才、陈新瑶.大学语文的现状与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3)

[2]卢毅.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8(35)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吴敏

思维品质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能

摘要: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能运用,创造了新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它主要表现为设计技能、制作技能和操作技能。二者有机融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又可以科学高效地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技能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大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规范现代汉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人文素养。

多媒体教学技能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控制等。它具有转换性、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能已被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把文本格式的大学语文转换成了电子版,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表述转换成了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直观的形象,能把影视作品插入到课堂教学等。大学语文这种格式的变化,状态的转化,形式的转变,高度提高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把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情景,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教学技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技能通过声音、色彩、动画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蒹葭》时,用光盘播放了经典诗文的诵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音色优美,乐曲和谐的诵读,一下子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情感世界,领略了文字的魅力,诗歌语言的精美,赋、比、兴精妙手法的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先导。学习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就有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自主性学习大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利于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获取与保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第二个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两个实验告诉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同时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比老师单一的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训练听说读写的活动获取的信息量又大又能牢固记忆,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拓展。所以,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各种表象,展开合理想象。大學语文内容丰富多样,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科学研究等等知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展开合理想象,对大学语文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掌握,对作品形象进行的真切感悟和体验,对作家作品情感进行合情合理地把握和渗透,对文化继承和发扬等。多媒体教学技能可以在短时间内丰富大学生大脑中的各种表象知识,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多样的感性形象,从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把握,展开合理的想象。

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增强思维能力。大学语文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文化、科学、艺术等,不同的内容展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例如,科学性文章,展示了逻辑推理性思维;艺术性文章展示了丰富的形象性思维等,还有直觉思维、加减思维、类比思维、系统思维等等均在大学语文中有广泛地体现。思维是内隐的,思维是客观的,思维是高度概括的,思维是理性的,思维是渗透在文字中、文化中、作品中的。多媒体则可以充分把这些思维形式方法通过声音、色彩、图画等多种形式转换并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增强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利于拓宽大学语文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使单位时间内大容量地传递信息成为可能。大学语文课堂信息量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有些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比较阅读材料、课堂训练交流材料等,均可瞬时向学生展示,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有效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继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辅助大学语文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材料,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染性,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生活,感受多样文化信息,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另外,多媒体计算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控制地传输信息,可以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等。

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大学语文素养的科学教学理念。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健康成长。学习和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技能的交互性,多样性和集成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加知识,增强能力,培育思维,丰富情感,渗透文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等。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能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技能: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设计技能、大学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和大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操作技能。

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设计技能是大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能的第一个环节。它的设计制作要根据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教学思维特点、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知识和形成大学语文能力的规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学生的大学语文知识厚度和广度等来科学设计。在设计中要以大学语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据,要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学习为设计目标。

大学语文多媒体制作课件技能使用的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方正奥思等。制作大学语文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技能运用的重要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包括编写脚本、收集素材、利用编程软件创建课件三个步骤。它除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所需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设计外,更多的是软件结构设计、导航策略及友好界面的设计。制作大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一般要遵循科学规范性、教育情感性、艺术审美性等原则,要符合大学语文学科特点,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等。

课堂多媒体教学操作技能是大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上,教师要娴熟地转换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功能性,不露痕迹地展示多媒体给学生带来声音、色彩和图画的视听效果。教师要恰当自然地操作多媒体,使之和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创设教学情境,调控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设置教学悬念等作用。

但是,大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能经历了一个从哗众取宠到恰如其分地使用,从不融合到融合,从不协调到协调,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演变过程。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就让学生看影片《杨贵妃》。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大谈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是与非,演员演技的优与劣。这样就背离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课堂看是热闹,其实学生并未真正品味到作品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叙事、写景和抒情的巧妙结合,流畅婉转、明丽、优美,而且对仗工整,音节和谐的诗歌语言之美等。也就是说多媒体最初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作用和价值,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种为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一个辅助的教学用具,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而服务,而是过度夸张它的声音、色彩、动画效果,“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所以导致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不良教学结果。

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技能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第一,大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核心,多媒体教学技能是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的,是起着辅助性功能的教学手段,要摆正位置,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大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技能不能代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板书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体现着教学目标,落实着教学计划,整合着知识,显示着思路,突出着教学重点,体现着教学难点,展示着语言的精美,形式的美观,展现着教师书法的艺术美,对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知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学生审美起着多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教师教学起着胸有成竹,施教有序的作用等。所以,教师要恰当合理地处理二者的关系。不要因用了多媒体技能就抛弃板书。二者要紧密结合,有机融合。

第三,大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人”和“机”的协作关系。教师要娴熟地操作,恰当的使用,不要受它的牵制,影响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情趣等。要做到人和机协同合作,融为一体。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能在大学语文中已广泛使用,并起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我们要科学对待,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乔淑英等著.大学语文精读[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建平等编著.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石银)

作者:杨永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复习策略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写作教学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