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3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通过分析传统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评价相结合,以“2-1-1”人才模样模式实现的“六种能力、五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论文 篇1: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把传统一学年两个学期改为三个学期,增加一个实践教学小学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新措施。根据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情况,在实践教学小学期制背景下探索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施形式、保障机制,以期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以培养具有扎实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各个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一直在探索既切实可行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345”实践教学模式,即“三大实践教学目标、四大实践教学内容、五大实践教学环节”;广西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程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包含导入型、操作型、服务型和研究型四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近几年来海南省部分高校推行冬季小学期,将实践教学和小学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构建一种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模式,有利于开拓本省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渠道。

一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海南省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发现,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停留在表面化阶段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为实验教学、课程实践、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这几个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不够具体和深入,停留在走形式、完成任务的表面化阶段。如课程实践,在有些学校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每一门课程都设有实践学时,一般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等原因,全部上成了理论课;又如实习、见习,有些高校对学生是放羊式的模式,缺乏专门训练和深入指导;由于整合社会资源相对较复杂,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则更少。

(二)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不足

一般来说,校内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校外实践基地是保障实践教学三個最基本条件,而在高校中,这三个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实验室功能不齐全,只具备基础心理实验室,缺乏技能模拟实验室,学生训练实践技能的场地受限;教师多倾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和研究,缺乏实践经验以及指导实践的能力,学生只能得到一种思维的训练,缺少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校外实践基地良莠不齐,学生在实习中充当临时工的角色,难以得到系统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三)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不完善

为了使实习形式更加灵活,也为了减轻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的压力,很多学校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并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管理,分散实习则由学生自由联系单位且自行管理。集中实习由于有专门的校内指导老师定期下到实习单位指导实习工作,相对来说能更好地监控实习质量。但是,分散实习就很难做到及时的监控和指导,有些学生甚至弄虚作假,打着实习的幌子做其他的事,质量难以保障。而对于实习成绩的评价,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同时也缺乏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往往通过实践基地评价和指导老师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 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的形成及发展

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14 所成员高校在 2011 年启动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把传统一学年两个学期改为三个学期,每年暑期7-8月增加一个实践教学小学期,让学生深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专业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培训、产学研合作、辅修专业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主要内容。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各高校形式多样的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形成,小学期实践教学平台初步搭建,学生参与面逐年增加,并在小学期实践教学的目标、形式、内容、实施、考核、质量保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滁州学院与联盟内其他高校合作,形成了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更充分地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节约了成本。校内一些专业利用小学期这个平台,探索出了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英语专业的口译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以“集成、开放、创新、管理”为基本思路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改革,使教学安排更加灵活、多样、科学合理,增加了学生对实训实习投入的时间,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然而,联盟内的各高校在推行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专业的小学期活动临时设计,在培养方案中没有配套的教学计划和执行标准;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专业学生参加小学期是走过场、混学分,减弱了小学期目标的实效性;质量标准缺失,从学校层面上,缺少质量标准的指导性意见,部分学院也未积极思考本学院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的“质量成效”,致使小学期制的实施质量在教学目标考核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失去了有效的“指挥棒”;师生不重视,对于有些教师来说,小学期加大了工作量,造成疲劳感和不适应,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两学期上,认为小学期不在正式的教学计划内而不重视,再加上小学期时间接近暑假,心思已经不在学校和学习上。

小学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哈佛大学1871 开设暑假学校开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部分高校开始实行短学期制,2004年北京大学推出小学期制,再次掀起了全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热潮。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推出的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探索出的一种有特色的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它的形成时间比较短,其效果及生命力需我们用实践效果进一步检验和推动。

三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模式构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地处于三亚的一所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充分利用三亚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与滨海地理环境优势,引进候鸟人才资源促进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于2016-2017学年度开始试行冬季小学期,在原来秋季学期结束后,延长2~3周作为小学期教学,并将实践教学列为重要内容。如何利用小学期这个平台,进行集中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推出的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探索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小学期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同类型,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四个板块的内容。专业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及专业认同感;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心理学实验设计、心理测量与数据分析、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才测评等方面;社会服务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能力;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进行科研设计、社会调查、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小学期实践教学是对长学期实践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可以按照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习年级有计划、分层次安排内容。大一的学生安排以实现专业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如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大二大三学生安排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如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干预技术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训练;大四学生安排以培养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如实习、见习、论文写作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二)小学期实践教学的实施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课程教学、社会服务、实习、见习、论文设计等多种途径实现,在小学期实践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在已有形式上进一步延伸和创新。对大一学生,邀请专业领域内相关专家来做学术讲座,拓宽他们的专业视角;带领他们参观医院、学校、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让他们了解心理服务的开展方式,产生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对于大二大三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在内容上体现丰富性,除了最基础的专业技能训练,还可以将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治療方法引进来,如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认知行为催眠疗法、意向对话、催眠等;在方法上体现实践性和情境性,如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会话中形成实践性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组织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大赛、心理情景剧比赛等,通过真实的活动来训练、展示专业技能。对大四学生,安排他们到实践基地去实习、见习,或带领他们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活动中,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的综合能力;开设毕业论文专题指导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指导学生自己申报一些创新创业项目,以此提升他们的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

(三)小学期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第一,完善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保障应用心理学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根据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不仅要有基础心理学实验室,还需建设一系列的专业实验室。目前,我们心理学专业已建有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心理测评实验室、ERP 实验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治疗室、团体辅导室、个体咨询室、家庭治疗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有利于小学期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扩充资源,加大开放力度,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开展心理服务的平台,这对小学期实践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第二,多样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可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相应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建设一批行业覆盖面广、专业指导能力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为本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能根据实践单位的需要培养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目前,我们围绕专业培养方向,已经建立了一批包括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机构、学校、监狱、企业、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等在内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小学期实践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去参观、见习、实习,了解本行业的实践模式以及所需要的技能,并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师资是实践教学最核心的因素,在许多院校现有师资队伍中,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制约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瓶颈。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进行。在校内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学院鼓励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心理技术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通过培训掌握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催眠疗法、企业EAP培训等技能;邀请专业人员来学校就 ERP 脑电仪、眼动仪等心理实验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实践能力。在校外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建立了一支包括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多行业的校外指导队伍,他们有的还被外聘为本专业教师,直接给学生授课。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师资,又要发挥校外指导老师的作用,将他们请进小学期的课堂中,增强实践教学的力量和效果。

实践教学小学制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模式上的一种新的探索,这种模式能否改善传统实践教学的一些弊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校教育和就业更好地衔接,提升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效果还需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欧贤才,刘惠珍,杨晓玲.应用心理学专业“345”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周永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

作者:李小敏

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论文 篇2: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评价相结合,以“2-1-1”人才模样模式实现的“六种能力、五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六种能力;五个模块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点。作为以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如何在借鉴传统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首要且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总结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弥补其不足,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一、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许多心理学专业教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实践教学目标理解肤浅,不能合理认识实践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继续延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错误认识。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受制于学校经费等诸多因素,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设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种类偏少;实训基地数目严重不足,即使在校内外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很少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不合理。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不科学,或教学软件和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加之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即使学校增加投入建设了实验室,也会使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4.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既缺少专职的教师,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1][2]。

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既无特色,又无实际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设想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能够直接进入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传统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构建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有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心理咨询或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就是促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周围环境。二是专业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了解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接触实际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增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感性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实践能力,即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动脑、动手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能力等多项个人综合素质。五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等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六是就业能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3]。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模块、职业化教育模块和科研创新模块。

(1)实验模块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构建含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除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外,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也应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技术,合理配置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训模块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增强专业技能型课程,如心理面谈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中强化课内实训设计环节,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增加模拟岗位训练,增强专业技能的可操作性,支持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见习、实习活动,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4][5]。

(3)毕业论文模块是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

(4)职业化教育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效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处理能力等;强化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办公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专项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将其纳入到创新学分管理之中。

3.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可以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五个方面予以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由学生、督导教师和专家三个独立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学生和督导教师从教师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专家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应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6]。

三、构建2-1-1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和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以上实践教学体系以“2-1-1”人才模式进行展开,即两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年打造专业方向,一年强化个性发展,四年贯穿开展职业化教育,形成“夯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人才培养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晓,丁月增,郑航.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

[3]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

[5]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6]朱远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和实现[J].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作者:邢乃愈 刘立娜 张雨海

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特点及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参与式教学的课内实践改革和情境式教学的课外实践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心理学 专业实践 教学模式改革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Applied Psychology in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U Siwei, LIU Shirui, TANG Fanggu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

0 前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可见,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加剧,心理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培养心理学人才摇篮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如何培养创新型应用心理学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心理学人才为目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将“发展心理学”课程作为切入点,探索与研究“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现状分析

“发展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类心理发展,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征,学会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心理教育专业工作奠定基础。“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国内关于“发展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少,学者们主要针对如何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提出要在培养方案中强调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等建议。[1-3]

国内高校关于“发展心理学”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研究者认为,国内现有的“发展心理学”教材版本偏少,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相对滞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较多,而实际应用性内容较少,学生学起来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常常束手无策。[4,5]在“发展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仍然停留于上课听、下课记、考前背的模式上,教师所常用的讲授法给学生以“满堂灌”的心理感受,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针对“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立足基础性知识,吸收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7]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采用课前讲演、课堂讨论、指导自学、开展趣味心理测验等多样的教学方式;综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8-10]

綜上,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改善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也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上对“发展心理学”课程进行了初步尝试。然而,林林总总的改革建议与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无法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方案。

2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2.1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导向

为构建培养创新型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研究探索了以“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大平台、多种形式”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个中心”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安全、信任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两条主线”是指分散性实践教学(课内实践)和集中性实践教学(课外实践),这“两条主线”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是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

“三大平台”是指实践教学的支撑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平台”、“网络平台”及“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多种形式”是指采取个人自主实践与教师组织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训练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或教学形式组合,体现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特点。

2.2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2.2.1 课内实践:基于参与式教学的“自主讨论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导向,在“发展心理学”课内实践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思想。这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该模式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过程:①以问题形式呈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如“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②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分析梳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个人认识;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调查研究,经组内交流、合作调研后形成小组认识;④通过全班交流,引发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反思,获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⑤教师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将讨论结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2.2 课外实践:基于情境性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观批评传统教学远离生活实际,提倡“情境性教学”,即在教学中要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要将知识与现实任务情境密切联系。

根据心理学专业课程特点,我们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系统开展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与本市多所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中小学及儿童心理干预中心(如早教中心、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心、学习障碍指导中心等),观察儿童或青少年在课堂、课外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分析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撰写观察报告;组织学生观摩教师教学或心理干预,将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心理咨询与治疗密切结合,体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我们也重视心理学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和老人活动中心,了解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及技能,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并完成调研报告。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会,以交流、研讨的形式巩固调研成果,进一步激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3 结语

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特点及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地方高校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背景下高师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5〕291号)

参考文献

[1] 张丽宏,崔光成,姜晶.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咨询实践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4):1723-1724.

[2] 牛振海.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86-87.

[3] 曾莉,熊丽娟.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反思[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7):113-117.

[4] 薛亚萍.《发展心理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4):30-31.

[5] 刘春梅.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书育人,2008(21):110-111.

[6] 李妍.项目化教学在发展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91-92.

[7] 李曙光,秦鹏生.信息时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多元教学方法体系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137-140.

[8] 王惠萍,王祖莉,柯洪霞.简论师范院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7):80-82.

[9] 张潮,苏金刚.网络环境下《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构想[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2):15-16.

[10] 吴洪艳.发展心理学自主讨论教学模式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128-131.

作者:吴思为 刘世瑞 唐芳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化煤矿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民意下公共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