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方法探讨

2022-07-30

第一篇:设计素描方法探讨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我们知道:

毕加索的〈〈牛〉〉系列变体,由开始的写实形变化到最后的几条线,仍然是牛的符号般的表达。蒙德里安的〈〈树〉〉也好似平面化的简化,但是却更加注意枝条形成的节奏张力以及对负形空间的均衡切割。这就不在是树的简化描写,而转向画面的结构表现,从而引发了他的有关苹果树的系列作品。

设计素描是结构性,分析性的。-----瓶罐解析:结构素描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解剖结构,几何结构,团块结构,骨架结构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现象的认知。但是对结构的认识与表现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瓶罐上,它对我们来说远远不够,还应当扩展到瓶罐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发展到整个画面构架系统。因此首先自由选择瓶罐的数量,利用其大小,方圆,粗细,高低等对比的要素加以组合,利用和谐统一的原理加以规整,开始结构素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从理性上加以分析。分析生发的一些延长线,中轴线,辅助线帮助建立了明确的节奏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寻找和建立画面的结构关系。学生回发现感觉到的节奏,韵律,美感的确是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把握的。

下一步是形态分析,除了功能性的本质分析之外,在形态表现上利用画面的网格寻找秩序,进行数理的分析也是一种基本的方式。学生以往比较感性的表现自然韵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上网格就可以使这种感觉的秩序明确化,在网格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使它更加清晰。表面上开放的轮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形成种种分离。切割与重叠交错的形态关系,从而产生了内部张力更加紧密的构架造型。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要学会简化原则的运用。一个物体简化到不能减少的地步,留下的就是它的基本结构,而基本的结构形态认识正是创造新造型的基础。接着,打破封闭的造型,用延伸轮廓线,中轴线,辅助线去建立更紧密的间距和更有趣的空间切割,逐渐摆脱了具象的约束,一直到画变体画。最后的变体画在表现上很自由,用什么手法都可以,利用的是从写生解析推导出来的抽象形态要素,不在是装饰性的概念化的简单处理方式。

肌理训练——瓶罐解析之后,让学生带上笔,纸,颜料和刷子去拓印大自然中富于肌理感的物体表面。然后是复印肌理,把实物的表面肌理在复印机上复印下来,如牛仔裤,毛衣等等。然后在结合到瓶罐造型中去,置换图形。复印,拓印,拼贴等手段是现代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平面设计中更是经常用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肌理产生初步的兴趣。他们还在纸上用各种手段去制造肌理。甚至用实物肌理,如茶叶,纺织物等显示材料创造表面效果等等,学生们已经初步接触到材料问题。

补充的课题是自然形态的内部形态分析,例如青椒,洋葱的内部形状很有趣味性,同一个物体内部,外部造型常有所区别。把一个物体进行分割后,具体形态都互不相同。作业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就同一个东西做不同的局部表现形态分析,内部形态单元分析,以及最小的单元形态推导,然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形象结构。根据分析,解析的形态,加以综合和变化,在发展成一张变体画。当然在这样的分析作业中,所提取的并不仅仅是形态,还会有更为刺激的视觉表现要素。

接着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发现——联想——设计。

如:交叉:

含义:交,交错,交流,交互,交通;叉,穿插,叉开。 堆砌的立体交叉:一堆火柴。

磁电波的交叉,眼光的交叉。

交叉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情人节的交叉:KISS 交叉在自然中的现象:根系在地面下的交叉生长。 交叉在汉字中的表现:凶,风,文,爽, 交叉在数字中的表现:485 声音的交叉

扣子的缝线和剪子等交叉。

如:凹凸:

洼陷和突起

用被压凹的牙膏,牙膏管流出牙膏可以表现:此消彼长的凹凸关系 马桶的凹凸体现固体和液体的关系

鸡蛋和鸡蛋盒子的凹凸体现安全问题。

心电图的凹凸体现上涨和下降的含义。

地基的凹凸体现地基凹的越深,未来的楼才建的越高。

手指摁下皮球,产生了洼陷,这样的凹凸有一种心理的视觉张力暗示,凹陷对突出的 反抗。

插销与插座 手插入鼻孔 嘴的凹凸

最后阶段,可让同学们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创意,从而进一步拓展其思维。 如:夫字与人民币的符号,若一倒一正则可以表现当下女性的一种择偶观念。 再一步是对图形进行创意:如: 游艇开到了地铁道里。 河马在垃圾堆里游泳。 橘子比楼房大。 图象倒置。 动物拟人化。

以上训练课题,使学生对绘画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宏观到微观,由外表到内部结构,一步一步使其理性思维逐步加深,联想课题的训练使他们的设计思维进一步拓宽,从而顺利的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卧式容器多鞍座的设计方法探讨

王永青1,冉谦1

(1.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0)

摘 要:为降低弯矩和鞍座反力,长径比大的卧式容器以及一些塔器在水压试验、热处理及运输过程中,常常采用三鞍座或多鞍座支撑。本文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多鞍座计算方法,并就其实际工程应用进行了比较。 关 键 词:卧式容器;多鞍座;设计

Discussion of Design Method of Horizontal Vessels Supported on Multi-saddles

Wang Yongqing1,Ran Qian1,

Abstract: The horizontal pressure vessels which have large slenderness ratio or some tower vessels in hydrautic process,PWHT process and transport process are supported on multi-saddles to reduce the numerical value of the moment and support pressure.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design method of multi-saddles,and compare the several methods.

Key word: horizontal pressure vessels;multi-saddle;design

1 前言

长期以来,大多数卧式压力容器都采用双鞍座支撑,但是随着设备的大型化和焊接工艺的逐步成熟,近年来大型卧式圆筒形容器有了增加的趋势。但是内径、长度和容量的增大受到双鞍座的限制,支座间跨距过大,导致筒体产生较大的弯曲和变形,造成厚度增加影响了容器的经济性。若采用多鞍座结构,则会改善受力情况,因此多鞍座的卧式容器近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此外一些大型塔器在制造过程中,处于卧式状态时也常常使用多个临时鞍座支撑,由于计算方法较繁琐,所以很多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常常并未对此进行计算校核,而是凭经验设置临时鞍座。因此本文对多鞍座的常用计算方法进行简介,并就其实际工程应用的便捷性进行比较,希望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中有参考价值。

2 几种多鞍座卧式容器设计方法简介

多年来,多鞍座卧式容器的设计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采用三弯矩理论计算弯矩和鞍座反力,在引用双鞍座卧式容器的Zick校核方法对应力进行校核。欧洲协调标准EN13445《非直接受火压力容器》还提出了一种多鞍座卧式容器的设计方法,这是多鞍座卧式容器设计首次写入标准。另外,对于一些承受非均匀载荷的以及鞍座非等距布置的特殊多鞍座卧式压力容器的设计还需进行有限元分析。

Zick法是由L.P.Zick提出,专门针对双鞍座卧式容器的设计方法。后来设计人员将此方法运用于三鞍座卧式容器的设计,近些年逐渐形成了比较通用的将多鞍座卧式容器简化为受均布载荷的静不定梁,利用三弯矩理论来计算鞍座处的弯矩和鞍座反力,再引用Zick法的双鞍座卧式容器的应力计算和校核模型,对多鞍座卧式容器进行设计计算。这一方法属于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虽然此方法经过长期实践,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此方法计算繁琐且保守性太强。

EN13445《非直接受火压力容器》第3篇16.8节给出了多鞍座设计方法,此方法针对常用的鞍座均匀布置的多鞍座卧式容器,以具体的公式形式给出了鞍座处弯矩、剪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强度和稳定性的校核方程。

此欧洲协调标准的设计方法和Zick法都是以受均匀载荷的多支撑简支梁作为简化模型,通过该简化模型对鞍座处的弯矩进行计算。

另外运用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虽然方法先进、经济性较好,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不利于推广。

3 设计计算方法介绍

Zick法:

用三弯矩方程求得支座反力、轴向弯矩及剪力,再利用Zick理论分别对设备的圆筒轴向应力、切向剪应

力、圆筒轴向应力、鞍座腹板水平分力引起的应力、鞍座压缩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多鞍座计算中所用的三弯矩方程的一般性公式为:

Mn-1Ln+2Mn(Ln+Ln+1)+Mn+1Ln+1=-6ωnan/Ln-6ωn+1an+1/Ln+1

其中:M为鞍座截面上的弯矩;n为鞍座数;L为鞍座间的跨度;ωn为把Ln作为简支梁时,外载荷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面积;a为ωn的弯矩图形心到左端的距离。

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多鞍座卧式容器进行应力分析时显示,当鞍座分布均匀时,用三弯矩方程计算得到的支座反力基本是真实的,但当鞍座分布比较不均匀时,用三弯矩方程计算的支座反力则与实际偏差很大,此时用三弯矩方程并结合Zick理论对多鞍座卧式容器进行设计是较保守的,而且鞍座越不均匀,结果越保守。

HG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中的三鞍座卧式容器的设计计算方法中考虑支承平面对支承反力分布的影响时,计算支承反力时均取实际计算反力的1.2倍,对于多鞍座的情况,根据经验,同样取

1.2倍是完全足够的。

Zick法计算多鞍座卧式容器时,通常应符合双鞍座卧式容器的设计前提条件,且针对鞍座均匀布置的多鞍座卧式容器。

欧洲协调标准方法:

此方法同样是针对受均布载荷的鞍座均匀布置的多鞍座卧式容器,将其简化为受均匀载荷的多支撑简支梁模型,通过该简化模型对鞍座处的弯矩进行计算,但欧洲协调标准EN13445中明确给出了设计条件并以条款形式列出,规定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

此计算方法与Zick法相比,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端部受力处理方法不同:

Zick 法在计算端部弯矩时,考虑封头形状,不同的封头型式,产生不同的弯矩。而EN13445则没有考虑封头形状,比Zick法计算简单。卧式容器的封头对筒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加强作用,Zick法规定当A≤0.5Ri时,封头对鞍座处筒体有加强作用,而EN13445方法则更宽松,规定A≤0.5Di时,封头对鞍座处筒体仍有加强作用。

(2)求解思路不同

EN13445标准明确规定了多鞍座卧式容器鞍座的分布应该尽量保证各鞍座受力均匀。因此对于载荷均布的卧式容器,鞍座也应该均匀布置,对于鞍座非均匀布置的卧式容器,鞍座反力通过静不定结构力学方程求得。鞍座处弯矩和剪力、鞍座间弯矩通过梁理论求得。

Zick 法是首先计算出容器各鞍座处的弯矩,以鞍座两侧相邻的筒体为研究对象,根据静不定梁的三弯矩理论,列出三弯矩方程,加上根据容器两端外伸筒体列出的力学平衡方程,求解出各鞍座处的弯矩,然后进一步求出鞍座反力和鞍座间的弯矩。这与EN13445中先求解鞍座反力,再求解鞍座处弯矩和剪力、鞍座间弯矩的求解顺序不同。

相比之下,EN13445提供的方法简单,更适宜工程应用。

(3)校核形式不同

EN13445中考虑了容器在零压力和设计压力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校核。而Zick 法中的校核采用传统的校核方法,计算出设计压力下卧式容器的各个危险点的最大应力,然后与材料的许用应力进行比较。Zick法没有比较各个弯矩之间的关系,无论大小,一律计算出各个情况下的危险点的受力情况,计算量较大,计算过程繁琐。

有限元分析法:

使用此方法进行多鞍座卧式容器设计,需掌握专门的有限元软件,适用范围不受限制,可以设计载荷不均匀布置,鞍座不均布的特殊结构形式的卧式容器,且设计较精确,经济性好。但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掌握此方法的并不多,不利于工程实际应用推广。

4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情况比较复杂,比如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时的地面的不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海运时海浪的冲击等,可能还需考虑一个冲击载荷的影响;安装后,由于各鞍座的基础沉降不一致,使得鞍座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会改变筒鞍座处支承反力和弯矩,进而引起筒体应力变化,此时还可能要考虑到基

础沉降对筒体应力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B150《钢制压力容器》。中国标准出版社。

[2]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新华出版社

[3]HG20582-1998《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4]JB/4712-1992《鞍式支座》新华出版社

[5]EN13445.Unfired Pressure Vessels

作者简介:王永青(1981-),男,江苏.淮安人,汉族,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长期从事压力容器和锅炉的设计、制造、检验等相关工作。现就职于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和质检工作。

冉谦(1982-),男,河北.保定人,汉族,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2005年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长期从事压力容器产品以及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等工作。现就职于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工艺编制。

第三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计算机专业新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需要做好第一堂课的引导,启发式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以及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等建议。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后续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入门简单,特别适合于初学者学习。目前很多院校都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刚入学的新生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但对于计算机的原理等理论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如何进行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C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是到了大

二、大三阶段,随着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慢慢理解程序设计的真谛,才真正学会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普遍存在,很多专业课教师对其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和讨论[1-4],期望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 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师,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进行讲授。面临C语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目前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语法

大多数教师往往在简单介绍C语言特点后,就开始就讲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基本运算符与表达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接受这些内容很困难,即使是有些学生记住了,但也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些内容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作用。这将导致初学者感觉C语言是很难学、很枯燥的一门课程,一开始就无法理解。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编程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

C语言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板书结合幻灯片演示,以教师的“教”为主体,主要讲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及基本编程思想。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主要以听为主,被动学习,枯燥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

C语言程序设计入门容易,深入难。三种基本程序设计之后还包括数组、指针、结构体等内容。而《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往往是32理论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所有C语言程序设计的内容,就出现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无法定期的对前面内容进行总结和练习,令学生无法透彻理解所学内容。

1.4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脱离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等院校的C语言课程都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进行。理论课所讲的内容,学生听过之后,没有亲手实验,导致记忆不深,理解不到位。到实验课时,已记不清理论课所讲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教师需要在实验课上将关键知识点再重复一遍。这种情况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也反映了这种教学方式的不合理,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5 考试方式古板

目前的C语言考试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考试题目通常包括选择、填空、阅读程序等题目,这些题目考核的只是C语言程序的基本语法,而忽略考核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编程能力。

2 C语言教学方式探讨

针对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如何对大一新生开展C语言程序教学进行探讨。使初学者能够真正理解程序设计的本质,认识到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维方式以及编程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1第一堂课的引导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第一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学生是否对此门课程感兴趣,也决定着后续的学习质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第一堂课的引导必不可少。引导的内容如表1所示,主要向学生介绍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的概念,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介绍三个概念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们熟悉的软件着手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到本门课程的大致作用以及意识到本门课程学习的必要性。

在学生已经对本门课程有了大概的了解,对程序设计语言有了总体的认识之后,再去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当时的实际需要出发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让学生了解C语言所处的位置及基本特点。理清学生思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以学习外语的过程为类比,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学习“单词――数据类型”。

2.2有效选取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

C语言课程,教师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以及编程能力,而不是将C语言的所有语法及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应该选取基本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样既解决了课时少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C语言中的构造数据类型为例,当给学生讲解数组时,启发学生自行思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培养思维方式和编程能力。学生在掌握数组使用方法的同时,也了解了整个学习过程。而后续的结构体内容将不在课堂上讲授,而是鼓励学生自行学习,抽出时间为学生答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3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分离导致理论课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最佳的上课方式应是将二者合二为一。老师讲解基本理论之后,学生可以马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加深理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当不具备条件时,教师应该在理论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程序,调动学生积极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而在实验课上,教师应重复理论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教师需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实验课内容应以学生的创新为主,而不应该是让学生机械的验证教科书后的程序。

2.4改革期末考核方式

C语言的考核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编程能力。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暂时还无法脱离最终的期末考核。而目前的考核方式往往会令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偏离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的考核方式进行变革,可以用上机考核代替笔试,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编程能力。或者将最终的期末考核变换为类似毕业设计的小型课程设计。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编程能力,具体形式还要根据各个院校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决定。

3 结语

作者针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分析了目前此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专业新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作者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验证这些教学方法的效果,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钦,郝丽珍,郭鲜凤.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与学切入点探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2(13):114-116.

[2]鲁红英,肖思和,孙淑霞.“C/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7):95-98.

[3]袁柳,路纲.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5):5-8.

[4]陈国新,李学哲,白云,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1(6):49-5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青年专项课题(GBD121201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126)。

第四篇: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办学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中,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学质量将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学质量是教育者、管理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谋、不可不为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都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开始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而言,教育培养的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各校均有自己的特性,在教学方法上,有其共性,也具有特殊性,互相之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以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为对象,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古人曰:“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授之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改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

十、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商”,更要发展学生的“情商”,即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所谓“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假设一种以案例和问题为核心的情景和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设想,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讨论式、开放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这就体现了大学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平等合作精神,这种方法称为程序案例教学法或程序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创设实用的程序案例,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质疑,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现今普遍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从语法入手,详细地讲解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而涉及的程序案例却很少,虽然有一些例题,但很简单,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学生在学习之后,常常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构建程序设计的思维,而且机械式的记忆语法规则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以“C++程序设计”为例,针对各种语法规则,创建16个实用的程序案例:1)库存清单应用程序(变量,输入);2)工资计算应用程序(算法,伪代码);3)牙科付费应用程序(逻辑运算符,字符串);4)购车还贷应用程序(WHILE循环语句);5)计算班级平均成绩应用程序(标记控制循环);6)利息计算应用程序(FOR循环语句和数学函数);7)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用程序(多分支选择语句SWITCH);8)捐款管理应用程序(作用域与函数原型);9)游戏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和枚举);10)薪金统计应用程序(一维数组);11)学生成绩统计应用程序(二维数组);12)数字时钟应用程序(自定义类和对象);13)购物清单管理应用程序(指针,引用及动态数据结构);14)工资表应用程序(继承与多态性);15)便笺信息应用程序(顺序访问文件);16)屏幕抓取应用程序(字符串处理)。

首先教师给出程序案例的框架结构,学生经过思考,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指令语句,经互相讨论,完善和丰富程序案例,然后上机调试,通过运行来检验结果。程序案例的教学法是从兴趣入手,首先给人们编程的乐趣,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程序的天地,提高探索的欲望,使学习编程变得生动而有趣。经过对计算机科学专业19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194人赞成这种教学方法,在反馈的意见中,认为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能够很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应得的知识,又感受到编程的快乐;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得到探索的乐趣。考核的成绩表明,85%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有20%的学生达到优秀的水平,虽然,教学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仍有15%的学生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法。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不足之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第五篇: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途径。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网页设计课程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探讨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创新型人才。论文总结分析项目学习模式的概念和特征,根据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流程,具体讨论项目学习模式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网页设计 项目学习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10130-02

一、前言

网页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基本操作综合地运用到具体项目中。因此,这门课程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按照教材的顺序,对各章节相对独立地进行讲解。教学时,由教师先讲解基础知识,演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操作和练习。这样的教学过程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仍然很被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的一种尝试[1][2]。学生可以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和使用的能力,发展相互间交流、协作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从完成项目的学习成果(作品)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逐步养成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合作分享的积极的心理特征。因此,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3]。

论文首先分析、总结项目学习模式的概念,然后对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二、项目学习模式

(一)项目学习模式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项目学习模式有不同的定义,综合前人[4][5]的主要观点,论文将项目学习模式总结为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提交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7]、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8]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9][10]等教育理论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因此基于项目学习模式教学方法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三个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它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科交叉,协作学习,自主探究,与真实世界和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学习模式。其实质就是集中精力解决真实问题,并以最终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将作品提交给客户,从而让别人了解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结果。

(二)项目学习模式的特征

项目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围绕具体的设计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料,在实践探索、操作、体验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促进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学习过程,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学习情景真实而具体

项目学习模式按学习的需求立项,一般取材于生活,学习者面对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简化了各种复杂因素的单纯、抽象的学习问题。学生通过完成现实生活中的项目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

2.学习内容综合而开放

项目学习模式所涉及到的具体项目不论大小,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

其综合性体现在这一学习模式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于实际项目中,包容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必然是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完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单纯依靠一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

其开放性则体现于这一学习模式不局限于书本,也不局限于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的单一角度。项目中所涉及的问题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决。

3.学习途径多样而协同

项目学习模式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习书本知识、创造想象等多种途径来完成一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须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在利用资源、自主发现、协同合作、实践创造中完成学习任务。

4.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在项目学习模式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直至最终共同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学生与教师组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

5.学生的收获全面而有个性

项目学习模式需要学生既学习书本知识,又参与实践活动,既吸收前人成功经验,又大胆探索创新,这就使得学生收获是全面而且是富有个性的。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思,又要做,还要创,学生的感官全面参与,形成富有个性的认知和体验。通过完成实际项目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

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一)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流程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了项目选定、计划制定、活动探究、作品制作和成果交流等5个步骤,其教学流程见图1:

(二)项目学习模式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流程应用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可进一步分解为如下的若干步骤。

1.选定项目

在选定项目阶段,可进行如下的几项教学工作:

(1)优秀网站鉴赏

向学生展示一些世界著名优秀网站,让学生对网站的结构、功能和网页的布局、色彩搭配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布置学习内容

根据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的项目特点,明确如下的学习内容:

网站的规划:确定网站的目标浏览者,色彩组合,版面布局,浏览导航及媒体使用情况。

网页布局的实现:根据网页的结构确定是否使用框架、表格和层。

网页元素的制作:文字、图像、表格、表单、视频、动画等元素的设计与制作。

网页脚本特效:基于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设计网页特效,增强网站与用户实时、动态、可交互的能力。

网站发布与维护:测试网站,申请网站域名,申请主页空间进行发布,网站内容的更新与维护。

(3)制定学习目标

项目完成后须达到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如何规划网站、设计网页;能根据网站内容的特点设计并制作相应风格的网页。

能力目标:掌握从Internet网上搜索需要的资料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能;掌握利用相关软件设计、制作网页的技能。

情感目标:学会协作;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与同学;增强自信心。

2.制定计划

项目确定后,让学生制定出详细的项目实施纲要。虽然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网站,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借鉴和协作。

此阶段,可将网站制作项目主题比较类似的学生放在同一组,让他们讨论决定哪些工作是网站制作项目所必须的,将整个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安排,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表。

3.活动探究

每个学生按照先前做好的项目计划,逐项展开活动。基本上包括:策划网站结构及栏目、构思网页内容及布局、收集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等素材、研习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等活动。

学生在活动探究期间可以在组内或组间进行讨论,相互协作和借鉴。学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网站的整体规划。然后,边研习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相关软件,边收集、处理可能需要的网页素材。

4.制作作品

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作品的制作。作品制作在活动探究期间就可以开始,之前制作好的栏目、图景等,通过填充或改换标题,录入搜集来的相关内容,最后加以润色即可。

5.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很重要,是对学生一个学期辛勤学习和劳动的肯定与嘉奖。如果学生的制作比较成功,成果展示和交流可以举行得隆重一些,邀请有关领导、其他教师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参加,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项目成果。通过成果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结语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完成既定项目,并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综合锻炼各种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高等职业教育的网页设计等相关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从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提高和拓展的教学途径,可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应用能力提高的质的飞跃,非常适合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同时,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完成实际的具体项目,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完全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阿生,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有效途径项目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06,(8):41-43.

[2]岑岗、林雪芬,开放型项目学习的活动形式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2):129-132.

[3]方凌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学习应用的实践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6,(2):39-41.

[4]刘云生,项目学习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J].河北教育,2001,(12):22-24.

[5]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9):20-26.

[6]张建伟、孙燕青著,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海教育出版社,2005.

[7]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刘奇志、谢军,布鲁纳教育心理学思想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2004,(5):3-5.

[9]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0]应如画,国内外多元智力视野下的项目学习比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2):78-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实施方案模板下一篇:手机销售情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