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策略初探

2022-09-10

自八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以来, 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素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广大的农村, 素质教育依然举步维艰, 应试教育依然作祟, 教师素质依然偏低, 教育观念依然落后, 农村素质教育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教育, 在中考中被忽略, 在教学中被肢解, 学生语文素养低, 语言交际能力差, 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农村教育的实际, 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四个重点, 强化教育管理

在教育管理上突出四个重点,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构建评价体系。

每学期不定期组织一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随机测评, 将测评成绩作为学校评选先进的参考依据, 并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

2、打造高效课堂。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 积极打造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打造卓越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 自主完成实验过程, 撰写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3、开设实践课程。

将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统一起来, 做到实践课程化。实践课堂中, 学生在学科教师指导下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以个人、小组、社团等灵活形式,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观察现象, 探究规律, 开阔视野。

4、拓宽教育渠道。

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 编写乡土教材、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及特色团体活动材料, 丰富实践课堂,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注重三大特性, 提升学生素养

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从语文的“工具性”出发,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农村实际着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 它们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核。

⑴口语交际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传统上我们所说的听说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都重要”, “接受和发表, 表现在口头是听 (听人说) 和说 (自己说) , 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 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 说和写同样重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 人们接受信息的频率明显高于读;输出信息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写。中外的有关调查和观察不约而同的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应用情况, 听占了45%、说占了30%、读占了16%、写只占了9%, 可见听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听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训练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具体来说,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科学的听说方法, 加强农村学生普通话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 多形式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 在课堂上我们可采取听朗读材料、说“听后感”, 课前两分钟说话, 全班性的演讲比赛, 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争论的农村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论辩等形式开展听说训练。这样我们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听说进行评价。在课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 采访当地的“劳模”、“致富带头人”一些农村名人, 或不定期的调查某一个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精神面貌及物质生活提高状况等一些形式, 加强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⑵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精读能力。古人云:“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读, 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 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 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 对范文布局谋篇、风格特色、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点拨, 使学生想读、爱读, 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是终生受益的事, 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科学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等步骤,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 读书重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理解, 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能快速掌握所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等。其三, 领悟重在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创新, 写出体会、感想。其四, 应用旨在将读的知识和体会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扩大课外阅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多读多练, 是语文公认的成功之道。吕叔湘先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们的经验, 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因此, 无论如何, 课外阅读都是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农村“缺书少店”的现实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1) 组建班级图书室。教师开出书目清单, 鼓励家长每学期给自己的孩子买一本课外读物, 那么一个班级便形成了一个小型图书室, 实行资源共享, 一学期下来, 每位同学都可以读到四五十本书, 初中三年便可读到二三百本书。

(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极力争取学校要及时购买图书或电子图书, 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扩大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素质。

(3) 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检查读书效果。为了督促学生认真读书, 每读完一本书, 老师都要学生做读书笔记, 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或作简要的评价。

⑶写作训练。传统意义上的写, 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应试训练。素质教育有意义上的写, 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深入观察农村生活中的景、物、人、事, 思考其中的情与理, 作文中要凸现农村特色。在写作训练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以描写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 引导学生能写自己所想的内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各方面素材, 通过实际体验,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从语文的“人文性”着眼,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点明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工具性”是形, “人文性”是核, 核为形所系, 形为核所生。一直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偏重工具性, 忽视人文性;重视知识理性价值, 忽视情感的体验价值;偏重技能训练, 忽视情感的熏陶和人文底蕴的积淀, 导致语文课堂人文性的缺失, 这是语文教育的误区。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必须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 情趣和情操, 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3、从教学的主体性来看,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学的主体性, 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并努力给学生以独立学习、思考和操作的时间, 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给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权利。所以课堂教学, 务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 “疑难能自决, 是非能自辨, 斗争能自奋, 高精能自探, 终生受益。”学习素质的培养, 这是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一个工程, 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素质提高”工程,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培养力度, 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

1、优化培训模式。

开展“送培送教到校”活动, 积极探索网络培训管理, 加大学校教研工作指导力度, 派专任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教研指导。

2、创新培训内容。

精心设计教师培训课程, 实行“订单式培训”。对中学教师, 突出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提高教学内容、课程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 强化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的培训。

3、改革评价制度。

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将教师职称评聘同教师学历、能力、业绩、继续教育学习情况等严格挂钩,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4、加大培训保障。

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提高教师培训基地的服务能力。设立培训基金, 建立激励机制, 对优秀学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开展教师培训研究, 强化培训者培训。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必须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只要我们齐心合力, 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就一定能提升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

摘要:本文从改变一种观念, 树立大语文观;突出四个重点, 强化教育管理;注重三大特性, 提升学生素养;实施一个工程, 提高教师素质等几方面, 分别从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以及教师培训几方面, 探讨了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策略, 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素质,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闯:《和谐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下》, 《光明日报》, 2005年10月9日.

[2] 过传忠:《说话技巧》,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3] 《艰难的登攀——西部八省 (区) 义务教育现状剖析》,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年9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下一篇:中国石化企业品牌国际化能力构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