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医学论文

2022-04-1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医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的对武汉市新洲地区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病毒基因鉴定等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手足口病在该地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流行规律。

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医学论文 篇1: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方法] 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 [结果] 手足口病是浦东新区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2~5岁组儿童发病率达1 000/10 万以上,男性多于女性,5—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在托幼机构易引起爆发。采集疱疹液43 份,经RT-PCR 检验,17 份为肠道病毒71 型( EV 71) 阳性,阳性率为39.53 %,4份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阳性率为9.3%。 [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EV71 是近年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Pudong New Area 2005-2007 ZHU Wei-ping,CHU Qiang,WANG Yong,SHEN Yi-feng (Pudo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ghai 200136,China)

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s;Etiology

手足口病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易在幼托机构出现集聚性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2005年开始,上海市卫生局要求对手足口病开展常规疫情监测。为了解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我们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浦东新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浦东新区所有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个案报告卡、爆发点调查表。人口资料来自浦东新区统计局。

1.2 爆发定义

某集体机构或单位1 周内出现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超过10 例即为爆发。

1.3 调查方法

1.3.1 一般调查 根据《上海市传染病监测方案》,对医务人员和疫情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发现手足口病填写报告卡,由疫情管理人员录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爆发点逐一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个案调查。

1.3.2 资料分析 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手足口病个案报告卡导出,将爆发点资料整理分析,生成EXCEL,并进行卡方检验。

1.3.3 实验室检查 对部分典型病人采集手掌与脚掌部位疱疹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并反馈结果。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浦东新区面积556 km2,常住人口240万。辖区内共有23个乡镇、办事处,786个行政村。全区分6个功能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三林世博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川沙功能区),共有网络直报单位67 家。2005—2007年有45 家医院诊断报告了手足口病例,占网络直报单位的67.16%。共报告手足口病2478 例,报告年发病率为10.94/10万~103.72/10 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全区共出现15个爆发点,共发生病例179例。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6个功能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2005—2006年陆家嘴功能区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6.47/10万和25.25/10万;2007年三林功能区发病率最高,为 122.80/10 万。各功能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分析原因:陆家嘴功能区人口密度高、幼托机构众多;三林功能区近年来流动人口积聚、自办幼托机构应运而生,幼托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增加使整个功能区的发病率增加。全区189所幼托机构中,89个幼儿园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占所有幼托机构的47.09%,15家幼托机构1周内出现10例以上爆发疫情,共有病例179例(表1)。

2.2.2 时间分布 2005—2007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尤以2007年更加明显。病例数自4月份开始上升,至6 月份达高峰,7 月份开始下降,11月份出现一个小波动。其中5—7 月份发病最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7.2%,见图1。

2.2.3 人群分布 2 478例病例中,男性1643 例,女性835 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各年龄组发病人数男性均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最小为出生1个月,最大为39岁。7岁以下儿童发病2 360例,占95.24%;2~5岁组儿童发病率达1 000/10 万以上;3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达2 343.10/10 万。按职业分析,幼托儿童1 706例,占病例总数的68.85%,散居儿童596例,占24.05%,学生141例,占5.69%,其他35例,占1.41%,与年龄别分布一致。见表2。

进一步对幼托和散居儿童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报告手足口病的幼托机构逐年增加,幼托和散居儿童的发病率直线上升(P 值<0.001),同时爆发起数也逐年增加(P 值<0.05)。这可能与医疗机构监测敏感性增加、幼托机构传染病报告意识增强等因素有关;同时爆发疫情中手足口病病例数占幼托儿童病例数比例下降。2005—2007年幼托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散居儿童,与病例职业构成一致(表3)。

2.2.4 爆发点情况分析 对15个幼托机构爆发点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病例个案调查。①爆发危险因素:15所托机构儿童个人卫生习惯较好,生活学习用品专用,但共用玩具消毒不严格;幼儿之间接触密切,中午休息多数同居一室,存在爆发的隐患。一些个体幼儿园或托儿所保育员卫生知识缺乏,发现病例后未及时报告和采取有效措施,延误了疫情的及时处置。②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 d,没有明显前驱症状,81.01%(145/179)的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 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73.18% (131/179)的病人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占84.92 % (152/179),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皮疹为红色粟米样斑丘疹,愈合后未留色素沉着及斑痕。③实验室检查:绝大多数病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淋巴细胞偏高。④治疗:83.80%(150/179)的病例为轻型病例,病程3~10 d,平均6 d。以一般治疗为主,在隔离的同时告知家长,注意患儿休息和口腔卫生,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食物。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有继发感染者,抗生素口服。该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所调查的幼托机构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3 病原学监测

对43例1~9岁典型手足口病病例采集手掌与脚掌疱疹的水疱液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43例中总检测阳性率为48.83%,其中肠道病毒71 型( EV 71) 阳性17例,阳性率为39.53%,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 16)阳性4例,阳性率为9.30%。表明目前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病例以感染 EV 71 为主。

3 讨论

3.1 发病特征

2005—2007年监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是浦东新区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并呈逐年增高趋势(与监测敏感性提高也有关)。疫情主要发生于5—7月,呈高度散发,与吴燕[1]报道的山东省新泰市7—8月为发病高峰有差异。儿童多发,为所有传染病小年龄别发病率之最。性别构成中,男性多于女性,与其他市调查结果一致[2,3],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相互接触密切有关。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托幼机构集聚现象,68.85%的病例为幼托儿童,且在多所幼儿园出现爆发,这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关(主要为密切接触,如同吃、同玩、同住等),同时一些个体幼儿园、托儿所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保育员对此病认识不足有关,措施落实延误是造成集聚性发病的主要因素。爆发疫情中手足口病病例数占幼托儿童病例数比例逐年下降,显示在幼托机构爆发疫情的处理中措施日益完善,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扩散。对部分病例的临床资料调查表明,浦东新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特征是手足、口腔疱疹及溃疡,与李静[4]报道相一致;本区病例以轻型病例为主,经3~10 d的一般治疗后痊愈,未发现重症和死亡病例。

3.2 病原学特征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近年来国内外手足口病爆发资料显示,Cox A16 [5]和EV 71型[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主要病原体。由EV 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病人可能会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严重时可引起死亡。2008年3—4月在安徽阜阳发生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被证实由EV 71型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由于公众对此病缺乏认识,一时间引起不小的社会恐慌。因此,病原学诊断非常重要。对43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目前浦东新区手足口病以EV 71为主,与上海其他地区[7]及深圳[8]等地的监测报告一致。

3.3 预防措施

①各级部门重视:卫生、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手足口病的防治,密切配合,真正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前提。根据近年来发病形势,国家自2008年5月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该病的防制提供了法律依据。②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2005年上海市将手足口病纳入医疗机构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系统,2005—2007年期间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也说明了目前各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监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医疗机构对幼托机构常见的手足口病、水痘等非法定传染病也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防止这些传染病在幼托机构的爆发流行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在流行季节注意及时发现病人,及时报告;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也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在幼托机构发病的关键。③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发现病人后,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外,还对幼儿园进行彻底的消毒,教室开窗通风,被褥置于阳光下曝晒,餐具一用一消毒,并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医疗机构则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④保护易感儿童:高发季节尽量少让儿童到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黑板报等宣传手段,提高幼儿及其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掌握预防措施,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保障。

本次监测的结果可以作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一个本底资料,继续监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吴艳. 1 359 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 ,6(4):607.

[2]侯钦佐,姚卫平,张相海. 2002—2004年平邑县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05):412-413.

[3]陈德颖,林向利,杨正辉.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J].疾病监测,2006,(8):435-436.

[4]李静. 手足口病12 例分析[J].中国校医,2001 ,15 (4) :293-294.

[5]于长水,肖明华,张之伦,等. 天津市由Cox1A1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5,6(2) :66 – 691.

[6]何雅青,杨帆,李良成,等. 我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 型的分离与鉴定[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3(1) :83-84.

[7]李秀珠,胡家瑜,丁晓光,等.上海市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 型的分离[J].中国计划免疫,2003,9(2 ):35-36.

[8]何雅青,杨洪,严志平,等. 深圳地区1999 年手足口病患儿中肠道病毒71 型的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14.

(收稿日期:2008-06-19)

作者:朱渭萍 储 强 王 勇 沈奕峰

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医学论文 篇2:

武汉市新洲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武汉市新洲地区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病毒基因鉴定等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手足口病在该地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流行规律。 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和肛咽拭子标本进行EV71、CA16肠道病毒的检测,描述本地区手足口病分布特征,识别手足口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分析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水平等对手足口病传播的影响。 结果 新洲区手足口病重点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83.31%),检出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16。不同年份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手足口病病情与病原学和年龄有密切联系,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 结论 5~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3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预防人群,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重点预防控制场所,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Analysis 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thogen of HFMD in Xinzhou District in Wuhan

CHEN Jiebing1 XU Yihua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zhou District of Wuhan City in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400, China; 2.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of Tongji Medical School, Hua 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 characteristics; EV71; CoxA16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有20余种病毒均可引起此病。2008年5月我国将其列入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较快死亡。近年,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研究有很大进展,已有研究表明手足口病病情与病原学和年龄有密切联系[1,2]。2008年以来,新洲区每年出现较多的手足口病病例,通过对本地区2013年5月~2014年7月确诊的手足口病患者开展个案调查和临床特征研究,同时运用荧光RT-PCR快速诊断方法,对手足口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期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新洲区手足口病病例报告系统患者资料。

1.2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将病例划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3]。手足口病临床分类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重症病例:(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啰音等;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1.3病原学检测

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4],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患者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检测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包括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CoxA16)、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率和构成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3年5月1日~2014年7月15日,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 438例,其中2013年5~12月861例,2014年1~7月577例。上述病例中,重症病例10例,重症病例占0.70%(10/1438),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0.70‰(1/1438)。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 全区9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于阳逻街道555例(占38.60%)、仓埠街道235例(占16.34%)、邾城街道205例(占14.26%)和双柳街道136例(占9.46%)。见表1。

表1 新洲区各乡镇、街道办手足口病分布[n(%)]

2.2.2 时间分布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013年5月~2014年7月发病高峰均为6月,发病集中于5~7月,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5.33%(1 227/1 438),之后逐渐减少。每年的5~7月是本地区雨季且平均气温高于20℃,因EV71在温度20℃与80%湿度的环境中最易存活[5],由此可以解释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见图1。

图1 2013年5月~2014年7月新洲区手足口病发病月分布图

2.2.3人群分布 病例报告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其次为托幼机构儿童和学生,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8.29%(982例)、28.93%(416例)和2.78%(40例)。病例中男1 076例,女362例,男:女=2.97:1。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1 198例,占83.31%,符合手足口病发病特点[2]。见表2。经检验,新洲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49倍。见表3。0岁组病例发生重症的比例最高,达10.81%(4/37),其次为1岁组儿童,为1.31%(4/306),男女重症病例比为4:1。

表2 新洲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年龄性别分布情况[n(%)]

表3 新洲地区不同性别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比较

2.3实验室检测情况

2.3.1 病原构成与临床类型 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验室检测标本196例,阳性145例,阳性率73.98%,其中EV71阳性94例,占64.83%,CA16阳性16例,占11.0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35例,占24.14%,EV71阳性率高于其他病毒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8,P<0.05)。其中2013年EV71阳性80例,占9.29%(80/861),其他肠道病毒28例,占3.25%(28/861),无CoxA16阳性病例。2014年EV71阳性14例,占2.43%(14/577),其他肠道病毒7例,占1.21%(7/577),CoxA16阳性16例,占2.77%(16/577)。2013年重症病例8例,均为EV71感染,其中死亡1例,2014年重症病例2例,EV71感染1例,CoxA16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

2.3.2病原构成季节分布 2013年EV71与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病原,2014年CoxA16与EV71成为优势病原。实验室确诊重症病例中,EV71为主要病原。

3讨论

近年来新洲区手足口病迅速上升,流行强度不断增加,高峰持续时间长,传播迅速,区域广泛,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病数居高不下,新洲区以邾城街道为中心,东部阳逻街道、仓埠街道辖区发生病例较多。它们处于城乡结合部,可能与该地区人口密度大、托幼机构较多有关[6]。新洲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构成呈现以EV71为主要优势病毒株,同时存在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1076例,女362例,且重症病例男性亦多于女性,男8例,女2例,表明性别是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和发生重症的因素之一,与报道一致[7]。新洲区的手足口病主要分布在3岁以下儿童,其中以1~3岁散居儿童人数最多,10例重症病例中0岁组4例,1岁组4例,2岁组2例,这与国内研究结果相同[8],表明年龄是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和发生重症病例的另一因素。低年龄组比高年龄组发生率高,可能与幼儿自身抵抗力较差有关。本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CoxA16较少,与国内报道相一致[9]。病原型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之一,EV71是重症脑脊髓炎的病原体,能造成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提示应关注普通病例中EV71检出阳性率水平,当其处于较高水平时,应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和流行[10,11]。徐巧华等[12]报道不规范使用药物为一个危险因素,如发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吡唑酮类退热药(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等)和随意使用抗生素等都会加重病情。

新洲区2013~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均为6月,发病集中于5~7月,因为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复杂,托幼机构人员多,空气环境差,易感染HFMD并发生流行。散居儿童多为农村儿童,卫生条件差、卫生意识薄弱,易感染手足口病。注意对辖区的每一位手足口患儿进行追踪随访。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又无预防EV71感染的疫苗,因此要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宣传,相关部门加强防控和开展早期HFMD病原学检测,发现EV71感染患儿,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积极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永东,颜云盈. 手足口病并发症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4,20(14):2580-2582.

[2] 于翠玲,王凯民,王军霞. 漯河市源汇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5] 蔡韵,蒋露芳,史妍,等. 介质表面的肠道病毒71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存活情况调查[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 30(7):398-400.

[6] 朱渭萍,薛曹怡,沈迪莘,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0, 25(17):2401.

[7] 潘浩,郑雅旭,毛盛华,等. 上海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8):763-767.

[8] 陈豪敏,康锴,王海峰,等. 2009年河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分析与2010年疫情趋势预测和预防策略[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6(21):161-165.

[9] 孙军玲,张静.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10] 王彦霞,许卞利,陈豪敏,等. 河南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病原学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761-762.

[11] 高健,李亚萍,马桂平,等. 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25-127.

[12] 徐巧华,高立冬,黄威,等. 湖南省手足口病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904-908.

(收稿日期:2014-08-04)

作者:陈皆兵 许奕华

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医学论文 篇3:

浅谈手足口病的中医预防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本病的发生是降低本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中药具有简、便、效、廉,副作用小的特点。应在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中积极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儿童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夏秋季节婴幼儿多发病,具有病情较重、传染性强等特点,造成了婴幼儿家长和社会的恐慌,但目前尚未有绝对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故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是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近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现有的手足口病预防手段研究并结合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认识,探讨中医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方法,以求为今后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为CoxA16型与EV71型, 大多数由CoxA16型引发[2],但近年相关研究表明,EV71基因型别的变化和易感宿主的累积被认为是手足口病在某一地区间歇性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3]。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4]。该疾病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口痛、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如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脑炎等,其中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1957年于新西兰首次报告手足口病,之后在各大洲相继出现,并引发多次大规模流行,日本是历史上记载发生手足口病最多的国家。国内首例手足口病出现在1981年的上海[5]之后在全国多地发生大流行,其中山东省为手足口病的多发地区。手足口病的时间分布存在5~6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期, 且有第一高峰强于第二高峰的特点[6] 。现代医学对于手足口病并没有针对性治疗手段,所以预防对于手足口病意义重大,在倡导现代医学对于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基础之上,更应该积极发挥中医学的优势,积极寻求中医学的预防方法。

2 手足口病的中医学认识

古代中医并没有“手足口病”的病名,当下大多数医家将手足口病划分至中医学“温病”的范畴,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归属问题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临床常将传染性强、引起大流行的称为温疫;传染性及流行性较小的称为温病;感受时毒邪气引起急性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溃烂、肌肤斑疹的可称为温毒[7],亦有医家提出手足口病属于“微疫”,因为属于自限性疾病,并且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危重症甚至导致死亡者比例很小,故本病属于“微疫”或“杂疫”而非“大疫”[8]的具体归属问题尚无同意定论,值得探讨。

临床大都把手足口病病因归结为外感时行邪毒、疫毒,包括风热疫气,燥热疫毒,湿热疫毒等。但笔者认为手足口病的发病不外乎湿、热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医门棒喝· 湿温》曾有描述:“湿温者,以夏令湿盛,或人体阳虚多湿,而感四时杂气,遂成湿温。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热二气胶粘,淹缠难愈。如从下受,则足肿体重;上受,则头目昏闷,胸满腹膨,乍寒乍热,胃不思食,渴不欲饮,大便溏泄,频而不爽;小便黄赤,短而不利。或变黄疸,或化疟痢,皆湿热二气合病也”。根据现代医学对肠道病毒的研究, 虽然造成手足口病的病毒多样,但是该类病毒均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并且对于紫外线及干燥敏感[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手足口病与湿、热是密切相关的。

手足口病的病机根据当代医家的观点可分为外因致病说,内、外因致病说,内因致病说。其中对于内、外因致病学说的解释为内湿、湿热与外邪相因,指小儿脾湿内蕴或湿热内蕴,外感时邪疫毒,时邪疫毒与内生之湿或湿热相因为病;外感时邪疫毒,内蕴湿热,心火炽盛,三者相因为病;内有伏热,外感时毒温邪,小儿饮食不节,脾积热内伏或素体肠胃伏热,外感时毒温邪,内外搏结上蒸口舌,而发为口舌疱疹、溃疡[7]。薛生白《湿热病篇》曾云:“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此皆先有内伤, 再感客邪, 非由腑及之谓。”手足口病是近年来人们新认识到的一种疾病,在古代医籍中还未找到完全契合的病种,因此难以用单纯的内因或者外因来解释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讲求整体思维,当下人们不仅所处环境与以往差异巨大,人自身的体质亦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临床在认识手足口病时更要倾向于内外因致病说。

3 中医学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

2009 年《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中强调“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现代医学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主要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中医学预防手足口病重点强调保护易感人群,阻断发病途径,可尽量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本病的预防应从日常生活习惯和药物防护两方面着手考虑。

3.1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首先,此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正是多湿、多热的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聚居地活动,防止湿热外侵,更是防止接触疫毒。其次,中医辨证手足口病为时邪疫毒侵犯肺脾,外透肌表,素有脾胃积热者更易受时邪疫毒的侵袭而发病。且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以湿热为患。薛生白《湿热病篇》云:“若湿热之证, 不挟内伤, 中气实者, 其病必微, 或有先因於湿, 再因饥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 标本同病”。中医讲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气实者, 其病必微”,所以儿童要合理休息和运动,使身体处于一种平和状态,并且尤为注意的是素有脾胃积热的婴幼儿要少食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10],以防脾胃积热加重而更易罹患此病。

3.2 中药防护 在本病流行时期,可以适当使用中药加强防护。本病多湿、多热,易侵犯肺脾,因此在预防上重点在于维护肺之宣发肃降和脾之运化水湿之功能,体内无多余湿热,外邪亦不易侵犯机体,则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固护胃气,正气充足,即便感受外邪,机体正气也可尽快将其驱逐于体外。

卫生部《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曾提出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素有内热的患儿可用白菊花、生甘草、生山楂加冰糖泡水饮用;而素有脾胃虚弱者用生薏米、扁豆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

有学者提出手足口病流行期服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功能的中药制剂,如以金银花、芦根、板兰根、淡竹叶、生甘草为主的方剂,对于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可用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10],可起到早期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另使用内服药的同时可配合一定的外洗法,如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煎汤外洗手足部或者漱口用。

还有学者提出在预防手足口病时可使用红景天,《本草纲目》中曾提出以红景天“煎水浴小儿,去烦热惊气,风疹恶痒,小儿丹毒及发热”,并根据现代研究红景天有“有促进T 细胞功能,进而促进细胞免疫”的功效[11],因而可选用红景天来预防手足口病。

秦焕梅[12]将400 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00例, 对照组20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预防,方选黄芪12g,防风9g,苍术9g,升麻9g,藿香6g,板蓝根12g,甘草3g。水煎服,日一剂, 连用5d。对照组给予讲究个人卫生, 不用药物预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发病率15%,对照组发病率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张英[13]观察中药方剂在降低疾病流行期间集体密切接触者发病率的效果,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对相应辖区发病者所在班级的儿童定点发放由生黄芪、银花、藿香、芦根、野菊花、生山楂、生甘草配制的中药制剂,对比其他未进行中药预防的辖区,发病率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有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并且在预防手足口病的过程中,中药的选择多以“清热化湿”为根本,注意固护胃气,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预防手足口病的出发点,结合患儿自身的体质,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中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可通过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以全面向社会推广。

4 结语

手足口病是当前临床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并且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而夏秋季节正是其发病的高峰期,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的情况下,预防其发生是减少本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中医学“未病先防”的理念与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相契合,并且中药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应该积极推行切实有效的中医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维护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S].2010.

[2]刘湘云.肠道病毒感染[M].胡亚英,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02-810 .

[3]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9):973 -975.

[4]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全科医学继续教育,2010,8(2):125-133.

[5]王健, 刘晓青, 潘欢弘, 等.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J].海峡预防医学杂,2009,15(16):22-24.

[6]ChenKT,ChangHL,WangST,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 inTaiwan, 1998 -2005[J].Pediatrics, 2007, 120(2):244 -252.

[7]卢红蓉,杜松.手足口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有关问题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2,5(11):823-824.

[8]杨华升,杨薇,李娜,等.手足口病的中医学病因特点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0,3(6):413-415.

[9]Chen SC, ChangHL, Yan TR, et al.l An eight-year study of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 an[J] . Am J Trop Med Hyg, 2007, 77(1) : 188-191.

[10]张亚平.幼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护理[J].河南中医,2010,30(7):668-669.

[11]张立峰.预防手足口病可用红景天[J].中华医药,2009,5:14-15.

[12]秦焕梅.中药预防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91-3092.

[13]张英.中药预防手足口病临床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1,30(9):695.

(收稿日期:2015.10.19)

作者:陈洋 王凌云 尤元敏 王晨曦 王明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档案管理高新技术论文下一篇: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