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中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3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党建工作中校园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高校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组织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载体和平台。二者良性互动,体现着高等教育发展中更高层次的和谐,对推进新世纪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建工作中校园文化论文 篇1:

工匠精神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协同融合研究

[摘           要]  高校要时刻肩负起社会发展的伟大旗帜,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为此,为了深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必须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党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工作中结合工匠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强专业的工作队伍,为学生日后发展成才提供坚实的后盾。就工匠精神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协同融合展开论述,阐述工匠精神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分析目前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加强其应用的具体对策,从而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关    键   词]  新时代;工匠精神;党建工作;具体对策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几个字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提出为党建工作者明确了工作要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党建工作对学生行为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就促使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始终贯彻党提出的新要求,对党建工作不断优化,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队伍内部凝聚力,从而推动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工匠精神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党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爱岗敬业作为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对党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一定要明确工作方向,对党建工作要始终饱含热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刻苦钻研、勤能补拙,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工匠精神促进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党建工作者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让党建工作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出发,对其给予最合适的教育,秉持工匠精神,明确工作目标,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履行党的责任,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建队伍,从而更好地保证党建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党建工作不仅需要工作者对岗位充满热情,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工作灵活性,面对不同的问题能够灵活应对。高校学生由于行为认知、思想观念不同,对党、对国家的认识存在差异,作为党建工作者决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始终将学生作为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工匠精神的内涵绝不是停留在工作上,而是以内涵来推动工作开展。为此,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党建工作者在进行党建工作时,要顺应时代发展,根据高校学生现阶段行为认知,制订针对性工作方案,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的同时,将党建知识全方位渗透到大学校园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三高”人才。

(三)为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源泉

高校党建工作不仅需要党建工作者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更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深刻贯彻工匠精神,不断对其进行创新,要像一颗钉子一样,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钻,直至解决。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制订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此外,工匠精神有效地改善了工作环境,党建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总结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党建管理工作,进一步培养党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使其融入工作中,不断提出新的工作方法,促进党建工作全方面、多角度地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升党建内涵,培养工作者对岗位的热情,全面提升队伍人才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者能力差距大

高效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对工作方式的不断优化,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从目前队伍人员来看,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队伍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高校党建队伍人才流动性大,新人居多,就会产生一种既要给新人培训,又要完成任务“两头跑”的尴尬局面,队伍内人员身心俱疲,工作效率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人才配比不稳定、任务分配时难度跨度大等问题,都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工作缺乏灵活性、定位模糊等已经成为工作常态,面对工作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进行相应的渗透,难以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队伍结构跨度大

高校基层党建队伍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队伍结构零散,跨度大,刚入职的工作者缺少培训、任务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充斥在党建队伍中。从队伍人员组建来看,主要是由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部分学生干部组成,加上门槛过高,导致队伍人数不足,教师不仅要开展教学工作,还要腾出时间整理党建的相关工作,这种忙碌的环境下,党建工作质量不仅无法提高,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工作。此外,学生干部的参与,理应来说为党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工作开展也更加具备活力,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取得的成果没有达到预期成果,学生刚参加工作时对工作定位不准确,加上教师空闲时间短,没有办法对党建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任务分配时就会满头雾水,学生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党建工作进展也止步不前,从而影响了队伍发展。

(三)工作形式过于单一

党建工作队伍人员年龄跨度大,多数为中年教师,思想认知已经保持稳定状态,对现如今网络技术也只是闭口不谈,单纯地采用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宣传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党建工作的开展,这种方式过多地消耗人力、物力,而且“多付出、低回报”的成果打击了党建工作者的自信心,阻碍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部分学生党建队伍发展与社会产生脱节,还一味地依照老文件進行组织学习,在这种枯燥、单一的环境下,党建工作者提不起兴趣,社会责任以及创新意识也没有办法正确建立起来,党建队伍没有办法注入新鲜血液,队伍结构也在不断地走下坡路。久而久之,党建工作逐渐走向形式主义,高校学生身心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党建制度,实现人员科学管理

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身立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心不能变,为了提高队伍质量,党建工作者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现从严治党,严格处理,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开展工作才不会存在偏差。其次,党建队伍一定要调整入职门槛,不能过于随意,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需要工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岗位要充满热情,甘于服务人民,不仅如此,要考虑队伍结构,汲取不同年龄段的人才,确保队伍结构的稳定性。在管理方面采用轮班制,建立督查小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净化队伍内部坏风气,实现科学管理。

(二)优化工作方式,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内容冗杂的工作,需要党建工作者不断地进行钻研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党建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深刻贯彻工匠精神,党建工作者要不断对队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舍弃传统的金字塔队伍结构,党建工作者可以根据社会形势,采用“M”型队伍结构,上级领导要成为团队的核心,融入队伍中,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改进,定期进行培训来提升队伍整体质量。此外,在进行工作分配时也可以采用“一帮一”“一帮多”的结构,让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带领新人进行工作学习,缩短彼此差距,减少阶梯跨度,幫助每一位工作者都能有所提高,从而提升工作自信心,日后工作更加饱含热情,磨炼身心,成为新时代党的接班人。除此之外,党建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将互联网作为媒介,连接各个高校的党建队伍,彼此互相学习探讨,定期开展网络交谈会,共同学习党建党章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三)制定新时代考核制度,提高党建工作者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时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不断革新考核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者时刻处于最优状态来开展相关工作。党建工作者要不断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充分贯彻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保证党建工作质量。例如采用“自审”“帮审”的科学考核制度,根据队伍人员配比,两到三人为一组进行审核,在工作的同时进行记录,开展总结大会是针对前半年工作遇到的问题,并且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问题以及优势进行总结,帮助党建工作者系统地调整工作方式,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此外,上级领导还要设立监管小组,通过对基层工作的考察,分析现阶段党建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制订学习方案,集中统一地进行讲解,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保证工作效率,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培养创新意识,打造专业过硬的党建工作队伍

创新作为一个队伍的灵魂,也是队伍工作的活力,只有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党的精神才会传播得更远,才能更加感染如今的高校学生,其灵魂才能得到升华。工匠精神为党建工作明确了方向,那么创新就是对工匠精神的升华,因此,作为党建工作者要不断对工作方式进行优化,融入创新意识,改善传统工作环境,提升队伍凝聚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建队伍。如今网络的普及,对学生生活以及党建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为此,党建工作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立意见箱,广泛收集学生意见,进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自身能力,实现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结语

高校党建队伍要时刻将学生放在工作重心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准则,结合工匠精神,从而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为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人才。党建工作者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优化队伍结构,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工作改进,从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工作中体现工匠精神,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增添一份保障,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靳诺.强化理论思维运用 筑牢高校党建之基[J].北京教育(高教),2020(7):14-15.

[2]石亮惟.大数据在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中的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31.

[3]吴义明.“学习强国”平台助推高校“三型”党支部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53-55.

[4]姜南.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5):149-150.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童炜稷

党建工作中校园文化论文 篇2:

浅谈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组织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载体和平台。二者良性互动,体现着高等教育发展中更高层次的和谐,对推进新世纪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校园文化建设;良性互动

在我国的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两者有着共同的宗旨、目标和出发点,在内涵上融合,在外延上交汇,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二者良性互动,体现着高等教育发展中更高层次的和谐,对推进新世纪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组织保证

1.高校党建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在本质上也是一项文化工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建工作是高校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高校党建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师生员工的头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用先进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熏陶和培养大学生。一方面,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党建工作又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对党员的培养和组织建设,通过文化活动,使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充实。

2.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党建工作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而高校校园文化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化现象,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的头脑.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3.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党在高校处于领导地位,党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同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培养了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优秀学生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吸引了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在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断壮大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二、校园文化建设为党建工作提供载体和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学校精神、校园学风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其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新途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与时代相融合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高品质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感悟人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不断完善自己。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可以把大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高校党建应积极运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活跃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内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建工作的目标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得以实现。同时,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校园文化承担着弘扬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只有在党的思想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才能够完成。

3.校园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主阵地。将党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把严肃的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得以实现,使党建工作少一些刻板,多一些新意,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校园文化活动最能展现学生的自我个性和能力素质,是青年学生乐意接受、积极参与的活动形式。党建工作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完成传承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

4.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学生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价值取向的高低、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多寡等,不仅决定了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效益,而且成为检验高校党建工作的政治标准、价值标准与文化标准,成为衡量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三、我院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实践及效果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将使两项建设产生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想法,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相关活动,从而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1.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我们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38名学生中,54%的同学认为现在党的基层组织活动是严谨型和沉闷型,表明目前党建的形式内容较为保守沉闷。另外分别有42%、38%、20%的同学分别认为:在活动形式、活动宽度和活动内容上都应进一步加以丰富、拓展和深化,说明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动形式很有必要。将党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党建活动的创新性,在丰富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的同时,扩大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保守走向开放,由沉闷单一向灵活多样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设计开展了一系列融党建于其中的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为强化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思想,学院党委在迎接建国63周年之际办了“爱党,爱祖国,爱学校”征文暨演讲比赛活动。同学们激情澎湃的演说,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赞美了祖国的日新月异、母校的繁荣发展,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在生动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升华。

2.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49%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应着重建设道德教育,48%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起到的功能是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由此启示我们将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以提升。院党委以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为工作抓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七年之夜”、卡拉OK大赛、宿舍风采大赛、英语风采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大学生青春动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引导他们形成高雅的气质风范、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开展“我为院系建设献一计”活动,学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支部献计献策百余条,展现了学生党员的主人翁精神,使党建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以党建工作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融进党建文化的内涵,以引领校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多名同学建议校园文化应更多加入世情国情教育和我党历史发展的介绍等。据此,院党委选择在“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文化活动。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我院开展了党史国情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党史知识讲座、集体观影、参观展览等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了更多党史国情知识,增强了爱党爱国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入党积极性。七年制党支部与老干部党支部共同举办“风雨兼程九十载,共铸医学成才路”座谈会,离休老干部为同学们讲述革命故事,共同重温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深切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增强同学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周彩根.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27-29.

[2]周克刚.高校党建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2,3(3):82-83.

[3]高秋丽.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J].现代企业教育,2006,12(24):61

[4]李晓宇.浅谈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9):114

作者:高树民

党建工作中校园文化论文 篇3: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为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甚至为全社会建立了一套被大众普遍认可的观念。因此,研究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探究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党建工作 校园文化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些共同点:二者都为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甚至为全社会建立了一套被大众普遍认可的观念;二者都有利于对社会主义环境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深入拥护;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由此看来,研究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1.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党建文化建设新格局。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点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高校党建组织的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以服务为主的工作性质,把对于教师、学生的服务变成高校党建组织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对于自身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变得更加积极,且富有创造力,所以,深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党建工作深入各个角度,为党建工作建设全新的局面①。

2.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变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大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的核心力量,在高校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理念对于高校建设工作的要求之一②。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高校中的教师、学生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更新传统观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党建工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3.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党建工作不断创新。要在不同阶段建设不同而又不失特色的校园文化,就要站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有创新点,使校园文化具有全新的生命力,这样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前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来自于党建工作的方向,只有在党建工作人员认清群众才是主体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才能坚定不变③。同时,高校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认识到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以此来不断满足校园文化的发展需求。要做到这点,党建组织就要努力创新并完善自我,积极创新工作内容及方式,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4.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建工作是围绕中国共产党核心内容及核心价值进行活动开展的一项工作,而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恰恰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这就需要一种实际的表现方式进行呈现,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了它的一项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代表了当下社会最前沿的一种文化,具有引领的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当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校园文化也肩负着较为重大的使命:它既要积极吸收社会中的优良风气,又要坚决抵制社会中的不良文化,而这些又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所以,高校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功效,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有担当的青年④。

二、高校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合与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在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因此,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若仍然像从前一样只是进行集体教育,则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使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惑,传统教育模式的收效会微乎其微。所以,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在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2.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保证高度一致。当下的高校工作中,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从工作目的上出发研究就有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为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未来社会接班人。从两者的工作对象出发研究,两者也是相同的,都是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的工作,所以,保持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一致性,有利于两项工作的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有责任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最终达到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党建文化建设新格局,有利于改变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在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一致。

注释:

①张怡帆.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73-75.

②俞国芬.浅议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6):6.

③雷久相.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2):147.

④杨东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制度[J].大连大学新闻,2012,(6):1.

作者简介:

史晶璐(1985—),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史晶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工作中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