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挂科预警机制公共管理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生挂科预警机制公共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学分制的推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学分制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必然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学生挂科预警机制公共管理论文 篇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的持续改进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标准,对标反思学业困难学生的有效管理,对促进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高校教学管理可以从思想引领、制度规定、机制激活等方面持续改进,逐步有效解决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学业困难   持续改进

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向普及化演进的过程中,高校扩招成为高校发展的基本态势。这种演进的进程、高校扩招与高校之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基本倾向相互叠加产生的不良效应之一是:在校大学生学业困难人数呈现上升趋势。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基础、规划、能力、效果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学业困难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业困难情况呈现出多元化迹象。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降级、延期毕业和退学等学业困难问题数量不断增加[1](242)。大学生学业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发展、家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高校肩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最根本功能。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培养熏陶,切实改进学生学业困难状态,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教育的功能所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标准,对标反思学业困难学生的有效管理,对促进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本研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教育理念,探索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并研究专注于学生需求,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关注学业生活状况,从思想引领、制度规约、机制激活等方面持续改进,有效解决学业困难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

一、学业困难学生及管理工作现状

隨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学业困难的学生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近五年应届毕业生中,每年将近15名学生以结业离开学校,近五年延长学制的学生总数达到100余人,平均每学年受到学业警诫人数约70多人;学院近5年每学期不及格门次基本在500门次上下。经查阅分析近三个年级学生学业情况,目前在修2019级新生学业绩点不到2.0人数近40人,占学生总数13%,2018级前三学期学分不足60分人数近20余人,占学生总人数8%,平均绩点低于2.0的人数近37人,占总人数13%,2017级前5个学期总学分不足110分人数近38人,占比为13%,绩点低于2.0近40人,占比为13%。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学院学业困难问题较为严重,必须予以高度。学生学业困难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学历、学位的获得,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同时,大量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存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声誉。当前各高校及各学院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措施帮扶学业困难学生,但目前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学业困难学生管理任务重点集中在年级辅导员身上,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辅导员岗位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实时兼顾这类学生的动态与成长。2.个别学业困难学生会通过延长学习年限尽可能完成学业任务,在此过程中涉及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及寝室友等的变动,导致新环境适应问题及各种交接问题等,给这类学业困难的学生造成更多不方便的地方。加上这个群体的学生大部分没花心思在学业上,各方面信息的接收滞后,譬如不关注班级信息,不查询自己课程及考试信息,等等,造成学业一再耽误从而影响整个大学生活及毕业等。学生学业困难对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学生学业困难的形成原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学业困难学生学业的帮扶机制迫在眉睫。

二、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的分析

鉴于以上数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样学院近150名学业困难学生,其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很少缺课,表明学业困难学生虽然学业存在问题,但是基本的态度还是端正的,大部分还是能按时上课的。根据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及工作经验,学生学业问题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大学生学业困难的主观成因。

首先,大学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于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有高考的压力,学习集中,有家长、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的时刻叮嘱关注,到了大学这个大集体,学生数量庞大,个别公共课程都是大班上课,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力,不能合理规划好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无法合理地从高强度的中学学习生活一下子切换到看似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上课不认真听,回去不认真复习,时常忙于各类学生社团等学生工作或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据了解,有学生对在校学习不感兴趣,忙碌于很多社会工作、兼职工作及所谓的创业,导致大学学业跟不上。

其次,大部分学业困难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对于专业认识浅薄。经调查了解,很多学生大学专业并非自己选择,而是家长的决定,因为这类学生对这个专业丝毫不了解,进校后发现与预期反差太大,以及今后就业考研方向感觉十分迷茫,没有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时不专心,学业问题累积,严重者甚至直接影响学历学位获得。

再次,个别学生因个人情感受到挫折,从而影响学业、生活等,这就涉及学生的情商教育问题。

(二)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客观成因。

1.区域发展及网络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基础的形塑。首先,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不均衡导致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尤为明显。其次,在高考改革背景下,浙江省考生高考时即便未参加物理等课程考试依然能选择本学院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致学生群体之间学业基础差异拉大;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源的学生在计算机、软件和物理基础等方面明显偏弱。再次,如今社会网络社交频繁,微信朋友圈、网络游戏等让很多中学时代是在父母看管下完成学业的学生一下子沉迷,无法自控,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和冲击,未能奠定重视学习的思想基础。

2.学校自由宽松环境带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降低。

3.家庭各类状况导致大学生学习取向的偏移。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是孩子人生教育的摇篮,对孩子的整个人生发展及各方面性格能力形成和发展都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根据了解和调查,由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度监管及制定不切实际目标等,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2](154-155)。其二,学生因为在大学之前被家长过多地管教和约束,没有形成很好的自觉性,而是被动学习考上大学,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规划。家庭教育中,从小注重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现很多学业出现问题的学生家庭存在父母离异或孩子与父母关系不亲等情况,某种程度上说高校学生学业问题的出现是家庭问题的隐含暴露。此外,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大学里经济压力较大,出现外出兼职等缓解经济压力的情况,导致学业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

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建立持续改进学生学业问题的对策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我们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应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各类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一)思想重视。

即要从根本上重视学业困难学生问题,从学校到学院领导到行政基层人员及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结合我们分析的学业困难学生形成的各种内外因素,作为培养高等素质人才的摇篮,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学业困难学生问题,学校和学院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努力做到学生帮扶的精准化,注意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一线任课教师努力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只有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这部分群体,才能真正着手探讨有利于学业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与对策,促进这部分学生成长成才。

(二)制度保障。

没有制度的保障,一切思想上的重视都只是空想。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指导。欧美国家,学生学业指导是一种专职化和专业化的工作,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大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和途径[3](70-72)。首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客觀来说可通过新生体验计划进一步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道每个孩子薄弱的环节,适当给予预科班补习和辅导,建立数学物理学习环境模式,保证这些学生能尽快跟上正常的学习节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完善专业导论课程建设,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了解专业将来要学的课程及今后就业的方向,以及在过程中可以培养的专业技能;再次引导学生正处理大学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和情感等的关系,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加强班级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班级优良学学风的建设,发挥班级优秀同学的标杆作用,能主动积极帮扶班级学业困难同学,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氛围;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业困难学生适当加大经济补助,保证在校的正常生活开销;进一步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最后,辅导员应该及时将学业困难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请家长协助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让家长经常联系学生,规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行为,鼓励学生认真努力学习。

(三)机制激活并持续改进。

1.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并激活学校的学业预警机制。目前学校每学期会进行学业审核,学院应当进一步完善学业预警系统,在学院内部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干预,在发现学生学业偏差时及时帮助其回到正轨。利用学业预审机制找出问题,辅导员联动各班班主任监管学业困难学生,积极组建班级学习帮扶小组,并形成总跟反馈机制。同时可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院一线教师,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关怀。OBE强调个性化教学,要求老师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轨迹,及时把握每个人的目标、基础和进程[4]。

2.不断健全并有效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查课程教学环节和进度的合理性,授课的规范性和授课效果,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等。积极利用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生评教结果、学生期中教学座谈会等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组及任课老师,作为课程持续改革的重要依据。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理念,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转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实际不断调整和革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5](88-89)。譬如挂科率过高的课程及生评教评分相对较低的课程和老师,一定要准确地将信息通知到该任课教师或教学组,全面做好原因分析以进一步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尤其对于学业困难学生,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应更加深入这个学生群体的现状,找出他们学不好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客观),可设置一些困难答疑群,让学生们及时答疑,甚至考虑给学业困难学生单开重修班和学业辅导班等。

3.设置并努力将本科生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当学生进入大学时可按小组配备指导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育人观”,根据培养目标,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的各位环节,不能将人才培养只聚焦在“教学”上,将“课外活动”看成“多余”甚至“矛盾”的东西,要打破教育管理(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界限,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无缝结合。让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学问、教做人。导师作为一线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严谨的学业态度。尤其对于学业很困难的学生而言,导师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李丹.“三位一体”立体式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管理学院为例[J].时代农机,2017,12(44).

[2]魏旖旎,郑成华,冯永宁,等.新时代下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与教育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15).

[3]孙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业指导体系探究[J].江苏高教,2017(02).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

[5]鲁淑红,朱丽丽.“学业困难”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水平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持续改进的对策研究——以中国计量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Y201942470)。

作者:任丽娥 沈常宇 张传亮

学生挂科预警机制公共管理论文 篇2:

学分制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学分制的推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学分制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必然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学分制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也是当下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着重从思想观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管理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思考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分制;学生管理;应对策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学分制再次受关注。学分制以学生为主体、以选修课制度为基础、以绩点和学分为标杆,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推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教育改革家洪堡提出大学有“对科学的探索、个性与道德的修养”的双重任务,倡导“教育自由”理念。为践行自由的理念,柏林大学实行公共课和私人课的选修制度,从而开启了普鲁士和德国,甚至于可以说整个欧洲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学分制萌芽于德国柏林大学,发展于美国哈佛大学。1871年学分制作在哈佛大学实行。

学分制在中国的出现得益于1917年-1923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所进行的改革,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乃至学术和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1918年北京大学实行“选科制”实为我国推行学分制的源头,直至20世纪50年代因采用前苏联的办学模式而被取消。1978年开始,“实事求是”精神要求正视我国教育实际,部分高校试行学分制。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学分制,规范管理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学校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学分制提供学习自由的环境和维护学生教育选择权。学生可根据兴趣来选择教师、课程、时间,利于个性发展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分制背景下的课程设置较为广泛,课程类型更具宽度,学生依自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来构建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当然,学分制的实施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分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一)传统的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制约

学分制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件深具影响力的事情,既能给学校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又能促使师生观念发生根本性革新。但是这场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不会短时间消失;而且学生服从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被动接受的思想生根蒂固,这也使得学生往往忽视选修课、只注重必修课;教师也会从思想上对学分制有抵触情绪、不乐意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轻视选修课,容易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不愿意破除传统思想观念或持观望的态度、从而影响学分制的实施。

(二)教师、学生对学分制认知仍需提高

学分制在各个学校的实际运行中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因在学分制实行的过程中,对其宣传力度和手段、以及培训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这也就导致了学分制的特点不够突出、教师的教学模式未能完全转变、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不到位,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行。杜绝工作中出现宣传图省事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急功近利

学分制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修满学分、毕业、就业等目标促使部分学生为拼凑学分而避难就易地选课,忽视个人的兴趣、自身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那些相对简单、教师要求不太严格、比较好获得学分的课程更受这些学生的青睐,也会出现部分学生一个学期选课过多从而导致诸多挂科等现象。这些都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学分制的课程设置来拓宽和深化其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既背离了实施学分制的初衷也为学分制的实施增加困难。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设立导师制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通过导师或辅导员促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及专业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的专业规划和实践技能的标准。另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四)行政班级打破促使辅导员工作难度加大

学分制的实施打乱了传统的班级行政单位,同学、师生关系无固定的模式,导致学生多次适应新的环境、同学间聚少离多、陌生感孤独感加重,沟通交流减少,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班级集体活动的减少,班级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减弱,导致辅导员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继续满足当下需求。总之,学分制让以班级为整体统一的有形硬性管理转向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无形软性管理,这无疑对辅导员的管理提出挑战和新的要求。

(五)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形式、内容发生变化

学分制背景下促使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操作管理模式将被僵化;学生管理应由“他律”转向“自律”;班级活动由集体活动转向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班级统一的教育管理需转向有针对性、差异性的咨询服务、疏通指导。

三、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做好学分制的宣传工作。提高教师、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在学分制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管理工作者还是教师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首先提高改革执行者和实施者对学分制的认知水平;其次要在学校拓展宣讲渠道、加大宣传,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兴趣。

完善课程设置,增加课程体系。学分制的推行需要增开选修课,让学生有自由选课的空间。建立切合生源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的实施离不开与学分制相匹配的一整套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比例适当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有精力和时间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确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开拓创业型课程并拉入学分管理。

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适应能力。学分制要求辅导员须抛弃管理者本位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设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辅导员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的合理化。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成长和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学分制。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学生会工作机制。学分制要求学生能独立主动地完成选课到学分的获得。这需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主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之余,充分利用自我管理的自制性群众组织——学生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建立反馈机制,完善预警机制。辅导员需要管理好学生成绩、做好学生日常动态监测、对学习态度不端、挂科较多的学生予以警示,并及时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进行沟通和反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结束语

总之,学分制在高校的实施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学分制的实施需要立足生源情况、本校实际和行业需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学分制的实施顺利进行。当然,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随之进行动态发展,积极应对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困难,努力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3-118.

[2]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7.

[3]蔡国祥.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课程制约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15,4:20-21.

[4]薛峰,石澄贤等.论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93-95.

[5]白元儒,许鹏奎等.论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96.

[6]郭长立.高校学分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29-31.

作者:王全云

学生挂科预警机制公共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学籍预警制度的现状及改进

摘 要: 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关系社会安定与和谐,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群体需要特殊关注——被预警学生。本文首先介绍T大学学籍现状,深入分析T大学学籍预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高校学籍预警的改进方向:制定全过程、全系统、多元化学籍预警体系。

关键词: 学籍预警 现状及改进 T大学

引言

学籍预警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1],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对学生各方面进行预警,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学籍预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危机意识[2],细致做好学籍预警工作。

1.T大学学籍预警制度现状

1.1T大学学籍预警范围及等级

T大学按照各学期所开课程(校级公选课)尚未取得学分,将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般预警:汉语言学生累计达到16学分以上的、民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0学分以上的提出一般预警;汉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2学分以上的、民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6学分以上的提出留级预警;汉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8学分以上的、民语言学生累计达到32学分以上的提出一般预警;

1.2学籍预警工作的方式

每学期初2周内进行学籍预警。对进入一般预警范围的学生由学院进行口头通知;对进入留级和退学预警范围的学生,由学院下达一式三份的《学籍预警通知书》,经学生本人签字确认后,将一份《学籍预警通知书》及《学籍预警学生家长通知书/回执》以挂号信形式寄给学生家长。其余两份《学籍预警通知书》,一份交给学生本人,一份由学院保留并与反馈的《学籍预警学生家长通知单/回执》一并存档。辅导员、班主任应随时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并定期汇报分管领导。当学生进入预警范围时,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请假及旷课学时数过多的原因并通知学生家长,请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功课和学业。并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报告,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帮扶工作。

2.T大学学籍预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单纯以考核成绩为预警依据

T大学学籍预警是以学生学期考试未获得学分为预警依据,统计学生累计挂科学分的绝对值,然后与预警制度中的预警标准比对,判断该生是否达到预警阀值,若达到预警标准,则判断预警的种类。根据不同类型预警,执行相应后续学籍预警处理程序。这类预警对于被预警学生而言属于事后补救型预警。该制度的目的在于止住学生走向更恶劣的结果,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对于其他学生有较好的警示作用。相比这种“亡羊补牢”式预警,防错型预警对学生来讲成本或代价更低些。防错型预警要求预警工作重心前移,特点与“亡羊补牢”式预警的滞后性相反,这种“未雨绸缪”式预警更具有时效前瞻性,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或结果提前预防,提前为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保驾护航。该类预警更加重视被预警的原因和过程,提前给相关学生对症下药,将学生不好的倾向扼杀在萌芽中。因此,该类预警对信息收集要求较高。

2.2是以所挂科学分“一刀切”式的预警

T大学实行的学籍预警,以累计挂科学分为预警阀值,不区分学生年级采用统一的预警方式和阀值,使較低年级学生不容易被预警。该制度将预警时间推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状态不佳、心浮气躁的早期反而不能被及时纠正。“一刀切”累计学分预警模式虽然执行非常方便,但对于被预警学生而言不够人性化。高校学籍预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年级制定一学年或一学期预警相对学分阀值,达到防止学生堕落、问题恶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2.3将退学作为学籍预警的终点

T大学学籍预警从一般预警、留级预警最终到退学预警,表面上是循序渐进给学生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其学籍预警的终点是退学。大学生退学不仅给学生个人前途、父母思想、家庭经济带来严重影响[3],更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一般预警、留级预警表面上看给了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但由于补考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让学生再次拿到学分很困难。学籍预警的目的不仅是威慑,不应以简单的退学为威慑,更应该提供更多条件使学生悔过自新,从补考重修及再次获得学分的要求上做出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和帮助该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高校学籍预警制度的改进

3.1学籍预警要与年级相结合形成全过程预警

学籍预警根据预警时间点分为学期初预警、学期中预警、学期末预警。学期初预警根据以往挂科学分及本学期选课情况提示雪山本学期挂科学分达到多少相对学分将达到何种级别的预警,提示学生临界相对学分及相应课程分布。

学期中预警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旷课情况,可以采用大数据进行处理这些信息。如根据图书馆的门禁系统统计学生的自习时间,根据图书馆借阅系统统计学生借阅图书的数量等,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提出预警,及时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

学期末预警根据学生本学期课堂表现及自习、自学情况提醒学生努力复习,提示学生在期末考试章扭转本学期不好的表现。

3.2学籍预警要与学生综合测评相结合形成全系统预警

“亡羊补牢”式预警的最大不足在于时间的滞后性及未对被预警的成绩及过程进行分析,所以只能治标不治本。大学生在大学首先应学做人,大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的预警应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能仅以学习状态预警,应以综合评价结果预警,拓宽学籍预警的指标维度,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全系统预警。

3.3学籍预警要与人才培养的阶段任务相结合形成多元化预警

学籍预警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故学籍预警应根据不同阶段人才培养任务制订相应的预警方案[4]。高校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学习矛盾不同。“一刀切”的挂科学分预警很难与不同年级大学生成长需求相匹配。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的年级任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籍预警制度。

大一学生需要适应大学的学习及生活方式,且大一基本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此时学生的专业兴趣并未得到培养。大一学生刚从高考中“解脱”,在新的环境和诱惑面前会对自己放松要求[5],因此大一预警注重苗头预警,同时应关注特殊学习群体,如家庭困难、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及偏科等学生。

大二年级与大一不同,大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始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此时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此时是学生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多举办专业活动,通过专业活动引导学生在此关键时期走向积极方向,此阶段的预警注重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情况。

大三年级是确定毕业去向的关键时期,如考研、就业等,并且课程基本都是专业课。T大学大三的专业课每学期达到七八门课程,学生学习强度比较大,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因此大三年级应关注那些被预警过的学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方向。

毕业季,T大学只有一学期有课,并且大部分课程采取非闭卷考试方式。大四学习压力并不大,但对于毕业大补考,有些学生不能态度端正地对待,一方面面临就业压力,没有精力复习补考课程,大学预警应关注毕业补考及逃课上网等学生,提醒学生认真准备大补考,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避免眼高手低。

结语

被预警学生所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应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预警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有关学生学业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被预警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措施和办法。各学院和教务部门、心理健康中心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被预警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

学籍预警应本着以人为本,防患未然、教育为本,从严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多元化、全过程预警,以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促使困难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实现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晓.高校学籍预警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25-26.

[2]胡萍.高校建立学籍不良异动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55-157.

[3]吴婉淑.从学籍管理的角度谈高校学业预警[J].文教资料,2014,07:115-117.

[4]许中华.基于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的学籍管理[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01:88-91.

[5]吳宗志,黄小琴.高校学业预警制度设计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6:46-47.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TDGJ1524)

作者:李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俗影视整合艺术特征探索论文下一篇:舰船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