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量节约资源论文

2022-04-2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提升质量节约资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文章通过对企业为何要实施资源节约以及实施资源节约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财务、审计管理目标和企业实行资源节约的目标一致性、共同性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对财务、审计管理的具体手段来说明财务和审计管理对企业节约资源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提升质量节约资源论文 篇1: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节水节能技术

摘要:现如今,我国十分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竭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资源已经越来越社会的主流意识,被大众所接受。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发展建筑行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节水节能技术,将节水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排水施工中。这样有利于促进建筑实现智能化发展,也有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本文将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行业;给排水施工;节水节能技术

资源短缺且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价格涨幅大等因素也为能源利用带来困难。节约利用和高效使用能源为建筑给排水施工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给排水工程中应用节水节能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的供求矛盾,还能够推动建筑业和能源的持续发展和利用。

1节水节能技术应用于给排水施工的实际意义概述

经济水平和社会标准的不断进步,我国国民的能源意识和节约意识都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水资源和能源等仍处于短缺状况。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现如今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水平还不够高,利用效率较低,浪费多且污染情况严重,对水资源和能源进行规范管理和节约措施,是当今建筑施工中一大重要课题。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用节水节能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管理给排水的排水效率,还能够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抑制水资源浪费和消耗。给排水工程中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占比较高,若对此情况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进行节制,必然会使水资源短缺情况更加恶劣,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建筑事业发展。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对水资源和能源进行节约利用,增加利用效率,改善浪费。

2建筑给排水施工节水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节水节能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的能源利用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目前,能源资源短缺并且浪费严重,还有环境污染以及能源价格涨速过快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给予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应该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时可以借助节能节水技术,既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缓解建筑能源供需矛盾,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动人类的进步。

2.1给排水工程中节水技术应用

①雨雪水采集再利用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可以利用屋顶对雨水雪水进行收集,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增加水资源的总量,扩展供给源头,不仅帮助水资源短缺情况的缓解,还能够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效果。当地政府和建筑行业都可以将此纳入节水技术中,根据当地环境的具体特点制定完善有效的雨雪水采集体系,再循环利用至绿植浇灌、厕所刷洗、路面洒水降温等各个方面,为给排水工程提供水资源。

②中水回收处理再利用

某些污水和废水经相关化学、物理处理后,能够为建筑工程所用,达到建筑施工需要的水质标准,但达不到饮用水水质要求,这就是中水。中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能够为车辆清洗、建筑工程施工、路面清洗等提供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政府和相关企业理应重视中水回用技术,它既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水资源需要,也为污水废水的处理和利用提供更多的途径,控制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环境。中水回收利用技術目前仍需投入研究,完善其不足之处,但其对节约用水、抑制污染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③真空排水节约技术

通常在建筑排水时,真空节水技术用空气代替水的作用,营造真空状态下的负压状况,使高速水汽能够高效混合,水汽混合物体在飞速环境下进行运动,就会形成伴随着气体的水源。这种技术产出的水源能够利用在广泛的领域中,对水资源进行节约的同时,高效清理污水和水资源污染物。相关企业要重视真空排水的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用水。

④冷却水循环再利用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热水供应系统获得普及,应用广泛,但其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却缺少实际利用,导致水资源的部分浪费。这启发我们队热水供应系统采取合理高效的改进措施,建成冷却水收集利用系统,对冷却水予以科学有效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情况。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速率。

2.2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①重视清洁能源和技术

清洁能源在如今已不是新话题,作为高效的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应用体现在各个领域。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有效抑制传统能源的消耗,满足人们能源需求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零排放的清洁能源还能够降低污染,展现其特有优势。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对太阳能的利用体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中,将天然太阳能转变成热能,为建筑给排水工程减少能源消耗。太阳能热水器中的集热器包括平板型和真空管型两种,其中真空管型将非承压水箱和真空管相互联系,在落水中获得热水,由于管中无水,其抗高压、耐寒力较强,更加适应温差带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适用性。

②采用新型材料

对施工材料的合理科学选择,是保证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必经之路。传统水管的制成材料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质量相关问题频发,水管破裂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将新型材料应用在水管等物品的制作,利用与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总之,如今,水资源匮乏是我国需要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在建筑给排水领域,应该重视节约资源与能源,大力发展节水节能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应该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坚持低成本,采用合理的节水节能技术,有效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3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

3.1严格控制管体和接口处的质量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确保所采用的管体符合国家标准,将管体内外都处于干净状态,对管道承插口的质量和清洁要同样重视。在给排水施工时埋筒管内壁若有密实度缺失的状况,给排水工程的综合质量会遭到破坏,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对内壁进行严格检查,避免麻面、气泡等现象出现,安装过程尽量一次性完毕,使管道使用的实际效益实现最大化。

3.2严格控制质量验收标准

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要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严格检查给排水工程质量,以此督促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对管体、接口处、内壁、整体工程、节水节能技术等进行严密排查,最大程度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和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

结语:

水资源的短缺和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及污染情况严重等,是我国资源和能源面临的巨大考验,对此,建筑给排水施工领域,要加强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重视资源的节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约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优化科学的节水节能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宣胜军.关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的研究[J].居业,2019(06):81+147.

[2]申玥鑫,姜晓铭.关于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讨论[J].科技与企业,2013(21):179.

[3]薛平娟.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8):60.

[4]李艳平,张淑平.浅析高层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及安装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8):116

作者:鲁希烨

提升质量节约资源论文 篇2:

论财务与审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的作用

【摘要】 文章通过对企业为何要实施资源节约以及实施资源节约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财务、审计管理目标和企业实行资源节约的目标一致性、共同性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对财务、审计管理的具体手段来说明财务和审计管理对企业节约资源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 资源节约; 财务; 审计; 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是国家经济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因此在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负有重要责任。企业实现资源节约是一项长久活动,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活动和相应的财务、审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重要环节,为企业节源开流,实现资源节约起到加速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财务、审计管理是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这既是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真正认识清楚企业财务、审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的作用,应从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关系;企业资源节约的目标和财务、审计管理目标的共同性;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一、财务、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及关系

(一)财务的含义

财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财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归集、核算和管理,是不断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降低资源消耗的持续过程。

(二)审计的含义

审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审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监督和规范,对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不合理和不合规的部分进行改正,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

(三)财务审计的关系

财务与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点主要有三: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同点也有三:概念定义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具体监督内容不同。

从企业资源管理角度看,财务与审计相同点都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和监督,都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完善资源的管理,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同点是财务对企业资源管理侧重于日常管理和监督;审计则侧重于企业资源运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评议。

二、财务、审计目标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目标的共同性

(一)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的目标

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就是对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有形物资资源的消耗,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消耗。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资源的合理消耗往往会形成资源浪费,造成企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降低。同时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和浪费,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经济效益损失,也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损失,给社会和环境增加负担。

企业只有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和创建节约资源,才能使企业投入减少,消耗降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要做到资源节约和合理使用,势必要求企业强化管理,制定合理管理制度,激发职工积极性,从企业日常消耗控制一点一滴做起,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技术开拓和创新思想,从而带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使企业不断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创建资源节约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从财务管理的表面现象看,它是企业人、财、物的消耗用资金表现化的归集核算过程,是企业各种资源消耗过程的归集和核算,通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消耗过程进行核算、分析、评价得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结果。但是从深层次看,财务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企业财务部门单一的管理行为,它是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过程。它表现为:

1.财务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工作是相互存在和相互作用的。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在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相互协作和配套实施,离开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财务管理体制便成空中楼阁,无法施展落实。

2.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参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决策和计划最终要由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这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生产的过程是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加工过程,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生产加工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融入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参与着生产过程资源消耗的计划、计量、核算、监督和分析,并向生产者反馈资源消耗指标和状况,监控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企业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各部门共同管理、控制企业资源消耗的过程,只是财务管理在这过程中起到主要管理控制作用。不难得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取得的时间及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三)审计管理的目标

企业审计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监督、评价、反馈和保全企业资产资源的过程。企业通过经济效益的审计,从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主要经济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进行评价,评定企业预先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换而言之就是企业资源消耗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能否实现企业预定的战略目标。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这是对企业资源实际消耗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判。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是对企业资源在专项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分析、评判。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从企业审计管理的形态和表现的方式来看,审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所表现的效果没有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明显和直接,但是审计管理却是对企业从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整个过程的监督、分析、评判和保全。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难看出,企业审计管理的目标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作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的实现。这和企业节约资源寻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企业财务、审计管理和企业节约资源从它们的目标来看,三者有着共同之处,都能促使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表现形式不同,效果相同

(一)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企业产品品种、管理、规模等不同,使企业表现出来的节约资源手段和途径不同。对产品单一、管理简单、企业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相对简单,以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节约资源意识为主;而产品种类繁多,管理复杂,企业规模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化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较多,在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开展资源节约的意识基础上,通过企业技术、设备更新,调整产业结构等来实现资源节约。

1.产业结构调整开创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结构落后、规模结构偏小,是导致企业资源浪费、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应把资源节约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淘汰技术落后、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的工艺、设备和装置,使结构调整成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十多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年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因地制宜,建立电厂,把煤炭直接转换为电能,大大节约了原煤外运成本,减轻了污染和资源耗费,节约了资源成本。

2.技术进步推动资源节约。面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现实需求,企业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节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通过技术引进,自我研发创新等,使生产技术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如西山煤电集团西曲矿通过引进乌克兰螺旋采煤机,使以前无法开采的7号薄煤层的原煤得以开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增加了业务收入。

3.管理创新构建资源节约新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需要严格的“精细”管理,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从管理和体制的层面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企业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应开展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工作,主动寻找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分析原因,从而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为切实加强激励和约束,应加强对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组织领导,建立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的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使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日益成为企业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二)财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财务管理在参与企业资源节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源的管理控制上,参与管理的形式多样,表现形态比较直观,是企业一项全员性活动。

1.企业应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控制企业资源消耗。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资源控制的中心环节,全面预算对企业资源起到总控作用。它采用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考核的方法,对企业资源在流转过程中实施了细化落实,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各项发展规划,以货币的形式融于财务预算中,财务预算统括全局,其他各项计划服从财务预算。其他各项计划的制定要以财务预算为中心,最终服从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近几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自下而上的财务预算管理,并结合集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使集团各项资源的耗费和收入的来源全部纳入集团管理之中,并通过严格的责任法人等考核机制,确保预算指标的落实完成。这一举措,使得整个集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耗费得到控制。

2.实行生产资源集中采购,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企业生产资源实行集中采购,改变企业按部门分散采购做法,不仅能使生产资源的取得依照计划实施,服务和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而且集中采购能使企业把握资源取得的主动权,获得最佳资源采购价格,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为减少生产物资采购成本,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一直强化物资集中采购,并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集中采购机制,降低了采购价格,节约了采购成本,为集团节约了资金。

3.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将资源消耗落到企业生产经营考核、评价指标中。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各部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承担资金、成本、收入等财务指标。财务分级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消耗按照预定指标分解落实到企业各部门中,促使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加入到资源消耗控制中,推动企业资源节约。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财务分级责任制,把公司总体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进行再次分解,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相关科室、区队,使各项资源按照预定指标得以消耗,防止了资源消耗被扩大化,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4.完善企业存货及资产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完整,发挥企业资源作用。企业资源经过消耗,被转换成待加工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了企业新的资源,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并发挥着作用。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可以维护企业资产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企业资源起到了保护作用,节约了企业资源。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坚持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机制,强调存货、固定资产的出入库、使用过程的监管,最大限度发挥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作用。

(三)审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审计管理通过参与对企业资源的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分析、评价、保全来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它表现的形态不直观,参与人员范围小,不易被认识,但审计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最后防线。

1.运用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开展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年度审计,分析、评判企业活动结果,寻找企业存在的问题。总体经济效益的审计,可以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反馈,从而使企业及时更正、弥补存在的缺陷,保护企业利益,减少资源流失和浪费,维护企业资源,起到节约资源作用。西山煤电集团一直坚持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山西省财政厅专项审计等,对企业运行的项目进行经济综合效益审计,使企业各经济项目不合理和不合规之处得以改正,提升了企业各经济项目运行的效益,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2.开展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审计,审查资源取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认采购成本。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合同的合法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可以确认和保护企业资源取得是否价格合理,防止企业以高额成本取得企业生产资源,为资源节约起到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坚持公开招投标,定期进行审计,保证了集团各采购合同和经济合同的合理性,减少了采购资金成本。

3.资源存储审计。主要审查存货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防止资源霉变损耗流失,对资源的保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资源在存贮中的浪费。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项生产物资的储存实行定额管理机制,当生产物资低于定额时才予以补充,有效地防止了超额储备。通过物资存储审计,使西山煤电集团的物资存储更加趋于合理,防止存储物资过多占用资金,节约了资金。

4.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确保生产资源在生产过程的合理消耗和使用,促进企业实施技术、设备更新,降低资源损耗,起到了资源节约的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坚持生产业务审计,审计生产业务的合理性和作业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业务及作业流程管理,使作业中各项消耗降到最低,节约了资源。

5.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通过审计,可以明确企业资源的回收、保护企业货币资金的回笼、防止货币资金流失、发挥货币资金的效率,为企业转入新一轮的生产提供资金保障。西山煤电集团实行集团统一销售机制,由集团对各项产品进行集中统一销售,统一回收货款,使集团资金及时回笼。西山煤电集团坚持销售业务审计,通过审计使销售费用得到合理控制,销售资金得到及时回笼,以防资金被挪用,销售业务的审计为西山煤电集团资源节约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通过对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可见,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起到了对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作用,确实是企业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最后防线。

四、结语

企业创建资源节约表面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减少浪费,起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用,实质是实施资源节约这一过程,需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技术进步、开展管理创新,进行精细管理和精益管理,是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即通过节约和降低资源消耗使企业获得经济资源的投入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利益。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资源取得、资源消耗、资源转换和资源收益四个方面中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

企业审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审计管理对企业资源取得时的成本是否合理和资源是否有用、资源消耗时是否浪费和资源是否被他人侵占、资源收益是否合理和有无流失转移等方面的监督、分析、评价来维护保全企业资源,使企业资源消耗最低化,收益最大化。

财务与审计管理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起到核心作用,实现资源节约,要求企业管理层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财务预算目标,强化财务和审计管理部门职能,采用前述的财务、审计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归集、核算和监督,并落实财务和审计的考核、监督、反馈职能,必然能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可见,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对企业资源节约起到核心内容和突破口,这既是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美)科利斯,等.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和范围[M].王永贵,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高岩芳.企业经济效益审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华金秋.企业财务目标新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J].财经问题研究,2004(5).

[4] 涂建明.财务目标的实施机制分析[J].财会月刊,2001(11).

作者:熊光辉

提升质量节约资源论文 篇3: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初探

十八大报告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时明确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当前,我们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的瓶颈制约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最突出的问题。土地更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土地问题,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已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特殊的土地资源国情,决定了我们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走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难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难点:

首先,耕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

第一是城镇和农村建设对耕地双向挤占。2006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扩展新占耕地602万亩,村庄建设新占耕地300万亩,两项合计902万亩,占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51. 6%。

第二是补充优质耕地越来越难。全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由2002年的1. 1亿亩减至2010年的8000万亩,除东北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外,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差,补充耕地成本高、难度大。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区后备资源接近枯竭,在本行政区域内难以实现占补平衡。城市建设占用城边优质耕地,而补充的耕地相对质量差。

第三是保护耕地缺乏长效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地方政府来说,耕地保有量越多,发展空间和土地出让收入越受限制。对农民来说,种粮比较效益低,自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受影响。近期来看,通过严格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减少的趋势能够得到一定缓解,但从长期来看,在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保持耕地总量布局稳定和质量不降低的难度越来越大。

其次,稀缺土地资源过度消耗。

稀缺土地资源被过度消耗,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待转变。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土地稀缺是我国面临的根本制约。近年来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土地浪费和粗放利用仍然十分惊人。

首先是城镇扩张造成土地过量消耗。城镇快速扩张,用地粗放,新城、新区建设呈现低密度、分散化态势。据遥感影像对比分析,2006—2009年,全国84个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包括主城区和新城、新区等城市组团)从2.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 1万平方公里,扩大了4000平方公里,其中,有10个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了35%以上。

其次是园区用地产业用地效率偏低。全国现有329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251个省级开发区,其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510万亩和990万亩,市、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需求更为强烈。目前,工业用地容积率仅为0. 3-0. 6。2010年,全国工业用地产出率较高的上海市产出水平为13. 75亿元/平方公里,仅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纽约和东京的32. 7%和14. 6%。

第三是农村土地粗放利用问题严重。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布局散,利用率低。由于宅基地缺乏规范的流转和退出机制,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空闲用地比重不断增大,达到10%-15%。《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指出,经综合测算与分析表明,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1.14亿亩。这也意味着,测算出来的全国整治“空心村”的潜力面积,能够达到将近5个北京城的面积。

第四是是政绩形象工程大量浪费土地。一是奢侈的城市交通网络导致土地浪费严重。地方政府为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往往首选在改善城市交通上下工夫,努力形成大都市圈公路网体系。调查表明,由于这些近似奢侈的城市交通网络主要是通过划拨土地方式建设,实际利用率不高,占地规模十分惊人。二是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导致占地激增。据相关部门估算,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项目用地数量将超过产业发展占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数量,成为新的最主要的占地因素。三是政府办公大楼占地面积过大。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强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珍惜每一寸土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首先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生态节约意识。

土地是支撑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源。一定要加强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国家理念。一是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同认识,培育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全民意识,树立新型土地利用观和管理观。必须树立资源节约观,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从宣传教育、法制建设、政绩考核、财税体系、标准规范等方面贯彻节约资源国策,强化节约资源理念,逐步形成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资源利用方式。二是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效益理念。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就是要促进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效益理念的关键是要强调坚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其次是注重土地整治,服务生态文明目标。

2010年年底,国务院下发了47号文件,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其中,第七条有这样的要求:“保持农村特色和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第十条有这样的表述:“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正是基于此要求,中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就有了一个新的基本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地整治必须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把生态景观因素引入各级土地整治规划中,在战略层面上,落实好土地整治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土地整治规划应开展并整合土地利用布局和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景观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乡村休闲旅游等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土生态安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重视规划过程评价,加强多部门、多学科合作,强化空间数字化技术应用、公众参与性。二是做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示范。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包括退化生物生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遗产保护、地域景观特征提升和重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一项精细化工作。由于以往的土地整治工作很少考虑生态景观化技术应用,因此,开展不同层次尺度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规划设计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大力提升示范案例的引导和模范作用。三是加快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科技支撑。积极推动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土地整治理论、方法、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技术研究相比,我国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技术和政策研究滞后,亟需针对我国地域特点,结合新一轮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构建长期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监测评价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把握好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景观的关键环节。目前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应把握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生态景观技术应用。在农田整治中,应加强土地生态修复,积极推进沟路林渠生态景观化技术应用,建设高标准、高自然价值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在村庄整治实践中,应维系和提升地域景观特征,挖掘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

接着是坚守耕地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抓好的四个方面工作内容时,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一个“严守”,一个“严格”,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指明了方向。坚守耕地红线,就是在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因为,耕地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农业生产、食物安全,更是生活空间、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就是保护生态文明;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保护、建设和优化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与生存空间。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可以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有利于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探索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细化耕地保护目标考核标准,切实增强考核约束力。二是继续实施高产农田建设。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为重点,以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环境改善为前提,加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三是加大耕地保护补偿力度。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的地方政府有较多的投资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地区间的利益均衡。

最后是注重机制创新,探索集约节约模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关键在于建立利益引导的激励性管理体制。节约集约的制度必须建立于资源的科学优化利用基础之上,逐步放松对市场经济尤其是资源利用上的管制,改变对资源利用投资的过多抑制,实现投资需求的放开,并理顺中央、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公平合理的正面的利益激励机制,调动政府依法行政和商品交换权利人参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积极性。各地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集约节约模式,比如云南宜良的工业上山模式、立体开发模式,以“工业梯田”、“人造平原”为代表的山区节地模式等等。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

作者:张四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毅力培养教学数学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法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