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消防安全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需要应对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相关政策的要求。尤其是新《消防法》颁布后,需要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以此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篇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在崇明农村地区的应用探讨

摘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激发了消防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根据现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已经在城市消防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智慧消防对传统消防管理带来的变化,重点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如何落地农村,解决崇明广大农村地区消防瓶颈问题,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实现突破,减少崇明农村地区火灾和亡人火灾事故。

关键词:消防;物联网;智慧消防;农村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建立,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被不断地攻克,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公安等,均是物联网理论体系和技术的具体应用。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动消防物联网、智慧消防项目落地,2020年,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我市消防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委办〔2020〕29号),推进智慧消防监管,明确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上海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管理体系,加强与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对接互通,加快融入上海政务信息化系统,提升工作效能,以此应对上海超大型城市日益复杂多变的消防安全形势。

然而,与上海市中心城区高度城镇化不同的是,在郊区一带还有广大农村地区,其消防工作依然十分薄弱,消防安全管理依然是老办法、老思路,长年困扰农村消防工作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1  崇明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现状

上海市崇明区包含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总面积约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地域面积最广,为中国第三大岛屿。全区共有人口约67.8万人,其中80%以上生活、居住在农村地区。而崇明区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素有“长寿之乡”之称。在分析近五年崇明区火灾数据后发现,60%的火灾发生在农村地区,92%的亡人火灾也是发生在农村地区,且在火灾中死亡的人员绝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人,孤寡独居、伤病、残疾以及卧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让他们成为火灾事故的主要受害者。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崇明岛经历了大兴农场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大发展等历史进程,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常常沿河或道路两侧连片修建,缺乏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农村地区房屋结构多为砖木结构,屋顶使用木板、油毡等可燃材料的大有存在。消防水源主要依赖天然水源,受季节及潮汐等气候影响,可靠性不高,用于消防车停靠的取水码头不足,车辆难以停靠,火场供水能力大打折扣。

二是农村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发火灾。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近年来崇明农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农村家庭在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木扣板、塑料扣板装修等情况普遍存在,大量农村家庭喜欢用木柴和秸秆生火做饭,屋前屋后堆放大量柴草,农忙期间私自焚烧秸秆的行为屡禁不止。孤寡老人常在家中堆放捡拾的垃圾、废品,有点香供佛、卧床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火灾事故。

三是崇明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崇明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4.6万人,占其总人口的36.3%〔1〕。但崇明老人生活、居住地相对偏远,周边消防水源不足,居住房屋防火等级低,抵御火灾能力薄弱。受农村散户散居和传播媒介少的影响,老年人防火意识淡薄,家内常年使用廉价电器、燃气产品,卧床吸烟、焚烧秸秆等农村陈规陋习屡禁不止,火灾隐患突出。与此同时,由于子女进城务工,留下大量和子女分离的“空巢老人”,这些老年人遇到火灾时,受自身行动能力限制,加上缺乏周边帮助,往往很难自救逃生。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消防工作发展,而多数又是硬性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有些还涉及消防规划,如何确保崇明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形势的平稳可控需要依托当前新技术、新方法来加以解决。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模式带来的消防管理革新

2.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系统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网络物理世界客观信息,将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以太网等技术,汇总至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平面展示,实现物理世界的全面透彻感知。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提出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高感知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2]。

智慧消防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对火灾监控、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设施远程控制操作等消防重要环节进行业务模式重构,将社会化消防监督管理和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所涉及的各类消防信息有机衔接起来,改“分散型”监管为“集中型”监管,构建覆盖现场的消防传感器网络,实现消防工作全程的无遗漏监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消防信息查询处理、数据挖掘、融合研判与态势分析,变“被动式”事件触发式管理为“主动式”计划管理,为防火监督管理和灭火救援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达到事前预警、事中预案处置、事后可复盘。

2.2  具体应用探讨

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系统,广泛的消防感知网络,能有效解决崇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火灾发现晚、到场处置不及时、水源不稳定的现状,为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防控及火场扑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下面选取崇明两处典型农村场景进行探讨。

农村应用场景一:相对集中的分散居住、传统农业耕作的应用场景——三星镇新安村。

新安村位于崇明岛的中西部腹地,四周与其他村庄接壤。本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组成,面积3300余亩,总人口约1270人,550余户,沿路呈自然分布状态。村民主要以耕地、粮田为生,年轻者则就近到市区劳作。

農村应用场景二:成片集中居住,新型农村商业发达的应用场景——陈家镇瀛东村。

陈家镇瀛东村位于崇明岛的东南角,是一个以集体经济模式为主的新农村,形成了淡水养殖业、绿化种植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产业格局。随着崇明区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瀛东村“渔家乐”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建有餐厅、宾馆和32幢酒店式别墅。

农村应用场景二:成片集中居住,新型农村商业发达的应用场景——陈家镇瀛东村。

陈家镇瀛东村位于崇明岛的东南角,是一个以集体经济模式为主的新农村,形成了淡水养殖业、绿化种植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产业格局。随着崇明区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瀛东村“渔家乐”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建有餐厅、宾馆和32幢酒店式别墅。

上述两村的住户分布、住房条件截然不同,但户内消防需求一致,只是传输组网实现方式根据传感器接口数据和信息单元位置分布有所不同。农村地区的消防处于智慧消防系统前端,在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中对应的主要是感知层、网络层,以及部分应用系统〔3〕。现结合农村实际,以上述两村为例,探讨农村地区的智慧消防前端系统方案。

2.2.1  网络层

在两种应用场景中网络层技术实现方案基本相似:

瀛东村住房均是别墅,布局及结构一致性较好,可在村委会设置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主机,每栋别墅设消防控制主机,管理所有信息单元;根据需要设智能协议转换器,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主机和智能协议转换器采集的所有信息通过LSN基站上传到消防数据中心。新安村住房一致性较差一些,且沿路相对集中、自然成块,推广住户安装带通信功能的独立式烟雾报警器,在住房自然成块集中处设置智能协议转换器,将就近接入的所有信息单元通过LSN基站上传到消防数据中心。

瀛东村的农家乐规模小且相对分散,主要采用独立式烟雾报警器,通过智能协议转换器将所有信息采集上传到消防数据中心。别墅住宿区域,信息单元集中,在每栋别墅设控制主机,管理所有信息单元,住宿区域设置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主机,所采集的信息通过LSN基站上传到消防数据中心。

本案例中考虑到农村建筑物和电磁环境,采用了LSN基站通信。其具有信号覆盖范围广、绕射能力强、功耗低的技术优势;具有安装简便,不需长期支付通信费用,具有减少组网综合成本的优势。

2.2.2  感知层

感知层技术实现基本相同,只是根据需求不同调整相关传感器设置。前端感知探测功能块主要有:

燃气泄漏监测:监测厨房等燃气泄漏;

用电负荷情况监测:监测用电电流及主要配电设备、线缆温度变化;

烟雾监测:布设于农家乐客房、厨房、餐厅等经营性场所,农村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群,监测烟雾的发生;

天然水源监测:监测天然河道水位变化,掌握实时水位数据,为应急处置提供辅助信息;

温湿度检测:布设在林地,根据温、湿度指标及其他相关信息预警火灾隐患风险等级;

消防设施监管:布设传感器监测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利用现有或新增监控探头对处于公共区域的消防栓、取水码头、消防车道等消防设施进行管理。

2.2.3  应用层

智慧消防的业务应用层涉及农村现场的系统主要有:

GIS系统:所有信息点物理位置信息及设施编号均映射到GIS地图上,并与其属性、实时信息等显示关联,实现火场位置显示、现场视频映射以及消防车路径导航等功能。

微型消防站管理系统:建立微型消防站管理档案,掌握微站实有队伍、装备及值班备勤等情况,推动微站日常防火检查、宣传及初起火灾扑救三项职能落地,并实现支队接出警平台统一调派管理。

消防监管App协同软件:主要针对村委会管理人员或微站站长。接收隐患报送、整改反馈、实时警情、故障等各种消防信息,具备电子地图和关联信息显示,能发布预警信息和宣传提示等。

综上所述,智慧消防在崇明农村地区的网络拓扑简图如下:

2.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给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带来的变化

2.3.1  解决农村地区火灾发现慢、报警慢的问题

通过布设在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员等重点人群及农村视频监控等各类传感器,构建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及时采集视频、温度、烟气、燃气等相关数据信息,归纳汇总到数据信息平台,尽早发现生活用火不慎、随意焚烧秸秆等农村常见火情,及时调动周边微型消防站力量到场处置。

2.3.2  解决自动消防设施“在岗不作为”、微型消防站人员不在岗的问题

通过物联网信息采集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和设备报警、故障等信息,上传到消防物联网监管平台,实现对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管;通过视频监控探头或手机App,实现微型消防站运行情况可视化,掌握日常管理的主动权。

2.3.3  解决农村地区火灾事故快速响应问题

处置农村地区火灾事故,早一分钟到场,就意味着少一分人员伤亡。通过GIS系统,能够清晰标定农村地区微型消防站、消防取水码头、事发位置,以及周边关联、辅助信息,并且实时掌握其状况;通过指挥调度系统能即时掌握各类消防资源情况,同预案管理系统协同提升消防作战指挥调度水平,实现精准指挥调度,快速应急处置。

3  结语

物联网新技术应用到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管理,实现崇明农村智慧消防系统,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火灾和亡人火灾高发、频发瓶颈,减少“小火亡人”事故,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广大农村地区同城市的消防工作的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消防意识相对淡薄、科技文化水平相對较低,在推行智慧消防系统时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同时,智慧消防的产出更多是从社会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层面体现,不能混同于一般建设投入来考量经济效益。这也导致了建设成本承担人、维护成本承担人、系统维护方、监管方和消防工作利益获得方之间的权、责不好清晰划分,这就需要属地政府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网统管”。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Chongming rural areas

Chen Xiangfeng

Chongming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Shanghai

作者:陈翔锋

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篇2: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监督模式探究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消防安全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需要应对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相关政策的要求。尤其是新《消防法》颁布后,需要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以此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消防监督;监督执法;问题;对策

当前社会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经济与消防安全管理不协调现象也更为突出。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也需要应对更为复杂的局面,新《消防法》实施后,优化消防监管、更新消防监管理念,为人民提供高水平服务成为相关部门着重落实的新问题。

1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意义

火灾事故影响范围大,火势蔓延速度快,消防人员在疏散工作中需要面临诸多困境。火灾事故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建筑物造成负面影响,而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火灾。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工作人员需仔细检查消防设施及安全疏散通道等消防防火类区域,减少火灾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也需增强建筑物的防火能力。为此,工作人员可依据建筑物的结构合理调整消防设施所在位置,第一时间发现建筑物中的隐蔽问题,以降低风险隐患。

2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形势

2.1  住宿服务行业迅猛发展

以某市商贸经济旅游特区为例,经粗略统计,该地区拥有宾馆酒店超过2000余家。其中,既有五星级豪华酒店,也有高端连锁宾馆,更有平价个体旅店。人均消费水平较高的酒店多集中在繁华商务区内,而低档消费的宾馆旅馆较为分散。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宜人,市政府大力扶持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在该形势下,农家乐、渔家乐、民宿数量逐年递增。该类场所多由当地民众对居民楼、群租房以及自建住宅改造而成,未按照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极大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甚至部分体验式餐饮住宿场所分布在老旧小区,不仅缺少消防安全设施,而且严重堵塞紧急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外,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当地民众干预阻挠以及老旧城区改造困难等一系列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难度。

2.2  劳动密集型企业、涉氨冷冻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转型,国内外诸多大型电子企业看重该区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纷纷开发建设分公司。据粗略统计,该区具备一定规模的电子企业已经超过500家。电子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占地面积大,分布密集,可燃性原料储量较多,消防安全工作负担较重。一旦发生紧急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再者,该区沿海一带共有20余家海产品深加工和冷冻企业,由于这些企业所使用的液氨制冷设备较多,且厂房环境条件有限,增加了液氨泄露事件发生的概率。

2.3  高层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数量较多

据粗略统计,该区在建高层建筑200余栋,已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400余栋。其中既有普通住宅建筑,又有商住混合建筑与办公建筑。由于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风力等级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加快了消防警报设施、灭火喷淋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损耗率,导致这些基础设施在紧急状况下难以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再者,由于区域内机动车量较多,停泊位置规划数量较少,經常出现私家车占用消防专用车道的情况。

2.4  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

随着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万达广场。该区的万达广场占地面积约200000㎡,建筑面积约100000㎡。各类商业综合体以商务办公、酒店餐饮、休闲娱乐以及零售百货等多元化功能为主。由于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占地面积大、内部结构复杂、进驻企业多、租赁产权管理混乱,增加了消防安全不确定性因素。

3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难题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性、社会各界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消防监督执法机构的执行水平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落实成果。要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质量,必须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处理措施。

3.1  消防监督执法环境不理想

(1)盲目注重经济效益,对消防安全缺乏重视。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发展始终是第一要义。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与文化交流,维系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地方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将重心投放到招商;(2)干扰正常执法工作。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一旦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部分企业的领导以招商引资为由,诉苦情、拉关系,甚至是威逼利诱,干扰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而消防部门迫于上级主管单位的压力,面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口头警告。而消防监督执法力度疲软,也增大了消防安全隐患,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3.2  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

当前,由于消防监督规章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性不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执法程度不合规。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临近甚至是超出规定期限的情况下,仍未及时到场复查;对存在违反消防规定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整改工作缺少必要的跟踪检查,监督执法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立场不坚定,容易在利诱下放任企业胡作非为。

(2)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如实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表》,或者所填写的内容不完整、不详细、不准确。

(3)收集证据不足。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调查火灾事故原因,对违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时,收集证据不足,掌握的证据缺乏可靠性。

3.3  火灾安全隐患的治理难度大

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市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增大。部分政府在建设工程审批过程中,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工程项目实行特权。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极大地增加了火灾安全隐患。具体如下所述:城市中,旧城区、棚户区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中村的小旅馆、网吧、台球厅等公共场所,经常出现烟头随意丢弃,安全疏散通道被杂物封堵,消防设施配置不齐全等问题,火灾隐患较大;大型综合性商场较多,人员密度大,易燃易爆品较多,安全疏散通道距离较远,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  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策略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消防监督执法环境不理想、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火灾安全隐患治理难度大是影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质量水平的关键要素。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实际性问题,转变不利局面,必须采取如下几方面策略。

4.1  树立良好的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形象

若想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前提是树立良好的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形象。消防监督执法部门是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责任主体与核心力量,只有树立公正、严谨、廉明、法制的良好形象,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建设,才能协调解决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随着消防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创建完善的消防监督执法管理条例,客观分析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合理合法性。

4.2  树立正确思想,改变工作方式

(1)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将该思想融入到消防执法工作的细节中。立足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准则,这有利于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

(2)推动全民参与

消防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全民参与是落实防火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所以要积极树立全民参与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理念,确定人民群众在消防监督执法中的地位。发动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消防工作中,集中力量转变消防监督工作由消防部门负责的局面,以此推动消防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3)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消防监督模式

消防监督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详细分析辖区内的火灾概况,特别要重视火灾高发区,如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和城中村建筑物火灾隐患的分析,合理把握建筑类型、规模、人员概况和消防设施等,准确判断火灾情况,集中精力加强火灾隐患治理工作。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也要合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落实消防设施远程化控制管理,在消防控制中心加强不同消防设施和监控设备的控制管理,并接受不同单位的火灾报警信号,与119火灾指挥中心形成合力,从而实现被动监督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4.3  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1)优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建设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要依据新《消防法》中提出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推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建设,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防止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过于盲目和随意,充分发挥执法规范管理的作用与价值,同时确定消防监督执法的职责和权限,将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及时改变以往权责不明、滥用执法权等行为,加大消防监督执法的力度。

(2)健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纠错机制,大力推行执法公开制度

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地接受执法审核单位、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定期開展联席会议、组织廉政监督员座谈会,及时向群众汇报工作进展,主动征求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维护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保证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消防监督执法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建立科学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依据职责、权限、岗位目标的差异制定多维度考核目标,以德、能、勤、绩、廉为基础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密切关注最终考核成绩及消防执法干部选拔、任免与奖惩间的联系。此外,高度重视消防监督执法考核工作,建立更为有效的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消防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4  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工作水平

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显著影响,若想不断提升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就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主题教育及业务培训,创建优秀的消防监督执法队伍。队伍中的所有人员均要理论扎实,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从而改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质量,推动火灾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培训,提升素质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在内化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高度落实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全面融入消防法制审核和消防监督管理及火灾事故调查等重要内容,从而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提供良好的平台,夯实人员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为消防教育培训常态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改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

(2)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消防部门应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依据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让工作人员对火灾事故加以深度分析和探讨,不断提升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切实做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4.5  加强智能化消防安全体系建设

在科技时代背景下,消防监督执法部门要将各类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应用到消防安全突击检查、消防安全普法宣传和消防安全执法等一系列工作中。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对消防安全关键信息加以采集、整合、处理与分析,构建完善的消防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促进各智能模块的协调配合,优化消防安全资源配置,进而提高消防安全的数字化、集成化与智能化水平,实现消防安全的动态化监管、自动化控制与精准化执法。

4.6  丰富消防宣传工作的形式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消防宣传工作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消防宣传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注重部署安排。为有效丰富消防宣传工作形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火灾隐患具有十分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且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点。相关部门需根据实际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如有必要,还可利用上门服务和现场消防演练等方式,切实保障消防宣传的质量。

(2)合理利用先进完善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借助多种新型通讯工具,扩大宣传范围,从而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消防监督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屏障。

5  结语

目前,在消防監督和执法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为促进消防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执法人员务必要重视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消防宣传、专业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执法制度等多方面入手,维护消防安全,增强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勇强.消防监督执法与火灾调查工作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0(12).

[2]黄海燕.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方式分析[J].低碳世界,2021(01).

[3]李臻.消防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1(03).

[4]张凌霄.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1(01).

[5]郝鹏举.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J].法制与社会,2020(27).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model

Dai Xiaokai

(Guilin Municipal Fire Rescue Brigade,Guangxi Guilin  541001)

作者:戴晓凯

渔家乐消防安全论文 篇3:

把休闲农业打造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多样化、集聚化、多元化、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记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陈晓华: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强化政策创设、加大公共服务,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呈现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成效越来越明显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 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7年,农业部将以贯彻落实农业部等14部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传统村落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推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大规划引导、丰富产品业态、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扶贫、弘扬农耕文化、培育知名品牌,指导各地在创新用地政策、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努力把休闲农业打造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记者: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农业+”的作用,推进业态功能的多样化?

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速很快。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规模的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0多万个,比上年增加了4万多个,增长15 %以上。但同时,功能单一、主题不明、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较为普遍。有的盲目复古、简单照搬,缺少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乡土味;有的功能拓展乏力,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采摘园数不胜数,能细看可回味的并不多见。

同质同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拓展功能、满足需求入手,通过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草原游、森林康养等多样化模式,做足“农业+”文章,推動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旅游”。通过美化山水林田湖、创办农业嘉年华、建设休闲农庄等新模式,让市民在农村住下来、游起来,更好地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大力推进“农业+教育”。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的需求。大力推进“农业+文化”。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展现农耕文明的魅力,塑造乡村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大力推进“农业+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乡村居住,感受田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农业+”要科学地+、健康地+、巧妙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记者:产业布局相对集中,能够产生发展规模效应,如何推动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集聚化?

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体量大,但布局分散,造成点与点无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成本分摊,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盘棋”思想,处理好点线面关系。只有在抓好点上创建的基础上,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才能促进线面工作;同样,也只有形成“串珠成线、串线成面”的规模效应,点的发展才有根基。

这些年,农业部一直着力打造“3+1+X”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要坚持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大力打造“综合体”。以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多层次开发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多维度策划创意创新创造形态,形成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体。大力打造“聚集区”。通过统一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团发展,鼓励农民利用自家农房、院落,连片打造有规模、有特色的农家乐聚集村,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聚集区和产业带。大力打造“金品牌”。继续培育示范县(市、区),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镇),推介一批精品景点线路。鼓励地方创造特色品牌。有重点、多渠道、跨平台构建宣传推介体系,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目前社会各界非常看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参与发展的积极性非常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应该怎么看?

陈晓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原则,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渠道。在目前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弱,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也需要工商企业和其它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拓宽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引导更多的现代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其更快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富裕农民。因此,我们要注入“新元素”。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允许返乡下乡的创业创新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鼓励其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鼓励“互助合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益。要支持“自主创业”。探索农民自组织、自激励、自就业的创业模式,积极培育创办领办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强化“利益共享”。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既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排挤农民、损害农民,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记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非常火爆,但消费者休闲度假体验不好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利用各方资金,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现代化?

陈晓华: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方式,市民节假日蜂拥而至已成为农村的一大景观。2016年湖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58亿人次,同比增长11 %以上,重庆接待人数达1.52亿人次,同比增长近20 %。河北馆陶村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涌进90万游客,是全县总人口数量的3倍。短时间大批量客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带来压力。有的进村道路等级低,车多路窄进不了村;有的缺少垃圾处理设施,游客走了,垃圾遍地。路难走、网难上、事难问,导致游客留不住、难再来。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社会资本关注,创业创新资金接踵而至。可以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始进入了投资合作、兼并重组、连锁运营的新阶段。面对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引导资金更好地用在补短板上,用在产业提档升级上。要整合财政资金。去年农业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实施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和项目,支持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今年这个项目继续实施,而且增加规模,要加強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同时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要撬动金融资金。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多种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要带动社会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利用PPP、众筹、“互联网+”、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形成全方位投融资体系,让农村的基础公共和配套服务设施有人投、管得好、能常用。

记者:如何加强引导管理,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更加规范化?

陈晓华: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规划引导不够、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从开发层面看,不少业主对休闲农业发展仅凭一腔热情,缺少专业成熟的想法,导致建设立项不科学,造成投资浪费,影响日后发展;从经营层面看,缺乏专门的管理策划团队,有眼光、懂经营、会设计的人才不足,产品开发缺乏创意,营销策划单一低效;从服务层面看,住宿、餐饮、导游等一线人员,大多缺少培训直接上岗,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今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同于过去农民分散搞“农家乐”,一定要加强管理服务,促进其有序规范持续地发展。要从规划引导入手,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将休闲农业开发纳入城乡发展大系统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构筑产业特色,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要从完善标准入手,加大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加强统计监测运行分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构建完善的监测统计制度。要从人才培育入手,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加强从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服务接待、教育解说实用人才,提升服务质量。要从示范带动入手,加大对已认定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星级企业等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行业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做到诚信守法经营。

记者: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过程中,如何平衡产业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

陈晓华:现在仍有个别地方存在开发过度,导致山被挖、湖被填、树被砍、田被占、房被拆等现象。生态环境破坏、特色资源浪费、传统文化遗失,严重背离发展初衷。绿色生态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根本特质,也是吸引消费者前来最重要的元素。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很大程度得益于乡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得益于休闲农业让人们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如果环境受到破坏,乡村休闲将失去生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的底线思维,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有条件地适度开发,留住乡土味道,保住乡村风貌,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发展模式上,不要贪大求洋,要优先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休闲农业类型,利用农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和民宿。要整体考虑乡村风情、山水风貌,处理好环境和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在发展空间上,注重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开发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做到既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又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植根农业,遵循农业自然规律,依靠植物、动物和农村景观的自然魅力和能力,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摘自《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2017-04-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车外观工业设计论文下一篇:职业防护护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