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2022-09-14

第一篇: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目 录

1.分级护理制度

2.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3.查对制度 4.医嘱执行制度 5.为重患者抢救制度 6.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7.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8.护理会诊制度 9.护理查房制度 10.病房管理制度 1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2.危急值管理制度

13.重点环节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4.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15.消毒隔离制度 16.护理健康指导制度

一、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I、II、III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级。护理人员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标记。

(一)特级护理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准确及时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管路及洗头擦浴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做到书面、口头、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管路及洗头擦浴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注: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二、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护士实行昼夜轮班制,工作时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准确、及时进行。

2.交班者必须认真完成本班各项护理、治疗工作、健康宣教及病情观察,并按规定为下班做好工作准备,以减少接班者的忙乱。 3.交班前必须检查患者的治疗护理落实情况和各种观察记录,充分了解危、急、重、新、大手术患者的病情,认真书写护理记录。

4.每日晨8:00集体交班,由夜班护士做病情报告和患者护理交班,再由护士长带领白班及夜班护士进行床头重点交班(病情、输液、管道、患者体位、皮肤、床单元清洁、干燥等)。

5.晚夜班交接班时,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病房,阅读护理记录,了解患者动态,和交班者共同进行床头交接(内容同白班)。

6.交接班应做到书面、床头、口头三交接,床头交班护士必须携带护理工具,严格执行“十不交不接”制度,转科手术患者应有护士护送,办公室班护士接患者。

7.凡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承担。接班者未到,值班护士不得离开,确保诊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附:“十不交不接”制度 1.衣帽不整不交不接 2.本班工作未完成不交不接 3.为下班准备工作未做好不交不接 4.输液、输血不通畅不交不接 5.各种引流不通畅不交不接

6.医疗器械及药品数字不符不交不接 7.抢救物品不符不交不接 8.医嘱未查对不交不接

9.危重病员床铺不干燥不交不接 10.治疗室、办公室不整洁不交不接

三、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以保证病人安全及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三查八对”、“一注意”

1.1“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1.2“八对”:认真严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和有效期

1.3“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严格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有关记录。

2.医嘱查对制度

2.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即当天开具的医嘱,必须由处理医嘱者、护士长、P班、N班进行查对),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 2.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问清后方可执行。

2.3抢救患者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保留用过的安瓿,患者病情稳定后,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

2.4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护士长每周查对全体医嘱两次。

3.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3.1服药、注射、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3.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可使用。

3.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3.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药物过敏者,在床头挂醒目的标记。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3.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再次及时查对清楚方可执行。

4.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4.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

4.2抽血时须两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3抽血(交叉配血)前须在试管上贴标签(条形码),并填上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字迹清晰无误,便于核对。

4.4抽血时,护士不得同时抽取2个以上的配血标本。如对化验单或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其他当班护士、医生重新核对。

4.5发现化验单、标签有错误时不能直接在化验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应更换化验单及标签重新填写。

6.输血查对制度

6.1护理人员在给患者配血、抽血、验血型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领血前必须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6.2到血库取血时,要与血库工作人员查对病员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采血日期、血量,血液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血袋标签与配血单内容是否相符。

6.3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6.4输血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做好护理记录,保证安全。输血前15分钟,速度不宜过快,密切观察患者,如无输血不良反应,可酌情加快输血速度。 6.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并在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以备必要时检查。

7.婴儿查对制度

7.1新生儿入室时,必须认真查对性别、母亲姓名、床号及各种标记与新生儿体检表是否相符,如有错误应立即更改。

7.2沐浴时应检查手、足腕标记和床头卡(包被牌)的姓名、性别是否相符,如有脱落者应立即补上。

7.3出院时必须严格查对出院卡片,医嘱和婴儿的各种标记及婴儿性别、姓名,同姓名者核对出生时间、体重和性别等无误后,方可更衣出院。

8.饮食查对制度

8.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作依据,核对患者床前饮食卡,对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8.2发饮食前再次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8.3开饭时在病床前再查对1次。 9.手术患者查对

9.1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9.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等。 9.3查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卡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9.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吸水巾、纱布、器械、缝针等的数目是否与手术前数目相符。

9.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建立标本登记送检本。

四、医嘱执行制度

1.医嘱必须由获得本院处方权的职业医生在其职责范围内下达。

2.住院患者的所有医嘱都要记录在病历中固定的记录单,如医嘱单、麻醉记录单。

3.医嘱分为长期医嘱(医嘱自开写之日起、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临时医嘱(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一般只执行一次,并在短时间内执行)、备用医嘱(长期备用医嘱和临时备用医嘱)。

4.新入院、转科、手术后患者的医嘱应在患者到达病房后2小时内开出,急诊、危重患者一般要求在半小时内开出。每天例行查房的医嘱要求在上午10时以前开出,根据病情变化可以随时开出医嘱。

5.入院患者的长期医嘱先后顺序要符合科室惯例。下达医嘱的时间要精确到分。

6.医嘱上的药物医嘱需写明药物的通用名称、用量、浓度及给药途径。静脉输注药物的输液速度范围为40~60滴/分,如果输液速度不在此范围,医生应特别注明。

7.特殊药物的使用要求:抗生素、抗凝药、止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必须严格按医嘱给药。

8.对高危药品,如麻醉药品、三线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遵守医院的相关政策执行。

9.医生下达医嘱后,由护士逐项核对并执行,护士执行后在执行单及医嘱单上签全名及执行时间。

10.医生下达医嘱后,所有检验标本采集前由护士贴上条码,条码上应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标本名称、检验项目。

11.同一时间下达的多项医嘱,首尾项的时间及签名相同。一项医嘱内容较多,在一行内写不完整时可以跨行,但同一行内只允许有一条医嘱。

12.患者出院时须开出院医嘱,包括出院带药。 13.医生开出医嘱后要自查一遍,确认无错误、遗漏、重复,并在医嘱联系本上记录,且保证医嘱能被他人清晰理解后告知当班护士。开出需紧急执行的医嘱时必须向当班护士做特别交代。

14.护士应及时查对、执行医嘱。对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错误医嘱、遗漏的医嘱,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改,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确认后方可执行。 15.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开具医嘱的医生必须向值班医生和护士交代清楚,并在护士交班本上注明。

16.口头医嘱:只有在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嘱内容,经开医嘱医生确认无误后执行,执行后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抢救结束后由开具医嘱的医生及时补记口头医嘱并说明。

17.护士每日应查对当天全部新开医嘱,夜班查对当班和上一班的医嘱。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各病房患者的抢救工作由有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和护士担任,各科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遇有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凡涉及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2.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抢救物品、药品、器材必须齐全完备,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臵,定量储存,定期检查,定期消毒,用后及时补充。

3.各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和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材、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并随时保持各种器材和仪器的良好性能,以保证应急使用。

4.参加抢救护士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士应根据情况及时测量T、P、R、BP,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5.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详细、真实,用药处臵准确。

6.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才能搬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进行详细交接。药品、安瓿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丢弃,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时应将医嘱补上。

8.抢救工作进行的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排工作,如患者家属不在,及时与患者家属联系或通知医务处、护理部、行政值班。

9.抢救完毕,做好抢救登记和记录,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记录的内容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充。及时整理病室、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六、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输血法》,《认真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

2.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程序,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把关,以保护病人、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输血治疗达到安全水平。

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血型检查、签输血协议书、输血前准备、输血实施、输血的副作用及对策的各个环节,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血交叉配血试验,严禁同时采取两名病人的血标本。

5.取回血液尽快输入,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

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7.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凝块及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并携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采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根据输血反应过程填报输血反应报告表报上级部门,妥善保管余血。

9.输血完后,用双层黄色塑料保存血袋,并在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

七、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病区疑难、危重、新手术、大手术前病人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人,要进行护理病例讨论。护理病例讨论各护理单元每年至少开展1~2次。

2.护理病例讨论可以在本病房举行,也可以与其他病房联合举行。

3.每次讨论会前,必须做出书面病史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

4.开会时由病房护士长主持,管床护士报告病人基本情况,大家共同讨论、分析病人现存的有关护理问题,参加人员进行认真讨论,提出具体护理措施。最后,由护士长做出总结。

5.做好护理病例讨论会记录。

八、护理会诊制度

1.本科室不能解决的护理疑难问题,需其他科室或多科室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经护士长同意即可向相关科室提出申请。

2.科室护士组长填写会诊记录单,注明患者一般资料,请求护理会诊的理由,经护士长签字后(特殊情况除外),送达受邀人员。紧急情况可通过护士长(夜间护士长)电话通知安排。由受邀方护士长安排护士进行护理会诊。

3.全院护理会诊由科护士长提出,经护理部同意,并通知有关科室参加,会诊时由科护士长主持,护理部负责人参加。

4.全院不能解决的护理疑难问题须进行院外会诊,由科室提出,经护理部和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后进行。

5.护理会诊活动中,请求方及受邀方均应在患者护理记录和《护理会诊记录本》上做好记录,并签全名。

九、护理查房制度

1.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业务查房每季度一次;科护士长组织片区业务查房每两月一次;护士长护理业务查房每月一次。

2.护理业务查房前,所查病人的科室或管床护士应做好病人病史摘要,并通知参加查房人员。病史摘要内容应包括病人入院时的评估情况,入院时医疗诊断、护理诊断/问题,入院后所做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效果等,以及目前存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护理业务查房人员应事先了解病人情况。查房中,应做好记录。查房后,主要查房人应对查房做出总结。

3.护士长应及时掌握病区危重、新、大手术、特殊疑难病人的各方面情况。通过查房,及时指导、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督促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帮助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4.护理部要有计划参加科室护理业务查房,以了解病区护士业务水平、科室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和研究解决问题。

十、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

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臵,精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5.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服务牌上岗。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如药品、物品、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防止过期、变质、遗失。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十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交接班、查对、消毒隔离、分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等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危重、昏迷、瘫痪老人、老年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严防走失、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5.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5.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5.2病房的贵重药物由专人保管,加锁,做到账物相符。 5.3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臵,以免误服。 6.抢救器材做到五定管理:即定物品种类、定位放臵、定量保存、定人管理、定期清洁消毒。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7.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加强科室水电管理,不漏水、漏电,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总务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臵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定期检查消防器械的有效期,保持备用状态。

9.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10.制订并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制度。

11.对于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

十二、危急值管理制度

定义:“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示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1.危急值报告制度

1.1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1.2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危急值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1.3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1.4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1.5医师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 ,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2.危急值报告流程:

2.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等。

2.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十三、重点环节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患者交接、患者信息的正确标识、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管道管理、压疮预防、患者跌倒预防、有创护理操作、医护衔接等。

2.加强重点时段管理:晚班、夜班、连班、节假日、工作繁忙时。

3.加强重点患者管理:疑难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老年患者、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4.加强重点员工管理:护理骨干、新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5.落实组织管理:护士长应组织有关人员加强重点时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员管理,根据病房具体情况科学安排人力,对重点时段的工作、人员、工作衔接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排班中体现。

6.落实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

7.落实措施:病房针对重点环节,结合病房的工作特点,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8.落实人力:根据护士的能力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及时检查和评价护理效果,加强对重点患者的交接、查对和病情观察,并体现在护理记录中。

十四、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做到“三查八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及整改意见。

4.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做到有预防措施、处理及时、定性准确。评定标准按贵州省《常见不良事件分类标准》执行。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性质,造成严重后果的立即向值班医生、科主任、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及分管护理院长报告;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同时对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当事人应主动写出书面报告,说明事件经过、自己应负的责任及对不良事件的认识。

7.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土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一周内将报表报送护理部。

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不得隐匿,应按规定上报。如有隐匿一经查实,除追究护士长及当事人的责任外,扣发科室质量管理分及护士长职务津贴。

9.护理部定期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并及时将整改意见反馈到科室,并进行追踪分析,不断改进护理管理工作。

10.进修护士发生重大不良事件后,由医院提交处理意见,转原单位执行。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后,追究带教老师责任,同时,视情节轻重,对实习生进行批评教育或退回学校处理。

11.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十五、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生护士工作期间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清洁,诊疗工作前后按手卫生标准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凡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品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各类物品按清洁、污染分别放臵,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加盖分别放臵。

4.治疗室明确区分清洁区、污染区。消毒物品必须有消毒日期,并按消毒时间摆放。

5.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敷料室、隔离室、传染病房等应有保洁措施及监控手段,定期做好监测工作及登记。

6.氧气湿化瓶、吸引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碘伏、乙醇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两次。

7.传染患者入院,按常规隔离。传染患者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传染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传染患者用过的衣被,应消毒后再清洗。

8.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活动,不准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作好隔离消毒工作。出院、转科、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9.传染病员要按病种、病情、分期、分区隔离治疗。传染科工作护士进入传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脱去隔离衣。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员,应严密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住过的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在焚烧炉内烧毁。

11.静脉用无菌液体开启铝盖中心部位后使用不超过2小时,启封抽吸的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凡开启无菌液体必须注明日期、时间、具体用途。

12.病床应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床头柜应一床一巾,用后清洁消毒备用。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十六、护理健康指导制度

1.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技术服务时,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心里状况,提供适宜的健康保健知识服务,如入院介绍,术前、术后护理,服药、饮食、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

2.各科室及门诊应根据科室医疗特色、患者需要,制定健康指导宣传栏或宣传册,定期以各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集体上课每月不少于1次。

3.对住院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覆盖率应达100%。 4.健康教育指导应具有个性化,教育内容应适宜文化层次不同的患者和家属,通俗易懂有效果,患者知晓率达90%。

护理健康指导内容:

1.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1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如查房时间、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等。 1.2介绍病室环境:作息时间、卫生间使用、贵重物品的保管及安全注意事项、呼叫器的使用等。 1.3相关疾病知识宣教:相关检查、治疗、用药知识介绍指导,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康复指导、出院病人健康指导等。 1.4相关疾病的重点及病人自我护理知识指导:如饮食、功能锻炼等。

2.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一般指导(修养环境、良好心态、适当锻炼、营养饮食、伤口观察及就诊、医生复查、带药等)、专科指导、个体指导。 护理健康指导形式

1.个别指导:在护理查房时,由责任护士结合病情、家庭况和生活条件进行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利用病人候诊时间,病房则根据工作情况及病人作息制度选择时间进行集体讲解。

3.文字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图画或诗词等,标题要醒目,内容要通俗易懂。

4.座谈会: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组织病人对主题进行讨论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展览:如图片或实物展览,内容应定期更换。

第二篇:2014年护理质量和安全控制工作计划

2014年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要求,结合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要求,制定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80分)≥95%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分级护理合格率(合格分90分)≥90%

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合格分85分)≥90%

6、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7、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合格分85分)≥95%

8、护理安全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消毒隔离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11、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2、围手术期护理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13、安全输血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4、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合格率≥95%

15、病区护理管理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16、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1、按照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并认真落实。

2、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的落实,满足病人身心需求,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或杜绝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5、加强专科和专项护理质量的检查,要求护理部每月随机对基础护理和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不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ICU、NICU、透析室、导管室、内镜室、门急诊科等专科护理质量进行督查,促进专科质量的持续改进。

6、认真落实三级质控职责,要求病区护士长每周质量自查、科护士长每月督查、护理部季度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7、严格按省质控中心下发的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全面推行护理文书表格化记录,争取早日实行护理文书电子化,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于病人。

8、在护理岗位开展QC小组活动,利用品管圈和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9、进一步落实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细化考核标准,从护理工作的班次、数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0、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委员会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并对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年1月2014

第三篇:儿科护理论文护理成效论文: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

儿科护理论文护理成效论文:

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

【摘 要】该论文的目的:探讨应用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方法: 326例儿科住院患儿的资料,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论文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结果: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 05.结论:护理质量改进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 ent.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326 cases of pediatric inpatients, randomized single-bli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plu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Results: 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their families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 05.Conclu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patientcare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ofpatients.

【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 Pediatric care;Effect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

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

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 果

3 讨 论

儿科是一门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儿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细节处理。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学问[3, 4]。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借助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实现护理质量基础数据采集,护理质量自动分析、监控,质量风险前瞻预防,并通过护理项目监督、分析,高效率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近年来,我院在儿科病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动员,明确护理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使各位儿科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专业护士要安排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良好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进行来源于良好的工作习惯。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6]。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日常工作,还要处理临时的、突发的一些事情。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得出:预测管理是保证,

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5): 450-451. [3] 董 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5): 425-427. [4] 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主编.现代医院整体医疗治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 [5] 邵海燕.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21(2): 62. [6] 蔡淑玲.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法防治褥疮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6): 467-468.

第四篇: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

[关键词] 护理干预;助产;产后出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母婴的保健和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临床上认为影响分娩三大因素主要包括产道、产力以及胎儿,随着进一步研究分析显示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精神心理因素[1]。研究显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孕产妇对助产以及产房整体护理质量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2]。为研究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我院选取收治的120例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6.9±5.1)岁,其中42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为(37.2±1.9)周,观察组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5.9±4.8)岁,其中40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为(37.0±1.8)周,两组在年龄、孕次以及孕周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可在分娩前后向患者讲解分娩前后相关知识宣教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产前多与产妇交谈,了解产妇的情绪、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可采用分散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详细告知产妇产程中各疼痛的发生机制、持续时间以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注重保持待产室和产房的环境,保持安静、清洁、舒适以及安全,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照射,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利于改善产妇心情。对于体力较好的产妇,可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体位,对于体质和耐受力较差的产妇,可取侧卧位或者半坐位,以增加舒适度。鼓励产妇在宫缩期间摄入清淡、高能量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增加体力,有助于分娩。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所有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调查,满分100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助产质量、产后出血以及满意度情况分析 组别

病例

总产程 (X±s,h)

观察组 对照组 t/χ2 P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对分娩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兴奋交感神经,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造成宫缩乏力,延长产程,增加产妇的痛苦[3]。在生产前积极给予产妇心理护理,消除影响产妇分娩的负性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前教育,向其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其

60 60

7.8±2.2 11.8±2.6 9.82 <0.05

产后出血 [n(%)] 3(5) 8(13.33) 5.32 <0.05

满意度评分 (X±s,分) 97.1±2.6 87.1±4.6 8.56 <0.05

充分认识到分娩只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恐惧和紧张只会增加分娩的疼痛和难度,从而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入生产状态。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产妇的状况,尽可能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以保持其具备充足的体力,适当给予良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可给予指导呼吸技术,选择自由体位,适当按摩以及多走动,以加速产程,同时可通过交谈的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方法,从而积极帮助产妇减轻痛苦[4-5]。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时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加速产妇的产程,并降低产妇的出血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文献[6]报道情况相符。总而言之,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敏,王晓娟,赵佩珊.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77-78.

[2] 孙明月.提高助产质量方法的研究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3):184. [3] 项燕.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0):134.

[4] 苏瑞玲.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83-1184.

[5] 斯丽平.浅谈进行护理干预对提高助产质量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2-33.

[6] 杨迎春.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 :87-89.

第五篇: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奖惩办法

为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特修订《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奖惩办法》。

一、仪表仪容、组织纪律

(一)在岗仪表不端庄,不佩戴胸牌,不准时上岗,衣帽不整齐,穿深色袜,衣、裤、裙超露出工作服、工作裤的底边,穿拖鞋上班,戴耳环、戒指、手镯,着浓妆,头发过肩、留长指甲、染指甲等,每次扣10元。

(二)上班吃东西、玩电脑游戏,玩手机,带家属值班,扎堆聊天,看电视及看与专业无关的杂志、书刊等,每次扣50元。

(三)在病房做治疗时,禁止接电话,接一次扣20元。

(四)上班时间离岗、睡觉,每次扣50元,上通夜班科室,不按规定睡觉的一次扣50元,不该上通夜班而私自上通夜班的双方各扣100元。

(五)未经科室护士长同意私自调班,每次扣50元,护士长同意调班每人每月不超过1次,超过一次扣护士长20元。

(六)无故临时请假,致使护士长无法调班,每次扣50元。

(七)带教老师让带教学生单独执行治疗、护理,扣带教老师20元,造成后果的,按相关规定处罚。

(八)周末、节假日提前下班、分段上班,发现一次扣责任人20元。

二、护理质量

(一)体温单眉栏、一般项目栏、生命体征绘制栏、特殊项目栏填写或绘制遗漏或错误,扣责任人2元/项。

(二)认真执行医嘱,签字及时、准确,已执行未及时签名,发现一处扣责任人10元。

(三)护理记录单眉栏、项目栏各项填写正确,漏填或填写错误,每处扣责任人2元。

(四)严禁提前书写护理记录,每发现一次扣责任人100元。

(五)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的生命体征与相应体温单上反映的生命体征不一致,一处扣50元。

(六)无执业资格的护士书写的各种记录无上级老师签名,一处扣带教老师50元。

(七)护理文件涂改第一月第一次扣10元,第二次加倍,以此类推;第二月发现同一人第一次扣20元,以此类推;修改方式不正确一处扣10元。

(八)发现生命体征不真实者,每次罚当事人20元,造成后果者,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九)辅助检查、检验因准备或收集标本不准确不及时,每次扣5元,造成后果者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十)各项表格(交接班本、评估表、统计表等)填写错误(或漏填)一次扣5元,药品登记本登记错误一次扣10元。

(十一)护理文件书写、各类登记本、评估表、统计表等字迹潦草,经两人均无法辨认,扣10元,次月同一人加倍,以此类推。

(十二)凡应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未先做试验给药者,扣当事人100元,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十三)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违反者扣20元。

(十四)治疗室药品、物品放置规范,发现过期药品一支扣10元,混放药品一支扣5元。

(十五)保持各管道畅通,标识规范,发现不合要求者,扣10元,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十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不上报的,一次扣护士长20元;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依据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处罚金额。

(十七)科室的护理管理记录本、优质护理记录本、护士长手册次月10日前;反馈记录单次周前;护理部临时下发的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扣护士长50元。

(十八)护士长手册、各项记录本缺项,一处扣5元。

三、服务质量

(一) 接诊不热情、主动,对入院病人没有详细介绍住院须知,解释不详细造成病人投诉,每次扣5元。

(二)接听电话时语言生硬及在工作中言行不端正,每次扣5元。

(三) 对病人没有做好疾病宣教、出院宣教及有关治疗上的宣教(如各种检查前的准备、术前准备及一些用药、治疗的宣教等),导致影响诊疗及病人投诉的,每次扣50元。

(四) 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争吵、顶撞而被病人投诉经核实是服务上的问题,每次扣50元,情节严重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罚。

四、三基培训、理论考试、操作考试

(一)不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护理操作的,每次扣20元。

(二) 医院理论考试不合格(低于60分)扣20元;操作考试不合格者(低于85分)扣20元;补考不合格者扣50元。

(三) 在考试中舞弊者成绩为0,扣当事人50元。

(四)无故不参加医院三基培训的,每次扣50元。

(五)每年三基培训请假不得超过3次,若请假超过三次每次扣当事人50元。

五、护理核心制度

(一)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如因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一经查实,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二)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管理,对压疮、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未进行评估,每例次扣责任人20元;若因责任心不强、基础护理工作不落实而导致护理并发症,扣责任人100元,若发生上述情况隐瞒不报,扣护士长100元。

(三)医嘱未班班查对,发现一次,扣责任人10元;护士长未按规定参与查对,扣护士长20元,护士长不在时指定人员查对并签名(护士长及指定人员用红笔)。

(四)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一次扣责任人30元。

(五)发错包、发湿包一次扣20元,无菌包标签模糊或无标签的扣30元,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六)接错手术病人扣100元,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七)交接病人时未将病人治疗、护理等交接清楚,致使接收科室不清楚病人的情况,一次扣50元,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六、基础护理

(一)床单元不整洁扣5元,未每周更换扣10元。

(二)病人胡须长、指甲长,每次扣5元。

(三)危重、术后病人未按规定翻身每次扣5元。

(四)危重、术后病人基础护理不合要求,每次扣责任人10元。

(五)护士长每天核查晨间护理落实情况,护士长不在时指定专人负责,不合格及时整改。若护理部抽查未达到80分,扣科室50元。

七、急救药品、器材

(一)急救药品、器材完好率100%,缺一样扣5元。

(二)药品、器械、一次性物品过期,一样扣10元;设备不能正常使用一样扣10元;因上述原因发生纠纷的,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三)发现急救仪器不能正常使用而不及时报告维修,每次扣50元。

(四)急救药品物品交接班登记本记录不全扣5元,未记录扣10元。

(五)发现抢救车有急救药品、物品过期,每次扣20元。

八、奖励

(一)护理部组织的考试,获前三名者,分别奖励50、40、30元。

(二)满意度调查点名表扬的护士每次奖励10元,每月不超过20元。

(三)基础护理得分百分比≥85%,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四)一级、二级、危重患者护理得分百分比≥85%,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五)护理文件书写得分百分比≥85%,未达标扣10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400元/科室。

(六)护理服务质量≥85%,未达标扣10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400元/科室。

(七)身份识别与沟通管理≥90%,未达标扣10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400元/科室。

(八)抢救车管理得分百分比≥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100元/科室。

(九)压疮、跌倒/坠床管理≥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十)病区环境得分百分比≥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100元/科室。

(十一)安全用药管理≥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

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十二)输血管理≥95%,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100元/科室。

(十三)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管理≥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十四)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95%,未达标扣10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400元/科室。

(十五)仪器设备管理≥95%,未达标扣25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100元/科室。

(十六)消毒供应中心管理≥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十七)产房护理管理≥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十八)手术室护理管理≥9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十九)急诊护理管理≥80%,未达标扣50元/次。全年平均达标给予奖励200元/科室。

(二十)护理“三基”考试理论:60分合格;操作:85分合格,未合格者扣50元/次。

(二十一)护士长行政管理≥85%,未达标扣50元/次。 (二十二)全年无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扣科室200元。

(二十三)护理事故发生例数0,若有发生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二十四)可预防压疮发生率0(特殊情况除外),非难免压疮发生扣200元/例。

(二十五)除按以上奖惩办法外,检查考核结果并与当事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

(二十六)每季度由组长根据护理部年初计划组织检查,年终根据检查次数、检查质量给予参与检查的组长125元/季、成员100元/季奖励。

(二十七)考试考核组每季度组织培训、考试,参与培训者每人每次给予50元奖励。

(二十八)每季度病房护士长优质护理绩效考核合格者,奖励100元,不合格者扣50元。

(二十九)参加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演讲等活动,按活动方案给予奖励。

(三十)上报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奖励科室20元。

(三十一)接受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检查, 科室努力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检查,并且在检查中获得专家好评的科室及个人,分别奖励科室及个人200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河南省党建名词解释下一篇:火烈鸟大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