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2022-04-26

小编精心整理了《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企业家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家是—个广泛应用而至今尚未准确统一定义的概念。萨伊(J·B·Say)在200年前创造这一概念时,认为企业家“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但并未明确谁是企业家。对于企业家的理解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一体化,即拥有并经营企业的人,典型的身份是“管理业主”。

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1:

湖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业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主体。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业排名靠前,而在市场准入限制较高、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的行业如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业分析;技术创新能力行业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对社会的贡献愈加突出。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对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多数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促进大企业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主体。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实用性、广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IT等非垄断性产业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在规模较小的特殊的消费品市场中,中小企业往往是重要的产品和技术的提供者。

本专题研究运用本课题组构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课题技术组所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把湖南省中小企业分为38大行业对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细化到三级指标作比较分析。

一、湖南省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目前,湖南省拥有40多万个中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9%,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2006年创造了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5.2%、GDP的22.18%和出口的60%。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

从企业数来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十大行业居前十位;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采矿业这几个行业的企业数居最后几位。

从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十大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居各行业的前十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这几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居最后几位。

从创造的就业岗位来看,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这十大行业的从业人员数居各行业的前十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几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数居最后几位。

二、湖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业评价模型

同一区域内,创新环境支持能力相同。因此,同一区域内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差距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的各种内在的创新能力。因而,在进行同一区域内不同行业间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时,可以取消创新环境支持能力指标的设定,建立二级结构的指标体系模型,见表2:

三、数据测评结果

本课题参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 2002),将湖南全部中小工业企业分为38个行业,依据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的行业评价模型,通过二级指标数据值的规范化处理,测度结果见表3和表4:

四、测评数据分析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评分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从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中小企业各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行业。排名居前五位的行业都可以归类到装备制造业,排名前十位的行业装备制造业占了六席之地,装备制造业所包括的七大行业中排名最靠后的金属制品业在38大行业中排名13位。这几个数据充分证明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中小企业各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行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大致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7个大类中的56个种类。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装备制造业作为湖南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比较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在湖南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占湖南省经济比例的10%、而且占到了湖南省第二产业的40%。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长丰猎豹、远大空调、株洲湘火炬火花塞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在湖南崛起,成为独具特色的明星企业和名牌企业,湖南因此成为装备机械制造业集群基地之一。

我们利用二级指标来分析装备制造业到底强在哪里,我们把装备制造业的二级指标的各项平均值与38个行业的总平均值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如表5所示:我们可以发现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指标都比平均数高,其中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与各行业总平均值相比非常突出。所以,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就强在了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

2.医药制造业和农副食的品加工业是湖南省中小企业各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最具潜力的第二梯队。医药制造业在38大行业中排名第六位。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行业。按行业大类,医药工业可分为中成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机械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兽用药品制造业。目前,中成药工业在湖南省医药工业中的比重约占40%。

目前,九芝堂、千金、古汉、正清等大医药集团

己成为国内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这四大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利润在全省医药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3%、16%,己成为支撑全省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洞庭、泰尔、五洲通、康普、三九南开、金健、楚天等一批医药中小工业企业迅速成长。生殖健康药物、肝炎治疗药物、戒毒药物、抗风湿药物、中药提取物、功能保健食品、制药机械等若干专业品牌集群逐渐形成。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医药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在哪里,与第一名的装备制造业的相比又弱在哪里。我们可以从表6的数据比较中看出,医药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创新制造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相当强,这三项二级指标都要强于装备制造业。而弱在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特别是创新营销能力,不仅与装备制造业有一定差距,而且与全省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没有拉开差距。若是湖南省的医药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在创新营销方面采用加强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等方法加以提升,则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将更加引人注目。

农副食的品加工业排名第八位。湖南省具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湖南的稻谷、牲猪、茶叶、油菜籽、柑桔、烟叶和淡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在全国富有盛名,其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苎麻、茶油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湖南生态条件好,农产品区域带状分布明显,特色农产品丰富;湖南食品教学、科研、开发技术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现代农业种养技术先进,有一大批具有原创技术的种养专家,如湖南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油料专家官春云院士、湘云鲫专家刘筠院士等。农村富余劳力资源丰富,且劳力成本相对沿海发达地区较低。目前,湖南发展壮大了唐人神、正虹科技等一批大型食品企业,涌现了金健米业、亚华乳业、加加酱业、好韵味、熙可罐头、金浩茶油、英博白沙等一批来势较好的中小骨干企业。

我们同样在表7中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二级指标做一个比较:农副食品加工业强在创新制造能力和创新营销能力两项指标上,而弱在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农副食品加工业加强创新的管理能力,管理层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上下点功夫,不失为快速高效提高本行业的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

3.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四类与矿业有关的行业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齐齐排在38大行业的最后四位,这个结果令人惊讶与深思。

我们从表8的各项数据比较中可以得知这四大行业的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这三个方面无论是与第一名的装备制造业相比还是与全省各行业评价值比,都相差的太远,不处在同一个数量级。而其他三项指标则差距没有这么明显。

湖南作为有色金属之乡,全省42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保有储量位居国内前五,其中锑、钨、铋的储量名列世界首位,铅、锌等储量也很丰富。湖南非金属矿是仅次于有色金属矿的第二大矿产资源,在己探明的储量中,莹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其他还有石灰石、硅石、白云石、硫铁矿、磷矿等30多种,分布在湖南66个县市。煤炭储量在江南9省(区)中名列榜首。这些引以为傲的资源数据与湖南的四大采选矿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低下成鲜明对比。这各数据的背后是无序开采、全民采矿、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乱采滥挖,资源遭到严重浪费与破坏的现实。

在当前矿产资源价格居于高位的条件下,采矿业的效益普遍不错,但也普遍存在开采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这对于我们要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影响很大的。政府要用各种方式积极引导采矿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改投入,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我们运用本课题组构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课题技术组所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对全省中小企业分为38大行业进行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我们发现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排名靠前,这些行业要么是高成长状态如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着重扶植的重点产业,要么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在市场准入限制较高、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的行业如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该强不强的则存在于我省的采矿业中如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责任编辑:王书柏

作者:刘莉

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2:

企业家、企业制度安排与企业技术创新

一、企业家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家是—个广泛应用而至今尚未准确统一定义的概念。萨伊(J·B·Say)在200年前创造这一概念时,认为企业家“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但并未明确谁是企业家。对于企业家的理解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一体化,即拥有并经营企业的人,典型的身份是“管理业主”。这既是企业的早期形态,也大量存在于当代社会中;二是在股份制企业出现后,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认为真正的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三是熊彼特式的企业家,即与以往不同方式使用生产要素或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而创立新企业的人。

从企业产生的历史及创新对于当代企业及经济增长和作用来看,熊彼特关于企业家的认识或许更为深刻,熊彼特在贯穿其经济思想的创新理论中,以一种“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理解企业家的职能:实施创新。熊彼特并未把企业家视为一般的生产要素,而是把它看作是对生产要素实施“新组合”的人,无论他在企业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职能,唯有“创新”才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正是企业家创建了关于生产要素前所未有的使用方式(创新),打破了经济生活中的“循环流转”,才产生了利润,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被熊彼特称作为“企业家利润。”

早期的企业家,在社会分工不充分的条件下,需要承担许多额外的职能。如企业家可能要承担提供资本的职能而成为资本所有者,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成为经营者,从事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而成为管理者,甚至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或发明家。但是,如果没有创新,它们只是“合乎习惯的活动”,是不能与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克服固定的习惯思维和社会环境对新事物“反作用”的“创新”活动相提并论。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早期企业家所担负的额外职能,现在已由别的角色承担了。股票及债券的投资者承担了提供资本的职能,职业经理承担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日常管理工作。技术发明则是由企业内的技术开发人员及企业外独立的研究机构承担。但是技术创新及与之相应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愈来愈成为当今成功企业主要特征,“创新”无疑是企业家本质属性。

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而创立新企业的人是企业家,但对于已有的企业而言,企业家主要出自于经营管理者之中或者说企业家的“创新”职能主要由经营管理者承担。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呢?以下将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来讨论对关于企业家的条件。

技术创新活动蕴藏着潜在利益,这种利益的大小与创新本身的新颖性或技术变动强度及新技术对于市场的适宜性或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或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具有很大的相关程度。创新活动的潜在利益体现在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确立技术优势以及发展和丰富企业的技术知识储备等。获得这种潜在的利益是企业家“创新”的最基本的动因。

关于企业家或经营管理者的需求动机问题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动机构成大致分为几种:经济利益、成就感、事业心、名誉和社会地位等。企业家从事经济活动,获取经济利益 当然会成为其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动因。这与一个职业登山者把征服一个新的高度本身作为乐趣,为了成就感而登山有着根本的不同。漠视企业家自身的经济利益,以成就感、事业心及名誉来激发其“创新”是难以持久奏效的。这正是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中的“59岁现象”则是说明经济利益激励的重要性的有力注解。“59岁现象”的一个重要案例,是中国烟草大王,原红塔山集团的董事长总裁诸时健因在临近退休之际,私吞110万美元,并有约600万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而被判无期徒刑的案件了。1979年诸时健任玉溪卷烟厂的厂长,不到20年就将这个几千万元资产的中小企业发展成年利税70亿的亚洲第一烟草集团,仅红塔山品牌价值就高达332亿元,他是公认的一流企业家,国内的企业家中很少有人的贡献超过他。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几乎获得所有企业家奖和各种荣誉。他贪污的数额与他对国家所作的贡献相比,或者与欧美大企业的总经理动辄上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年收入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通过企业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企业家的经济激励问题,类似的悲剧是极有可能避免的。正如管理学家西蒙所言:“不把经济刺激放在重要位置上的人的模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完全的模式。”就企业家与创新而言,也概莫能外。寻求对创新者(企业家)给予合理的经济报酬是一个创新的有效模式的必要条件。

技术创新是一个探索、发现、实验、开发以及采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一个基本要素即不确定性,这主要指(1)存在着尚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2)准确地追踪行动结果是不可能的(G.多西,1988)。这些活动的不确定性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正是由于这一特征,才需要创新,才需要企业家。当不确定性为零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则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活动”,就不会有创新,因而也不会产生企业家了。可以说,与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创新的集合或可能性空间的大小和企业家发挥其“创新”职能的余地。大多数学者将概率型的不确定性称为风险,企业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风险。非概率型的不确定性称之为不确定性,是不可预测的,因而无法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的。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的强度越大其风险及不确定性就越高。不同的技术创新只是程度有差别而已,这是任何企业家无法回避的。因此冒险精神是每个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在此有两点需要补充:一是企业家是否承担创新的风险。当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时,无疑是要承担风险的。当企业家仅仅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时,他仍要承担职业风险,即当创新失败导致企业破产,可能使他丧失作为经营管理者的资格,很难被其他企业的投资者雇佣,多年的人力资本投资、声誉和社会地位毁于一旦,这个损失对他个人而言已是足够大了;二是强调企业家应该具有冒险精神,决不是说他应该是或者像一个赌徒那样,把企业与个人的命运压在偶然性上。下面将讨论企业家的另一个重要素——洞察力。

主要由依赖与科学进步所能提供技术机会和由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所提供市场机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技木创新的机会。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呈加速的态势,使得技术创新的机会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稍纵即逝的。这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即对“存在某种尚未利用的机会”这样的直觉和信念(多西,1988)这将使一个企业家进行冷静地分析,增强对决策对象的把握程度,并采取果断的行动。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正是建立在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与把握上,这是一个企业家与一个普通经营管理者的主要区别,也是他与一个“赌徒”根本上的不同。

技术创新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新颖性,即产品的新颖性和工艺的新颖性,这可以用与之相关的技术变动的强度来表示。这意味着企业要从事与现在完全不同或至少有很大差别的工作。这可能使技术创新面临技术方面障碍。一是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和行为规则以供决策之用。二是思维定势所形成的意识的障碍。三是社会环境对新生事物的反作用。技术创新的这一特征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不断的开拓创新的意识,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首先具备的素质。

在熊彼特对企业家动机的阐述方面,虽然不否认企业家的享乐主义物质需要动机,但更强调追求一种独立社会地位和名望、征服的意志和创造的欢乐这些心理因素对企业家的激励作用。本人并不否认这些因素对企业家进行创新的激励作用。但一般而言它是在满足企业家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得以发挥作用的。企业家发挥“创新”职能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動因是与创新带给企业家自身的物质利益。熊彼特对企业家的心理动因的理解是理想主义的。这与我们在现实中所观察的一般现象是不符合的。

以上主要从创新的主要性质出发,简要地勾画了企业家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企业家的全貌。这主要是出自于下面的讨论主题一企业制度安排于企业家创新关系的需要。

二、 企业制度安排与企业家的创新

早期的企业家大多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即使在今天的中小型企业中,这种形式的企业制度安排仍然为数不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完全对称的。对于利润最大化或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追求(未来利润的贴现)与技术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潜在利益的结合,成为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此时的企业家即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又实施创新的权力。对他们而言,只是如何识别创新的机会和如何实施“创新”的行为了。

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分工的细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使得身兼数种权力的企业业主在精力和能力方面难以应付,不得不雇佣具有经营和管理专门知识的经理人员,代替自己在不同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决策和管理,于是在企业中出现分权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由于分权化不断演变,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完成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所谓“经理革命”:一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分散化,使每个出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进一步下降;二是企业经理人员凭借专门知识的优势行使更大的决策管理权利。由此,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企业控制权逐步从企业资产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企业的经理人员手中,企业的经理人员实际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由于经营管理人员于所有者的利益一般而言并非完全吻合,从而破坏了利润最大化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在资本主义这样一个以自利为原则的社会中,让所有者将其拥有的私有财产的控制权,委托给可能违背所有者利益而所有者又没有能力制约的经营者手中,是难以置信的。企业的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张维迎,1999),当企业经营业绩优良时,企业的所有者很少干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企业经营业绩欠佳时,所有者(股东)将加强对企业的干预以惩罚经营管理者;当企业不能足额支付到期的债务时,企业的债权人(外部人)会依据《破产法》和《合同法》决定是对企业进行重组或破产清算。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自主制企业中的权力与责任的制度安排,对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这将使企业所有者利润最大化或资产价值最大化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密切相关。

在私有制为基础分权化的企业中,企业所有者的目标被假设为利润最大化或资产价值最大化,尽管有争议,但还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企业经营管理者被假设为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其效用是他获取的物质福利(薪水、奖金、股票、股票期权收入及各种在职消费的补贴)、社会地位、声誉及个人成就等的函数。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者的努力具有不可观察性,当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时,会导致经营管理者的违背所有者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要激发经营管理者的创新努力,必须依靠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

技术创新是把蕴藏在新技术中的潜在利润转变为现实利润,创新追逐利润。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实行的分权制现代企业中,企业家的行为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企业制度安排应该使企业家获得的报酬与其付出的创新努力尽可能对称。

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具有不确定性。奈特在其经典著作《风险、不确定性于利润》证明:利润产生于而且只能产生于不确定性。因此,有效地激励经营管理者实施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首先应该是创新利润在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分享。由于难以准确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的努力程度数量关系,这种利润分享是通过经营管理者享有剩余索取权的方式来实现。由于作为“状态依存权”的企业的榨制权在正常情况下是由经营者掌握,大股东和债权人多是“秋后算账”(事后监督)。以下三种理由也表明经营管理者享有剩余索取权是十分必要的:一是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尽可能匹配,即权利与责任(风险)的分配应尽可能对称:二是在企业这种团队生产中,赋予监督者一种剩余索取权:实际是赋予他最充分的监督激励: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总产品的贡献最难测度的人应该拥有剩余索取权。经营管理者享有剩余索取权是通过合理的企业股权安排实现的。要让经营管理者为股东的利益服务,一个合理的选择是让经营管理者也成为股东。对经营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不仅有助于减少经营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也是企业技术创新本质特征的要求。

企业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种有效的对经营管理者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制度安排。就其收入而言,应该使其通过具有长期性激励的报酬形式获得的收入高于短期性收入。前者是指经营管理者通过持有企业的股票及股票期权带来的收入,后者包括经营管理者的年薪、奖金和各种补贴等。目前,在美国的公司中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具有长期性激励的报酬形式(股票及股票期权),而且长期性收入占有极高的比重。与六十年代相比,公司经理人员的收入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65年美国大公司CEO(首席执行官)的收入中股票期权、每年的奖金和基本薪水的比例分别为20%、16%和64%,而1999年其比例则为70%、18%和12%。这表明公司对CEO的报酬形式已从激励效果较弱短期收入项目(基本薪水和年奖金)为主转变为以激励效果强的长期收入项目(股票期权)为主。2000年4月《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美国公司1999年收入最高的50位CEO的收入情况中,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其中名列榜首的Charles.B.Wang其年薪加奖金为460万美元,而来自于赠送的股票和各种补贴竟高达64544.8万美元这一近乎天文数字。美国CEO拥有平均的股权市价超过11亿美元,与其年收入之比为94.92。这个现象说明高级管理人才的人力资本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如此之高的具有长期激励的报酬,既是对CEO本人努力的肯定,有助于克服其短期行为,同时又可以激发其为企业(事实上也是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而努力。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责任编辑 喻 俊)

作者:毛 霞 陈 健

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3:

“云南自贸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技术创新愈来愈成为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也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以科学的手段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2019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云南挂牌,云南企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营成为云南品牌建设重要一环,然而目前云南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诸如专利保护意识薄弱、管理经验落后等问题,故文章将对云南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云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自贸区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4.072

1 前言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对知识产权运营开发以及风险控制等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通过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其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为独占性的知识产权,从而实现对其核心技术成果的保护,并基于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运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控制、排除、规避知识产权风险,降低知识产权的运用成本。

2019年8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昆明、红河、德宏三片区正式挂牌。三片区发展各有侧重,昆明片区的功能定位是发展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产业等新兴产业;红河片区发展跨境旅游、电商、加工贸易等产业;德宏片区则重点发展跨境产能合作、金融等产业,发挥其自身区位优势,打造沿边开放先行区,建设“中缅经济走廊”。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载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600971821767355895%22%7D&n_type=0&p_from=1.

在此机遇下,云南企业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品牌成为其战略之重点,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与保护,然而目前省内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缺失,未从市场角度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也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的体系制度。

2 云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2.1 云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强

云南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内部知识产权制度数量少。2019年我国民营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比例为34.1%,国有企业为49.9%《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同时数据显示云南省在2017年与2018年的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为63.09、65.67,分别位于全国第18与20位《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可见云南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较弱,创新层次低。

二是专利申请量少,未发挥自身动植物资源优势。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排名前3位的省(区、市)为:北京(132.0件)、上海(53.5件)、江苏(30.2件),云南省仅2.85件云南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双推进,载http://www.gov.cn/xinwen/2020-04/21/content_5504640.htm.,在云南省为数不多的专利申请中,技术含量和水平远比不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植物新品种授权量上云南2018年仅为20余件,远低于河南、山东等地②。

2.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乏战略

省内除红塔、云南白药等少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有规范化管理外,其他企业局限于对自身现有的有形资产的管理,缺乏长远战略规划。数据显示,2019年云南省新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仅为26家③,若企业的科技研发过程没有知识产权战略的引导,其在选项、立项、专利申请、保护各个环节的运作都将无法得到保证。

2.3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处理的应对措施亟待加强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处理包括对侵权行为的判定以及救济途径的选择。目前企业产权救济途径趋向多元化,如知识产权权利的海关登记备案制度可让海关对进出口侵权货物予以没收并给予进出口企业行政处罚,及时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根据笔者近期查询,云南省企业目前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关总署进行知识产权权利登记备案较少,且主要集中于烟草企业。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忽视专利信息的利用,企业研发人员未及时进行行业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只顾一味埋头苦干,不知已经成熟的专利早已被竞争对手申请,结果让自身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项目打水漂,同时也会无意间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支付高额的侵权赔偿款。

3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3.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积极性低

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受到行为变迁带来的利益驱动影响,企业行为的变迁可以理解为两类即供给政府主导型变迁与诱致性變迁,其中供给政府主导型变迁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而诱致性变迁是指由于制度不均衡所导致获利机会,企业为获利而出现自发性的变迁 [1]。

目前企业普遍为被动适应政府法令进行产权管理,主动实施产权管理的积极性不足,原因在于供给政府主导型变迁是政府通过强制性引导企业促进企业行为变迁;而诱致性变迁与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人才水平有关,让其自发进行知识产权管理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在我国知识产权体系未完善的政策背景下,其开展产权管理活动缺乏足够的制度土壤,投入产出效益低风险大,积极性必然降低。

3.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产权人才,近年来,尽管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但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重视程度依然很低,没有意识到专业人才对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运行系统的构筑的决定性作用。根据数据显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低下,大多为二、三级部门《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职业状况调查报告》(2013)。;同时部门的负责人地位低,许多职位达到总监级别的经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低于财务总监,有些知识产权经理甚至没有独立办公空间。[2]可见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地位低、待遇差,极易造成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流失。

4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新自贸区知识产权监督机制

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实施者,是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的主体,其应当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政策支持。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引导,如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尤其是对自贸区企业在境外的知识产权申请与维持费用给予补助;另一方面创新自贸区知识产权监督机制,自贸区对货物的进口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即让货物从“先报关、后入区”转变为“先入区、后报关”,企业凭借进口的舱单可将货物直接运入自贸区,但该项政策会使得海关所实施的扣留涉嫌侵权货物等产权保护措施的作用被弱化限制,自贸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与对策,载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1/id/1173765.shtml.故亟须为自贸区建立特殊的知识产权监管机制,为权利人提供畅通的权利救济途径,笔者认为在未来可设立自贸区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为企业开展涉及境外合作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等活动提供司法保障。

4.2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企业需完善自身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并配备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管理、科研人员以及法律方面的人员,专门负责企业有关专利申请、保护以及商标保护等事务,以及职员知识产权培训、产权战略制订等工作。

另外,提升证据意识与保护意识,积极处理产权方面的法律纠纷,对于研发过程中的各项核心原始数据及时收集保存,以备作为企业陷入权利纠纷时主张权利的证据材料。

4.3 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开拓国际合作之路

云南省企业要增加知识产权产出量,需要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持,一是要加强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让其成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产品技术研发能够依托的平台;二是借助“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与云南省内科学研究所、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培养专业创新人才,為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另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专利引进战略。资料显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投资57亿美元,引进了2.5万件专利 [3],而这些技术若依靠日本自主研发,将花费2000亿美元,可见国际专利引进能够为企业节省巨大的成本。云南省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东南亚各国接壤,为其进行跨境产能合作、金融等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提供巨大便利,故云南企业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高度置于世界平台,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合作交流,并同步加强对国外同行业专利技术的跟踪,在交流与引进技术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防止自身的科研成果流失。

4.4 建设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员工是企业的细胞,企业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有赖于员工的支持,因此企业需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培养员工产权观念,让其意识到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特殊合法垄断权利,能够以此提升企业在技术市场的份额,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创新产权激励制度,按照股权平等、按股分红的原则,通过制定职务技术成果入股制度,以及为突出员工颁发“技术创新奖”与奖金等方式 [4]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使重视知识产权、注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4.5 建设自贸区“专利池”与“专利联盟”

专利池是一个组织,多个专利权人授权该组织向用户发放其专利许可,且用户从该组织获得必需的各种许可;专利联盟是多个企业之间基于共同利益,以一组相关的专利技术为纽带,为能在彼此之间分享专利技术或者统一对外进行专利许可而形成的联盟组织。[5]两者本质上属于集中管理专利的模式,对于云南自贸区企业,其通过建立同类型企业之间专利联盟,实现专利交叉许可,让企业能够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显著降低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同时对外形成竞争力,有效规避“专利丛林”。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王博雅,向晶.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建设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知识产权,2018(2):82-89.

[3]李然.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专利战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1):31-32.

[4]魏芳,魏纪林.试析以知识产权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J].知识产权,2014(8):69-72.

[5]李岩,陈燕,孙全亮.构建我国企业专利池的策略及运作模式研究[J].知识产权,2013(10):83-89.

[作者简介]刘钟文(1998—),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刘钟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意产业动画专业论文下一篇:建筑设计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