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地区差距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我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正式把政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列为政府现代化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

一、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电子政务(E—gover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和系统化办公软件为基础的,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将大量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按照拟订好的程序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实施的一种高效率的政府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政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对传统政府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进行纵向压缩和横向拉深,实现政务管理的扁平化,横向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质。通过建立政府间、部门间、区域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式网络关系,打破传统的层级屏障和制度壁垒,实现政务管理的网络化、整合化和并行化。

第二,数字化模块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物理模块管理。而电子政务则是通过建立GtoG(政府对政府)、GtoB(政府对企业)、GtoC(政府对公民)、GtoE(政府对公务员)四个数字化政务管理模块,明确划分管理对象,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决策方案。因此,电子政务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第三,无缝隙、整合化的社会服务理念。电子政务采取的是7x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无缝隙政务管理方式。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将为公众提供跨地域、跨时空、跨部门、全方位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整合化服务。 第四,政务公开,便于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的建立使得政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够直观的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公众知晓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从而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同时,电子政务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服务品质,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速度惊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计算机在政府管理中的普及应用。由于当时计算机单机价格过高,政府机关很难实现批量购买和装备,所以只是在个别部门中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的尝试。此外,当时市场推出的各类办公软件在学习和使用上难度都很大,这也造成了大量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快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这一时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进程缓慢。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三金工程'的实施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实施,加速了中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政务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标志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也使得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特别是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不仅内容齐全、服务全面周到而且信息发布和更新快捷高效。综上所述,中国电子政务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我们用了10余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近40年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任务。然而,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加以分析。 从宏观上看:首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势头强劲,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了4929个政府门户网站。在多数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都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使得建立起来的政府网站往往只能适用于本系统和本行政辖区内的各项管理事务,而普遍忽视了与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数据接口问题,从而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不支持、软件不兼容、数据无法正常传输等技术性问题。这不仅极大的限制了政府网站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将为日后统一规划、技术接轨设臵障碍。因此,及早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同中西部欠发达省区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无论就注册域名的数量上还是网站建设的规模以及网站服务种类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中西部省区;二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大连、福州、兰州等省会中心城市。相比较而言,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有限,因此网站建设在质上和量上都同中心城市有着明显差距;三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目前,我国尚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政府没有实现“上网”,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的基层政府尚未实现办公自动化。这种发展差距不仅制约着基层政府的政务管理活动,同时也影响整个政府管理网络和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

第三,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实施。我国目前拥有540万政府公务员和270万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公务员(含党群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总数的10%,专科以上学历也只占到公务员总数的50%。此外,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地方政府,东部发达省市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质量。

第四,重技术改造,轻体制改革。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政务而非电子,即改善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目标。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都是服务于这一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把发展电子政务单纯理解为对传统政府体制的技术化改造。仅仅靠高科技来武装政府,将无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改善。

从微观层次上看:其一,多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迟缓、信息更新不及时。各级政府在站点建设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正是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快速高效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站点的建成,站点管理和日常维护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更新频率慢。其二,不少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过于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无法体现政府网站的服务性和公共性。有些政府和部门更是把政务网站办成了新闻联播和会议纪要,缺乏真正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和网上办公一体化服务。其

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之风。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仅仅把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网站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把网站的建成视为个人的政治业绩,从而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在相当一部分政府主页中,看似内容丰富,实际却包含了许多无法打开的空页。即便是打开了也只有简短的文字说明,而缺乏实际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制定一个规范统

一、稳步发展、以点带面、合理布局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中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只有中央统一规划,特别是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统一的操作平台、统一的电子办公系统软件、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以及政务网站的基本模式和主题框架等)。此外,我们还必须坚持稳步发展的战略,反对急进、冒进,反对一哄而上。中央应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发展差距的同时合理选择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其次,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办公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把培训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除对备考人员的学历资格严格审查外,还应全面考察备考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考试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考核。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公务员招考中增加了计算机考试。

第三,加强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和法规是确保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来规范电子政务(包括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电子公文等),并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比较系统、详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电子政务法规尚未出台。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导致人们难以严肃对待电子政务的主要原因,这也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四,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政府体制改革。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务管理的目标模式。发展电子政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政府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造,同时也包含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的说,就是要构建扁平化的矩阵式、网络式政府组织结构;建立以信息流、工作流为基础的数字化运行机制;塑造参与式管理理念和动态的政府职能调节机制等内容。只有坚持“两手抓",才能把政府体制改革同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政府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编著.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2]焦宝文主编.电子政府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05. [3]张春江、倪健民主编.国家信息安全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05. [4]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07.

第二篇: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现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通过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以及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要求来实现,既有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和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入WTO 后最大的冲击不是对产业,而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冲击。农村经济时代,政府是“守夜人”;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建设;今天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环境。电子政务能使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以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式”、自律式的管理加以体现并得以实现。推进电子政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

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本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三、进度计划

10月20日-10月30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11月1日-11月16日

划分电子政务研究模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11月16日-11月30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指导教师:

年日

四、指导教师意见月

第三篇: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

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

姜晓萍

[摘要]政府流程再造,是当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阐释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与特性,分析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为提升政府绩效提供必要的路径依赖和对策建议,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 政府流程 ;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流程再造”引入政府部门,实施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并重的绩效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也开始尝试政府流程再造,尤其是各地通过举办行政服务大厅的有利契机,对各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重新整合。然而,从我国实践看,更多是技术层面的移植,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分析和提炼,本文旨在阐释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分析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程序、目标,为提升政府绩效提供必要的有效路径。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内涵与特性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内涵

政府流程再造,是指在引入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对政府部门原有组织机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彻底的重组,形成政府组织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以适应政府部门外部环境的变化,谋求组织绩效的显著提高,使公共产品或服务更能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满意。其基本内涵是:

1、政府流程再造是对传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政府流程再造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部门在反思传统行政组织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摈弃以任务分工与计划控制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设计观念,打破政府部门内部传统的职责分工与层级界限,实现由计划性、串联性、部门分散性、文件式工作方式向动态化、并联化、部门集成化、电子化工作方式的转变,建立以问题诊断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服务流程模式。这无疑是政府部门迫于外部环境变化和公信力下降而进行的一场自我变革。

2、政府流程再造体现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行政组织流程是围绕“职能”与“计划”展开,对公众的诉求缺乏了解和回应。而流程再造的宗旨,就是要改“职能导向”为“需求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为核心,在了解公众需求的基础上,从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改善工作业绩,以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品质的满意度,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实现政府流程再造的价值追求。

3、政府流程再造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

政府流程再造既非工作流程的简化或重组,也非单纯依靠信息技术实现部门的整合或联动,而是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发展目标、行为准则、治理模式、制约机制的整体再造。它涉及政府部门内部机构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必然会带来政府部门在组织结构、决策程序、运行机制、评估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因此政府流程再造绝非在原有流程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彻底、深刻、持续的内部革命。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特性

政府流程再造尽管源于企业流程再造,但由于再造主体、客体和环境的不同,导致政府流程再造不可能是对企业流程再造的简单模仿和移植,必须在“公共性”的基础上呈现特有的属性:

1、再造主体和目标的公共性。政府流程再造的主体是行使公共权力,掌握公共资源,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公共组织。这与企业流程再造的由私人部门启动有本质不同。主体的公共性提出了再造行为的合法要件与形式要件,同时也决定了在价值追求上的不同选择:政府流程再造不仅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要最大限度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使效率与效益有机结合,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服务。

2、对象需求与绩效评价的多样性。政府流程的对象具有普遍性,指受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行为影响,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公众。同时政府流程的对象也具有特殊性,他们不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或主人”,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非掌舵”,[1]政府流程必须以满足公共需求为前提。然而,对象的多元化导致公众诉求的多样性和满意度的多样性,他们不仅期望政府流程的高效、便捷,更期待政府流程的透明、公平与公民参与。

3、再造环境的复杂性与再造过程的长期性。

政府流程再造的本质是对政府在政治环境中的任务、产品与服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与改善,必然与政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在政府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将影响和制约着流程再造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以部门职能为核心的流程将被围绕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设计的流程取代,这势必引起政府部门功能定位、权利配置、职位分类、绩效评估、薪酬体系等敏感因素的变化,因此在政府部门实施流程再造会遭遇更大的阻力和障碍。

政府流程再造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流程再造过程的长期性。政府流程再造既不是简单的组织结构重组或机构减肥,也不是单一的全面品质管理或电子政务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改善、验证、持续跟进的过程。再造的流程必须用于实践检验,在实践中持续修正、改善,以保证新的流程全面达成改造的预定目标,使组织的核心能力有所增强。应通过检测流程运作状态、与预定改造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正改善等方式,始终关注并实现流程再造的持续跟进。因此短期的效应和简单的满足并不意味着政府流程再造使命的完成。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政府流程再造必须以依法行政为前提,无论是对原有流程的梳理还是对新流程的设计,都需要对前置条件、程序等进行合法要件的审查。在实施政府服务流程再造中应特邀法律顾问参加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流程再造的合法性咨询和审查。

2、创新性原则。流程再造追求的是一种彻底的重构,而不是追加式的改进或修修补补的改良,它要求转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发挥组织的创新能力,突破现存的结构与流程,重新发明完成工作的另类方法。故政府部门流程再造不能够简单地依靠减少几张申报表、缩短个别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更要根据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组织管理原则,对政府部门内部职能进行整合,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职能的相互区隔与协调。

3、绩效原则。政府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飞跃,即非常显著地减少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生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这就要求政府流程再造过程应着重搞好规划、程序建设和行为监管,尽量减少部门摩擦,实现便捷互动。

4、便民原则。政府流程再造的根本目的是“便民、利民”。 在流程设计中应尽量实

2 现“全程代理” 和“并联式”服务,以部门职能整合或通过授权组建跨职能的联动团队,压缩决策——执行间的传递过程,减少公众往来于各职能部门间的消耗,为公众提高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

1、流程便捷化。流程再造的直接目的就是在分解和诊断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实施流程优化,使之达到便捷化和自动化,从而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但必须指出的是,流程便捷化不仅仅指的是精简机构或者是单一职能部门内部的变革活动,而是众多部门的联动;它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革,而是把行政业务流程系统化为战略决策。

2、行为规范化。流程再造首先是一种管理工具,其技术性的内涵便要求它是通过准确地描述并形成标准作业的一系列过程,因而,必须要求其目标和结构的科学、系统、严密和可行;同时,作为公共行政运行系统的战略性革新,它必须追求再造过程中的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总之,不管是对流程再造的过程本身,还是承担过程顺利运行的制度和人,规范化都是基本要求。

3、过程人性化。在整个流程再造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始终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进行快速回应、周到的服务;同时必须明确,流程再造的过程不仅仅是全程信息、全面技术的革新,其落实与运行最终要归结于广大公务员的全面参与,因而必须通过人性化管理,注重组织文化再造,激励和发挥行政人员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知识化、团队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和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的工作关系。

4、品质标准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体现无差别服务,公平与效率兼顾。再造流程的标准化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是达成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彻底重构的基本前提。

三、流程再造是提升政府绩效的有效途径

政府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组织结构,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高效优质地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使社会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现代政府组织在其运行的内、外环境中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与困境,从而迫使政府通过行政改革摒弃传统积弊,突破发展瓶颈,如果说政府绩效评估是从结果评价的角度推动了政府绩效管理,那么政府流程再造则是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改善政府绩效,在变革中追求成功。

(一)以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由于政府职能的扩张导致组织规模膨胀,层级增多,行政过程的链条过长。加之传统官僚制组织过细的部门分工割裂了完整的流程,使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联动机制,从而降低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成本。 成都市工商注册登记变“串联”为“并联”的流程再造为例,它原有的操作流程是:申请者必须串联跑六个部门,其中工商局就要跑两次;有较多从时间上难以控制的环节。由于部门间互为前置条件,只要一个部门出现拖延,就难以控制整个办件的时间;申请者与部门接触点多,协调成本高。(见图1)

图1成都市餐饮业工商注册登记的“串联”流程调查显示,企业和公众普遍认为目前的政府流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审批申报前置条件烦琐、环节多、流程长,流程重复、效 3 率低,协调成本高。通过流程再造可以有效地减少报批材料,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经济流程再造后,工商注册的流程就变为:一窗式服务,并联式审批。通过流程再造,新办企业涉及的卫生、文化、环保、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12个部门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在工商窗口受理进行办理(见图2),避免了办事群众在各窗口重复排队和若干次往返政务大厅。实践证明,新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事时间。通过流程再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不需要前置许可的新办企业,工商、质监、国税、地税4个单位窗口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1天之内办结,办理“四证”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办理前置许可的,也在原有基础上压缩了办理时限(压缩最大由20个工作日变为1个工作日)。

图2 成都市新办企业注册登记“并联”流程

实践证明,新流程还方便办事群众,减少办事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不需要前置许可的新办企业,所有的中间环节无需办事群众来回跑路,原工商、质监、国税、地税4个部门的11套表221项需填写的数据整合为5套表74项数据,申请人只需在指定窗口申报资料,并在第二个工作日缴费、取证即可;需要前置许可的,群众也只需要在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勘查时提交齐申请材料即可办理相关审批。

(二)以流程再造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区隔或有效整合,推动组织再造

尽管政府流程再造不是组织再造,但由于流程再造打破了以部门职能和分工为导向的流程设计模式,要求按照“公众需求”和围绕“结果”进行政府流程设计,必然涉及组织内部分工、职务、工作能力需求、薪酬、绩效评量、管理者角色及策略等因素,导致原有政府组织的重构。同时,对现有政府流程的问题诊断也表明:部门职能交叉与职能设置不够清晰、部门利益驱动、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意识不强、协调沟通不充分等是导致政府流程弊端的主要因素。流程再造要求突破部门间的界限,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以部门联动代替按部门顺序操作。其结果自然会因流程的调整或整合凸现原有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引发组织再造。如,变“外循环”为“全程代理”的流程再造模式就是一种有效途径。以成都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流程再造为例: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的原有操作流程涉及53个环节,其中要局长签字两次,土地利用处要多次安排经办人,文件资料在服务大厅与土地利用处之间要往返多次;有些环节从时间上难以控制,如局长办公会、 4 土地利用处经办人踏勘现场等。该流程中申请单位需多次与业务处室直接联系,这样既不符合建设服务大厅的初衷,又不方便群众(见图3)。根据“全程代理”再造后流程,则明确了执行、决策、监督三职能的区隔,在该流程中,由服务大厅统一接收,服务大厅成为执行机关。减少了领导签字,局长签一次字即可;减少40%以上的办事环节(见图4);减少了处室之间的交接,防止了处室之间审核标准不一,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实现了“全程代理”。

图3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流程图

图4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流程图

围绕流程再造,成都市国土局对局的内部处室职能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将综合处服务大厅作为全局对外服务的执行部门,主要负责对外服务的业务受理和办理。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各项业务的工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政策研究,并对执行部门的办件情况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局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行政效能监督和廉政监督。局领导作为决策层,主要着眼于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宏观管理和重大疑难事项的决策管理。这样一种新的职能分工格局,基本符合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了处室职责分工,实现了组织结构由垂直趋向扁平化,使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

(三)以流程再造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

政府行为的公共性决定政府绩效不仅强调效率,更要重视公平与社会责任。奥斯特罗姆认为“虽然效率准则规定稀缺资源应被用到其能生产最大纯收益的地方, 但公平的目标则可能缓解这一目的,致使有利于特别是非常贫困的人群的实施得到发展”[3]政府绩效的特性表明:民众对政府的诉求与满意度不会仅仅局限在速度、经济等数量层面,随

5 着资讯的发达,民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既要求政府部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又要求服务的公平、公正。而且希望加大政府过程透明与公民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对现有政府流程的问题诊断表明:暗箱操作、滥用自由裁量权、差别服务,态度生硬、作风粗暴等是导致公众对政府抱怨的主要因素。政府流程再造在强调流程高效、便捷的同时,更加注重行为的规范化,过程的人性化、透明化以及服务品质的标准化,始终把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作为流程再造的核心价值追求。通过岗位说明书和部分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对具体岗位的名称、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工作关系、工作标准等进行规范性描述,并且对某一工作的岗位承担者、权责范围、程序安排、服务标准、时限要求等进行规范性描述;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岗位代理制,以规范各岗位之间和各级机构之间的授权行为,避免出现空岗,方便服务对象;同时还制定《服务细则与标准》,对服务的内容和服务品质进行解释和承诺,以方便公众监督和评估;最后形成流程再造的持续性评估机制,通过专家和公众的参与,在实践中检测流程运作状态、与预定改造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正改善,以保证新的流程全面达成改造的预定目标。调查显示,成都市实现政府流程再造的部门公众满意度普遍提高,其中85.2%的公众认为工作作风与服务态度有很大转变,71.5%的公众认为政府部门的公平服务较好,87.3%的公众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和过程透明较好。

(四)以流程再造推动公共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传统的公共部门服务流程是建立在传统的组织结构基础上的,一般被分解为由基层工作中采集业务资料、进行汇总、逐级分析决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最后再反馈到基层采取行动措施等几个流程阶段。由于以前的技术不能实现整个业务条块的联网,整个业务数据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增加了交接环节和复杂程度,致使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管理,不仅提供影响行政效率,而且加大了协调成本。

流程再造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上政务大厅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提供工作过程查询和监督服务,把原属于若干个管理环节、若干个流程作业线加以重新整合;将业务流程“前后顺序”的运作模式改成“左右平行”的运作模式,既保证了流程运作的透明、公开,也可减少作业流程的步骤并增进不同部门的协调;避免电子政务的形式化,通过流程与信息的协作实现政府信息化平台的内在活力和持久生命。

(作者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方政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成都610074)

第四篇:中国邮政电子商务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邮政业的运营模式,受到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挑战,削弱了邮政在信息传递功能方面的作用,使邮政一些传统业务发展趋缓,竞争加剧。在这种局势下,利用高新技术发展邮政业务,就成了中国邮政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 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

中国邮政具有信息传递、物品运送和资金流通三大功能。三大网的有机结合是发展邮政电子商务的坚实基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中国邮政拥有点多、线长、面广、遍布城乡、连接千家万户的先天优势。到2008年底,中国邮政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邮政网点达到10万余个,各类邮运汽车、火车邮厢4 万余辆,邮路总长度近300万公里,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途径综合利用,相对独立的快速邮政运输网络。中国邮政已经形成的四通八达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邮政网,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上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中国邮政业已形成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邮政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国邮政! 的服务品牌和企业信誉。独特的绿色鸿雁! 服务标记等企业形象,已在广大用户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营以后的邮政,独立面对市场风浪,更加注重挖掘自身的优势,依靠自身优势增强发展能力,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迫切性和自身条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第三,邮政企业所拥有的场地建筑物、姓名、地

址等资源。全国各地的邮政企业基本上都拥有十分优越的场地资源,大部分网点都分布在居民生活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邮政企业所拥有的场地、建筑物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电子商务的物 流配送十分需要利用这些中国邮政掌握的最充分的信息资源。 第四,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是支持全国邮政信

息化的骨干网络系统,该系统在广域网平台上采用 了先进的ATM 交换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 和205个地区城市。为邮政部门提供了先进的信息交换网络。

(二) 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

当然,对中国邮政来说,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这样一个全新的业务至少在目前还存在不少劣势,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中国邮政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垄断经营,尽管在1998年邮电分营后,对自身的生存意识和市场意识有所加强,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已 开始付诸行动, 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中国邮政还没有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需要,至少在行动上远没有其他公司积极。另外, 邮政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社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 三流分离。现有的从事邮政投递和运输的邮政网点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基本上是分离的,与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还有很大差距。用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邮政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营业网点整合! 成一个高效率、高可靠性的 三流合一的物流体系是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条件。

第三,现有的物流处理配送能力明显不足。提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企业有比较大的仓储能力、非常高的物流处理效率和配送能力,而目前中国邮政尽管拥有7个一级中心局、63 个二级中心局及133个三级中心局,但是现有的仓储能力和物流处理能力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即使在同一城市从事物流配送服务, 中国邮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要开展跨地区的配送服务难度将更大。

二、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

中国邮政通过有邮政特色的电子商务起步,全面参与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大型电子商务网络,有利于从传统邮政到现代邮政的转变笔者认为,中国邮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进一步整合自身三流合一

中国邮政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有相当多的机会,在物流方面尤其如此,但是,包括邮政营业网、投递网和运输网在内的邮政网络仅仅在物流方面具备了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不转变传统统的以客户来适应我的服务! 的经营观念,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 的经营理念,那么邮政提供的物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将是十分有限的。

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如此,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后,它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国邮政过去在社会物流领域没有发挥自己点多、线长、面广、遍布城乡、连接千家万户的先天优势,如果再错过今天的发展机会将是十分可惜的。只要中国邮政从转变观念入手,充分把握电子商务提供的历史机遇,它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中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邮政现己具有十分有利的从事物流服务的服务的条件,特别是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已基本建成, 为邮政参与电子商 务物流服务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条件,但是三流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快邮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使邮政网络成为集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全功能网络,更好地为物 流配送服务。在加快邮政自身网络建设的同时, 中 国邮政要逐渐与用户联网,特别是对委托邮政提供 物流服务的企业,一定要做到信息共享,运作协调, 形成供应链管理。

(二) 从BtoC 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入手,成为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中国邮政的先天优势是网点遍布城乡,与干家万户联系紧密。在开展BtoC 的电子商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开展电子商务的新型网络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不可能拥有邮政这样无缝隙的配送网,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邮政介入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重点应放在BtoC上,在BtoC 的基础上,逐渐参与BtoB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物流服务, 因为从长远来看,电子商务的主体是BtoB。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提供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服务提供者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一系列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模式是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问题的主要思路。

中国邮政的目标应是成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要达到这个目标,

1 应分五步走:

第一,选择苦干个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组建第三方物流服务网。在试点城市组建邮政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应配备必要的运输仓储设施、通信工具和高素质的人才,并设置若干个配送中心实现被配送商品的集中与分发。

第二,与有影响的、已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目前, 中国邮政已与阿里巴巴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走出了积极而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成熟的情况下,推出邮政电子商务商店自营商品的配送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邮政配送网的作用。

第四,在试点城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其它大中城市推广,然后逐步地向县城一级城镇推广,最终向农村普及。

第五,从BtoC 向BtoB 发展,使中国邮政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成为全功能、全方位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提供商。

(三) 大力发展Epost(电子邮政)

随着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绿卡网以及其它业务应用子系统的逐步建成与运行, 邮政业务的电子化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为邮政电子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 邮政部门应加快建设综合计算机网和绿卡网促进邮政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就Epost 的主要业务内容——电子商务而言,应该实实在在地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从实际业务出发, 因地制宜建设有中国邮政特色的电子商务。Epost涵盖了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我们对电子邮政的理解就是为邮政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 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日益丰富和拓宽邮政的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当然发展电子邮政业务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的原则积极推进,保证网络的统一性、先进性、完整性和经济性。

(四) 引进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邮政在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易方式的网络经济时代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并且现代信息技术在邮政领域可发挥的作用将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中国邮政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纳人才,邮政要介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邮政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邮政在过去对员工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要求不是很高,但在开展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时,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约,具体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物流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邮政不能因为过去技术要求低, 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不高而放慢前进的步伐。一方面,要打破常规,不惜代价引进急需的人才,迅速提高邮政的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邮政职工的在职培训,只有强调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建设

学习型组织! 和学习型员工! ,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总结

在电子商务时代, 中国邮政拥有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邮政职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积极参与,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自己优质、高效、低成本和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 中国邮政必将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骄子!

参考文献:

[1] 电子商务概论

唐平 主编/2008年01月

[2] 电子商务与物流

燕春蓉 主编/2010年05月

[3] 中国邮政行业产业化重组改制

孟浩程 主编2010年01月

[4]EPOST 电子邮政初露端倪[EB/ OL] . 2000年09月

[5]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张理 编著/2005年03月

[6]电子邮政: 21 世纪新增点[EB/OL] .[ 20000921]

[7] 中国邮政距电子邮政有多远?

网上文档

[8] 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考[EB/OL].[20000921]

第五篇: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联系电话:020-36093333 传真:020-36095908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电子商务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将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支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由工信部牵头、包括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初稿已于2010年底草拟完毕,根据规划初稿,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在GDP中贡献率大幅提高。

同时,各个地方政府也在紧急制定符合地方发展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而浙江的步伐无疑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日前,浙江首度发布了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参与编制的《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也是目前我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五年规划。

在“十二五”时期,整个电子商务环境,将维持一个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并且逐渐走向稳健和成熟。电子商务可以说走近一个拓宽期,进入快车刀,用户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展。电子商务正在走向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成为其他行业价值变现的重要出口。

为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针对2011年上半年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也从近年来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中,对电子商务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特征趋势一:行业电子商务将成为发展主流

中国电子商务进入迅猛发展时期的典型特征是风险资金、网站定位等将从以往的“大而全”模式转向专业细分的行业商务门户。第一代的电子商务专注于内容,第二代专注于综合性电子商务,而下一代的行业电子商务将增值内容和商务平台紧密集成,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目前,有价值行业平台更受投资商青睐,垂直专业B2B平台将成为未来中国B2B市场后发力量,有巨大发展空问。此类平台有两个特点:专和深。专是集中全部力量打造专业性信息平台,包括以行业为特色或以国际服务为特色;深是此类平台具备独特的专业性质,在不断探索中将会产生许多深入且独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与盈利模式。

特征趋势二:团购成为增长最快的网络形式

网络团购自从2010年进入中国以来,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团购无疑是这两年增长最快的网络形式。

目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独立团购网站均已进行了多轮融资,且金额远高于其他网站,这些团购网站遥遥领先其他同行,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不过对于其他团购网站来说,行业洗牌的危机已经在逐渐临近,不少团购网站已开始考虑转型。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吴雪飞表示,团购行业发展过程中,资本一方面帮助一部分企业成功实现了推广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门槛,导致泡沫的产生。她认为,竞争门槛已经被资本快速抬高,具备规模的团购网站在融资方面有所动作,以保障在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中小团购网站很难维持在全国的布局。

特征趋势三:电子商务网站将会出现兼并热潮

首先是同类兼并。目前中国为数不少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之列,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由于资源有限,并且在Internet“赢家通吃”原则下,最终胜出的只是名列前茅的网站。

其次是互补性兼并。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诸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中点线网络认为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网站要发展,必然采取互补性收购策略,结成战略联盟。

由于个性化、专业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趋势,而且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将成为必然趋势。

特征趋势四:电子商务呈现出常态化

近年来,电子商务服务已全面覆盖商业经济各个方面:不管是国民经济的制造业领域,还是服务业的流通领域;无论企业应用、个人应用,还是政府采购。越来越多的大、小企业终于看到电子商务的好处,不论是自建独立的官方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都让电子商务渗透率随之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

曾被称为“赔本赚吆喝”的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在2010年发生根本的转变。网购理念的普及、网购用户的增长,投资人和企业收获的真金白银是实实在在的,人们购买模式的转变和更深远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随着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的逐渐成熟,未来电子商务必将形成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并通过与实体经济的切实结合,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呈现出高普及化、常态化趋势。

特征趋势五:电子商务将融合物流供应链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产业链短板其实已经浮现,即同样是未来发展热点的物流供应链。

目前,电子商务和物流的主要结合方式是:客户在网上订货,然后买家推荐物流公司由买家自己挑选。然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远不止那么简单。随着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成为习惯,他们对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报告指出,未来5年间,中国消费者将更重视互联网上商家的物流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能力,相比而言,产品种类的丰富程度以及对某项产品的深入程度则略显次要。

因此,未来只有那些把物流作为其核心价值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掌握其中诀窍的企业才能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取胜。这些公司会将物流供应链网络作为整体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将物流渠道、商流渠道及信息流渠道进行捆绑,是真正的融合、渗透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各个环节,而绝非简单地外包给第三方。

特征趋势六:电子商务融合商业智能

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智能在电子商务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将逐渐重要,这一点从国外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在国外,一般电子商务企业都会有专人专门负责数据分析等商业智能工作,作为一种战略上的投资。从目前中国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来看,真正关注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的企业并不多,而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数据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向电子商务的商业智能管

理系统就是基于智能管理系统和在线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基础上,将智能化、集成化、协调化、网络化及在线决策支持的思想融入到传统的商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和决策支持。

未来,电子商务的竞争因素之一就包括是否拥有一套适用的商业智能系统,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他们相当于电子商务企业面的智囊团。

特征趋势七: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将呈集团军式爆发

近年来,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继国美苏宁决定搅动上百亿的家电网购市场之后,鞋类企业百丽也宣布巨资投入旗下电子商务企业优购网。在此之前银泰等服装、鞋类、日化等传统企业纷纷触“电”。

在美国的在线零售500强榜单里,80%以上的企业都是传统品牌的在线业务板块,而在中国,2010年应该是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元年。在经历了2009年的试水期后,大量的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并且发展迅猛。苏宁易购、Kappa、李宁、优衣库、凌致、佐丹奴、爱慕、九牧王、相宜本草、银泰百货、我买网等传统企业或品牌在电子商务上的表现都令人注目。

2011年,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将呈整体性高速成长,借助传统实体的供应链资源和品牌优势,传统企业的B2C部分有天然的优势,它们需要掌握的,是消费者的在线购物需求和行为模式。

特征趋势八:航空、保险将成电商爆发行业

今年,以提供数字化商品的航空、保险等行业成为了应用电子商务的爆发行业。目前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都非常迅猛,而平安保险的电子商务部门今年销售额上百亿,泰康、中国人保的电子商务部都是业界的佼佼者。

这两个行业的类似之处是:传统渠道体系较为混乱,代理层级较多的行业,信息不对等、渠道管理混乱、分销利润低等都是这两个行业的痛。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规避了这些问题,也正在改变这两个行业的渠道模式。

据麦肯锡研究显示,在美国,电销、网销的保费收入已超过总保费的20%,到2010年达到25%~35%,在欧洲,电销和网销已实现盈利。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电销、网销等新渠道终将与传统渠道平分天下。

和别的行业不同的是,这两个行业的电子商务,并没有像其他消费品企业一样,先在淘宝上开店试水,培育成熟后再转移到官网。它们都倾向于自己做。2011年,这两个行业的电子商务的增幅和销售额将进一步爆发。

特征趋势九:更多第三方服务商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

由淘宝开放平台而催生出的一批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商,正在逐渐成长并调整自己的定位,未来两三年,将有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出现,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将不断完善。

目前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服务商还屈指可数,而且都是以淘宝作为业务基石,比如从开店到供应链运营的服务商宝尊,仓储物流服务商五洲在线、虹迪,工具服务类的有软件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服务商SHOPEX、数据类的服务商小艾等。

未来,将有一批类似于美国GSI公司的独立第三方服务商,它们将独立于淘宝之外,为B2C提供专业化服务。

特征趋势十:数据成为影响电商发展重要因素

过去10年,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问题是:信用、支付、物流,未来十年,三大关键因素是:制度、物流、数据。马云曾多次强调,“21世纪核心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数据,谁就拥有未来。”

近些年,国际各大行业巨头纷纷打开“数据门户”,诸如沃尔玛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优化现金流和库存,并扩大销售量,数据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商业决策的重要基础。

4月7日,网盛生意宝对外发布了“小门户+联盟”(数据版)战略,具体实施该战略的大宗商品数据服务的平台“生意社”(100PPI.com)4月8日正式上线。

此外,生意宝还宣布了公司今后承载上述两大战略的“实施计划”,将在现有平台和资源基础上,打造出“一个综合网、一批行业网、一大批类产品网”。据介绍,“生意社”下设8个分社,涉及能源、化工、橡塑、有色、钢铁、纺织、农副等8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覆盖1000多个基础原材料,8000多家原材料生产企业和50000多家流通企业。

紧随其后,5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推出“数据门户”,并正式启用新域名,阿里巴巴根据4500万中小企业用户的搜索、询单、交易等电子商务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供稿)

电子商务作为Internet的新的主要应用领域,正以难以估量的速度发展,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 的各个方面。政府、企业、个人都应从不同的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本书的目的就 是全面介绍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相关技术。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对社 会经济的影响,电子商务功能及其分类,电子商务的基础——Internet和WWW,电子商务的安全与控制方 法,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工具,电子商务的主要相关行业——网上零售业、网上银行、网上广告,电子商务应 用的开发过程,最后,展望了电子商务在世界及我国发展的前景和对策。

本书的特点是借鉴国外电子商务课程的教材和业界最新技术及动态,全面地介绍了电子商务技术和 应用,并附有案例和习题,既可用作高校工商管理硕士生(MBA)、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的电子商务课 程教材,也可用作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研究和应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工代表大会总结讲话下一篇:中国城市排名人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