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对厦门的启示

2022-11-01

一、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

(一) 注重顶层设计, 以政策为引导, 以机构为保障

三省一市政府相继出台大数据发展相关规划, 针对大数据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因地制宜, 逐渐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十三五”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长三角地区信息化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省一市在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大数据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及落地。

浙江省2016年2月出台《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 提出“建设数据强省, 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推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 成为全国首个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计划的省份。上海提出“数据交易机构、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究中心和产业基金”大数据五位一体生态体系布局, 并出台《上海市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方案》、《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 引导上海市大数据企业集聚发展。江苏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对发展大数据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徽省先后出台《安微省“十三五”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安微省信思化促进条例》等文件。各类政策的出台, 为大数据产业营造了积极良好的环境氯围, 为大数据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引导。

(二) 注重数据归集, 以规范为基础, 以交易为目的

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地区重点引导建设区域性和行业性数据资源汇聚平台、引导规范重点行业、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 利用整合现有创新资源, 形成一批大数据测试认证及公共服务平台。众多数据中心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 区域内数据中心达90个。三省一市的集聚优势日益凸显, 为区域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

上海积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并于2017年3月份出台了《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到目前为止, 上海市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政府服务网站查询接近1100种信息资源。安徽省通过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设立, 向社会大众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旅游服务信息, 包括景区、出行路线、天气、交通情况、旅馆饭店等信息资源。通过将各种公共信息资源与市场管理、网络金融服务、信息通讯等信息数据的综合整理, 可以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并且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以及对网络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等。

(三) 注重产业培育, 以应用为导向, 以协会为纽带

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生态雏形已现。根据《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 (2018) 》所制作的大数据产业地图, 长三角区域有大数据企业/机构1055家, 创新创业落点1205个, 分布在长三角区域36个城市, 包括基础架构、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及大数据周边服务4大方向37个细分领域。各地发挥自身传统优势, 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迅速, 不断助推大数据与各产业加速融合;上海市着力打造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大数据服务;江苏省传统制造业借力大数据,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在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领域引领行业创新, 潜能无限。

(四) 注重创新创业, 以平台为支撑, 以竞赛为推手

长三角地区围绕双创, 积极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平台,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浙江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创业创新也层出不穷, 涌现出阿里巴巴系列企业 (阿里云、阿里巴巴B2B、天猫淘宝、蚂蚁金服) 、海康威视、新华三、恒生电子、数梦工场、税友软件、泰一指尚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企业。浙江省突出之江实验室的引领作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的平台作用、高等院校的支撑作用, 聚焦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实施一批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江苏积极打造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数据中心集群, 强化数据中心异地调配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和重点领域限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满足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海量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业务需求。安微省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 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安徽注重创新,

通过在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应用实践, 让其他行业看到大数据应用的具体效果, 进而推动全省范围内的大数据发展。上海则是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 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2015年至今, 上海市相关部门已经举行了两届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 (SODA) , 上海市向市场提供了交通管理以及城市安全方面的信息资源, 以此来激发市场的参与积极性,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共同促进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和解决方案落地, 取得从资源到应用、到产业的一体化的良好效果。

(五) 注重人才培养, 以高校为依托, 以研发为动力

长三角区域通过整合社会、企业、高校资源,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体系, 通过制定人才优惠政策, 吸引大数据人才和领军团队就业创业。在人才培养方面, 三省一市通过各高校增设大数据专业、加大力度引导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等方式培养多层次人才, 同时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和供需信息交换, 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求职环境。并以此为前提, 完善区域人才培养机制, 逐步形成相互协作、适应性强的区域信息化培训服务体。长三角区域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300家、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30%、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47家, 人才流入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依靠强大的人才优势和优良的创新孵化环境, 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企业蓬勃发展。

二、对厦门的启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厦门应将大数据产业纳入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大框架下进行设计, 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发展优势。设立独立的管理部门, 健全相关体制和政策, 支持大数据技术的研发, 推动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应用, 最终通过政府和企业的联合作用来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二是以政策为引导, 积极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厦门市针对本市大数据产业中发展势头较好的几个领域进行重点帮扶, 支持相关企业进行市场开发, 并且积极推动这些领域的服务商和应用商进入本市, 打造特色化的大数据产业, 以此来推动厦门市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进步。同时, 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并据此来提高帮扶资金的数量, 使其能够始终与产业发展速度相一致。另外, 厦门市针对本市大数据产业的弱势领域提供金融、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使其获得大力提升, 帮助相关企业持续壮大自己, 最终推动全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进步。

三是全面推动信用大数据的创新应用, 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全面推动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以及经济发展领域的创新应用, 使大数据产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关注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提升大数据产业的关键技术, 推动大数据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产业化, 完善应用类、技术类、资源类, 还有衍生服务类和产业支撑类等产业链条, 完善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形成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产品体系。充分发挥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大数据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协同优势, 利用大数据推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信息共享、信息消费、资源对接、优势互补,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四是推动大数据企业集聚发展, 兼顾大数据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结合三省一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特点, 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内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主体和梯队化产业布局, 吸引国内外实力强大的大数据产业龙头企业, 实现各个大数据企业在厦门的聚集。支持厦门本土企业的创新发展, 并且促进其与外地龙头企业的协作, 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实现产业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龙头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来建立品牌影响力并且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中小企业专注于在细分市场的发展, 并且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是基于“产学研用”加快信用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渠道, 加快大数据相关人才的培养。发挥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在“产学研用”资源方面的优势, 根据具体点行业应用情况, 使用大数据采集、存储、可视化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技术, 进行智能数据应用方面的研究, 提升在深度学习、类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中的数据分析处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 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提供强有力支撑。

摘要:当前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本文以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的长三角地区为例, 剖析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总结出若干先进经验, 给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一揽子启示性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经济,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 连玉明等.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2] 浙江省大数据应用技术联盟等.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 20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汕头市广澳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条件下一篇:浅析里希特所处的国际艺术环境对其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