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播公司简介

2022-12-30

第一篇:传统文化传播公司简介

2015年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送传统文化下基层——简介(定稿)

送传统文化下基层

指导单位: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深圳市五千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

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就是儒、释、道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历代思想家的传承、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容诸家文化之长,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华社会的主流价值形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深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开始逐步兴起,特别是近几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更加引起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深圳将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成为排头兵,因此,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非常必要。

由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奕新博士发起,组织全市各个方面的研究力量,成立深圳传统文化研究会,将联系全国各省市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机构,依托

岭南文化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追踪海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趋势,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特色项目,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和谐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团结和组织全体会员,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结合途径,以当代社会为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平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经民政局批准,该研究会于2012年5月4日召开会员大会,经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顺利产生了本会的第一届领导机构。会长:吴奕新;副会长:林锡彬、乌兰察夫、汤庭芬、王为理、杨文才、郑耀雄、林培林;秘书长:林锡彬(兼);副秘书长:郭朝阳、刘婉华、刘红娟、周菲。

该研究会将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深圳市民政局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下,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提升深圳的文化内涵和层次。同时,通过学习、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与国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办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邀请国内外及该研究会知名专家开展具有时代价值的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凝聚人心,促进廉洁城市建设,最终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深圳的目的。

活 动 简 介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自成立起就把传承传统文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我们组织本市及周边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举办了数场传统文化沙龙。先后举办沙龙的主题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深圳建设廉洁城市、我国股权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与建设诚信企业、思想文化观念转变与民间资本出路、中华传统文化与国民素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等。

我们通过举办沙龙活动凝聚了深圳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文化专家,形成一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为深圳打造了一个复兴传统文化的高端平台。

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依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筛选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

1.解读经典项目

申报人:刘弘文。1985年从教,秉持“要做大事,先做大人”的教学理念,历经小学、中学、成人教育,躬耕杏坛30年,以传承儒家主流思想为主。主要著作:《<论语>生活》、《<老子>笔记》、《<素书>今读》、《<西游记>解读》。刘老师以“爱”为出发点解读各经典,别有一番趣味。

2.《和谐家庭.幸福企业成长营》项目

申报人:林凯师,深圳市启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谐家庭.幸福企

业成长营”由林凯师老师与潘国天、翁力行等人共同开发。本项目以“孝道.爱与感恩”为出发点,融会贯通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结合而开发出的新成果,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互动性强,很受企业和员工喜爱。启爱公司还组织企业系统地学习《弟子规》、《孝经》等传统经典,深受大众喜欢。

3.企业基因图项目

申报人:尹玉龙,广东力奥盈辉投资基金管理中心董事总经理,尹氏成功企业基因图发明者。曾任科龙集团市场营销总监、公关总监、香港H股上市负责人、总裁办主任等职务。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有近30年、投资10年的工作经验。尹玉龙先生根据释、道、易等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管理提出了成功企业家五大能量,把企业家的使命与社会责任有机地联系起来。

4.国学大数据项目

申报人:黄锋,26国学网创办人,国内首家“国学云”联盟创始人。黄锋主办的26国学云联盟,通过联盟对儒学、佛学、道学、书画、艺术、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幸福学、儿童教育学等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出人格和行为习惯养成数据模型——“时中”12种人格美育与12种习惯数据模型。该模型通过听、读、行三位一体模式,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培育儿童的人格美德和良好行为习惯,达到育成儿童内心丰盈,道德高尚,坚强乐观,善良美好。

5.职业道德体系项目

申报人:任泽均,深圳市五千福公司创办人,仁夫认证发起人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引自欧美国家和日本。如ISO9000族、ISO14000、5S管理等。由于国情不同,很容易造成无法正确落实工作责任。企业和员工也容易犯一些职业道德错误。本认证正确引导人性,引导全体员工做到爱岗敬业,给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以上项目的发起人非常重视践行。

刘弘文开办弘文学堂多年。兼职深圳市儒家研究会研究员、深圳市少儿图书馆国学讲师、深圳市网上家长学校特聘教师等职位。经常受邀参加部队、企业、社区、学校等单位讲授传统文化。曾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老子之道”,多次受邀到中建二局、盐田街道办、马安堂街道办等地讲授《论语》和《老子》等经典。

深圳启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至今开办了数十场传统文化特训班,教学效果显著。公司获得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旗下启爱义工团获得“2014优秀团队”荣誉,林凯师荣获“深圳市文明市民”称号。服务的企业有:雷龙塑胶、上甲、人和兴房产、惠州永姿、一方化工、耀群鞋业、红叶杰集团、华仁黄金、新天福、兴英达、哈美教育、鸿都百货、钜河集团、新南天集团等。

尹玉龙先生与蒋荣、马丰等发起的中国风险投网与南山股权投资集聚园、深港投资促进中心在深圳金融基地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余场风险投资与项目对接会,为项目企业和投资者架起了一个桥梁。参会的投资机构有:软银中国、深圳创新投、IDG资本、达晨创投、松禾资本、创东方、中节能投资集团、虎童基金、浙商创投、清研创投、德天投资、联创永沂、中大创投等。

黄锋创办的26国学网从2008年至今,先后收录了3万多家国学机构,为专家、学者打造了一个国学学术平台。目前在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地方网点。成功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办了国学电视,已经成为国内国学教育的前沿阵地之一。26国学网已与国内外100多家主流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文汇报,大公报,新浪,搜狐,腾讯,欧洲新闻网,纽约在线,意大利侨报,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等。

为了促进家庭、企业和社区更加和谐美满,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我们组织了“送传统文化到基层”活动,望能得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

课 程 安 排

“送传统文化下基层”活动由深圳市五千福网络科技公司承办。深圳市五千福网络科技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仁夫认证服务,还负责组织公开课,宣传本研究会各理事单位的成果。

我研究会组织老师对课题进行演译,使教学浅显易懂,保证教学质量。

一、公开课

我们推出2小时课件,通过短时间介绍各研究成果精华内容,抛砖引玉。

1.和谐家庭.幸福企业的密码

本课程根据深圳市启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谐家庭.幸福企业成长营》项目而整理。授课目的:讲授如何把传统文化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如何处理负面情绪,转阴为阳,做到开心工作,快乐生活。课程从日常生活为例阐述中华美德,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2.企业基因图

本课程根据尹玉龙先生的“成功企业基因图”项目而整理。课程从大数据中找出企业家成功的原因,揭示项目被投资人看中的关键所在。揭示成为成功企业家应具有的品质,帮助人们发现行业亮点;揭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何调整市场行为;讲授尹氏“五大能量”图,提高企业家凝聚力和向心力;讲授如何保持员工和合作人对企业的忠诚度;介绍如何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3.言谈之礼

本课程为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安定团结尽一些力量。说话关系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轻则事业成败,重则关系到生命安全,国家安全。课程引用《论语》名句,用实例阐述“温良恭俭让”。课程与现场听众充分互动,从请客吃饭、坐公交、敲门的一些小事阐述说话技巧,帮助观众树立谨言慎行观念。讲授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讲授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礼仪新要求。

4.仁夫体系说明

本课程讲授仁夫认证(职业道德体系)条文和实施细则。讲授形成仁夫认证体系的社会环境和理论依据。讲授推行该体系获得的效益所在。讲授“权责金字塔”和“项目联姻”课题的内容和社会意义;讲授《道式管理》企业五常的概念;讲授企业签署和员工会签“承诺书”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案。讲授模范企业的评定标准。

5.仁夫公众说明

本课程讲授仁夫认证(职业道德体系)的运作模式。讲授历次产品质量事件及所产生的根源和具体解决方案。讲授仁夫职业道德体系各发起人情况;讲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职业规划,与感恩素养、招商引资的关系,强调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讲授员工会签承诺书的目的和意义;讲授当前各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情况,讲授如何在企业推行该互助式认证体系。

课程内容不限以上主题。

二、专场课

1.金融基地实践基地

位置:深圳南山区科技园金融基地

每月定期举办风险投资与项目对接会,可现场与尹玉龙总经理对接。尹总直接主持投资的项目包括拉芳日化、周黑鸭、小猪班纳、翔鹭钨业等15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亿元。专注于:TMT、文化产业、消费品、医疗健康产业等领域。

2.龙岗启爱基地

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吉祥地铁站启爱企管楼

每月定期举办两天“爱国.孝亲.敬业,幸福企业国学营”,系统学习和实战演练相结合,对学员进行分组训练,以游戏等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让企业家和中高管活学活用,真正把国学文化和团队建设融为一体,逐步把企业打造成道德型企业。 8

职业道德体系

仁夫职业道德体系认证(简称仁夫认证)由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指导,深圳市五千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使命:职业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

愿景:整合行业资源,打造传统特色职业道德体系 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感恩 理念:爱岗敬业、企业善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我们祖先无穷的智慧。我们依托研究会研究力量,将《论语》、《老子》、《素书》、《弟子规》、《西游记》等经典演绎成容易让大众接受的作品。我们组织师资对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培训,让大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4年8月9日,深圳优特普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仁夫认证与儒家文化讲座”)

仁夫认证由任泽均等人发起。任泽均著书《道式管理》。本书创造性地把销售者、开发者、组织者、投资者、生产者对应五行、五常,建立了一个工作协调圈。本书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提出“部门一体化”管理模式,把上级交付任务及其它内部事务当作其整体职能,为部门内部架设一个立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模式让全员都能参与到具体事务中来,保证完成事务的高效性和正确性。

《道式管理》根据企业的不同职能把企业人分为生产者、组织者、销售者、投资者、开发者等,并根据不同的企业人提出了不同的五常内容(仁、义、礼、智、信)。同样适合于部门内部管理。

仁,生产者遵守操作规范,生产的产品不低于质量标准。生产的生活类产品不对人体产生危害。

义,组织者预算清楚,公平对待厂商,不收受贿赂。 礼,销售者对客户有礼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智,投资者能把握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确保资本安全。 信,开发者提供的工程资料切实可行,开发的产品性能稳定。

为引导全体员工爱岗敬业,我们推出此互助式认证。

本认证体系有三个类别:

基本系统,推行单位具有有效营业执照和其它合法经营手续,推行单位已签署“仁夫认证——承诺书”;

黑名系统,推行单位已签署、员工也已完全签名“仁夫认证——承诺书”; 追责系统,推行单位已签署、员工也已完全签名“仁夫认证——承诺书”,实地考察后,认为推行单位已经实现权责清楚、各项管理措施均到位。

我们非常重视人文关怀。我们委派认证审核员考察被认证单位,收集员工签名《承诺书》的心态和意见,发现一些薄弱环节。让员工开开心心地工作。

我们协助推行单位组建义工团,激发员工正能量,培养员工助人为乐的习惯。

本认证还要求推行单位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保持与时代同步。

为了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我们要求推行单位保证创造者拥用相应份额的知识产权。对于非职务开发,我们还要求推行单位把所涉及项目的资产列为专项资产,用“外包”形式保障投资者收益。 11

活 动 掠 影

2014年12月14日,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刘弘文在马安堂社区举办讲座活动

2014年12月17日,启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鸿都百货组织《和谐家庭.幸福企业成长营》活动

2014年5月8日,中国风投网在深圳金融基地举办“2014第四届风险投资与项目对接会”

2014年11月22日,启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华仁黄金集团和红叶杰集团举办感恩活动

2014年9月22日,深圳国际红木艺术展举办“26国学文化挑战赛”

践行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主席讲到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将继续组织深圳及周边地区传统文化力量解读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创造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新成果。我们同时也通过“送传统文化下基层”活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送到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培育公民感恩之心,弘扬社会正能量。

我们努力为国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尽些微薄之力,让家庭更加幸福美满,社会更加友善和谐。

征集模范企业及招聘启事

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强调“先做人,后做事”,我们注重员工职业操守。仁夫认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员工接受五千年文化熏陶,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

仁夫认证由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指导、深圳市五千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企业管理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自律认证。为了维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激励认证方和会员的责任意识,本认证实行免费认证、会员缴纳诚信保证金,由认证机构和会员共同承担产品和服务责任。

一、征集模范企业启事

对于模范企业,我们还推出以下服务。

定向宣传:组织特定客户、准客户分享会;组织特定场所冠名宣传。

不定向宣传:网站、印刷品、影视制品广告;组织参加政府、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推介活动;巡回冠名宣传等。

申请条件:

1.行业知名企业,企业规模100人以上。 2.已推行仁夫认证,严格遵守各项准则。

联系人:任泽均

电话:18124099321邮箱:350324724@qq.com

二、招聘兼职认证审核师启事

由于业务需要,我们现向社会招聘多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在职认证审核师。认证审核师职责:考察查会员单位认证条款执行情况;受理社会投诉;协助跟踪相关产品和服务质量事件。

审核师待遇:免费参加本机构所举办的课程和活动;减免本机构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费;获得约定的劳动报酬;减免所属单位的诚信保证金。 具体要求:

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或HR(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2.遵守认证机构纪律,保守客户商业秘密。

联系人:任泽均

电话:18124099321邮箱:350324724@qq.com

三、招聘传统文化老师启事

我们在企业、社区、事业单位举办国学类讲座,目前正招募老师。如果您愿加入本讲师团,我们将为您颁发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授课证书。

您需回复问题:

1. 您最擅长的一节课(两小时内)主题是什么?您这一节主题课,依据是哪部经典?

2. 您擅长的系列课主题是什么?共需要多少小时讲完?依据的是哪一部经典?

联系人:刘弘文 电话:13662211023 邮箱:362534375@qq.com 16

第二篇: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把握文章观点,认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又较为清晰的认识,能正确对待传统。 3. 能从文章中领会一些议论文的写作规律,理解形象说理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文章所讨论的抽象的概念,认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能结合文章的论述正确评价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第四个专题:文明的对话。既然要对话,就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先了解对方,更要了解自己。

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先送给大家一句话:

感觉了的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真正感觉它。 出示课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者庞朴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学习下面几个词语,注意加点词的读音 媲美pì 自戕qiāng蜕除 tuì钳制qián一蹴而就 cù 攻讦 jié 2.自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 „„

3.解题:题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不妨把它们简化为“文化与传统”。本文就是从“文化”与“传统”的关系着手来论述自己观点的。那么,请问:“文化”、“传统”,哪一个概念是本文最具核心意义的概念? „„ 传统

4.注意结构:按照“传统”这一核心概念,本文的结构实际上可以浓缩为: 总——分:传统文化——总 文化传统

5.结合课文第

二、三两个部分,完成下面两个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尝试用一句话(一般为单句)来概括之。 „„

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对应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传统就是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民族精神。

6.为了使文章的议论显得直观起来,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找出两处。 „„

(1)66页: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性、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说的民族文化。

(2)68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7.根据你的理解,你也来说说什么是传统文化。比如—— „„

教师补充:

它是龙,是周庄,是茶壶„„ 它是中国画

它是出土的兵马俑 它是故宫,是长城 它是春节,是端午

8.除了举例论证之外,为了使说理形象,作者还采用论证,例如: „„

(1)65页: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没i蜂和蜜蜂的差别想媲美。

(2)68页: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三.微观揣摩

阅读“财富和传统”部分,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这两重属性的。 „„

2、对于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传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它?课文中有这样的观点么? „„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四.看看下面的几组图画,结合课文的有关论述,谈谈你对传统和创新关系的理解 1.第一组画

北京传统四合院——20世纪90年代,苏州建造的住宅小区 „„

教师解说:作为文化实体,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确实有很大差异,但也有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北朝南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2.第二组画

古代待字闺中的少女——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姑娘 „„

教师解说:这两幅图片放在一起,反差很大,一静一动,一个娴静地坐于自家闺房内,另一个则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贤淑的少女变成了富有活力的勇于拼搏的奥运健将。 3.第三组画

昔日的儿童游戏——今天的儿童网上冲浪 „„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捉迷藏的游戏体现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不过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作用不是很大。

电脑世界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显示了文明的交流。电脑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也体现了现代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五.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型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执教

王平原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 2. 学会写内容提要;

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80 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

二、作者简介:

庞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与山东大学。1974年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辨证法研究》等等。

三、 解题:

学生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拨。

三、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层:11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四、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 第1自然段--讨论 (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 鸦片战争以来 (2)“社会实验”指什么?

救国图存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仁人志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

1 (3)“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 (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否定过多,一直延续到60-70年代) -→强调不可利用“过去”(“传统”),构筑“未来” 2. 第2自然段--讨论

传统是什么?(强调“形成”“作用”) 3. 第3自然段--讨论

“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提出“„„”差别。(比喻) -→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五、 学习“传统文化”: 1. 第4自然段--讨论

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

全称、落脚、对应(时空界定)、内容、成分(例如) 2. 第5自然段--讨论

“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时代性、民族性

3. 第6-7自然段--讨论 (1)“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 “或者„„或者„„”“有的„„有的„„”

(2)各人对传统 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 “明辨„„遗响” -→理解图片(p65)

六、 学习“文化传统”: 1. 第8-9自然段--讨论

对“文化传统”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 全称、落脚、特征(比较)、产生、成长、形成、实质 2. 第10自然段--讨论

(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 “在这种生活里„„思想”

(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 “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 3. 第11自然段--讨论

“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

“制约看„„关怀” “一种„„象征” “没有„„巩固” 4. 第12-13自然段--讨论 (1)“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 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

“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 接触--交流--变化

(3)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

2 “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

七、 学习“财富和包袱” 1. 作者称“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 “从头开始„„生存本领” “具有„„层面”

2. 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 “运用它„„千里之外”

3. 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 “一种人„„财富”

八、 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第四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

的尊崇传统的意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和感受。 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一篇堪作典范的议论文。作者用思辨语言阐述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二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对传统我们应该采用的态度。在教学时要想避免枯燥,可利用文章的语言特色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在把握课文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研读课文,注意探讨问题时应注重思路、突出重点。学习本文,不仅要完成文本研读,更要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究、训练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介绍作者:

庞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等写作背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深刻透彻的分析。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并教学字词:

媲美 威慑 烙印 筛选 攻讦 咀嚼 蜕除 积淀

钳制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销声匿迹

一蹴而就 斑驳陆离 时过境迁 刮垢磨光

2、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从文章的清晰结构上我们也能看出来,分别有对这两个概念的阐释,最后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态度)

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3、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引子部分:(为第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传统)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总起) (2)、“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3)、“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4)、“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总结)

归纳:全文以(总——分——总)结构组织材料,思考: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的“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四)、精读分析课文:

1、精读引子部分:请大家先为这一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传统

那我们看看都讲了传统的那些问题呢?

(1)、读第一节,细节分析

“一个多世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

“社会实验”——仁人志士们的救国图存的运动,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维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这些都是以抛弃传统为出发点,力图西化救国。

“终于”——懂得这个道理的代价之大,摸索的时间之长

“地基”、“大厦”——譬喻,生动阐释了处理时代发展与传统之间关系的正确做法,即在妥善利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如果只愿„„某些糟糕的角落”——从反面揭示了不妥善利用过去的危害,将抽象形象化。

总结:第一节,通过正反两反面的对比,指出了正确审视过去的必要性。

(2)、读第二节,提问: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从时间维度、生活经验范围的“过去”,引入到“传统”,深入浅出,切入了论述的中心,带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读第三节,提问: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仿佛”,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

明确:类比论证(由构词方式的相同即都是运用了相同的词然后颠倒次序——变成内涵上的不同)。化抽象为具体,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又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

(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来吗?——牛奶、奶牛;)

(4)、提问:这第一部分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文的总起,阐述了什么是传统,从日常经验范围内的“过去”,谈到人们并非完全理解的“传统文化“,切入论述的中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2、精读传统文化部分:(齐读)

提问(1):这一部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那些内容?(提炼概括) 明确:概念、特性、我们的态度。

提问(2):文章从几个层次上为“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明确:四个层次(

4、5节)

A、从传统与文化的关系方面,指出修饰词——传统、中心词——文化;

B、从时间、空间方面,是不同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即是过去的、本土的;

C、从内容上,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是可见的,可言说的)

D、包含的成分方面: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 最后还有一个总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内涵与外延定义了这个概念。 提问(3):传统文化的特性是什么? 明确:第5节,概述时代性、民族性;

第6节,具体论述,列举了传统文化的几种类型:

与时俱进——对联 红灯笼; 抱残守缺——线装书 黄包车;

播迁他邦——武术 中药; 昙花一现——鼻烟壶 阴阳宅。 提问(4):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理论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分析批判——明辨、确认、接受或拒绝 实际上:我们已经怎么样:

 发掘抢救——泥人、书法、皮影戏、面人、风筝、瓷器、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 批判继承 ——孔孟之道(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他们做出表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可见,社会道德、人伦规范,对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当下遵循的“八荣八耻”,正是对这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古为今用——修身克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庸之道,以和为贵

总结:以上这一部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概念、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3、精读文化传统部分:

提问(1):什么是文化传统?(概念)明确:(第8节) 提问(2):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文化传统的内涵的?明确:(第9节 作比较)  表现形态方面:不可捉摸、无所不在。

 产生过程:一是实践性,一是体现出来的形式——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 归纳: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举例:

 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族英雄:战国时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汉代的苏武、北宋的岳飞、南宋的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近代的林则徐。  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重视人的精神:《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提问(3):文化传统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是什么?(10节)

明确:同一片园地的人们,形成共同心理状态,并且为群体所崇尚。而后其道大行,历经岁

月沉淀而形成。

举例: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中国人,“吃了没?”英国人“今天天气不坏!”中国古时是农耕社会,追求“民以食为天”,行事有着人际关怀的心理状态,所以,借此来表达对对方的问候、关心;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天气多变,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所以很关心天气。因为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中,长期用同一种语言交往,就都认同了“吃了没”或是“天气不错的‘的问候方式,日积月累之下,就形成了本民族各自的传统。 提问(4):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

惰性。(11节)

这里作者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来分析了这种惰性,一方面,它有着消极的影响,会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和悬置,体现了对人类发展的禁锢;另一方面,它也有积极的作用,能使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社会稳定和国家巩固。所以,并非完全是要否定的成分,而是一把双刃剑。

渐变性。(12节)

文化传统有着变的一面,并且这种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

举例:爱国精神——在古代爱国就是忠君;新时期的爱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爱国精神的内容也在变化;同时,这种变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提问(5):当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碰撞、交流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明确:变化的全部过程:惊奇、观望——攻讦(jie)、拒斥——学习、交流。 比较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并小结: 两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举例:我们过年过节时都会贴福字、贴春联,这是一种传统文化,有形的实体;其中所寄予的除旧布新、避邪祈福的愿望,是民族共同心理状态,又是文化传统。

类比“蜜蜂与蜂蜜“,两者的确有很大的区别,完全是两种事物,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蜂蜜是蜜蜂采集而来的,没有蜜蜂就不会有蜂蜜;传统是由文化的积淀而得,没有文化的积淀,又如何形成传统呢?

4、精读财富和包袱部分:

(1)、提问:作者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又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分析问题(14-17)——解决问题(18-19)。

(2)、总结:最后一部分阐述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综合二者而论,批评了错误倾向,分析造成这两种错误认识的根源,指出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

(3)、问题讨论:既然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呢? 明确:分三步。第一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明辨其精华与糟粕; 第二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步:赋予“精华“符合当代的新内容,谋求新发展。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这才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五)、总结全文:

1、归纳写作特点:

(1)、说理全面,论证严密(11-13)

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根本要求就是持论的严密性,本文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例如:

11节的开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12节的开头:“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13节的开头:“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2)、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3)、说理形象,深入浅出

(4)、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富有趣味性,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且例子明白简单,清晰明了,一般人都能接受。例: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蜂蜜和蜜蜂的差别相媲美。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第9节,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

比喻论证:用形象的比喻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形式,它不是用“甲像乙”这样的形式来说明事物的相似点,而是从“一个事物的具体形象”出发,阐述“一个抽象的道理”。例:第18节,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借外衣和角质表皮来说明传统都不具有它们那种可以随时而脱、定期而蜕的特点,而是“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的。)

2、归纳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学术性的议论文,在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的前提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有议论文辩证性,又饶有风趣。

本文又是一篇关系型议论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剖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于联系,阐明怎样对待未来文化。传统是一个总题,它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表现形态又有着两种方式——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作者在分论以后,又合起来谈传统的两重性。

全文说明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必须正确认识传统的作用,弄明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者的关系和区别,深入体会和把握传统的两重性。

六、作业指导与布置:

预习第17课。

第五篇: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 2. 学会写内容提要;

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由传统文化危机引发的大规模文化革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它倡导、确立了20世纪中华民族新的语言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结构,使中华文明得以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她变革的勇气、开放的胸怀、独立的意识、创造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文明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这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般的观点,我们的教材也是这样。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有成就的,它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并为现代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特点是激烈的反传统,“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欲以西方模式来建构中国的新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了过于激愤的态度,在思想方法上有重要失误,她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断然否定传统文化有现代化所需的内容,因而走向了绝对主义。

而现在我们仍然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辟的这个大时代里,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身上的中国传统日益稀薄,中国味淡不可闻。且看一个镜头: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 文学 博士心生绝望。但自从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时,近一个世纪后,孩子对这《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到哪里才能寻找我们缺失的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值得反思的命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展示课题)第一次读这个题目,相信同学会觉得有些玩文字游戏,就两组词把他们颠来倒去,有差别吗?其实在学术界,这两个对象也常常被混为一谈,所以学者庞朴写作此文的一大目的就是区别这两个对象。

(二)文本研习:

1、文章开头部分就用一个句子点出了这两者的差别之大。同学能否找出来。

明确:蜜蜂和蜂蜜的差别。

2、接着,我想请同学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部分中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从概念和特点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对象作一比较,完成下表:

比较对象

概念

特点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比较对象

概念

特点

传统文化

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遗产)

时代性、

民族性

文化传统

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民族精神)

不可捉摸、

无处不在

惰性力量

可变性

3、我们能否结合一些实例来分析这两者的差别呢?

提示:传统文化:从衣食住行方面:服饰(启发学生思考哪些是带民族色彩的服饰)民族服装:旗袍——中国特色的,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的改良,保留了传统旗袍的服饰工艺,使其更加符合对人体的表现。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颜色:“红色”对汉语文化的人而言,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国家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具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而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 险或暴力。

“白色”,例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 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丧事,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白色表示幸福和纯洁,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代 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 饮食;生活习俗: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吃月饼,赏月;元宵节的吃汤圆,赏月。

文化传统:

抓住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共同的心理状态)——人类社会过程中长期所形成的潜在的意识或者说是习惯性思维。

如刚提到的一些传统节日,我们来看一幅图,这图片描写的如清明节,在这个节日我们常举行的文化活动是祭祖和扫墓,那么这种文化活动背后是否蕴涵某种文化的传统呢?对先人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美好的孝道传统。由此,大家能否试着分析端午节和中秋节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呢?端午节是因纪念屈原沿袭下来的,这个节日体现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中秋节寄托的是百姓对生活圆满、家族共存的美好愿望。 其实不光一些节日,小到一些数字也有文化:

有些地方的中国人尤喜欢8,而厌恶13,这也是一种文化意识。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8有发的谐音,13往往是骂人的话的观念有关。

又如: 中国古代园林,就是一种文化的实体。那它蕴涵了怎样的文化传统呢?拿南方的园林为例,如我们的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徘徊其中,花香鸟语,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建造风格是与中国自古以后就有崇高自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3、

通过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列举事例,我们会发现作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虽然差别很大但关系密切,那文章第三个大标题中的“财富与包袱”又是针对哪一点提出的呢?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找出答案。

明确:传统。

5、

怎样理解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对待传统?(细读

17、18段)

明确:财富与包袱即传统的两重属性,财富——泽被后世,是传统的精华所在;包袱——惰性力量,是传统的糟粕所在。从17段的服装和文物的比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

如儒家学说思想倡导入世为官,如果从这种思想能激励年轻人应该具有自己的积极奋进、自强不息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是年轻人应该有事业心的角度而言,它应该是一种财富。但如果从古时不少青年为了顺应这种主流思想,以为官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这就不好了。如范进中举,最后以发疯而告终,实则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社会的悲剧。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应该是一种包袱。

如:封建礼教中针对妇女的贞操观——从一而终,“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它的财富与包袱又在于什么?

从要求妇女对婚姻的忠贞,对丈夫的忠诚角度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但这种婚姻观是残缺的,婚姻需要男女双方的忠诚,坚贞,仅靠妇女一方坚守是不行的,这种观念助长了男性在婚姻中的责任感的流失和妇女的悲惨命运,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所以这又是封建礼教的包袱所在。

所以我们应辨证地去认识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即对传统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下面我们就用本文的一些论述来思考一些图片的内涵,谈谈你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的理解。(课后练习4)

明确:第一组:

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作为文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南朝北,建筑形式——屋脊、抢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即对传统的继承。(10节)

第二组:

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庭院里,一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静淑的少女也变得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12节)

第三组: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方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赞颂了亲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体育运动,不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为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它有现代科技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外来文明的冲击力。即传统的创新。(13节)

学习了本文的一些关于文化和传统的观点,不知大家对我们的现代文化是如何看待的?

6、

有人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现代东西机会太多,太泛滥。”如流行音乐、经典恶搞、明星八卦之类的。引来人们的褒贬不一。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明确:当前流行的东西被人接受.肯定有其合理的东西。

②新事物的产生往往很幼稚,肯定有其不成熟的地方。实际上接触的文化多半是流行的肤浅的快餐(在文化界也未必普遍认同)

③新事物的产生与传统的东西产生矛盾是合理的。

④我们不能盲目“追风”,因为流行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它不一定适合于你。

(三)总结:希望借着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景仰和理解,在传统文化日益缺失的今天,我们能重拾中国文化曾有过的从容与优雅,在体会传统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管理假设文献综述下一篇:成为高考状元的六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