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022-11-30

告别十年的自然教学生活, 踏着新课程理念的脚步, 我成为一名《科学》教师, 充实地走过了五年的《科学》教学生活。在五年的《科学》教学中, 始终带着一颗“热忱与自信”的心去驾御《科学》教学这辆列车, 以汗水作帆, 用激情导航, 为做好一名《科学》教师努力奋斗。回顾这段教学生活, 曾发牢骚、有时感到困惑和焦虑, 但渐渐地体验到了一些《科学》课堂教学的感悟和认识, 使我走向《科学》教学的成长之路。下面谈谈本人在《科学》教学中体会到的几点教学感悟。

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课堂教学思想认识的境界, 即把《科学》课堂教学看成“一门教学艺术”来研究

以前一直有着一种不成熟的思想:以为当一名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 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可以了。可是成为一名《科学》教师后, 渐渐感觉到了在这种思想认识下当教师很累, 在课堂上经常会有“疲劳、枯燥、乏味”之感, 无法感受到教学的快乐, 产生对教师职业的畏惧。在新课程理念的潜移默化影响下, 内心产生了触动, 让我对《科学》教师应达到的思想认识的境界有了重新的审视和提升。

以往认为教《科学》所教课程一般是动脑加工、搞计算、把知识进行分析、使之条理化, 渐渐地课堂教学变得静悄悄、死气沉沉, 使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广阔性受到了限制, 学生在课堂分享不到学习的快乐。如今我对课堂教学的思想认识是:教《科学》应正确认识、看待《科学》课堂教学, 把它看成“一门教学艺术”来研究。《科学》课堂教学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那样浪漫, 每天都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自己才不会感到教学生活的劳累和厌倦, 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在点滴的积累中, 有了教学的从容, 有了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收获和新的快乐!

人应是先有思考, 后有想法, 然后才产生触动, 最后变成行为, 行为长久的坚持就会转变成习惯, 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一位优秀、杰出的人。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就应以做一名优秀、杰出的人作为追求的目标, 从思想认识开始, 把《科学》课堂教学看成“一门教学艺术”来研究, 把它作为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追求;用这样的思想鞭策自己:“要对自己说要干就要干得强, 干得好。”否则你就容易把《科学》教师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 就会感到教师生活的单调乏味。《科学》教师有了这种思想境界的支持, 就会做到创造性的教学, 不墨守成规的教, 会不断地否定自己, 对自己不断地提出新的追求, 进而在《科学》教学中真正领悟到当一名《科学》教师的快乐。

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科学》教学评价认识的改变, 即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尤其是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最大。如果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教学评价就是这门艺术的调味剂和平衡的杠杆。随着课改不断地深入, 教学评价方式由“教师的教”来评价“学生的学”转变成由“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而且教学的评价更关注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即从“应试教育”中看“分数”结果的评价, 转变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从而指明了教学过程的评价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几年来, 我的教学评价实践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这一特点, 尽量运用多元评价标准去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最成功的是在平时教学中时刻关爱“差生”的学习状况, 用“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态度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如果一名教师不去关心课堂角落里的“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那么他们在小学学习生活中还有什么可值得留恋和回味呢?他们将会产生怎样的心理障碍呢?我想他们肯定会有可怜、自卑等感受;若是这样我的内心肯定有不安和不可饶恕的感受。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给自己戴上一付“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 他们身上总有一些金子会发光的”的眼镜, 从多角度去挖掘、观察、接纳自己的学生, 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树立起信心, 渐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能。《科学》教师要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用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每个学生, 他们都拥有多种智力, 只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起, 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具有特色;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 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的聪明的问题;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差生”, 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以积极、热切的期望, 从多角度分析、评价、观察、接纳他们。

在《科学》课教学设计中, 都要融进一些能给“差生”的学习创造一片天地的成份, 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的杠杆和激励作用, 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本人在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的教学时, 由于估计到光线是学生第一次碰到抽象的科学知识, 其中又牵涉到画光路图以及数学几何作图的知识, 比较复杂。该如何让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能积极参与呢?于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分解, 难度不大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好胜心, “差生”肯定会积极举起他们的手表现一下自己, 让他们尝试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从而为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也符合教学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培养好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力的同时, 又兼顾“差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既让优等生吃得饱, 又让“差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境界, 让“创新、知识、能力”交融在一起。这样的教学评价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能帮助一批“差生”的成长, 让他们在享受到学习《科学》课程快乐的同时, 增加对学好《科学》的自信。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操作上采用: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 对学生做错题告别了打“×”, 而用“?”来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成绩采用了自我评价的方式, 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设立“比一比:谁的成长树上硕果多?”的栏目, 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取得明显进步、取得的好成绩时, 都可以在自己的成长树上贴上学习成果的标记——“苹果”等, 并进行评比鼓励。同时, 让学生准备一本练习本, 并给它取名为“《科学》错题病历”, 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将自己的错题摘录在本子上, 在题目的旁边设立“病诊”栏, 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记录在其中。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自我分析, 从而减少“重犯”的概率;在“病历”最下面开设“心灵沟通”栏目, 在批改了学生“病历”后, 写一些“悄悄话”, 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望您能告别粗心, 交上“细心”的朋友, 那么你的学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相信自己能行”等等激励的话语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这样的“心灵沟通”中开启了与学生“面对面”的心灵窗户, 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赞科夫就曾特别重视教师的情感教育评价的作用, 他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一学期《科学》教学中, 一直以“最后一批学生”作为自己的教学起点, 使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得非常和谐与融洽, 在这样的情境中我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彼此都满意的结果:在本期我校六年级第一次科学摸拟考试中, 我所任教的班《科学》成绩积分由上学期的期末倒数第二上升为顺数第二名。2012年春期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 我教的六年三班科学成绩积分名次排名全区176班第19名。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滋长着“幽默”细胞, 增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吸引力

随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 我不断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滋长着“幽默”细胞的重要性, 以此作为教学上的“催化剂”, 用它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如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不仅可使学生发出成功的笑声, 而且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受到知识的熏陶,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复习课时, 我在对待学生的错别字时, 把学生的错别字陈列在黑板上, 用幽默的口气对学生说:这些都是来自我们班的“好作品”, 他们把动画“小叮当”中的大雄, 都搬到天空的星座中, 取名为“大雄星座”, 学生在欢笑声中纠正了自己的错别字。由于在课堂教学中, 时刻不忘滋长“幽默”细胞, 赢得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喜爱, 总是觉得《科学》课太短了。所以, 《科学》老师带上“幽默”细胞, 就会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到来时, 我就与《科学》教师联系在一起, 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使自己逐渐地成长, 同时让我产生了对《科学》课堂教学一些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思想认识的境界,教学过程的评价“幽默”细胞,学习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分析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问题下一篇: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