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行政监督管理论文提纲

2022-08-16

论文题目:新时代加强黄河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的研究 ——以长垣黄河河段为例

摘要: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水利行业的治水思路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治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下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把黄河流域的治理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并提出黄河流域的治理要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黄河域治理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加强黄河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就是加强黄河监管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长垣黄河河段水行政执法的建设情况为例,从长垣黄河河段河道水行政执法的执法体制建设、执法模式建设、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保障建设四方面梳理了长垣黄河河段河道水行政执法的建设历程,并以目前河道水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难、维权难的问题为切入点,运用访谈,规范分析等方法,剖析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然后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黄河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提出建议,一是要完善顶成设计,推动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执法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依据支撑;二是推进黄河河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通过完善和落实相关联防联控制度,建立政府行政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相结合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和强化对公众的普法宣传,推动黄河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向纵深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构建黄河河务部门内部“大水政”格局和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分格管理,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建立责任细化,奖罚分明的网格管理体系,加强和巩固有序的河道环境;四是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科技化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水政执法能力水平与效率;五是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转变执法理念,探索服务性柔性执法。在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加强黄河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要以完善水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构建形成外部以“河长制”框架内的联防联控机制,内部以大水政格局和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机制的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强化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服务型执法建设,加强黄河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统筹推进黄河河道综合整治。

关键词:新时代;黄河河道;行政执法;水行政执法建设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治水新时代

2.黄河及黄河河道执法现状

3.新时代下的黄河流域治理

(二)研究意义

1.改革发展需求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 相关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及黄河河段河道基本情况

(一)理论基础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二)相关概念

1.行政执法

2.水行政执法

3.河道及河道管理

(三)黄河河段河道基本情况

1.黄河河道的总体情况

2.长垣黄河河段的总体情况

3.河道范围内取水口、入河排污口情况

4.河道范围内涉水建筑物及企业养殖业情况

5.河道范围内沿河垃圾分布情况

三 长垣黄河河段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长垣黄河河段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情况

1.水行政执法体制的建设情况

2.水行政执法模式的建设情况

3.水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情况

4.水行政执法物质保障建设情况

(二)新时代长垣黄河河段水行政执法取得的成效

1.探索推进水政联合执法

2.探索黄河河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四 长垣黄河河段河道水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新时代长垣黄河河段水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水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效率低下

2.执法机构职能交叉,执法合力效果不佳

(二)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执法依据不足

2.执法定位不清,联合执法运行机制不成熟

3.执法信息不对称,影响河道执法

4.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能力不够

5.执法条件艰苦,执法保障不足

6.河道规范管理认识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

五 新时代下加强黄河河道水行政执法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顶成设计,推动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二)推进黄河河道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1.坚持河长领导的联防联控体系

2.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

3.统筹协调综合整治河道

4.加强相关部门间协作配合

5.强化社会监督力度

6.增强群众法制观念

(三)构建大水政格局,落实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

1.“大水政”工作模式的内涵

2.建立大水政工作模式的措施

3.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

(四)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1.强化水行政执法教育培训

2.提升执法信息化建设

3.构建河道数据共享平台

4.加强执法经费和设备保障

(五)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

1.促进服务型执法规范化

2.推进服务型执法常态化

3.引导服务型执法柔性化

六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类

(三)学术论文类

(四)外文文献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结构论文提纲下一篇:宪法修改思考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