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

2022-11-10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教学任务是有效地整合其它课程跟信息技术,激励信息技术在其它课程教育的普遍应用。而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有效地整合语文课程的教育与信息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语文课程的教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特性非常强,能够以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演示乏味的语言文字,从而保证教学知识的直观化与形象化。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助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最终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2.有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作为人文课程的小学语文来讲,其具备的人文信息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材与辅导资料是学生累积信息的来源,而这种信息质量与累积量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信息获取平台的扩大化,由基础的纸质文本向大数据库转移,信息培养可以将高质量、最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实时地获取要求的知识素材,还能够探究到教材上未曾牵涉到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对策

1.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结合网络技术的特性,能够由下面几点整合信息技术跟语文课程:即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远程教育。2.自主学习。语文课程跟网络技术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技术不仅仅属于一种教学的方式,而且属于一种教学平台,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学习的知识无不涵盖其中。开放性的网络冲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学生能够实时地学习。尤为关键的是,网络将大量教学课堂上难以涉及到的内容提供给学生。3.共享资源。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长期性的,并非短时间可以实现。在长期累积知识的过程中,常常要求学习很多的课外内容,这就要求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而网络具备丰富的信息量。为此,互联网能够将很多的资源信息提供给语文课程的教育。4.远程教育。作为信息技术一个关键方面的远程教育包括非常多的事项,其涵盖网络在线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等。基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会受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从而能够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整个城市或者是相同区域的学校,甚至是国内的所有小学学校等都能够建设一致性的“基站”,从而统一优秀语文教师的教育课程,要么是定期地安排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某个范围学校的学生开展远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5.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鉴于多媒体技术的显著优势,语文课程跟多媒体技术的整合需要立足于下面几点:一是将必要和便捷的资源提供给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等环节上。二是应用有效和简捷的方式营造教学情境。三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从而活跃教学的气氛。电子阅读设备的应用:电子阅读设备的特点是重复应用、携带方便、容量大、节约用纸等,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倡导节约型的低碳社会形势下,电子读物的应用有助于无纸化教学与办公的开展。尽管电子读物难以真正地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文本,可是其能够实现“文本”再应用率的大大提升,并且便于制作,从而吸引了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手写板的应用:当前,作为一种耳熟能详的“手写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其属于计算机手写绘图输入设备,一般不想用中文输入法或者是键盘的人群都可以应用手写板。除此之外,手写板还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文本、绘画等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能够通过书写板规范地进行书写。电子白板的应用:又被叫做“交互白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属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其是立足于计算机技术,融合资源系统、硬件系统为一个整体的平台,结合投影在交互白板大屏幕上投影计算机显示器的教学知识,且借助定位感应笔取代鼠标,十分方便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环境当中。并且,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的一系列优点从技术上保障了互动式、全面性教学环境的建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丰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了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师应当体现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功能,从而奠定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基础。卢云江,山东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第二篇: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沈雅清

摘要:信息技术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本文试从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及用评价促发展这几个方面,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信息技术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目前好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爱玩电脑,但是不爱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上机只是充满好玩的心理,有的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教师普遍感到上机课组织教学困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尽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由于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更渴望平等与尊重。作为学科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尊重、鼓励、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和保证。对学习好的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对学习差的学生不讽剌、不挖苦,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尊、自信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有了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自卑感,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时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所以当一个人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伴随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比较法、比喻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最后通过自主实践来达到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在讲到资源管理器操作时,我以“家”为例,文件夹就像家中的房间,我们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还可以建立子文件夹,就像房间中的柜子,可以存放不同的文件;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

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在讲小报设计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设计精美的小报、收集到的门票,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设计的冲动,激发学生去主动搜集一些素材,通过自主完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法,提高实效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听课、练习,只要教师说学生做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造成“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过产生依赖情绪,最终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学科教师在实践中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结合这一理论,在PPT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要求贴近当前社会热点,贴近日常生活。例如在奥运前夕让学生设计制作有关2008北京奥运为主题的幻灯片,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功能,去搜集文字、图像等相关信息,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制作;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设计制作有关健康主题的任务等等。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提高驾驭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学习整合了一定社会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从而达到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其关键是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在学生操作之前,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分层分组教学

中职校目前班级人数一般较多,有的班达50人,同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加上中职生的生源因素,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进度无法统一。面对这种教学现实,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分层分组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当一个知识点讲解后,学生通过任务要求完成相关练习,由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差悬殊,我采用让小组中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去指导帮助组内同学,学生辅导学生消除了情绪上的紧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在Excel教学中,面对不同项目任务的数据提取,有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学生则不知所措。对于相对薄弱的学生,就必须通过反复讲练加以强化,从而提高操作技能。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采用学-练-讲-练的方法予以提高,即学生先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出现问题后教师解析,再进行纠错练习。“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

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分层分组教学实现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这样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之间的这种多向交流,不但提高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而且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

四、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学生练习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1、学生自评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辅导教材本身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有一个对标,使其充分认识自我,让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建立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小组互评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习惯。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在评价中尊重他人,倾听同学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最终获得知识。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以鼓励、肯定、赏识、期望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提高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评价应努力挖掘学生技能操作的闪光点,注重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把握分寸和技巧,使学生心悦诚服。对于后进生尽量宽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总之,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李艺、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效果

【摘要】: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

【关键词】:信息,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本身不仅代表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第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信息技术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益的提高。

第四、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例如:梯形的面积。发现客观的结论显然是一个难点。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突破其教学难点。通过《几何画板》在剖析问题的实质时,就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比较传统教学,它能形象直观的反映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

《几何画板》具有易掌握性、易操作性和交互性,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称手的学具。学生们都非常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几何画板》如何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最终将问题圆满解决。有些学生还不满足于此,往往能加入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或利用教育软件,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如科利华考试系统),进行在线考试。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

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万人正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可以在世界范围服务器主页上浏览,可以利用E-mail双向异步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双向同步通话,可以通过BBS进行双向同步讨论,可以使用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教室。这样,可以让远方的专家、教师替代计算机有针对性地来帮助,让学生集体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所以有了网络,合作式的学习(学习小组)就大大发展了,这会给个别化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使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地址:恩施市龙凤镇武商小学 电话:18171562903 电子邮箱:459466652@qq.com

第四篇: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上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得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目前,许多教师仍然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信息技术课,或者放任自流地让学生上机玩耍(漫无目的地上网和玩游戏是现在学生的最爱),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阶段,还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当前急需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也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课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现代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点,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团结协作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操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本学科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特点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随着解决问题的进程,学生就会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为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尚存的疑虑,达到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的目的(由于条件等的限制,学生本学科基础不一,有的相差较大)。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活动教学法。

1、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任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

②“任务”要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

③“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④“任务”要有生活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的启发式教学还是一种思维方法、操作思路的训练模式,一种教会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方法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尝试、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善于动脑、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课堂提问是关键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无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教师的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问题尽可能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还要紧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好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能于无疑处觅疑,在有疑处觅新知,是激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2)思维引导和知识迁移 从现代思维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整理已知信息并考虑各种可能性,以有助于得出问题,以及对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思维的引导,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的理想目的。

如:《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这部分中关于信息下载的内容,教材中只介绍了两种下载方法,在讲解第一种“直接单击另存为”时方法比较单一,而下载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下载,如引导学生试着使用右键的“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也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回忆windows或wd软件中复制、粘贴操作和下载操作的共通点,让他们尝试着用鼠标直接拖动的方法进行下载。当然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两种下载的工具。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时刻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3)小组合作式教学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而小组合作式探究活动以其灵活性、多样性、高效性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调查表明,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广泛的灵活性,不能整齐划一地要求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当允许他们来回走动,比要求他们坐着不动学习效果好的多。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积极突破传统演示教学的模式,尝试进行如小组学习、分组辩论、案例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分组呢?分组探究活动中及评价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还拿我的信息技术开篇第一章第一节来说,课前我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等因素,确定分组的标准。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分别研究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然后,根据标准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中还可以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时由组内学生推选出每个大组的负责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学习气氛活跃。最后每个大组推选出1-2名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组内研究的结果。课后,同学们普遍反映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比以往老师单纯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家都觉得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更加自主、快乐和自信了。

三、教学评价的探讨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理念、方法、手段都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其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评价引导方面,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发现每次到评价学生作品时,学生很乐意并争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其他学生也很乐意观赏同学的成果。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尽量让自己的作品更完善,有的学生尽管制作出来的作品并不那么好,但在做的过程中很用功,对此教师也应该表扬鼓励,让其树立自信,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逐步建立无纸化考核系统。通过无纸化考试,既能提高考试效率,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我们已实施了两年的无纸化考试,一般一学期举行一次,分2课时完成。题库里一般准备的是一些选择和判断题,还有部分操作题,学生一做完试题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因为是随机抽题,所以在学生看到自己得分比较低时,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可以另抽一套题重做,达到自己较满意的成绩,如果还不满意,课后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重考,但有个要求:不管何时,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可以翻阅教材,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上机资源完成,因有的题上机一操作就能有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我们通过考试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毕竟分数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对学习有了热情,学会了怎样去解决问题。

3、开展多种形式的电脑制作主题活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考核。例如: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板报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动画制作、个人/班级/校园网页制作、机器人制作比赛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近几年的各级比赛活动中,我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凡参赛的学生都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组织这类活动的关键在于如何去组织,因为这些活动学生乐意参加,但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现在学校的教学压力比较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也不少。

四 、结束语

新课改已经两年多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其实有些问题课改之前本身就有的,或者说新课改使原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我们就否定新课改。新课改的理念是好的,新生的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成长起来,新课改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深入教研教改,彻底理解新课标内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

【摘要】随着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就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本文力求通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的体会和广大的同行探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正文】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目前我校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我校教师在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所有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本人结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二)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参与教学,

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校校通”或“校园网”用课件、网页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特点。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找出小壁虎借尾巴到过哪些地方,向谁借尾巴,找出文中描写小壁虎特点的词句。 2.创设情境,自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通过计算机打开课件,自主学习理解相关段落。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描写小壁虎动作的词“爬、转”小鱼动词“摇”,老牛动词“甩”,燕子动词“摆”。要求学生各自通过操作看小猴子、小鱼、老牛、燕子做的这些动作,再自己做做这些动作,分析摇、甩、摆的不同之处。然后请几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特别让学生读出小壁虎重新长出新尾巴的高兴语气,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动词。表演的学生把“摇、甩、摆”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3.讨论汇报,深化理解。最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壁虎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认真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向别人借东西时,要用礼貌用语,这样才能是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孩子”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说给同学们;有的把诗做成多媒体电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还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用在这首诗上唱出来;更有想象丰富的学生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三)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二、转变理念,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

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工作计划及总结下一篇: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