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本科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通信本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强调了《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性,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以及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原理》課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解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与思考。

第一篇:通信本科论文范文

《卫星通信》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专业技术人才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挑战。该文从课程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课堂讲授方式、学生软硬件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的考查方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卫星通信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Matlab软件仿真平台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urse

Hong Tao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衛星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无线通信技术,综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计算和航空航天技术的交叉学科[1-2]。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例如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相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专业技术人才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挑战[3-4]。

在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卫星通信》课程是作为大四学生专业限选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在《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的基础上,系统级的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卫星通信的组网技术。课程总共分为5个部分的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32个学时和8个实验学时,考察方式为闭卷考试结合试验成绩。在其他高校卫星通信课程教师的教学经验[5-6]和笔者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程,讲授内容是建立在《通信原理》等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的,学生对于无线通信基础知识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讲授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课堂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2)大四学生面临毕业的压力,注意力主要放在的考研、找工作等方面,学生对于卫星通信技术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普遍很低;(3)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枯燥,加上卫星通信系统知识点的分散和抽象,使得学生课上对于知识点理解效率低下,课后更没有时间回顾课程的内容;(4)考试前学生只是结合前几年的考试试卷采用死记硬背的备考方式,根本不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导致学生考完就不记得所学习的课程。上述的几个方面导致课程的通过率逐年下降,学生选修学习这门课程的人数逐渐减少。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是《卫星通信》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以下三点的改革思路:(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回顾对比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在卫星通信系统级平台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拓展课程等手段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从事卫星通信事业的兴趣;(2)知识点讲授,卫星通信课程知识点较为分散,在讲授的过程中对比其他的通信网络知识点,在对比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掌握卫星通信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引入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使得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3)课程考查方法,将传统上课点名和期末考试的课程考查方法改为平时大作业、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查方式。

1 教学方式改革

作者认为学生对于卫星通信课程学习的效果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知识点讲授方法;二是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好上述的两个方面作者从以下的三方面入手,提高卫星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1.1 课堂讲授方式

卫星通信课程在无线通信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应该放在整个无线通信大的背景中来讲授。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作者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的三种讲授方式:(1)支撑知识点的回顾,学生在理解卫星通信中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需要用到无线通信中基础的知识体系,讲授在讲授之前用适合的时间回顾下基础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如在讲授编码和调制技术的时候帮助学生回顾下编码的基本概念、正交调制等基础的知识点,再引申出卫星通信中使用的LDPC码、QAM调制技术等知识点。这样使得基础知识点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会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恶性循环;(2)联系对比教学,卫星通信网络是适用于卫星通信链路的网络体系,与传统的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这些差异性讲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卫星通信的知识点。在这种上下联系,左右对比的教学环境中使得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引申出卫星通信的知识点;(3)拓展性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时间中教师讲授的有限知识点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理解,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更好的学习卫星通信的知识。作者在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拓展课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课程讲授中加入美国的探月工程和中国的嫦娥工程等视屏结合PPT的方式激发学生从事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

1.2 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

卫星通信课程是一门需要软硬件结合教学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自主的软硬件动手能力。由于学校硬件实验平台受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基于Matlab仿真平台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一定的软件仿真实验,补充硬件实验平台的不足。布置这种探索性的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好的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如在卫星通信VSAT网络中对于欧兰B公式的理解,作者布置了相关的Matlab编程大作业,学生在课程考试中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很好,说明布置的大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实验室的硬件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动手实验内容,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的感性认识,通過学生自主动手对于这些系统安装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课程实践的兴趣。

1.3 课程的考查方式

南京邮电大学卫星通信课程传统的考查方式是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的考查方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考查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大多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考完后就不记得所学的知识点。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平时Matlab大作业占总成绩的30%、硬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课程结束考试占总成绩的50%的考查方式。在软硬件实验中强调培养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查资料学习和动手等能力。考试试卷中降低概念性试题的比例,适当提高探索性问题的比重,如在星站距和俯仰角知识点的考查中,在试卷中直接给出基本的计算公式,不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计算公式,而在俯仰角的修正过程中增加试题的灵活度,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和Matlab大作业中深入理解计算公式的物理过程能很容易的解答试题,而平时Matlab大作业不认真完成靠考试前死记硬背公式的学生不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很容易在修正的过程中出错,这样能更好的考查学生对于卫星通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者通过两个学年的实验,这种综合体系的考查方式更能真实的反应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2 结语

作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采用上述的三种教学改革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卫星通信课程的学习热情,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清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该文对于卫星通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研究,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与广大高校中卫星通信课程教师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卫星通信系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夏克文.卫星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更新,谢智东,谭哲.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世界,2009(6):24-30.

[4] 杜青,夏克文,乔延华.卫星通信发展动态[J].通信技术,2010(3):24-29.

[5] 张晖.“卫星通信”课程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31):169.

[6] 崔得龙.卫星通信课程改革的尝试[J].西藏大学学报,2006,21:51-53.

作者:洪涛

第二篇:关于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强调了《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性,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以及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原理》課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解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原理;教学

一、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当前诸多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因此,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信原理》课程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扮演着“桥梁”的角色[1]。该课程以高等数学、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无线通信、通信网络、现代交换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地方本科院校中,《通信原理》课程在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通信原理》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基础性、逻辑性、系统性及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性强,内容多而抽象,数学公式多且复杂、数学推导多且繁琐、数学基础要求高等特点,且学时有限,加之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也不理想,学生数学功底差,专业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因此,使得许多学生感觉《通信原理》课程难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感觉难以融会贯通,轻车熟驾[1]。

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因此,地方本科院院校纷纷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压缩理论课时,降低理论教学要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也应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来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然而,《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抽象的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首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面临课时大量减少和课程内容丰富的矛盾;其次,信号与系统、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先修课程没有学好,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再,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最后,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学风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生迷失方向、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因此,选用适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通信原理》教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樊昌信教授和曹志刚教授编写的传统经典教材,虽然对于理论知识的阐述全面而深刻,但不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常,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其定位,依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用简明的《通信原理》教材,这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提炼,突出了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3],降低了数学要求,简化数学推导,直接给出公式和结论,强调概念、原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清晰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意义、鲜活的生活实例,以及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现实意义,这些方面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困惑,学生不知这些知识的来源,为什么是这个结论或公式?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感到很突然、很无奈,甚至认为是无道理的。学生不知道这些公式或结论的来龙去脉,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些公式或结论,而不是其他的公式或结论,也造成学生难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不完整,不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因此,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通信原理》课程的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公式,授课时还是应该尽量给与必要的推导,比如窄带随机过程中的几个结论,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部分等,并且还要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板书时学生会和老师一起动脑,一步一步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和公式,学生最后会感觉到这些结论和公式像是自己推导出来一样,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有条理,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推导这些重要的必须推导的公式和结论时,特别是数学推导过程较复杂的部分,重点要强调其推导思路,提醒学生抓住关键的地方,不要费时过多[4],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推导,对纯数学问题也不要过于关注和纠缠,学生不清楚或忘记了数学知识,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复习,否则,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疲劳、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反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在结论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慎用PPT,能够不用就尽量不要用PPT演示,不要因为节省时间、赶任务而采用,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介绍了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和感想,也愿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丽娜,张艳玲,王勇超.《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案例——数字调制的教学策略[J].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8):176.

[2]陈艳,钱叶旺,徐华结,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池州学院学报,2013,(6):141.

[3]万莉莉,周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通信原理》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9):154.

[4]雷宏江,雷维嘉,徐鹏.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23):100.

作者简介:

彭小平,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罗倩倩,女,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李刚,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设计。

作者:彭小平 罗倩倩 李刚

第三篇: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进步很快,论文先是分析了教学课程与教育经验,总结了这门课的优势和特征,在这个的前提下给出能够提升教学水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该行业带来一些借鉴价值。

【關键词】无线通信原理;本科教学;实践探索

1 引言

无线通信在目前的信息行业中属于进步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课程内容,所以高等学校,特别是通信院校,需要持续推出和这个范围匹配的专业型人才,才能有效解决无线通信技术改革创新问题。《无线通信原理》该门学科内容已经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众多通信和信息工程相关学院中安排上了,其中包括无线通信技术与组网等基础性的含义与理念。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还能让自己更加理解相关的英文专门单词,提高学生阅读与自己学习文献资料的水平能力。课程的本质在于表述教材中的课程内容与内在涵义与思维方式。通过对比和国外比较成熟优秀的教材内容,可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教材,需要全面的内容、讲解循序渐进、内容深入浅出。因为每门课的课时都有限制,因此授课时,建议精简与适当取舍教材内容[1]。自从开课来,相关教学人员需要密切追随技术进步,适当修订教学大纲及其内容。现在该门课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以下五个部分:无线通信的进步与技术规范、蜂窝的概念,即系统的设计基础、无线电传播的发展历程与无线通信的相关接入技术。

2 课程的特色和难点

经过多次的教学尝试,还有和学生保持沟通交流,教师应该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同时总结该门学科特色和难点如下。

2.1 专业性强

无线通信在通信行业中十分重要,要求学生要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全面了解信号和系统、通信概念的基础性理论,结合无线通信都是比较特殊的,即通过电磁波这样的媒介,空间里面信息传输,所以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电磁波传播知识基础。

2.2 理论性强

与有线通信比较而言,无线通信的传输信号因素更加不确定,构建的数学模型用到的分析与变换手段十分烦琐,所以学习时经常发生不少很复杂的数学推导公式。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经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析与掌握信道与信号的特点。所以学生自己一定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理论基础。

2.3 物理性强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原理与物理量价值都很显著,学习时需要用心品味、认真理解。特别是工科学生学习时,不光光只完成代公式的计算,这是远远不足的[2]。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根据解题思路。就像网络设计与规划蜂窝系统,怎样才能降低相同频率造成的干扰因素、设计中继规模等,大多数都离不开现实的工程状态。因此,结合现实中的应用环境、事情与项目成果,是很必要的教育过程。

2.4 双语教学

教学内容不仅难,双语教学的方式更是增加了这门课程的难度。不过想到无线通信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本来就很前卫,所以仍需要坚守内心,同时每学期新开课时,需要向学生完美地补充说明,让学生可以发自心底接受这一现实。教学时,需要由点及面、综合学生已经知悉的知识理论,尽可能通过通俗明了的英语解释专业词汇,不排斥通过双语的详细解释。同时选择英语课件,作业和考试都可以是英语的,加强互动沟通,让学生喜欢上双语教学。

3 教学组织活动及改革

在无线通信原理这样的双语教学中,也需要考虑英文原版教材的选择。如果教材选择得好,内容丰富,可以由浅入深地讲述无线通信的知识基础,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英文表达与公式解释清楚,因此,非常匹配初学者的自学要求。同时,对上这门课的老师来说,这门课的教材主要面向对象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所以也需要思考怎样精选章节内容,同时还能展现课程的整体性。另外,快半数的中英文混杂表达还是很难。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在大三就通过原版教材来学习,还是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应该在一个学期的短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所以,每门专业课的上课时间需要保证有四个课时。那么,相关学院需要在这样的课程里面引进教学活动相关理念,从而推动改革教育活动。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基础性要求。如学习英语原版教材内容,全方位了解无线电传播、信道建模与关键技术,清楚无线通信的工作原理与大致构造,还有相关工程设计,更加了解以后无线通信的接口规范及无线通信的进步方向。

3.1 实验内容的选取

实验内容和课堂教学彼此成就,互为表里。该门课程接触到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线通信的进步及技术规范;二是蜂窝的涵义,也就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三是无线电传播的路径损耗;四是无线电传播的小尺度衰落模型;五是无线通信的多种接入技術。上述部分彼此看似是不想干的,其实又离不开彼此。该门课程紧扣干扰与衰落,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关键词。无线信道是很随机的,因此,建立传播模型涉及的问题很复杂,而且要求很高的数学与信号系统相关知识[3]。课程中会出现不少公式,这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首选的实验内容为建立无线电传播模型,通过该实验,将抽象变形象,设计目标也会更加生动。

3.2 实验的设计

3.2.1 选择实验项目

课程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信道的分类和特征,觉得即便信道建模已经足够完善,就像比较普遍的Clark模型与Jakes模型,却并不适合直接用在实验教学上,因为太过理论化。

3.2.2 选择实验设计工具

考虑到授课对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比较了解相关软件如何应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相关软件的特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实践,编写程序、调整参数,及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软件设计数组、处理信号,语句简单高效,程序框架明确,还保障了程序的延续与扩展。

3.2.3 设计实验内容

第一步,路径损耗。即建立地面反射模型,变为发射信号,观察信号幅度的波动因为时间与距离变化而变化。第二步,多径效应。设计发射信号波形,确定参数,清楚信号失真和多径延扩展有什么联系。第三步,多普勒效应。变更移动快慢,观察信号变化规律,因为多径效应,造成随机频率。第四步,分类信道[4]。变换参数,总结信号衰落的因素与分类信道。

4 综合应用教学方法

4.1 借助软件仿真进行课堂演示

无线通信原理知识有不少概念,有的很形象,学生有时候无法理解完全。所以,利用相关软件演示问题,让学生更有共鸣,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概念。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通过相关软件开始仿真。在蜂窝通信系统的固定频段中,模拟四种完全不一样的无线电波传播信道。平均时延扩展分别是,t1=0.2μs,t2=1μs,t3=5μs,t4=20μs,才有了对应的无线信道特质。利用对比仿真的实验结果,数据显示:信道特性和平均时延扩展息息相关,后者越大,前者波动越剧烈、越不稳定。信道带宽与平均时延扩展呈反比关系。数据显示:当t1=0.2μs时,可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在这个范围里面信道幅频都很好,波动不明显,同样,t2=1μs时,范围只有1Mhz[5]。不难看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多径时延扩展与信道特性波动的联系,同时理解相关概念。教材上原本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此刻生动形象,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教学活动也更加轻松有趣。另外,相同的情况,介绍多普勒效应等比较抽象的含义时,也可以通过上述编程方式得到仿真结果,再演示与对比。尽管这样扩张了备课任务,但该方法可以让人不再困惑,可以更方便解决问题,非常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4.2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工科学生的专业课,不能只看重课本知识,这样会和社会脱节,知识浮于表面,学生会感到印象不深刻。授课时需要将工程经验与项目成果加入教材内容中。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们根据学生的困惑,通过相关软件开始仿真。对于如何开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通过不停地探讨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6]。不仅要有机结合教学手段,多启发互动、提出问题与加强协作,还需要及时更换新方法。把学习和亲身事情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印象深刻,还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主动要求创新。

5 结语

无线通信原理课程和现实中的应用息息相关,开设了该门课程之后,学生普遍觉得受益匪浅。不管以后要继续学习,还是决心走入社会,对学生都有着重大意义作用。未来教学时,需要继续深入提升教学质量,扩张更多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加进更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为无线通信行业培养出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卢敏,孟庆民.《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南宁:高教论坛,2018(2):59-61.

【2】夏平,覃琴,万均力.“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114-116.

【3】陈朝.MATLAB实验仿真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92-95.

【4】宋铁成.“通信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95-96.

【5】Theodore S.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张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9(12):75-79.

作者:李娜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设备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航空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