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平台搭建研究

2022-09-14

目前,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重视。多数高校不能给大多数学生提供指导或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加之缺乏科学, 规范, 健全的学校内外人才培养方法和机制, 不可能统一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除此之外, 高校很少组织开展一些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等较深层次的实践活动。因此, 多种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能力素质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锻炼。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平台搭建的创新思路

在大学范围内, 设立“实践创新月”, 将更多的实践活动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时期, 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的氛围。具体思路为在明确了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平台的目标后, 有针对性的进行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来搭建此平台, 并在各项活动逐渐进行过程中, 引导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总结经验和问题。通过此平台使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连接起来, 唤起在校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 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 提高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本次研究首先从面向经管类的大学生开始, 经过不断实施和总结进而将这种思想和改革推广至全校范围。通过创新实践平台, 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 研究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人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规划方案

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的实践能力平台主要以“弘扬学术, 实践创新”为主题, 将创新实践月打造成学生充分展露才华和技能的平台。在“创新实践活动月”向全校师生展示经管学子的创新实践成果, 并举行包括简历制作大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案例小品剧本及视频大赛, 各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大赛, 专业HR职场讲座及现场简历修改指导, 实习岗位专场招聘会等在内的多种竞赛和活动。结合专业特点, 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未来将“创新实践月”打造成校园文化的精品之作。

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

(1) 简历制作大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 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细节成为个人就业成功的金钥匙, 创意简历是一个关键细节。它体现了一个人到处的修养和个性, 展示了一个人的能力, 也决定了其发展定位。本次比赛基于“为同学服务, 提供舞台, 挑战自我”的原则, 发展实际的就业梦想, 融入企业招聘渠道, 培养自我表达精神, 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招聘桥梁, 搭建自我平台。了解企业招聘的方向。希望通过比赛, 大多数学生将有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来制作一份新的, 独特的简历, 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求职精神, 提高经管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2)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此竞赛能传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 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高校学生的意义有:积极引导大学生面对工作场所的挑战, 传播和推广职业规划理念, 了解工作场所需求, 学习求职技巧;帮助学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才和就业观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一定的保障加强学生发展的目的和规划, 增加成功的机会,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弥补不足, 拓展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发现自我效能, 增强个人实力, 增强应对竞争的能力。对于学校的意义有:就业率是学校质量评估的一个方面。这项活动可以促进学校的学习风格和学校精神, 并为学校创造更多的学术氛围提供深远的帮助。

(3) 教学案例小品大赛。竞赛活动以“推动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为宗旨, 通过学生自行编写案例文本、教师指导与点评、自行组建团队进行DV拍摄的方式,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使其学以致用。在案例中将专业知识同管理领域问题相结合, 通过视频案例的自拍、自演、自导模式, 形成独具特色的视频案例和案例脚本库, 进入中国案例共享中心管理案例库, 达到使得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的目的, 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这一竞赛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卓越人才”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在剧本编写和拍摄过程中, 学生们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认识、沟通和磨合, 感受到团队合作的艰辛与魅力, 这一活动必将成为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难得的经历和财富。

(4) 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及训练。借助学校及学院的平台, 及时将此类赛事的相关信息转发给学生,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勇于实践。学生自由组队, 在指导教师的带动和引领下,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赛促学, 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逐渐将创新创业的思维理念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 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5) 专业HR职场讲座及现场简历修改指导。邀请企业资深HR进校园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场信息和职场礼仪的相关讲座。同时也可以邀请成功校友代表走近校园用亲身经历感染在校大学生, 自己身边的成功事例更会激发在校大学生的斗志, 以前辈为榜样, 寻求自身的高速发展。同时, 还可以诚邀校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的教师、招生就业处的老师和企业负责招聘的HR们在校园中为同学们面对面的修改简历, 讲解简历制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提升大学生的简历制作水平,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用一纸鲜明独具特色的简历赢得自己更辉煌的职业生涯和人生。

(6) 实习岗位专场招聘会。为了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实习需求, 提高在校大学生未来的职场竞争力, 准备打造大连工业大学实习岗位专场招聘会。在相关教师的联系下, 邀请具有实习生招聘需求的企业来高校通过招聘会进行实习生的招聘, 这样就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互利互助的沟通桥梁, 既能满足学生的实习愿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又能协助企业招聘到合适的实习生为其工作, 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同时, 在实习岗位专场招聘会中, 也能使得在校生对职场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将在校大学生的求职应聘的经历提前, 利于他们及时尽早地总结自身的优缺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在招聘会的现场面试中, 同学们可以累积面试经验, 提高面试技巧, 同时在招聘专员的指导和筛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为提高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以经管类学生培养为例, 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 搭建一套具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通过初期的探索与实践, 相关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全校普通本科生培养中逐步推广, 从而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搭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方向, 开展适合本校的实践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因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要建立在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技能被灵活的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例如:理科类院校可通过建立模拟工厂、实训中心、创设类似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工作情境中渗透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让学生能够在企业中接受先进的仪器设备。文科类组织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企业实地观摩考察活动, 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也可以根据专业学科的布局与水平, 创新能力实践平台的构建, 这是建立在学校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如上述我们研究的大连工业大学经管类的实践培养方案, 是专门为本校经管类学生研究设计的实践活动, 非常具有针对性, 让经管类学生能提前在校体会未来的就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需要考虑的事情。

(二)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因为目前高校都在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多数活动是碎片化的, 不能有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提升。本次研究大学生实践能力平台搭建是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所策划的各项活动在时间上集中和统一, 而且活动计划的安排也要紧密联系, 彼此承接, 这是平台搭建的创新点, 同时也是难点。这种新模式的实践能力平台搭建对高校来说是机遇, 同时也是挑战。

构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 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面对大学生人数增加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在深化相关知识前沿领域的同时, 应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 自主思考和探索, 深化知识, 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独立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断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涵, 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推动教学风格和学风建设,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是推动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关键。本次采用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和教育实验法, 对以“创新实践月”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平台搭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新实践月,实践能力平台搭建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8) .

[2]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 (华师教[2005]第87号) [Z].

[3]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EB/OL].http://chuangxin.dlut.edu.cn/Default.aspx.

[4] 黄金.“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对策[J].改革与开发, 2013 (1) :150-151.

[5] 冯林, 朱泓, 等.构筑创新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2) .

[6] 徐洪珍, 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294297.

[7] 康雪伟, 李伟威, 陶海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广场, 2009 (4) :214-216.

[8]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5) :38-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骨科的临床实践下一篇:浅谈油菜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