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调研

2022-09-12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指在民办高等校园这一特定环境里, 以育人为主要目标, 由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生成的, 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同时又以民办高校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成果来体现、影响和制约着全校师生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即各方面全面、协调、均衡、有序和可持续发展[1]。它具有系统所拥有的整体性、关联性、稳定性、开放性、协调性等诸多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导致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的方式对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陕西省的一些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 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底蕴不深厚。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特殊组成 (大都是由3个1/3组成, 即1/3是退休教师返聘, 1/3是从其他高校外聘, 1/3是学院自己的专职教师) , 大多地处城郊, 教师一般乘班车赶点上课, 除了上课外, 基本上不在校园逗留。校园里常驻人员只有辅导员和部分管理者。学生在课余难得有机会与教师接触交流,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课外辅导更谈不上。因此教师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治学态度根本无法对民办高校的学生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了校园文化的传承。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其他的高校的学生交流沟通不多。一定程度上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感觉不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存在普遍的无法适从感。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缺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全体大学人。而这种主体可分为领导与组织管理主体和参与主体。而民办高校领导与组织管理主体往往只局限于少数校领导、学工部门, 参与主体则往往只局限于大学生群体, 广大教职工不在其中。各民办高校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层次上, 而不是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的偏失。尽管经过10多年的规范引导, 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积极的一面, 但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取向的偏失。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短缺, 没有专项的基建投资。许多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中, 一般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食堂等, 而学生的校园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大礼堂等跟不上或滞后。一些基本的娱乐设备也相对匮乏, 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 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2]。调查中发现, 一些民办高校在建设过程中, 学校的领导者习惯抓“形象工程”, 注重校园建筑的造型和空间布局, 校园现代教学设施等, 而忽视了校园环境所应承担的精神文化蕴涵, 文化品位上人文氛围淡薄。另外还缺少能体现学校内涵及优良传统的人文环境, 如各种讲座、演讲、辩论和学术讲座等活动, 这些活动事实上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丰富程度和水平高低, 往往是反映整个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状况。有人说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处于“蹦蹦跳跳”、“说说笑笑”阶段。“课桌文化”、“厕所文化”、“走廊文化”等一些“低俗文化”形式, 也堂而皇之地存在于校园之中。此外,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在调查中发现, 很多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雷同现象。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发展中的形式主义。有的民办高校建设校园文化, 仅仅认为就是开展文体活动, 发展娱乐文化,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 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及学校培养目标等割裂开来, 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这是对校园文化的片面认识。导致了管理工作和建设方法上的形式主义。在社团活动中也存在形式主义, 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历史较短, 组织机构不健全, 管理项目不到位, 一些社团是在追求时尚、赶时髦中应运而生的。学校对社团成立缺乏有效的引导, 社团的会员层次不一, 管理标准不一, 因人设团, 也因人废团, 随意性比较大, 导致会员流动频繁甚至混乱。社团活动的层次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还缺乏整体策划和专业性的指导, 没有严格的针对性与方向性, 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没能真正发挥出来。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封闭性。一方面是校际文化交流不够充分,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民办高校学生平时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还是较少, 与外校学生也很少接触、交流。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局限在校园内, 缺乏与外界的互动,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封闭。

当前,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制约因素很多[3], 但总体来看, 除了政府没有投入、扶持力度不够外, 主要有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和客观实践中的影响两个方面。这两大方面相互作用, 共同促成了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问题的出现。

作为新生事物的民办高校, 对其校园建设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先行者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 对其校园文化的研究、对其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还处在摸索阶段, 还没有成型的理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期盼于有识之士对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摘要: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协调、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的和谐文化。它对于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前进.试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8, 1.

[3] 彭前进.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探究[J].教育月刊, 2010,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长的起点——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杨庄小学幼儿园发展探秘下一篇: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