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2-09-11

一、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采集、储存、处理和文化传播方面, 通过数字转化, 使损坏的文化复原、失传的文化再现, 更增加了新的角度加以解读, 在原有文化被保护的基础上, 做到更加清晰、便利的高效率, 是传统文化保护无法完成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数字化手段的运用, 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1、数字化技术可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是通过简单的摄录信息, 形成表面的文字资料或影像资料。这些资料在长期的保存中会出现录音带失真、资料的霉变等情况, 这样就使已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法长期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运用新型的扫描、数字摄影等技术, 不仅可以提供高效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采集工作, 同时因为数字化储存手段的革新, 可以将已有的文字性、影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化储存, 同时根据传统文化的改变和更新, 进行编辑修正, 显示的更加真实和贴切。保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够顺利、长期的进行。

2、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就可以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例如通过数字模拟技术, 再现文化的发生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生活动态、劳作流程等, 运用常见的2D、3D技术, 将传统文化的发生情景再现, 甚至是原貌体现。再经过快速的网络传播进行广泛宣传, 不仅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弘扬传统文化, 提供给人们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3、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是将传统文化通过信息技术, 模拟出真实的场景做到虚拟化。不仅能将文字、图片信息整合成平面资料, 还可以使全景立体化, 特别在民间传统手工艺方面, 利用数字化技术, 将生产的全部过程进行场景虚拟, 运用特效渲染, 让手工艺生产方式和流通做到数字集成。再把转化后的数字化资料, 做整理建立档案, 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分享中心。联合各种多媒体形式的平台, 借助信息化传播的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特点,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4、数字化技术更好的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转变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 有助于传承人将非遗和现实需求相融合, 更容易让大众了解和接受。传统手工艺在互联网展示, 首先让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有了更便捷的平台。从传播角度看, 现在的年轻人是非遗传播的主要对象, 而互联网占据着他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平时关注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将是今后传播、展示非遗的重要途径。此外, 通过手机客户端, 借助百度、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 非遗传承人可通过视频方式, 使其作品和技艺变成可知可感的移动互联的沟通内容, 增加公众的了解度和关注度。通过占领年轻人的信息接受渠道, 非遗将会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数字化保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数字化保护与生态平衡之间的问题

目前数字化保护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如果我们过于依赖数字化技术, 就会丢失掉一些最本真的文化, 使文化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这是现在应该意识到的问题, 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 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 把握好尺度, 保证现实中非遗文化的多样性、鲜活性以及文化生态平衡得到保护, 两者并驾齐驱, 更好的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数字化保护与稀缺人才的培养问题

数字化保护工作是非常复杂和烦琐的, 涉及范围广, 专业性强, 就会希望拥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但实际工作中, 高素质的数字化技术人才是比较缺乏的, 导致了数字化技术本应该能实现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必须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首先, 各层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 将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纳入到我国文化产业经济的规划中, 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 还要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3、数字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做为当今社会两个重要的产业, 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信息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加快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要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 使非遗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推动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介绍, 让我们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势在必行。数字技术能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程有趣有序, 有张有弛, 还有机会成为文化修复的主流技术。同时还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互惠并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 现代科技也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我们为了更好的发挥数字化的作用, 应该重新整合现有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保存已有资源的基础上, 做一个新的评估, 构建一个含有多种类型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一个数字化建设的标准示范作用, 同时兼具我国实际国情,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 更是一个国家非常珍贵的资源, 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从我国提出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 运用数字技术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有了更加实际的操作性。非物质化遗产主要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文化信息的采集和高效的储存问题, 都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更加快捷的实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开发

参考文献

[1] 黄永林, 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2:49-55.

[2] 宋方昊, 刘燕.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 2015, (2) :83-87.

[3] 黎国志.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艺术时尚 (下旬刊) , 2014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化学学科素质教育下一篇:谈我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建设的经验与体会